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直率 #更一致 #尼采也會諮商
#坦率地面對情緒 #才有辦法消化它
.
只要感覺自己所感覺到的,並且對自己說出那些感覺就好。越是這麼做,我們就越能了解自己,也越能在現實生活中表達自我。但說起來很簡單,實際上我們無法這麼容易做到。這是為什麼?是不是因為我們每個瞬間都在找個名分、找個理由,都費盡心思想尋求專家的見解、權威人士的評價?於是錯過了看見真實自我的機會,扭曲自我、再度汲汲營營於他人的標準。
.
有鑑於此,心理學家羅哲斯主張,個人的心、想法與表達必須一致;換言之,他十分看重「一致性」。簡單來說,一致性可以說是直率。我的心與我的想法一致,便不會有扭曲介入的餘地。我與我之間沒有扭曲介入,就表示我能更準確的看清自己。所以唯有追求一致性,才能夠看見真正的自己。
.
尼朵也是以「一致性」,完成他的主要工作。他的冷静睿智,其實源自於他對自我內心驚人的坦率觀察,尼采的哲學是不斷且徹底地使自己的內在與想法一致的成果。尤其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中,他直率揭露人類內心的二重性,可以說是對扭曲的警告。也因此,我們每個瞬間都必須檢驗自己真正的情緒、真正的想法,必須努力讓這兩者維持一致。
.
實際上,追求一致性非常簡單。每當產生幼稚的心理,就承認這樣幼稚的情緒;感到丟臉,就認知並承認丟臉的心情;若有了害怕的感覺,就正視這種情緒存在的事實。
.
以下,讓我們來看看「嫉妒的情緒」這個例子吧!
.
A與B都經營餐廳。A的料理技巧出眾,餐廳的客人較多。某天B打出「樂活餐飲」的口號開始吸引關注,不僅上了電視,更透過地區頻道打廣告,搖身一變成為連鎖餐廳大獲成功。
.
A看到這樣的B感到很不是滋味,覺得實力比自己差的人竟然更成功,讓他感到十分委屈。A想「奇怪,餐廳最重要的當然是味道,說什麼樂活啊?這種包裝過的行銷用語根本都是假的,是不實廣告吧?」造假的B固然有問題,但被這種言詞迷惑的大架也讓A感到失望。於是每遇到一個人,A便大肆批評B,並且感嘆大眾太過愚蠢。
.
如果這時A對自己的情緒更坦率,他很快就能察覺這是在嫉妒,承認自己是個會嫉妒的人,進而正視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絕對沒有誰對誰錯。如果A能夠坦率面對自己的情緒並正視這個狀況,或許就能像B那樣用新的觀點改變自己的餐廳,燃起欲望開發更優秀的餐點。
.
相反地,他也可以正視B打太多廣告,有廣告不實的風險這件事,並承認B願意承擔這個風險,而他只是選擇了穩定的生活,並對這樣的自己感到滿足。
.
重要的事情是,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去扭曲自己、批評他人。當然,可能有人會在這裡提出反對意見。被嫉妒蒙蔽雙眼、開始批判他人的人,怎麼可能有閒情逸致去覺察自己的情緒?被嫉妒這種負面情緒所淹沒的人,真的能夠只靠「我是我、你是你」這個簡單的想法,就承認嫉妒心作祟嗎?
.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那樣的狀況下承認自己的想法。即使想大聲承認「嫉妒又怎樣!」,也會因為難以看見那藏得太過嚴密、太過扭曲的嫉妒心,而無法坦然說出口。所以我們將意外地發現,許多人會扭曲自己的情緒,並且錯過好好排解情緒的機會。
.
然而不可否認的,這就是我們的現實,也因此我們必須進步。這是為了讓理性有介入的空間、是為了消除情緒扭曲的可能性,也是為了清除那些與坦率作對的力量。而情緒扭曲、與坦率作對等現實問題的解決之道就是「身體」。尼采認為身體才是更巨大的理性,比理性更值得信賴。
.
因此,想要正確理解情緒時,就必須觀察對情緒做出反應的身體,這樣一來理性便會失去扭曲的力量。因為無論理性再怎麼試圖說謊,身體都會如實的反映出情緒。
.
被嫉妒吞噬的A若觀察自己的身體,就會發現身體正在產生一些反應。有句話說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確很有可能會產生不是滋味的感受,也可能會覺得心裡哪個角落不太痛快、莫名感覺不舒服等等。這些都是身體對該狀況的抗拒反應,只要靜靜觀察這樣的身體,很快就會意識到這是嫉妒心所引起的問題。
.
