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靈靈地靈靈&推理】通靈少女與乩童警探
話說,在我們小時候差不多都有讀過的《論語》裡,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子路問事鬼神,孔子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不死心,再問:「敢問死?」結果孔子答道:「未知生,焉知死?」
主要大意是講說,屁孩學生子路有一天x年x月x日天氣晴,心血來潮想要對自己的老師來個考考你,所以提出的問句是想問鬼神和死。
雖然不太確定屁孩學生子路,當時的那顆心,是誠心發問,還是內心嘿然一笑,只想看看老師對沒影的事情要怎麼做出適當的回應。
但說真的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也不是混假的超機靈,就說,你都還不知道當下生活的意義,怎麼就問起遙遠之後虛無飄渺的事情呢?
意思就是說,人要把握當下,珍惜現在,其他就別想太多惹~所以
鬼神與死亡這兩件事,就這樣被至聖先師輕描淡寫的四兩撥千斤。
對比我們的民政局長,明明非實務相關,卻窘被質詢人死後多久靈魂會離開身體的直球回應:「沒往生過不知道」突然覺得很同情…
不過如果我們真要說,事人事鬼神,知生又知死的事,除了往常生活日常,宗教信仰所見的媽祖出巡,或府爺代天巡狩的任務相關,我們甚至可以用《乩童警探》與《通靈少女》來作為理解的範例。
這兩本書非常有趣,一個是講乩童如何成為警探,警探最後又如何想找回初心,回任乩童的故事;一個則是通靈少女如何成為偵探,偵探最後又復歸作為一個通靈少女的故事!(有講好像沒講被打)
不過其實,這二書不僅是主題類比,更各有二部曲,作家張國立的《乩童警探》,一是偏心的死刑犯,二是雙重謀殺的謎團;HBO強檔亞洲影劇小說 《通靈少女》,則有16歲的me,還有17歲的領悟。
同以臺灣宮廟文化,乩童仙姑等的神鬼背景下,處理人的事,使用的,多半是肉眼不可見的憑據,或人們不敢相信的口述以及記憶。
且主角多半先是自我天賦(起駕/通靈)的追尋,想知道這樣的能力與經歷,是經由神賦予還是人經歷人所歷經才達到價值意義之疑。
所以後續才有了偏心的死刑犯,該死不死,命不該絕的卻走在黃泉路上;還有為情死,為愛生,但走到最後,卻始終無法擺脫命運。
再來則是曾當乩童的警探遇上疑似乩童的嫌犯,作為通靈少女的仙姑對可能也是通靈少女的同類相競,平凡的一切都透露著不平凡。
所以如果我們可以穿越附身甚至復生在子路or孔子身上…是否回答應該要改成:想事鬼神並知死,當從事人與知生開始齊頭並進;因為不止時間空間可以連成一線成為圓,人鬼神三界本來就沒有界線?
主要參考書目
張國立《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臺北:鏡文學,2020。
張國立《乩童警探:雙重謀殺》,臺北:鏡文學,2020。
HBO Asia, IFA Media 《通靈少女影劇小說1:十六歲的我》,臺北:三采,2019。
HBO Asia, IFA Media 《通靈少女 影劇小說2:十七歲的領悟》,臺北:三采,2019。
附圖翻拍書封合成
子路 是 怎麼 死的 在 我是JK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生四悟 #心態決定成敗!
更多勵志語錄 → 惠英紅人生語錄
【可以不識字,#但不可不識人】
#與人交友
不一定要交有錢有勢的,
但一定要交有情有義的,
不一定要交形影不離的,
但一定要交心裡有你的。
人生就像是上坡,
有人推你一把,
就會有不一樣的的結果
時間,帶不走真正的朋友;
歲月,留不住虛幻的擁有。
有心的人,不管你在與不在,都會惦念;
無心的情,無論你好與不好,只是漠然。
走過一段路,總能有一次領悟;
經歷一些事,才能看清一些人。
不離不棄的,才是真朋友;
不見不散的,才是真守候。
【樹不可忘根,#人不可忘本】
#人這一輩子,
路過的都是景,
擦肩的皆是客,
有多少人走著走著,就住進了心裡
有多少情處著處著,就淡出了視線
不管是陌生的過客還是同行的朋友,
有緣才能相識,有分才能相聚,
能融入你生命的人,都值得你掏心掏肺去對待,
能陪伴你一程的人,都值得你真心真義去珍惜。
永遠都不要去責怪你生命里的任何人!
