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
侏羅紀世界2真是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爛片,神父給兩顆星.
.
不知是否導演換人的關係,就像是在演一齣童話故事,與其說是朱羅紀世界系列的電影,比較像是一個披著恐龍皮的變態狂演出的恐怖電影.
.
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失真」,當我看到另一隻被基因混和的恐龍,作為反派在籠子露出奸詐的微笑,這就一點也不是恐龍電影了,完全超脫現實的邏輯,如果是藉由基因中隱藏的天生生存策略,設定一種物種混合基因也會繼承另一個物種,這基本上,是在褻瀆上帝-就算生物先天在基因裡刻畫了什麼本能,主要也是經由後天學習而成,如同母狼訓練幼狼狩獵也需要拋受傷的獵物加以教育,被人類馴養的動物久了反而不知道怎麼哺育自己的孩子,本作的導演似乎把一切想得很簡單,好像去精子銀行挑了運動員的精子,生出來的小baby一歲就會打籃球一樣,這樣子簡化而且不切實際的思考.
.
人的微笑涉及了很複雜的肌肉動作,賦予微笑社會意義,也需要極其複雜的智能,還有後天環境,誠如人類嬰兒一出生又哭又笑一樣,要明白笑=喜悅的表達方式,不是憑空一隻混合基因恐龍可以辦得到的,應該沒有一隻恐龍會有這樣的需求,比較像這隻「帝王迅猛龍」混了人類的基因.
.
本作就像一個大雜燴,無論是承襲經典侏儸紀公園還是第一部侏羅紀世界,各種細微的表現都像是沒經過消化的模仿,例如迅猛龍用爪子敲擊地板的動作,反應在這隻人造恐龍上就像是劣質的抄襲,而「合成恐龍」的這個概念也被無限的放大,甚至濫用了,導致帝王迅猛龍一點也不符合科學,所有的東西都像是菜市場買菜一樣,我也可以在基因裡頭寫入了牠看到紅點就會去攻擊特定目標,然後我按手槍上的紅色按鈕,牠就會像被催眠一樣聽命行事,而這樣的不能自主又和牠過於自主的表現(假裝被麻痺然後引誘警衛上前把他吃掉)過於衝突,這讓這隻恐龍看起來根本就是個笑話.
.
而目標人類這麼多,這隻恐龍特別執著於一個小女孩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當小女孩不斷逃跑最終是跑回床上,這是一個不合理,這恐龍跑到屋頂上嚎叫,然後特別用爪子開窗戶,潛入小女孩的房間,這又是另一個不合理,當恐龍開始脫小女孩的衣服時,完全就讓牠看起來只是一個純粹的變態.
.
從當中只看到導演的惡趣味,以及讓人不能理解,說是恐怖片也不像,比較像是搞笑片,b級的灑狗血爛片,我不確定這系列電影是不是毀在一個不成熟的導演手上,不過更讓我驚訝的是日本方面的理解怎麼會認為超越前作,因為劇情上把侏羅紀「公園」毀滅、進入侏羅紀「世界」世界,是一種巨大的突破,合理懷疑,導演只是接受了一種指令,「結局應該要怎樣怎樣」,然後才開始想前面的劇情,只是為了有一個承先啟後的中介變相,把這個世界變成與恐龍並存的世界,好讓第三部開拍.
.
這也是為什麼小女孩本身的複製人設定,還有續續按下按鈕,解放恐龍,是如此出戲而且多餘,他們基本上已經完全和該系列的世界脫離了,只是成為一種工具,先有一種想法形成,然後讓後續的東西牽強的去滿足它.
.
本片的左膠感十分嚴重,從開頭說要去營救恐龍,結果被詐欺,救來的恐龍被拿去拍賣,變成恐龍拍賣會,這一切只為了強調人類有多麼自私,當反派人類為了合理化自己的錯誤,而推卸給男女主角時,用的理由也十分荒唐,「因為你們第一集核准了合成恐龍的研究,也用主題樂園利用恐龍來營利,還有男主角也用訓練恐龍的方式讓他們明白原來可以這樣提升恐龍的智慧,所以一切都是你們造成的,你們沒資格說我」,而女主角只能薄弱的辯解「我又沒違法」,事實上,這完全是錯誤的歸因,開主題樂園和盜賣盜獵完全是兩碼子事,而合成基因的問題,是在於以生化武器和戰爭為目的進行合成,跟單純噱頭完全不一樣,第一部受雇的中國科學家就是利用了這點,他欺騙了他的雇主,然後研發了做為武器用途的恐龍,才「加料」了一堆有的沒的讓恐龍成為了怪物.