感到恐懼便會毛骨悚然、冷汗直流;感到憤怒便會雙頰泛紅、心跳加速;感到厭惡便會覺得反胃;墜入情網時會心跳不已。當然,每個人遇到這些時刻的身體反應都不一樣。不過若能仔細觀察身體對這些事情的明確反應,就能意識到自己身上確實產生了某些情緒,可以更輕易接觸「真正的情緒」「真正的我」。當我們獲得想法與身體的一致性之後,就能開始遇見真正的我,也能更冷静地看待現實。
.
這樣正視自己真正的情緒與身體、接觸到真正的自我,同時認同這就是自己之後,我們便能慢慢接受、接納真正的自己,進而迎接真正的改變。
.
--
.
本文摘自《#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學習用最快樂的方法享受痛苦、成為超人,從此不再被情緒左右》,作者朱賢成為韓國人文學出版社編輯,有十多年的出版經驗,企劃過許多人文、青少年領域的相關書籍。從學生時期就深深著迷於尼采和存在主義,進入大學後主修社會福利學,並同時開始接觸社會學與心理治療。
閱讀更多:https://reurl.cc/ze29xy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介紹 訪問作者:邱淳孝 內容簡介: 我們每一天,甚至無時無刻都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但身處在華人文化裡, 我們每個人都壓抑得很完美。 ●【特別...
存在主義諮商師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給不安全依戀的你 #村長廣播 #探索成長團體
經常有人寫信來問我,如果我是焦慮依戀,對方是逃避依戀(或者是反過來)那該怎麼辦?關於這個問題我雖然回答過很多次了,但是每一次我的答案都有點不太一樣,有鑒於此,這裡重新整理一下我目前的想法給大家,基本來說有三招:
1.分手:看起來很殘酷,但過去的研究的發現不安全依戀的人如果在一起會經歷非常多的辛苦,所以常常建議以不安全依戀的人去找安全的人。身為逃避依戀,我覺得這個方法非常的不負責任(哼哼),我們又不是自願長成這個樣子的!更何況你以為放下一個人、找到下一個接納並且愛你的人那麼容易嗎😕(這裡示範非理性信念)⋯⋯
2.去心理治療:包含a.自己去心理治療,把那些那個安全感的洞給補起來;或者是b.跟伴侶一起去治療,調整兩個人的互動模式。研究顯示,情緒取向的心理治療(EFT)是目前針對不安全依戀,最有效果的方法之一。你可以在預約諮商的時候問問看(請看下面留言第一條),諮商師是否採用這種方法。這個方法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用在個別治療,也可以用在伴侶治療上面。雖然這個方法不錯,但是考量到口袋的深度,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3.在自己跟伴侶的關係當中進行協調:其實就是上面的2b.,只是自己練習在關係當中操作。比較麻煩的是,如果對方是逃避依戀,他通常不會覺得「自己有問題」,然後會說:「是你太沒安全感了、你要去解決你自己的問題、不要煩我」,所以要用上面的2b.,或者「好好的跟他討論」,往往會被拒絕。此時此刻,焦慮如你,又會有一種被推走、被丟下的感覺——而且,兩個人之間的狀況還是沒解決。
那該怎麼辦呢?畢竟人際關係間的一來一往,很難單純的透過看書就可以「學會」,是很需要練習的。所以,「參與團體」就提供了一個很棒的機會,讓你可以在「伴侶不想要和你一起被治療但是你又希望你們的關係可以改善」的情況下,首先訓練起自己和其他人互動的彈性,並且,在每一次團體的互動當中,發現:原來不是只有我不安、原來不是只有我孤單。
人寓居於世,只要活著就會有焦慮,存在主義把它叫做「存在的焦慮」,所以有些時候我們會選擇用「假我」(false self)來生存,不論是逃避依戀推開對方、保持距離、展現過度理性,或者是焦慮依戀抓住對方、確認關係、急著想要溝通,某種程度上面其實都是焦慮的顯現。有這樣的焦慮很正常,因此我們的重點並不在於把這個焦慮給消滅,而是如何在理解焦慮的情況下,溫柔的對待對方、也善待自己。
因為團體這次是採取和健保方案的合作,按照以往的經驗,很快就會額滿了(因為這麼多次只要2000,而且還可以看診。這個叫做報名的焦慮XD),要報名的我只能說趕快按下面的報名連結,有任何問題也可以傳訊息到這裡來詢問!
