【盧斯達:亞視消失、無綫亞視化,有線無綫化還遠嗎】
有線大裁員,觸發新聞部大批員工「總辭」。雖然四大高層對員工解釋理由時,必用萬能的「資源重組」和「節省資源」理由,但有線有這種方法裁員的客觀結果,就是大批市民義憤填膺,紛紛 cut 台;實際上在商言商,人會認為,沒有真正新聞部的有線,根本不值得花錢課金。
「打壓新聞自由」的新形象,如果在 TVB 出現,並不會帶來公眾波動,因為反正行之有年。有線有聲譽,反差更大,會帶來確實的訂戶損失。就像很多行業,或者香港本身,有線的轉變也許是有關方面預計之內。首先亞視被折騰了幾年,然後消失;然後無線現在也亞視化。現在進行的,則是有線無線化。
本土訂戶損失,慢慢變成乾屍,就需要找更多投資者,「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多,大勢如此,不是少數員工靠風骨就可以頂下去。看通了這點,辭職者才有現在的決定。看現場影片,員工說很關心這間新聞公司,冷硬的高層則說,他們也關心,所以如此如此。在這一刻,高層當然也可以騙自己,這樣對公司一時不好,長遠卻是好。現在只是忍辱負重,這條戰線全毀、員工總辭,更是甚麼都做不到,這就很像泛民之前力陳主留的心態。
不過現在有線新聞自身也成了新聞所在,甚至是一宗醜聞。本地人還會付錢嗎?二百萬黃絲雖然不能武力上打倒誰人,但用錢投票的效率則是驚人。藍絲不會看有線,他們有 TVB,甚至連 TVB 也不用,直接收看中國資訊,所以一來一回,有線的自毀是被設計好的。
上面對於如何操作裁員,態度也是無可無不可。執刀者聰明地切香腸,不弄出新聞,也許不錯;但弄出大新聞,員工以斷絕生計的激烈行動告訴公眾,有線已經不值課金,有線當然會大重傷,但問題是中國的對港收購戰略,從來都是敵意收購。不是為了搞好,而是為了弄死,畢竟有線再怎樣改,都不是「親生仔」;只有本地的媒體全倒了,本地人接收資訊的管道才能更好地與中國接軌。
本地人離棄了亞視、離棄了無線、現在有線也不行了,都是一個散功的過程。用中國政治術語來說,叫「去殖民化」。有線跟英國無關,卻是繼承了英治香港社會很講的那套「專業」,專業就是自立者,也是自治者,他們不完全靠政府,那套技術甚至是可以對外兌換,例如醫生律師可以在外國繼續做醫生律師。革命者多數是來自溝渠的土匪,一看這些西裝革履的人就覺得不悅,性氣相沖;客觀上一個崇尚專業的社會,就是一個不聽號令的社會,可以自己運作。
就像國民政府初期,前清的體制還在。一班軍閥都是文人雅士、學者還在講傳統道德、新建立的議會還是很講程序道理;在革命者眼中,這些都是阻礙,是需要被搗毀的大山。20 世紀初,社會賢達造共和夢的時候,中國就有地方開始殺地主了。地主階級類似專業階級,他們倒了,他們支撐的共和也應聲倒下。
軍閥本來可能成為類似泰國政局中的軍方,但孫文引入了蘇聯的金援和軍援,借外國勢力輾壓了本土的力量,馬列主義從此引入中國,而不是中共。香港歷來的民主自治運動,受到專業人士基於道德信仰或者自利的支持,形成了一座難以攻陷的思想堡壘。即使有線成為乾屍,對於去殖形勢也是有利,因為專業人士再沒有容身之所,沒有麵包,就很難談高義。
短期把香港的經濟、政治、社會搞亂,仍然遵行著「以大亂達到大治」,所謂大治就是港英時期留下來的社會組織全部解散,人人成為「個人」,方便統治。
有線變大新聞之後,總監李臻也成為被網民狙擊目標之一,他們做高層的心態當然也很容易理解,就像林鄭在自己的世界也是認為自己做的事,對香港長遠是好的。所以李訪問林鄭,格外優容,因為惺惺相識,覺得大家都在忍辱負重,連林鄭都不禁表示,其實問題不用那麼軟腍腍,而李則連忙表示,第二節會 (強) 硬一點。同是刀手,所以不用說話都會推心置腹。