.
男女主角為了彌補自己的罪,開始營救恐龍,這挺左膠的,又因為不忍恐龍死於毒氣,而產生放出恐龍到人類世界的想法,這完全就是個左膠,在樂園事件裡,犧牲的不只是恐龍,還有人類,無辜的遊客被恐龍叼到天空上或踩死,而自己不斷逃跑,好不容易在脫離那個世界,現在為了救眼前的恐龍,而完全忽略了從前被恐龍捕食的恐懼,而要把人類世界整個變成恐龍世界,再一次重複慘劇,重溫一次被恐龍追殺的快感,完全是膠到不行.
.
幸好女主角冷靜下來,放棄了按鈕,但是小女孩按下去了,這讓她是個複製人的伏筆顯得十分刻意而且荒唐,原來,她存在就是為了這一刻,她說「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呀!」似乎把自己跟恐龍聯想在一起,成為命運共同體,事實上,完全就是理盲而且濫情.
.
看在自己放出去的恐龍再度肆虐這個世界,翼手龍再把人抓起來摔死,小女孩只是一臉懵懂的抱緊男主角,好像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觀眾也傻了,只令人想罵「死囡仔脯,手有夠賤欸」.
.
然而,本片之所以給兩顆星,多給一顆,是因為他反應了一種預言性質,一個中國科學家為了製作生化武器,所以把基因序列嵌入另一段致命的基因,讓產出來的東西可以躲過熱感應器的偵測,甚至變色完全在環境中隱藏,然後洩漏出去成為全世界人類的災難.
.
而最諷刺的是,無論從第一步還是第二部,這位中國科學家腦袋裡好像永遠學不到教訓,滿腦子都只想研究生化武器,這使得觀眾好像不斷的再看一次錯誤的重蹈覆轍,而感到極其愚蠢,當令一個帝王迅猛龍又再度被研發而成,成為架上的商品,當一個歪國人被錢沖昏了頭,試圖拍賣時,中國科學家突然制止了他,那瞬間,人們以為他良心發現,結果不是,他說,「不能把原型拿去拍賣,因為對手也會學」,原來,人類都已經要大難臨頭了他還想著如何競爭,不能讓對手得利.
.
這種完全的利己主義,以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確很符合中國人的「我執」心態,白話來說,就是一種狼性,死都改不了,滿口謊言還說的頭頭是道,難怪第一部他會這麼為怪物進行辯解,「怪物是相對的.對金絲雀來說,貓就是怪物,我們只是習慣當貓.」
.
中國人喜歡當貓,然後做出怪物來,還能解釋成你們才是怪物,想要迫害弱勢,我才是正義,然後全人類火葬場,可真是非常嚴重的公正世界偏誤了.
.
正因為缺乏了這種基本的道德觀和實驗倫理,凡事經過中國科學家的手卻產生了質變,無論是第一部還是第二部,都上演了小孩開大車的戲碼,中國本身沒這技術,都是洋人們給他造一個p4實驗室,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發出來的,用洋人給的資金和技術,研發出完全不相干的東西,原本要用來救援生命,卻拿來販賣牟利為目的,不變的是代價由全體人類承擔.
.
也可以這麼說,某些洋鬼子也永遠學不了教訓,例如「中國促成世界進步不可缺少的力量」、「紅色供應鏈對世界有巨大貢獻」、「讓中國繁榮起來他們就會邁向民主」,這些包裝著左派思想實則利益薰心的愚昧洋屌思維模式,俗稱,用小頭思考.
.
電影的結局就是放出恐龍後,人類世界成為一個與恐龍並存的世界,翼手龍飛到高樓大廈上,環視著人類世界燈光明媚的夜景,then,巨大的滄龍出現在衝浪客腳下的巨浪之中.
.