石牌鄭身心醫學診所(心理諮商、耳鼻喉、家庭醫學)
存在主義諮商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要怎麼面對焦慮呢?昨天晚上在clubhouse(CH)跟 Chloe 等人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加上今天念了一整天的書,好像在心裡漸漸形成了一些答案。
從存在主義的路線來看,焦慮是人生的必須,你只要活在世界上就會有焦慮,也因為焦慮,你才有動力去克服生命當中的許多問題。但是,如果你的焦慮超過了「正常的幅度」(例如神經質焦慮),可能反而會影響你的生活、工作、甚至身心都出現反應,沒有辦法好好休息、身體很僵硬、關節很緊、晚上睡不著等等。
為什麼會這樣呢?存在主義就會說,有些人恐懼死亡是因為擔心自己沒有真正活過,所以有一些恐慌症的患者,表面上看起來是害怕那個很接近死亡的感覺(那個真的很可怕你體驗過一次就知道了),但實際上是透過恐懼死亡來逃避生命當中其他的事情,比方說學業、感情,或者是和家人的關係。唯有當事人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
可是聽到這些話,你並不一定會覺得比較好受,所以人本取向的心理治療更在意陪伴你的人「能不能夠接住你」,透過仔細聆聽你的話、像鏡子一樣反映出你的心情,並且相信你自己會在痛苦的故事當中,找出自己的解答。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時候透過跟一個朋友好好的分享自己的感受,心情就會好了許多。事情一樣沒有解決,但是腦袋當中的打結似乎慢慢就會被鬆開了。
不過,要能夠好好的聆聽對方其實是不容易的事,比方說昨天Chloe在回答的過程當中,注意到一位提問者講話的聲音有一點「浮浮的」,指出可能他沒有紮紮實實地「踩在地上」(grounding),這其實也是很多焦慮的人常常會有的感覺,有一種浮躁、飄飄的、沒有辦法靜下來的fu,心臟感覺被懸吊在半空中。好像想要做很多事情,可是又覺得做什麼都沒意義,很多東西都放不下、很多擔憂都在前面,可是不論未雨綢繆得再多,都沒有辦法緩解當下的緊張。
我也是讀書才知道Chloe 當時正在做的是「注意到提問者的背景訊息」(figure ground)。有時候一個人的聲音顫抖比其他的內容本身告訴你的更多,這時候陪伴在身邊的人不只要聽他說什麼,更要去聽他「怎麼說」。這些非語言訊息往往透漏著「他想要告訴你但是他並沒有在文字裡面告訴你」的秘密。完形取向的心理治療為這件事情提供了很不錯的洞見,只不過因為礙於時間,當時也不是在做諮商,我們不可能在CH上面操作完形治療的一些技術,只能夠點到為止。可是,光是「你覺得你的焦慮在告訴你什麼?」這樣的問句,就足以讓當事人好好的去感受,在焦慮背後所藏著的其他訊息。
如果你跟我一樣也是很容易焦慮的人,昨天又錯過了這個房間,那麼今天晚上大概9:45還有機會;如果你是被CH排擠的Android用戶😭😭,或者晚上有其他的事情,那麼在這裡也可以提供行為治療取向的一些方法給你參考。這邊筆記的是正念減壓(MBSR)的三個核心觀念,我覺得很好記,英文字開頭剛好是MAC:
1. Mindfulness :正念。透過調整呼吸和行走禪,練習活在當下、感受此時此刻。有很多相關的書籍可以參考,這裡不贅述。
2. Acceptance:接納。焦慮如我,這個是我到目前為止覺得最有效的方法,我幾乎天天都練習。比方說我經常跟自己說「OOO也沒關係」,OOO裡面可以填入各種你難以接納的行為、想法或者是情緒。那如果你還是沒有辦法接納自己的焦慮該怎麼辦呢?那你可以說「就算我暫時還沒有辦法接納自己的焦慮也沒關係」,一個接納自己不接納的概念😛。
3. Compassion:關愛。又可能翻譯成慈愛,這裡指的是可以關愛自己也關愛別人。聽起來很抽象,我覺得比較好的翻譯或許是「心疼」,這就是為什麼我常常說, #愛自己就是從每一天練習心疼自己 開始,典型的做法是,你可以跟自己的身體某個部位說說話(結合完形的技巧),比方說「親愛的肩膀,我心疼你過去一年來這麼辛苦的幫我扛下很多的責任」或者是「我很心疼五歲的時候的我,年紀還那麼小就被丟掉、被迫長大⋯⋯」
#懶人包
把上面這些學派全部結合起來就是:覺察自己身體的感受、發現讓自己感覺到焦慮的情境,透過跟別人訴說、被聆聽,或者是跟自己對話、甚至做出具體行為,來減緩焦慮。
如同前面所說,只要是活著就得面臨種種的選擇,而所有的選擇都涉及承諾與責任,因為要負起這些責任,難免就會有一些焦慮的心情產生。既然焦慮是人生的必須,那麼練習和焦慮的情緒共處,就是每一天的功課。
就像一個長年受焦慮跟憂鬱所苦的朋友跟我說,在他最糟糕的那個時候,他發現做什麼都沒用。有一天,他硬是把自己拖出去散步,每天漫無目的快走兩個小時,每次都要走到流汗為止,沒想到慢慢喜歡上這種感覺。這一走就是兩年,不但情緒得到舒緩,而且圓滾滾的身材還因此瘦了一圈。
所以最後我想說,如果過年這段期間待在家裡面看電視很煩,一邊滑手機一邊又覺得焦慮的話,不如去走走吧。一邊調整自己的呼吸,一邊邁開步伐,說不定你的腳下,會開出一朵又一朵的蓮花(完蛋了一定是今天看太多長輩了)。
#讀書筆記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好偷懶四個章節筆記在一起
#今天的房間在這裡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張宇傑心理師
https://www.joinclubhouse.com/event/m744QbAo
存在主義諮商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闇黑情緒:接納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會更茁壯與強大」介紹
訪問作者:邱淳孝
內容簡介:
我們每一天,甚至無時無刻都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但身處在華人文化裡,
我們每個人都壓抑得很完美。
●【特別企劃一】25個因應暗黑情緒的方式
●【特別企劃二】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特別企劃三】我的親友不願意去諮商,怎麼辦?
