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所有孕婦來說,產檢最有感的時候,大概就是照超音波了。對婦產科醫師來說,也是如此,以前常聽前輩說「超音波是婦產科醫師第三隻眼」,因為它讓我們發現到早期流產大多是胚胎未發育的萎縮卵、也可不靠肚子尖或圓來判定性別、還能在四、五個月時,就篩檢出八成以上胎兒器官結構的問題,就連胎兒的體重也不需依據肚子大小胡亂猜測。所以我得偷偷承認,現代的醫師沒有超音波,恐怕很難產檢。
不過,這項技術雖然帶領我們打破許多古老的產科迷思,但隨著超音波檢查的普及與頻繁使用,如何解讀這些結果也愈加重要。因為有些狀況聽起來可怕,其實不然,若沒有仔細理解超音波影像背後的意義,反而會因為頻繁的檢查增添媽媽的煩惱。
#「臍帶繞頸很危險?」:臍帶血流暢通比是否繞頸更重要
一講到臍帶繞頸,媽媽們總會立刻聯想到胎兒被掐住脖子無法呼吸的緊張畫面。但其實充滿羊水的子宮本來就是沒有氧氣的密閉空間,且胎兒的肺部尚未發育成熟,寶寶成長發育所需要的氧氣、代謝出的二氧化碳都是由臍帶供應。所以臍帶是否有繞到脖子一點也不影響寶寶的供氧量,且事實上,自然產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胎兒都是在臍帶繞頸或五花大綁的情況下安全著陸。研究也顯示,臍帶繞頸並不會導致胎兒胎死腹中。
想要確保養分能源源不絕地供應給胎兒,其實胎盤傳遞養分的功能、臍帶血流阻力、羊水量才是關鍵,甚至連媽媽主觀的胎動都比臍帶是否繞頸來得重要許多!如果超音波檢查時,醫師發現胎兒生長遲滯、羊水過少、臍帶血流阻力過高。反而媽媽才應更需要多加注意胎動並在產檢搭配胎兒監視器檢查,甚至服用阿斯匹靈等改善子宮血流之要務。
#「胎兒體重比較輕代表生長遲滯?」:持續有長大比單一次體重重要
我們可藉由胎兒的頭圍、腹圍、大腿骨長度去預估胎兒體重(正負誤差百分之十)。七個月內,胎兒的預估體重約1200克上下,因為分母小的關係只要稍微量測的誤差就可能讓胎兒小一週或大週,七個月後,每個孩子的生長快慢又會因為遺傳的因素、胎盤的功能各有所不同,就像同一個年級的學生身高體重不可能一樣。所以,同樣是九個月的胎兒體重,有可能是兩千五、三千、甚至是三千五。只要確認胎兒持續有在長大、臍帶血流穩定,我都會有信心地告訴媽媽「這個大小是正常的」。
不用因為單一次產檢小了一週就拼命多吃,更無須因為體重領先就焦慮生不出而不敢吃飽,一方面胎兒體重並不會因為多吃了幾頓大餐就超前領先,生產順不順利也不完全取決於胎兒大小,更重要的是超音波預估體重還是有人為誤差。我建議媽媽在懷孕期間無論如何還是要維持均衡的飲食,規律的運動。後期胎動明顯、和胎兒體重持續有在上升都遠比單一次體重來得重要。
#「胎位很低容易早產?」:不用怕,子宮頸長度才是判斷是否早產的關鍵。
胎兒在子宮內就好像魚兒在游泳池裡游泳,一下游得高、一下游得低,即使游的很靠近排水孔,只要塞子有塞緊,魚兒就不會溜走。同樣的道理,超音波下,即使胎位很低、胎頭很靠近子宮頸口,如果子宮頸有沒有縮短、也不會增加早產的風險。
因此,比較重要的,反而是要注意子宮頸內口有無打開、以及子宮頸的長度是否改變。早期醫學研究指出,子宮頸的長短與生產週數、早產風險有絕對的關連性。
另外,第二胎的媽媽們常覺得下墜感很重、胎兒胎動的位置很低,這其實也是因為骨盆底肌肉在第一胎時已被撐開、較為鬆弛導致,屬正常生理反應,媽媽們只要勤做骨盆底肌運動,不用過度焦慮。
以前我總以為有了許多清晰的超音波影像,漂亮的3/4D寫真,產檢就是功德圓滿皆大歡喜,醫師輕鬆、媽媽也能立即放心。但有過幾次被媽媽反應「醫師都不說話,只顧著照超音波」、「給我這些照片可是我都看不懂啊!」我不禁反思,的確看診時我盯著超音波螢幕不發一語的時間永遠比較長,失去了詳細精準的解釋,檢查的結果可能反過來變成媽媽焦慮的來源。如何拿捏其中的平衡,我也仍在揣摩中。但「科技永遠始於人性』」,醫師可不能因為多了超音波這隻眼,就閉上能洞察孕婦心情的雙眼!
不過,能照到漂亮的3/4D我真的是滿滿成就感啊!
(以下開放炫耀寫真照)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孕婦 盆 底肌運動 在 Jay 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Jay_Training
【懷孕及產後訓練專家】
這次去上的課程以美國婦產科學院 (ACOG)發表的孕產婦運動指引為主軸,著重在懷孕與產後婦女的體適能訓練,如何開始並且針對個體調整、正確評估及設計安全的訓練計畫。
-
從懷孕到生產的過程中,客戶將會面臨各種不同的生理變化,除了內分泌系統的改變之外,外部靜態姿勢、動作模式、肌肉張力、關節活動度等也都可能與孕前有所差異。
-
孕婦及產後婦女是常見的特殊族群之一,我目前的客戶其中一位就是已經來到第二孕期的孕婦,由於心輸出量增加的關係相比於第一孕期已經沒有太多的暈眩等等不適感,教導其孕期間賀爾蒙的注意變化、骨盆底肌運動、仰臥低血壓綜合症、腹直肌分離等等,使其在安全環境中,一樣保持中高強度訓練。
-
-#健身 #重訓 #訓練 #新竹#LifeisFitness#LifeLab#bebetterjay #exercise #fitness #power #strong #success #gym #nevergiveup #instagym #fitnessmotivation
孕婦 盆 底肌運動 在 一分鐘健身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孕婦】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懷孕婦女運動對媽媽與寶寶都有很多好處,加拿大的婦產科醫學會最近推出了一套孕婦運動指引,以下為六個要點:
1. 除非有不得運動的理由,所有孕婦在整個懷孕期間應該保持運動。
(不得運動的理由例如胎盤前置、早產、破水,這些狀況不適合由孕婦自行判斷,請諮詢產科醫師)
2. 孕婦每周應累積至少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以達到健康促進,減少併發症的目的。
3. 每週至少運動三天,如果每天都有運動更好。
4. 建議多樣化的有氧運動搭配重量訓練,加上瑜珈、伸展也很好。
5. 每天做骨盆底肌運動(凱格爾運動)可以避免尿失禁,正確執行的技巧應諮詢專業人士
6. 臥姿運動如果會頭暈想吐,或是有其他不適症狀者,應變換姿勢避免仰臥。
https://bjsm.bmj.com/content/52/21/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