後來我才知道,為什麼有些柯糞會一邊罵政府害死800條人命,一邊倡導「與病毒共存」了,完全就是災難片看多的關係.
.
當浮現了電影中世界末日的影響,這也無意間隔離了自己與現實當中的關係,在進行災難性幻想的同時,也得到了自己是安全的錯覺,如同電影院的觀眾欣賞了一部恐怖電影,出了電影院後得到一種僥倖的救贖感「我還安全著」,因此人們從不厭其煩地欣賞恐怖電影,反覆刺激,不過,在現實中期待恐怖情節的呈現,以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可以治療恐懼,那又是另一回事.
.
他們可能看到了侏羅紀公園的浪漫,而忘記了被恐龍啃掉上半身的感覺是怎麼樣,他們忘了當中的脈絡,放出恐龍,恐龍咬你,你被啃掉,「恐龍咬你」這個環節失落了,當看到了結局滿布煙硝的失落的世界,而略去的血腥情節,天真的認為提早到結局就能結束痛楚,於是產生了「放出恐龍->就不會被啃掉」的思維結果.
.
現實往往比電影還離奇.
.
只不過放出的恐龍只有幾毫釐的大小,然後牠們的名字叫做武漢肺炎.
.
在這絕望的世界裡,至少我們還能期待的事是,第三部女主角的胸部依然豐滿,brother.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食尚夫妻Youtube: https://goo.gl/eH5GBR 食尚夫妻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hisunfuchi/ 食尚夫妻部落格: https://shisunfuchi.blogspot.tw/ ========================...
嬰兒頭歪一邊 在 林姓主婦的家務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寫了一套書給你,因為我知道你有多累】
幾乎所有女人在變成媽之前,都有所覺悟,接下來要度過好長一段睡不飽的日子。
沒經驗時我們聽說是因為要餵母乳,半夜起來擠奶乃家常便飯。當然也知道嬰兒要睡過夜沒那麼快,不用擠奶也會被摳起來餵夜奶。
是的,我們上戰場前都知道。只是怎麼沒人告訴我們,也要熬夜做副食品?
上網查副食品製作方法,或是買書來參考,普遍都是教我們特製寶寶食品,再做成冰磚,看起來要吃時熱一熱很方便。
但他們沒說的是,製作時會讓我們在廚房累到很絕望。先苦後甘的道理不是不懂,但這苦是不是也 too much 了點?
食材一樣樣洗洗切切、再蒸熟打泥、打碎做成冰磚,做完還要洗一堆調理工具。寶寶白天黏人,只能趁深夜做,好不容易做好一批,寶寶哭了,餵夜奶的時間到了。
我們摸黑抱著寶寶,邊餵邊打盹,頭跌了一下才嚇醒,一看奶瓶都歪了,寶寶吸到一堆空氣。
到底幾點才能睡?上床躺平睡?
雖說為了孩子,辛苦都值得,但不得不承認也是有超出自己體力極限的時候。而且我們那麼辛苦熬夜製作副食品,難道寶寶就一定會大口吃?才沒有。
小孩不吃,我們氣到吼了寶寶,看著他們無邪的臉就覺得自己到底在幹嘛,沮喪到好想哭。而那眼淚背後除了擔心,也為自己的辛苦感到不值。為什麼你不吃我特別為你熬夜做出來的副食品呢?你到底想吃什麼呢?
寶寶不說。
太苦了,太累了,而付出卻不一定會得到回報,只讓我對於哥哥吃多吃少變得很過不去,這是我在哥哥時期的沉痛領悟。到弟弟時,我一心想避掉所有的繁瑣,我就是不想熬夜做冰磚,增加自己育兒的負累,行嗎?
行,被我找到辦法了。
我只顧煮出全家人都能吃的一條龍料理,透過小技巧,順手變成弟弟也能吃的副食品。
喔當然,一條龍料理不是只能靠現做才有得吃,不然只是另一種累,我也會做冰磚與寶寶便當,但幾乎都是順便做好的,這差夠多了吧。
省下做冰磚的時間,你可以去睡覺、追劇、跟媽友聊天討教育兒大小事、敷面膜,你可以有時間做回你自己。我保守估計,一週至少幫你奪回 4-6 小時的自由,被製作冰磚荼毒過的媽媽知道,甚至會遠遠超過這個時數,你不試試看嗎?