然而中間人最終都會明白,認為自己在曲線救國的人,都是騙自己。就像上世紀末的香港廠佬,上去享盡好處之後,被學全了武功,就被投閒置散;以前的民主政客支持民主回歸,上面也優禮尊重有加,到局勢穩定下來又是被清算。站在高層的角度,過了這次,但有線元氣大傷、十室九空、聲譽全失,救回來的也是一個植物人。就算之後有資金救援,也是無線化、亞視化 (雖然有高層的確是亞視出身) 。
做亞視,有壽包,但做好做差都沒人知;做無線,有收視,但被藐視。我若要是革命者的後代,看到這些以前不可一世、標榜獨立自主有風骨的新聞人,都一一俯伏在自己的棋盤上、被自己人批判,內心肯定是快慰不已。就像泛民接受委任那一刻,我認為北京內心是快慰的。你不是靠選舉,而是靠我的意思入去,那是何等的天地變色。
專業人士從專業的神檯掉下來,成為百姓,那是他們追求的;民眾由享有生活變成追求生存,那是他們願意看見的。中國智慧:百姓不饑不飽,才是長治久安之策。太饑餓會有動亂,人民太飽則會形成山高皇帝遠,自己形成山寨式體系對抗皇帝,或者要求更多。清軍入關,大殺一輪,要心理震懾其他人,組織要打散;吳三桂曲線救國、忍辱負重的幻想,之後也失敗。
地上的組織被解散,若人心不死,就自然是春風吹又生。傳說康熙派兵火燒少林,死剩五個,之後就不做和尚了,去了搞天地會。文人記者沒有大台,除非歸隱田園,否則遲早亦浪人化,做自己相信的事,而且沒有官員脅持。
我們為有線哀號,但其實很多人從來沒有他們的電視台,看到的報道都是在網絡流傳。整個行業反正都沒有以往的前途。有大台節制著記者、和光同塵,還是令他們都變成徹底的浪人好一點?這個比喻既適合記者、專業人士,也適合全香港人。
丘處機勸到蒙古大汗少殺點人,但世間已無丘處機。滋長專業、專家、君子政治的水源已經乾涸,世上從此只有浪人和死者的後代。然而心存僥倖的人一定會幻想曲線救國,既然對方想搗毀,我就要繼續守,能留多久就多久,即使過程是不斷被閹割。最後大家都會明白,一旦自己的平台被毒害,不是靠自己主觀意志就能改變已經有毒的現實,而且自己留著,還要賠上自己的公信力,一班專業人士堅守著毒化的平台,只會變成客觀的餵毒者。
所以最終記者都變成開腔者,出來說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是沒完沒了的;而且還給予對方不應有的合法性。「所羅門的審判」裡有兩個母親,各自說那個孩子是他的,文明人總會認為世上有所羅門主持公道,只要自己忍辱負重說「孩子不是我的」,所羅門就會知道你是真心愛那孩子、孩子就可以存活。如果所羅門不存在呢?如果蒼天已死?無論如何,那孩子都是活不了,那作為母親的自己,的確面臨兩難。孩子要不死在別人的奸計之上,要不孩子就在別人的養孕下成了對自己不利的弒親者。這個時候記者選擇了不做善男信女,壯士斷臂,比起混政治的醫生律師還要果斷。水退的時候,大家發現原來記者穿的褲子還長一點。
「存活曲線解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存活曲線解釋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存活曲線解釋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存活曲線解釋 在 美劇癮 歐美娛樂資訊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存活曲線解釋 在 今天跟大家簡單介紹一個統計的圖形,叫作kaplan meier ... 的評價
- 關於存活曲線解釋 在 生存曲線的推薦,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存活曲線解釋 在 成長曲線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存活曲線解釋 在 成長曲線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存活曲線解釋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亞視消失、無綫亞視化,有線無綫化還遠嗎】
