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傳來一篇好文,讓我反覆看了多次。文中描述身為台灣媽媽在日本育兒遇到的文化衝擊以及受日本媽媽協助的點滴。作者剖析自己處境後所提出的觀點讓我看了頻頻點頭,其中有兩個部份讓我特別有感,希望和大家分享。
作者表示,他對結交媽媽友非常的消極,主要是日本的媽媽圈子(特別是家庭主婦圈)充滿了無形的框架壓力。覺得養小孩是「媽媽的工作」,結交之後帶來的各種比較無益於個人身心健康。數據也顯示,日本家庭主婦每天花在料理上的時間比歐美多上一個小時。
我回憶起小時候看日劇裡的媽媽形象,每天準備豐盛的餐點、便當菜色還有各式造型,永遠會把先生的襯衫燙好、皮鞋擦亮......看多了內心不免自我懷疑,我連瓦斯爐都不會開,以後有機會當好太太、好媽媽?也好奇是日本的女性比較厲害還是這些技能我長大以後自然也就會了?長大後我才發現,有些事長大了還是做不好,媽媽就是媽媽,各有她的風格、哪有所謂好壞,這種全能媽媽形象肯定像枷鎖困住許多女生。
在台灣大家對媽媽的想像至少沒那麼單一,慈母的框架沒那麼重。但這當然不表示在台灣育兒沒壓力,舉凡奶量夠不夠、親餵時間有沒有符合社會期待、副食品吃得好不好通通都要操心。當孩子生長曲線稍有落後時,媽媽也總自我怪罪,擔心做錯了什麼,每道都是難解的課題。在育兒地獄中,又得擔心自己的身材、頭髮和皮膚回不到生產前的樣子。
這也讓我想到最近和學長討論女性權益時,他竟認爲不能用「被壓迫」來形容舊時代的女性,因為權利、義務是相對的,以前女人要負的責任比較少,只要在家就好。我馬上反駁他,姑且不論以前女性是「只要」還是「只能」待在家,在家做各種家務事、照顧小孩一點都不輕鬆。礙於情面我忍住沒有說出口的是:「那是因為你在家的時間就是翹腳、打電動、等吃飯啊!」
另一個部分則是日本產前、產後照顧員的制度,讓媽媽在離開月中、月嫂後能有緩衝空間,讓我覺得非常值得台灣借鏡。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孕產的資源分配過度集中在醫療端,比如前陣子政府為了刺激生育率,增加產檢給付次數。雖說聽起來增加給付能減輕媽媽負擔,但仔細想產檢真的需要那麼多次嗎?應該也沒有人會因為產檢變多而多生幾個吧!
就我觀察目前孕產照顧最缺乏的資源並不是產前的醫療,而是產後瑣碎的育兒知識、心理支持、哺餵母乳的細節,這些往往只能靠市場上的月中、月嫂支持。而當媽媽離開月子中心後,巨大的落差又碰上產後憂鬱的高峰期,加上先生沒有產假,往往一人面對,彷彿就從天堂墜入地獄。這時若能有一個機動性以小時為單位的照顧者協助,至少能讓媽媽們喘口氣,一兩個小時都會很有幫助!
當然,產後照顧的品質要提升,除了增加資源外,照顧相關專業之間的溝通相當重要,以免資訊落差造成更大困擾。好比過去我曾不遺餘力推廣產後盡早下床活動、不需要持續使用束腹帶。但卻有許多產婦和我反應,一入住月中,護理人員就囑咐少下床才不會子宮下垂,甚至質疑媽媽肚子怎麼還那麼大,力推綁肚子課程。相對的,這不代表醫師就無所不能,一些實務的經驗我們也不太熟悉。好比親餵技巧、如何判斷新生兒吸吮的姿勢、如何在第一時間察覺媽媽有產後憂鬱的狀況等,我都常需要和泌乳顧問、心理師甚至是資深媽媽請益。
最後我想分享文章中,從育兒地獄爬出來的吉田大神的一句話:「我的育兒經驗不代表是唯一正確的方法,養小孩別太用力」畢竟怎麼當媽媽本就沒有標準答案,輕易用自身的經驗去評價別人遇到的育兒困境,不免有點殘忍又毫無幫助!
#原文放留言處
歡迎大家分享異國育兒及產後經驗喔!