你其實不需要那麼累,寶寶好好吃不是只有那種方法,你只是不知道還有別的選擇而已。讓我帶你先轉念再轉彎,找到媽媽人生新方向,我們四書見。
-------此為四書預購禮介紹分隔線-------
OXO Taiwan 是我的愛牌,從哥哥時期就狂用他們家的冰磚盒,當年我還曾寫文分享過。而緣分就是如此奇妙,幾年後的現在,他們成為我四書預購禮的贊助商之一。
我對冰磚盒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要好取出、密合好不易染冰箱異味、材質要安全,但意外的是很多品牌做不到。哥哥時期我試過好幾款,光取出就很困難,敲敲打打老半天還是掉不出來,OXO tot 是唯一讓我一用就滿意的。
當時台灣還沒有代理,我都是趁去美國時買,或是托友人帶回,還好現在有恆隆行代理,隨時都能補貨,也能買到最新款式。
照片就是最左邊就是這次的預購禮之一『OXO tot 好滋味快取冰格($490)』,是新款,右邊就是我從哥哥時期一直沿用到現在的舊款,還是非常好用, 新款的特色是改用食品級矽膠蓋,這次只要在誠品、金石堂、三采、MOMO 預購就會送,數量有限,送完就沒囉!
就算不再需要製作冰磚,這個快取冰格還是可以持續服役,我會拿來做檸檬冰磚、百香果冰磚、葡萄柚冰磚等等,好用的設計,沒有過時的問題。
------------------------------------------------------------------------------------------
9/27 新書預購 〖9/26 23:59(9/27 00:00)〗、10/1出版上市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f4pjuh4
金石堂 https://tinyurl.com/yfkdvw8r
三采 https://tinyurl.com/yfrcs9wn
三采蝦皮 https://tinyurl.com/yfoo6dq6
誠品 https://tinyurl.com/yea6pj9v
誠品蝦皮 https://tinyurl.com/yduelt34
讀冊 https://tinyurl.com/yf9fb3fe
MOMO https://tinyurl.com/yfbd2m2h
墊腳石 https://tinyurl.com/yj7tl64s
嬰兒頭歪一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4+1.5+0.5+0.5,這是媽媽一整天拼湊出來的睡眠時間,快要可以去當團團圓圓的同伴了🐼
擠奶、餵奶、陪玩、清洗器材、工作、盥洗,每天就是這樣無限迴圈,
必須多工處理,才能擠出一些休息和運動的時間,
(圖中是每天邊顧小孩、邊運動、邊工作、邊擠奶的瘋狂媽媽日常🦸♀️)
育兒是條長期抗戰且無盡頭的漫漫長路,媽媽可不能隨便倒下🥲
-
如果你問我什麼嬰兒用品是必買,我肯定推爆 Nomi多階段成長椅!
有追我限動的人都知道,椅子出現的頻率比我出現的頻率要高上百倍,
開心育兒絕對要從一張好的椅子開始🥰
-
江湖流傳,寶寶出月中返家的第一週會很歡必霸,這是真的🙃
夕寶回到家的第一天,還在適應新環境,整天只熟睡了一個小時,爸媽超級崩潰,
好在我隔天機靈地把 #Nomi成長椅 拖出來使用,
這是第一次不用爸媽抱就能自行入睡,真是人間最美風景啊😭
原來是因為安撫躺椅採用C型設計,模仿媽咪子宮形狀,代替媽媽的手抱著寶寶,
貼心的腰間高度設計,抱起、放下寶寶皆無需彎腰,減輕媽媽產後腰椎的負擔,
(產後的腰跟背真的痛到很想扁人🤬)
成長椅的底座有輪子,可以輕搖哄寶寶入睡,也方便媽媽在忙家務時,把寶寶推到身邊照看,
(你們知道寶寶在黏人的時候,視線是不可能離開爸媽的🙃)
上方的Nomi play健立架,讓寶寶在媽媽做家事時,可以自己動動腦、動動手腳,消耗電力,
椅子的四隻大腳很穩固,不用怕寶寶在安撫椅上瘋狂扭動而翻車喔!