有線大裁員,觸發新聞部大批員工「總辭」。雖然四大高層對員工解釋理由時,必用萬能的「資源重組」和「節省資源」理由,但有線有這種方法裁員的客觀結果,就是大批市民義憤填膺,紛紛 cut 台;實際上在商言商,人會認為,沒有真正新聞部的有線,根本不值得花錢課金。
「打壓新聞自由」的新形象,如果在 TVB 出現,並不會帶來公眾波動,因為反正行之有年。有線有聲譽,反差更大,會帶來確實的訂戶損失。就像很多行業,或者香港本身,有線的轉變也許是有關方面預計之內。首先亞視被折騰了幾年,然後消失;然後無線現在也亞視化。現在進行的,則是有線無線化。
本土訂戶損失,慢慢變成乾屍,就需要找更多投資者,「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多,大勢如此,不是少數員工靠風骨就可以頂下去。看通了這點,辭職者才有現在的決定。看現場影片,員工說很關心這間新聞公司,冷硬的高層則說,他們也關心,所以如此如此。在這一刻,高層當然也可以騙自己,這樣對公司一時不好,長遠卻是好。現在只是忍辱負重,這條戰線全毀、員工總辭,更是甚麼都做不到,這就很像泛民之前力陳主留的心態。
不過現在有線新聞自身也成了新聞所在,甚至是一宗醜聞。本地人還會付錢嗎?二百萬黃絲雖然不能武力上打倒誰人,但用錢投票的效率則是驚人。藍絲不會看有線,他們有 TVB,甚至連 TVB 也不用,直接收看中國資訊,所以一來一回,有線的自毀是被設計好的。
上面對於如何操作裁員,態度也是無可無不可。執刀者聰明地切香腸,不弄出新聞,也許不錯;但弄出大新聞,員工以斷絕生計的激烈行動告訴公眾,有線已經不值課金,有線當然會大重傷,但問題是中國的對港收購戰略,從來都是敵意收購。不是為了搞好,而是為了弄死,畢竟有線再怎樣改,都不是「親生仔」;只有本地的媒體全倒了,本地人接收資訊的管道才能更好地與中國接軌。
本地人離棄了亞視、離棄了無線、現在有線也不行了,都是一個散功的過程。用中國政治術語來說,叫「去殖民化」。有線跟英國無關,卻是繼承了英治香港社會很講的那套「專業」,專業就是自立者,也是自治者,他們不完全靠政府,那套技術甚至是可以對外兌換,例如醫生律師可以在外國繼續做醫生律師。革命者多數是來自溝渠的土匪,一看這些西裝革履的人就覺得不悅,性氣相沖;客觀上一個崇尚專業的社會,就是一個不聽號令的社會,可以自己運作。
就像國民政府初期,前清的體制還在。一班軍閥都是文人雅士、學者還在講傳統道德、新建立的議會還是很講程序道理;在革命者眼中,這些都是阻礙,是需要被搗毀的大山。20 世紀初,社會賢達造共和夢的時候,中國就有地方開始殺地主了。地主階級類似專業階級,他們倒了,他們支撐的共和也應聲倒下。
軍閥本來可能成為類似泰國政局中的軍方,但孫文引入了蘇聯的金援和軍援,借外國勢力輾壓了本土的力量,馬列主義從此引入中國,而不是中共。香港歷來的民主自治運動,受到專業人士基於道德信仰或者自利的支持,形成了一座難以攻陷的思想堡壘。即使有線成為乾屍,對於去殖形勢也是有利,因為專業人士再沒有容身之所,沒有麵包,就很難談高義。
短期把香港的經濟、政治、社會搞亂,仍然遵行著「以大亂達到大治」,所謂大治就是港英時期留下來的社會組織全部解散,人人成為「個人」,方便統治。
有線變大新聞之後,總監李臻也成為被網民狙擊目標之一,他們做高層的心態當然也很容易理解,就像林鄭在自己的世界也是認為自己做的事,對香港長遠是好的。所以李訪問林鄭,格外優容,因為惺惺相識,覺得大家都在忍辱負重,連林鄭都不禁表示,其實問題不用那麼軟腍腍,而李則連忙表示,第二節會 (強) 硬一點。同是刀手,所以不用說話都會推心置腹。