#好的人給你快樂,
#壞的人給你經歷,
最差的人給你教訓,
最好的人給你回憶。
別人怎麼對你,那是因果
你怎麼對別人,這是修行
【看淡得失,#心態決定成敗】
#錢,掙多少算多,掙多少算少;
身體吃不消了,什麼福也享不了;
疾病扛不住了,多少錢也治不好。
#房,住多大算大,住多小算小;
寬不過三尺,長不過六尺,就能睡個好覺;
冬天不覺冷,夏天不覺熱,就能舒服到老。
#車,跑多快算快,跑多慢算慢;
能遮風擋雨代步遠行,不勞累身體就好;
能抵達到家出入平安,不出現事故就好
幸福,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珍惜眼前,#平安就好】
人生很難,不要為難自己,洒脫一些;
人生很苦,不要辜負自己,糊塗一些;
人生很累,不要勉強自己,樂觀一些;
人生很短,不要看輕自己,努力一些;
人生不公,不要折磨自己,看淡一些;
人生不平,不要苛求自己,寬懷一些。
滿桌佳肴,你得有好牙;
腰纏萬貫,你得有命花;
賞一路風光,你得走得動;
撿一座金山,你得能夠拿;
#人生就是:
一吃了之、一睡了之、一罵了之、
一笑了之、一走了之、一死了之、
一埋了之。
#人生三大桌:
出生時擺一桌,結婚時擺一桌,死的時候擺一桌。
第一桌不會吃,第二桌沒空吃,第三桌別人吃。
真的,#一桌也沒吃到。
#好好珍惜現在擁有的生活,
該吃吃,該喝喝,
遇事別往心裡擱!
---------------------------------------
#惠英紅 #心情語錄 #七分靠打拚
子路 是 怎麼 死的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海瑞:方是性格 圓是智慧|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明人海瑞,自號「剛峰」,這兩個字形象地道出了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只要是看不過眼的事,不僅貪官污吏他敢參奏,就算是黃帝老子他也照罵不誤。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二月,海瑞以六品的芝麻官職向嘉靖皇帝呈上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他慷慨激昂地寫道:「嘉者,家也;靖者,淨也。嘉靖嘉靖,家家淨也!」氣得皇帝直哆嗦。在歷史上,一個忠直之士,倘若又難逢明主,那他能活下來的機會十分渺茫,而海瑞卻是個例外,儘管他一生也並不順利,但卻得以善終,推究起來,在他恪守方的性格背後,也不缺乏圓的智慧。
海瑞於公元1514年出生於海南瓊山一個貧窮的家庭中,3歲時便沒了父親,母親一個人擔負起了養育和教育他的責任。海瑞的母親和當年的孟母一樣,對孩子的教育極為重視,從海瑞幼年起便讓他讀《孝經》、《尚書》、《中庸》等聖賢書,小海瑞也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樣玩耍嬉戲,但只要冒出玩耍的念頭,就會遭到母親義正詞嚴的一通教育,「有戲謔,必嚴詞正色誨之」。由此也形成了海瑞正統、剛直的性格。只是這樣的性格在他初入官場時便遭遇了挫折。
海瑞擔任的第一份公職是福建南平的教諭,相當於現在的縣教育局局長,那時他已經四十歲了。有一次,延平府的御史到南平縣視察工作,照例要往孔廟行香朝典,海瑞帶著兩名教官早早在廟堂迎候。在當時的官場上,下級迎接上級,一般都要行跪拜之禮,所以當御史大人進門後,隨同的兩位教官都跪地相迎,可海瑞卻站著,只是略略作揖而已。三個人的反差非常鮮明,兩邊伏地彎弓,中間一桿高聳,儼然一個筆架——海瑞自此便留下了「筆架博士」的雅號。御史大人走南闖北,顯然沒有見過這麼不懂規矩的人,大為震怒,訓斥海瑞不懂禮節。海瑞不卑不亢地回答說:「到御史您所在的衙門裡,當行部屬禮儀,這個學堂,是老師教育學生的地方,不應屈身行禮。」