⚠️兩個月內新生兒脊椎未發育完成,專家建議斜躺不可超過15分鐘避免壓迫⚠️
-
等寶寶會坐立後,可以將安撫躺椅改成餐椅,
高度可貼合大人餐桌,讓寶寶從小學習與家人共桌用餐的好習慣,
不會在吃飯時隨便趴趴造,讓爸媽追到心累😩
貼身的護圍設計,即使寶寶體型小,坐起來也不會東倒西歪👶🏻
-
寶寶再大一點,能夠自行坐穩(約兩三歲)時,可以拆下護圍,讓餐椅搖身變成書桌椅,直接搭配家中桌子使用,
椅背可以支撐寶寶成長中的脊椎,成為寶寶們最強大的靠山(欸不是靠背喔🤪
座椅和腳踏板皆是無段式釐米微調設計,輕鬆調整到最適合寶寶的坐姿🪑
#Nomihighchair
#哇夕寶啦 #書夕書夕 #熙熙 #Gabriela #夕寶的幽默人蔘
#mommylife #momlife #mama
#斜槓媽咪 #張書書 #Shu2 #Slashie #Mommy
嬰兒頭歪一邊 在 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食尚夫妻Youtube: https://goo.gl/eH5GBR
食尚夫妻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hisunfuchi/
食尚夫妻部落格: https://shisunfuchi.blogspot.tw/
=========================================
【四種寶寶早餐】促進坐姿發展
#影片中寶皇7M25D已發展出獨坐能力
#非剛開始練習坐姿的表現
#僅示範帶領方式提供參考
1⃣寶寶吐司夾肉(角落練習法):
→找直角處牆角,轉角兩側放軟墊,寶寶坐於中間
→家長在面前陪寶寶玩,讓寶寶可以維持坐姿
→如果寶寶常常低頭:可能是寶寶頸部背部力氣還須建立,或者是因為玩具都放在床面,寶寶習慣低頭看床面,所以和寶寶互動的位置很重要,操作類的玩具可以墊高到視線高度,由家長操作的圖片類要呈現在寶寶的視線高度,這樣就可以誘發寶寶抬頭挺背囉! 記得要多開發寶寶喜歡有動機的物品,這類物品保留一些,平時先不要給寶寶玩,要帶一些引導時再拿出來!
2⃣寶皇豆漿(爸媽靠山法):
家長坐在寶寶後方,用手扶著寶寶的軀幹協助維持穩定,玩具選擇寶寶能夠自行操作的類型。
3⃣法式鮮蔬早午餐(半坐臥姿):
這個方式是提供給未滿六個月但一直很想坐起的寶寶參考,考量寶寶可能肌肉骨骼尚未足夠進行坐姿,勉強進行可能會姿勢不良或造成傷害,爸爸媽媽可以抱著他以半坐臥姿讓寶寶完全倚靠在你身上,而非他自行出力,來滿足他想要直立坐起的需求。或者用枕頭墊高成半斜躺(如影片中示範)。並帶他玩別的活動跟他互動,來轉移寶寶想要坐直立的注意力。
4⃣朕用早膳:餐椅練習法
坐有靠背的餐椅也是一種坐姿練習,一開始可以先從短暫時間開始,觀察寶寶疲勞時就休息。如果容易歪向一邊或座面較寬容易歪斜,也可以在椅子兩側塞衣物捲,來協助將寶寶維持在直立的姿勢。
💡進行任何活動仍以安全快樂為第一,要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並用寶寶喜愛的玩具來增加參與動機,留意寶寶若出現疲勞或不愉快的情緒則要休息或轉換活動喔! 如果爸爸媽媽覺得帶領上尚未有把握,也先不要嘗試! 等寶寶和你都覺得準備好了再開始!
💡適合:頭頸部有力、牽手坐起頭不會往後掉、趴撐時可抬頭90度、會翻身,約5-6個月大以上的寶寶進行!
=========================
食尚夫妻,是由曼曼職能治療師、湯姆哥插畫家和寶皇共組之小家庭。自2016年10月起開始藉由插畫、照片、影片、心智圖等,提供最實用的寶寶發展促進活動、育兒知識、婦幼用品、生活等小撇步分享,期盼能夠促進家庭教養的親子關係,讓爸媽育兒更簡單。

嬰兒頭歪一邊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睡眠守則:分房睡
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不要趴睡」以外,近年來另一個議題是什麼時候要跟孩子分房睡?