然而中間人最終都會明白,認為自己在曲線救國的人,都是騙自己。就像上世紀末的香港廠佬,上去享盡好處之後,被學全了武功,就被投閒置散;以前的民主政客支持民主回歸,上面也優禮尊重有加,到局勢穩定下來又是被清算。站在高層的角度,過了這次,但有線元氣大傷、十室九空、聲譽全失,救回來的也是一個植物人。就算之後有資金救援,也是無線化、亞視化 (雖然有高層的確是亞視出身) 。
做亞視,有壽包,但做好做差都沒人知;做無線,有收視,但被藐視。我若要是革命者的後代,看到這些以前不可一世、標榜獨立自主有風骨的新聞人,都一一俯伏在自己的棋盤上、被自己人批判,內心肯定是快慰不已。就像泛民接受委任那一刻,我認為北京內心是快慰的。你不是靠選舉,而是靠我的意思入去,那是何等的天地變色。
專業人士從專業的神檯掉下來,成為百姓,那是他們追求的;民眾由享有生活變成追求生存,那是他們願意看見的。中國智慧:百姓不饑不飽,才是長治久安之策。太饑餓會有動亂,人民太飽則會形成山高皇帝遠,自己形成山寨式體系對抗皇帝,或者要求更多。清軍入關,大殺一輪,要心理震懾其他人,組織要打散;吳三桂曲線救國、忍辱負重的幻想,之後也失敗。
地上的組織被解散,若人心不死,就自然是春風吹又生。傳說康熙派兵火燒少林,死剩五個,之後就不做和尚了,去了搞天地會。文人記者沒有大台,除非歸隱田園,否則遲早亦浪人化,做自己相信的事,而且沒有官員脅持。
我們為有線哀號,但其實很多人從來沒有他們的電視台,看到的報道都是在網絡流傳。整個行業反正都沒有以往的前途。有大台節制著記者、和光同塵,還是令他們都變成徹底的浪人好一點?這個比喻既適合記者、專業人士,也適合全香港人。
丘處機勸到蒙古大汗少殺點人,但世間已無丘處機。滋長專業、專家、君子政治的水源已經乾涸,世上從此只有浪人和死者的後代。然而心存僥倖的人一定會幻想曲線救國,既然對方想搗毀,我就要繼續守,能留多久就多久,即使過程是不斷被閹割。最後大家都會明白,一旦自己的平台被毒害,不是靠自己主觀意志就能改變已經有毒的現實,而且自己留著,還要賠上自己的公信力,一班專業人士堅守著毒化的平台,只會變成客觀的餵毒者。
所以最終記者都變成開腔者,出來說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是沒完沒了的;而且還給予對方不應有的合法性。「所羅門的審判」裡有兩個母親,各自說那個孩子是他的,文明人總會認為世上有所羅門主持公道,只要自己忍辱負重說「孩子不是我的」,所羅門就會知道你是真心愛那孩子、孩子就可以存活。如果所羅門不存在呢?如果蒼天已死?無論如何,那孩子都是活不了,那作為母親的自己,的確面臨兩難。孩子要不死在別人的奸計之上,要不孩子就在別人的養孕下成了對自己不利的弒親者。這個時候記者選擇了不做善男信女,壯士斷臂,比起混政治的醫生律師還要果斷。水退的時候,大家發現原來記者穿的褲子還長一點。
存活曲線解釋 在 美劇癮 歐美娛樂資訊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Netflix #供稿 #莎賓娜 #ChillingAdventuresOfSabrina
【莎賓娜的顫慄冒險-第三部 】
Chilling adventures of Sabrina-Part III
「#帽子戲法並不是一齣獨腳戲」
版友 Andy LN 供稿 分段標題為九叔所擬
Netflix的莎賓娜的顫慄冒險在2018年播出的時候,給予了大眾和鄙人不少驚喜。雖然沒有經歷過1996年比較歡喜的電視改編,也沒有拜讀過原著漫畫,但新上映改編帶來的撒旦崇拜,正經八本咒罵正派宗教滿嘴「虛偽和下賤」,在風格上的確是耳目一新的體驗。
●#故事定位合適第三部失準?