碰到這麼一個既死板又較真的下屬,御史大人雖然怒髮衝冠,卻也無可奈何。不過誠如詩人陸游所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在學校之外的地方找海瑞的茬兒,御史大人還是多的是辦法。他處處使絆子,事事下套子,左支右絀,弄得海瑞狼狽不堪。海瑞一氣之下,就寫了辭職報告,撂挑子不乾了。好友朱鎮山聽說了,趕緊勸他,千萬不可因為爭一跪之禮擅自離職,四十歲才弄個公務員身份不容易,遇到小小挫折就負氣而走,經不起磨礪,還怎麼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呢。
這件事給海瑞上了很好的一課,要在風氣惡濁的官場混,單憑一股正直忠勇之氣是遠遠不夠的,還得開動腦筋,以智取勝。
開了竅之後的海瑞,很快就把這一思想活學活用到了現實之中。海瑞升任浙江淳安縣知縣,有一天,總督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此地,接待人員按海瑞規定的標準為其提供食宿,這與一路走來遠接高迎、大吃大喝外加紅包的風光大相逕庭,胡公子一怒之下把負責接待的驛吏捆綁倒掛起來,鞭打訓斥。海瑞得知消息,馬上帶人把這個氣焰囂張的胡公子抓了起來,然後面容嚴肅地對眾人說:「胡總督為官堂堂正正,他一直教育屬下不要鋪張浪費。現在這個人行裝奢侈,一定不是胡總督的兒子。」下令將他胖揍一頓,關進大牢,並沒收了他搜刮來的數千兩銀子,充入國庫。之後,他又提筆給胡總督寫了一封信,說您向來最重操守,對子女以及身邊的人看管得很嚴,現在有這麼一個人竟然敢冒充您的公子,在這裡混吃混喝,胡作非為,我已經把他拿下,想跟您核對一下,並請求指示。弄得胡總督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得打掉牙往肚裡咽,不了了之。
又有一次,都御史鄢懋卿下基層視察,他可是大奸臣嚴嵩手中的紅人,沿途官吏們自然不能錯過這個高攀的機會,紛紛破格接待,只要領導高興,花多少錢是不在乎的。鄢御史長年搞紀檢工作,對官場風氣自然爛熟於胸,為顯清廉,他發出告示說:「本官素性簡樸,不喜承迎。沿途飲食供帳,都應儉樸為尚,毋得過為華奢,侵擾百姓。」話雖這麼說,可鄢御史的大隊車馬所到之處,無不呈風捲殘雲之勢。眼見就要到淳安縣了,海瑞心裡也很著急。淳安財政緊張,根本拿不出那麼多錢來,倘若只搞個四菜一湯來接待,肯定脫不了怠慢之嫌。思慮良久,海瑞計上心來,他又修書一封,派人快馬送給鄢御史。信上說:您是天下第一廉官,過州過府,輕車簡從,從不增加地方負擔。但現在有些人專門敗壞您的名聲,說您每到一地「各處皆有酒席,每席費銀三四百兩,供帳極華麗,就是溺器也用銀器之具」。這把我搞糊塗了,究竟哪個是真,哪個是假,請您明示,我好做準備接待。一席話像是打了鄢御史一記火辣辣的耳光,作不得聲,還不得不對傳言解釋一番,又表揚了海瑞幾句,只是他為了圖耳根清淨,乾脆藉口公幹,繞道而行,惹不起,還是躲得起的。
正直的操守,倘若沒有圓潤的智慧,海瑞不要說烏紗帽,恐怕幾個頭也不夠殺的了。就像他大罵皇帝的上疏,儘管他抬著棺材上諫,做好了必死的準備,其實他在奏疏中,還是頗費了一番腦筋的。開頭,他大唱讚歌,猛灌迷藥:「陛下天質英斷,睿識絕人,可成堯舜禹……」雲雲,後面的話雖然刺激了些,但說的還是入情入理,嘉靖皇帝開始有些臉紅耳熱,直呼把他給我抓起來,之後還是把奏疏看了好幾遍,一會兒嘆息,一會兒搖頭,忍不住對身邊人說:「海瑞這個人像比干那樣的忠烈,我卻不是商紂王,我不會殺他!」
以海瑞直來直去的性格,他是反對彎彎繞的所謂官場謀略之術的,但再有稜角的石頭,也禁不住溪水的打磨,只不過海瑞的圓潤,從未失去剛直的內心。那一段段至今讓人蕩氣迴腸的軼事,讓他「海青天」的光環格外熠熠生輝。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