尤其是前陣子的趴睡窒息死亡案例,那位嬰兒是放在自己獨立的嬰兒房中。兒科醫學會是建議父母跟嬰兒不要同「床」但要同「房」,目的在於方便餵奶及照顧。(母乳哺育要同床又是另一個議題,今天不多談)
想要跟孩子分房睡幾乎是每個父母會面對到的。絕大部分的人會認為:分房睡可以讓孩子更獨立。錯!沒有根據,而且研究顯示,分房睡,沒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反而會可能讓小朋友更沒安全感,更喜歡吸手指。跟父母同房的小孩,反而表現出來更有安全感、更有自信,研究的真實性與可信度為何?這又是另外一個議題,但是歐美逐漸現在反其道而行,提倡跟父母同房(不同床)room-sharing.
那麼應該要什麼時候才可以分房睡呢?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做法:據統計,美國有87%的小朋友跟父母是分房睡,在新加坡只有20% ,在北歐大約有50%。所以不同的家庭文化,有不同的狀況。其實在醫學上,還真的沒什麼文獻跟規則,告訴父母應該什麼時候分房睡比較好。這個問題因素太多,但是最重要,就是要等孩子跟全部人都準備好才實行,不要操之過急。
有些網路上流傳著「性蕾期就最好要分房睡」、「不分房睡會性早熟」、「不分房睡以後會變媽寶」。其實都沒什麼相關。媽寶方面,那是體質關係…(不分房會導致性早熟,麻煩可以再扯遠一點、再離譜一點)
這幾年流行很多育兒方法,其中一種是百歲醫師的隨他哭cry it out。隨他哭或百歲醫師的書中所提到的是比較偏教養的方式,本來教養就沒有什麼對錯,這個就不評論也沒有不對。但是其中的一點,在兒科界裹,最為人詬病的是「趴睡」。有多少個嬰兒因為看了相關的書籍與概念,而發生意外,沒有人統計過。但是統計發現,不要趴睡,要躺著睡(back to sleep),確實可以減少嬰兒猝死症後群S I DS的發生,這是一個事實。
除了躺著睡( back to sleep)以外,現在還有一個概念,值得父母大家去留意。就是父母也要陪著孩子 #趴著玩 tummy to play:
1️⃣建議每天陪著小朋友趴著玩(清醒的時候)
2️⃣每天玩三到5分鐘
3️⃣一天兩至三次
這樣的目的在於,減少頭部的壓力(很多父母都很在意頭型),改善頭骨不對稱的發展。也可以訓練寶寶的頸部與背部的肌肉支撐力,萬一發生小朋友他想要翻身的時候,有能力處理。要陪同喔,不能放著小朋友自己一個人爬著玩。
兒科醫學會也認為市面上的頭骨固定枕,或者頭型塑型產品,都沒有用。所以大家別浪費錢在哪些產品身上。
另外其實也要分辨小朋友頭型歪的原因,是單純習慣的問題?常常頭轉向固定一邊?還是說有斜頸的可能?這就要由兒科醫師來幫忙判斷
參考資料:
https://www.aap.org/en-us/about-the-aap/aap-press-room/pages/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announces-new-safe-sleep-recommendations-to-protect-against-sids.aspx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baby/sleep/Pages/A-Parents-Guide-to-Safe-Sleep.aspx
Mileva-Seitz VR, Luijk MPCM, van Ijzendoorn MH, Jaddoe VWV, Hofman A,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infant nighttime-sleep location and attachment security: no easy verdict. 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 2016; 37: 1-12. Infant Ment Health J. 2016 Jan-Feb;37(1):5-16. doi: 10.1002/imhj.21547. Epub 2015 Dec 31.
Barajas RG, Martin A, Brooks-Gunn J, Hale L. Mother-child bed-sharing in toddlerhood and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outcomes. Pediatrics 2011; 128: e339-47.
https://www.aap.org/en-us/about-the-aap/aap-press-room/aap-press-room-media-center/Pages/Tummy-Time.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