第一、二部的莎賓娜雖談不上完美經典,但主體大意以及劇情發展還算可以接受。巫女在近年的影視作品大多成為吸血鬼和人狼中間可卑的第三者,莎賓娜此作的定位亦非常尷尬,要血漿;我們有每日每夜都要開膛破肚的吸血鬼,要賣肉;我們有每分每秒都想脫衣露肌的人狼,結果在賣血賣肉都比不上行家,那沒有道理走回頭路來一個輕鬆風,更甚是市面上也早有吸血新世代(The Vampire Diaries)的衍生作品吸血鬼後裔(Legacies)佔了一席位,前路滿是荊棘亦無後路,那莎賓娜如何自處?就是每樣也來一點最後用覺醒(Woke)作點綴。這十年來政治正確平權等等意識在傳謀界中大放異彩,每一個作品的細節以及思想都被放大檢驗,既然莎賓娜在賣點上無法正面和行家硬拼,就走個歪路靠奇招上位。各種女性主義、 身份認同和多元性向等等話題都盡收其中,幸好的是雖然取向明顯但並不算是難以入口。但問題是來到第三部,整個劇本以及其訊息雜亂無章,甚至是自我打臉還完基本步,整體總結下來就是浪費時間以及人力物力。
●#主角光環魅力漸失?
首先是人物,主角莎賓娜仍舊是我行我素,任何事都身先士卒不理後果,作為親戚的安布羅斯(Ambrose Spellman)多番提醒阻止,換來的仍然是莎賓娜那一個「我全知全能,萬夫莫敵,全身而退,無任何代價」的嘴臉。為了男友把潛在危機帶回人世?沒有怕,因為我是晨星莎賓娜。地獄王位沒人坐?沒有怕,因為我是晨星莎賓娜。來了個挑戰王位者?沒有怕,因為我是晨星莎賓娜。女巫團法力衰減?沒有怕,因為我是晨星莎賓娜。好友們碰上異教徒的威脅?不再多說了吧,就是我莎賓娜。編劇在第二部已經把兩位演技擔當的姑姑抽離戰力單位,在第三部份任何一位年長角色在解決問題上就完全沒有表現過,任何危機問題都是莎賓娜一個東奔西跑,其他演員就是一個移動佈景。Kiernan Shipka作為演員的部份已經不能再要求更多,但也不是把整台戲就只放在她一個人的肩上,不單只是讓莎賓娜這個角色全能得讓人生厭,也是硬生生抹殺了其他角色的表現機會。
像「主角群」的 #三人眾 -
哈維金寇(Harvey Kinkle)作為莎賓娜前男友和閨蜜現任男友的身份,這一季下來就是一個行走的對白機,定時到場景唸對白親一下女友,出了問題就大叫「快點找莎賓娜!」,中後段那個「真愛花落誰家」的問題也只是曇花一現後草草收場。
「機靈」閨蜜的蘿芷(Rosalind Walker)在這一季連一個稱職的感情對手都當不上,超能力天眼就是一直在說「這些東西都不是眼看的那樣」,但就沒有為大家找到過秘道呀寶物之類,單純就當個瀘鏡讓觀眾看看道具組的心血和特技化妝。再者感情戲跟哈維連丁點火花也沒有,像兩塊木頭一樣扭在一起親吻。甚至作為「搶人男友」的劇情也豪無發展,因為莎賓娜不是目中無人就目中只有尼克(Nick)。
蘇茜(Susie Putnam)作為身份認同以及變性人的代表,本季就只是一個穿著打扮Tomboy一點的女角,不單止對於他的內在和家庭問題零探討,連她的感情對像也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生,所以之前那些變性話題,想當個男生之類都是說說就算,最後就乖乖當個女配角被許配一個男生就去蹲角落演戲。一線的青年角色都淪落到這地步,二線配角們就不詳述慘況。