「大家都以為我很可愛、很友善,
但大家都不知道,其實我心裡面常常有一些非常糟糕的想法……
我在心裡面想著要殺死我爸爸大概有十次以上……
我常常想著某個討人厭的同事,恨不得他失敗,但我表面上還是會笑臉迎人……
或因為一件小事,我覺得自己最爛、最糟糕,沒有任何人會喜歡我……
我覺得這樣想的自己,非常糟糕,而我停不下來……」
你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
你沒有錯。而且,你是正常的。
華人文化習慣用「恥感」教養孩子:
當孩子受傷、哭泣,大人常說:「羞羞臉,哭成這樣,再哭就沒人要囉!」這讓孩子不但無法認識情緒,更會否定情緒,甚至一再內化,將自己的情緒貼上負面的評價與標籤,特別是暗黑情緒。
作者介紹:邱淳孝
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與心理師。
台灣大學心理系、國北諮商所畢業。現為亞洲存在主義無結構團體「講師組」成員(全球僅有18位成員)。
現專職於心曦接自費個案。服務形式有個別諮商、伴侶/家族諮商、無結構團體諮商。
專長:親子議題、情緒困擾、關係議題、團體動力、性別議題、性諮商、阿德勒心理學。
曾任天使心團體帶領者;喬治高職、開平餐飲輔導員;成德國中、陽明高中擔任輔導老師;中崙諮商中心、台大心輔中心、楊孟達身心科診所擔任諮商心理師。
也曾於公視、大愛節目擔任心理專家,並曾於新竹教育中心、台東地方法院、三重郵局、純青基金會、空軍台北大隊、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以及各高中職、大學等擔任講師,並於失戀花園、康健等網路平台撰寫文章。
著有《與孩子,談心》、《曖昧:我們之間,是愛嗎?》(電子書)。
熱愛工作,熱愛生活,並力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對探索人性充滿好奇與熱情。
作者粉絲頁: 邱淳孝諮商心理師 、 心曦心理諮商所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存在主義諮商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與孩子,談心:26堂與孩子的溝通課」介紹
訪問作者:邱淳孝
內容簡介:
沒有人生來就會當父母,
想要了解孩子,
就必須重新認識自己
讓我們一起重回孩提時代,
找回愛的能力,
身為父母不再只是一種責任,
更是一種享受
享受與孩子攜手共度的每一步旅程……
這是一本獻給新世代父母的教養書,
最符合人性且最實用的親子溝通方式,
送給每一個孩子,也送給曾是孩子的每一位大人。
親子教養這門功課上,父母要做的事情
不只在「覺察」孩子的思考行為是否得當,
更不在「如何整治」孩子,
而是身為父母,怎麼「站穩自己的腳步」。
理解孩子表面行為背後的困境與目的,
才能「對症下藥」,找到對孩子及家庭最好的溝通法。
作者介紹:邱淳孝
為《情緒勒索》所屬心曦團隊諮商心理師,中崙諮商中心、楊孟達身心科診所兼任兼任心理師,曾經擔任成德國中、陽明高中專輔教師,及台大心輔中心、開平餐飲學校、喬治商職、天使心……等輔導員,現為失戀花園作者。
曾接受家族治療(若水學堂)、完形治療、心理劇、阿德勒、李侖存在主義無結構團體治療等訓練,專長家庭治療、親子教養、存在主義無結構團體、性別議題、同志議題及自我成長、情緒困擾。並應邀以「家族治療及阿德勒取向——應用於親子教養(情緒困擾、提升自主等)」為題,舉辦演講活動。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