反而想提一下老一輩的三位女角分別是兩位姑姑和莉莉絲。兩位姑姑簡短總結就是慘,整季下來薩爾達(Zelda Spellman)就是愁眉苦臉想著怎樣解救女巫法力留失,角色沒有抑鬱症但屏幕前的觀眾都抑鬱到想把眼球挖出來,想盡辦法沒人支持理解,每個方法都碰壁,連對著莎賓娜想來個長輩的說教,都被主角威能硬生生扭成不解人意倚老賣老,當初第一季那個刻薄卻心軟,冷淡但為家人挺身的薩爾達這一季差點連頭也抬不起來。希爾達(Hilda Spellman)不單止感情上只是原地踏步,後段劇情基本上就是被編劇傷害,不是面目全非差點生吞愛人,就是硬生生埋在土裡睡了半集,最起碼收場反撲靠了個「巫毒娃娃」般的法術出一口烏氣。本來那個廚藝了得以及愛護家人甘願卑躬屈膝的希爾達,整季下來就是一直受刑,人家角色描寫愈寫愈立體,她的角色卻是愈寫愈平面,就快連廚藝這個特點也被刪減,為的是讓莎賓娜多帥兩分鐘。說到卑躬屈膝就不能不提莉莉絲,前面對著黑魔王恭恭敬敬好不容易挨出個頭來,王位都坐不足一集就被拉了下來,被人家當著臉罵是蕩婦,為了存活當個秘書收拾莎賓娜遺留的爛灘子,收到結尾黑魔王突然回來,為了生活又「強迫」自己懷上黑魔王的兒子,三季下來卑躬屈膝的莉莉絲快可以把膝蓋屈進自己的子宮內去。很難想像在一個這麼「Woke」的劇集中,一方面容許女主角天下無敵,一方面把其中一個女性角色描寫得如此下賤,整個角色曲線下沉的角度之大居然是可以曲回角色起點。
●#劇情混亂走馬看花?
把角色都罵過一次後再來就是劇情,一個字「#亂得比人家多元宇宙還誇張」。如果最近電影界星戰九的節奏以及劇情是亂和急得很難看,那第三部一定是把星戰九的格式抄了回家。劇情主要是拯救男友(和"心理"病)、對抗異教徒和王位爭奪比賽,整季下來莎賓娜就站不穩一秒鐘,這一刻要幫朋友對付異教徒;下一秒莉莉絲說比賽要開始了,回來後好不容易想幫男友醫個心理病; 女巫教會法力又再減弱。一集裡面就是跳來跳去跑來跑去,每個人都大叫著「莎賓娜快救救我!」,然後莎賓娜揮個手拍拍手問題就解決了,就是一直在跑氣喘了點。
而且每一個主要任務也是十分可笑,男友去地獄一次就救了出來還花不到一集時間,心理問題靠指責對方出軌分手解決,黑魔王的殘留物隨便挖隨便處理,上一季愛到死去活來上天堂下地獄,今季就因為男友心理被影響去了肉體尋歡,再加上被思想影響下亂說話後就感情不再了,都知道是殘留物有所影響都不考慮一下原諒的嗎?第二就是王位爭奪,不單止那個挑戰者卡利班(Caliban)整個沒頭沒尾,怎樣和為啥有這個人物毫不解釋,後面怎樣打輸不演就用兩頁圖畫和旁白帶過,演員演出就像Twilight那時的狼人迷因(meme)所說一樣「我合約寫著我90%的演出都要露上半身」,沒有足夠的氣場和構成威脅整個主軸就是失敗。
最後就是那個亂源異教徒,本來這一季主線的兩大主軸就應該拉長來寫而不是多分一部份出來,離譜的是異教徒出場又添加更多的妖魔鬼怪,主角們便要多花時間出來理解他們身世動機,再來又研究怎樣拆解他們的陰謀。最後大結局奸角們明明贏了一仗又被硬插一個時空反轉,之後數個頭目便被逐個擊破,戰力上完全看不出來是任何危險的神話怪物,人家狙魔人(Supernatural)在萬能的天劍指甲挫劍出來前,每週的怪物也讓兩兄弟煩惱著怎樣把法器道具找回來,他們這群異教徒又是大神又是蛇髮女妖,就非常廉價地被砍一刀死去。那個最可笑的大潘神 (The Great God Pan)在主角群面前唸著經典的壞人對白「你知道你們面對的是誰嗎,知道我有多強嗎?!」,然後被嘲笑一個背後被刺一劍就倒地死了!你手下那個女妖最起碼也讓廢物哈維拿著鏡子玩「不能和女妖對眼」的遊戲才死,你身為「大神Great God」就那麼脆弱,法器都不用拿個就一把明朝鹹魚劍把你捅死,你還有臉用「大神」自稱嗎?就這麼一群烏合之眾出來說要重立舊神編劇就急著把時光倒流拿出來用,結尾和那顆時光蛋還暗示把Lovecraftian克蘇魯體系的神話拉進故事,上兩季收視和N家的金彈大到讓寫手們那麼安心嗎?劇集自己內在問題一堆都沒解決,就想把近來慢慢醞釀起來的克蘇魯熱潮撿來用喔?總結下來在寫作方面就是完完全全的災難,要角色沒角色要劇情沒劇情,感情線要不就多角戀的角多到快要變成圓形,要不就一個對手都沒有連前面鋪排的紛爭也變不見。視覺上服裝部份還過得去,就可憐人莉莉絲的地獄衣著廉價了點,歌曲方面不知道是不是上季的歌舞反應好,一整個數目上的大增長但質素並沒有跟著成長,不單止歌目十分一般;安插的位置更甚奇怪,所以說那個當初的暗黑撒旦風呢?我們是點錯節目在看歌年青春嗎?青年劇本來就對你期望不高,但你也不要想弄個萬人帽子戲法,但靠的就是一個女主角,旁邊星戰衰得不夠壯觀嗎?前面建立出來那麼多好角色,編劇們就把他們當帽子一樣全扔下台,那帽子都扔光了; 三頂帽子都湊不出來,還想著自己會大成功,這不就是痴人說夢話嗎。真的是可惜了演員和道具們,莎賓娜的顫慄冒險第三部到最尾又是一個寫手害了大家的戲碼。留著時間看些別的吧!
Chilling adventures of Sabrina-Part III
存活曲線解釋 在 成長曲線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點擊查查綫上辭典詳細解釋成長曲線英文發音,英文單字,怎麽用英語翻譯成長曲線, ... 存活曲線(survivorship curve),由美國生物學家雷蒙·普爾在1928年提出,為生態 ... ... <看更多>
存活曲線解釋 在 成長曲線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點擊查查綫上辭典詳細解釋成長曲線英文發音,英文單字,怎麽用英語翻譯成長曲線, ... 存活曲線(survivorship curve),由美國生物學家雷蒙·普爾在1928年提出,為生態 ... ... <看更多>
存活曲線解釋 在 今天跟大家簡單介紹一個統計的圖形,叫作kaplan meier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今天跟大家簡單介紹一個統計的圖形,叫作kaplan meier survival curve也就是存活曲線。圖形中可能會有幾條曲線也可能只有一條,判讀方式從最左上角的1.0也就是100%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