媽媽餵束腹帶使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與大家分享自己產後10天減少10公斤的心得與方法,歡迎參考囉。生產前體重為70公斤。
以自己自然產為例,需要住院三天兩夜。從生產完第二天,唯一做的事就是「拉高喝水量」,喝水量(白開水)至少達到2500cc,不含其他湯水,幫助身體代謝,排產後惡露。
同時,也跟醫生護理師確定要如何按摩子宮,產後可以在肚臍下,摸到一顆非常明顯的突起球狀,要按到它是硬的狀態,按摩力道之大,我每次按都在忍痛。
-------------
Part 1『產後第三天開始至一週』
一、喝水2500-3000
基本上,因為開始擠初乳的關係,每天都清晨4、5點就被胸部腫痛喚醒,起床後就會開始喝溫熱的開水(用水瓶裝才會確切知道喝水量),基本上擠完後已經喝完1000cc的水,四小時再擠一次後,會喝完2000cc的水;等於中午12點前幾乎會喝完2000cc的水。
曾經聽營養師說過,過多的補湯,只會讓你胖,水才是最重要的。
二、再痛都要擠母奶
很多媽媽擠母奶是為了給寶寶更好的營養,我擠母奶則是為了能快速恢復身材(超老實)。在生產完前三天時,每一次擠母奶,都覺得胸部快被捏爆,捏到地獄的感覺,陳妞這時都會大喊:「人生中能不能到45公斤就看這次了」不斷勉勵我,果然撐過3天乳腺通了之後,整個雨過天晴,母奶順了,體重也掉得更快了。
所以,想快速恢復原本的身材,餵母奶是必須的;而且一舉數得阿~~
但我是不追奶的,走有多少餵多少的路線,不夠就搭配配方奶。
三、子宮環型按摩
這是第一週的大重點,會搭配每次擠完奶,躺平休息時,準備10元硬幣大小的妊娠油,開始順時鐘按壓50次,再逆時鐘再按壓50次。
如果一天需要擠奶4-5次,就等於一天按摩400-500次。當我產後第五天住進月中給護理師檢查宮底恢復情況時,子宮已經歸位了。
每次的力道都需要確實執行,一開始的確會有點痛,如果覺得無法忍受或是按到太累時,也可以請老公幫忙做環形按摩。
四、腹式呼吸 每次30回
再來,每次做完子宮環型按摩時,會再搭配腹式呼吸做30組。也就是先用腹部吸飽氣,覺得肚子圓圓的隆起後,再深深而用力收腹吐氣,開始訓練肚子出力,吸飽氣再吐氣為一組。一天練習將腹部收緊次數達120次-150次左右。
其實開始讓腹部出力是一件需要體力的事情,我第一天只能做10次就累到不行,但後來就陸續開始增加次數,慢慢就可以做到30組的!加油!
五、按摩小腿
最後洗完澡後,我會用在日本買的腿部按摩器,按摩小腿增加血液循環,每次大概30分鐘。
-------------
Part 2『產後第二週』
產後第二週因為生產傷口恢復得差不多的關係,開始將重點放在「髖部」、「臀部」與「大腿」的下半身
一、 喝水3000-4000cc
第二週開始又再拉高自己的喝水量,達到每天至少3500cc左右。
持續原步驟,二、 母奶量開始增加;三、 子宮環型按摩;四、 腹式呼吸每次30回。
五、 洗澡時使用瑜珈棒按摩上背部與大腿外側各50下
洗澡時的按摩會是平常按摩的2倍功效,會用瑜珈滾輪按摩棒在後背處來回按摩,同時在左右大腿外側各來回滾動50次。
六、 按摩大腿內外側,筋膜槍來回100次
洗完澡後,再用筋膜槍在左右大腿內側肝經的位置來回100次。如果這時還有體力,我也會在大腿外側膽經的位置再來回打100次;這招是瘦腿必備。
七 按摩小腿
同上
-------------
Part 3『產後第三週』
基本上到第三週後,增加微量但不劇烈跳動的簡單運動。
一、喝水3000-4000
二、母奶量開始穩定
三、腹部順時鐘按摩50次
產後第二週回診,確定子宮都歸位完全都沒有問題時。開始將按摩範圍增加到整個腹部,以順時鐘按摩50次。也是擠奶後固定時間按摩,每天可達150次-200次。
四、腹式呼吸每次30回
五、瘦手臂運動2組
六、收骻瑜珈運動2組
七、綁上骨盆帶走路30分鐘,左右抬腿100次
蠻多醫生都建議可以買骨盆帶,但如果是自然產,醫生說束腹帶能帶來的功效不大,還有可能造成不當的施壓,可以不用買;像我就沒有買束腹帶,就是靠前面的第一週與第二週子宮與腹部按摩,就已經回復的差不多了。
目前還在測試骨盆帶的效果,等之後成功收回原有的髖部尺寸時,再跟大家分享。
八、洗澡時使用瑜珈棒按摩上背部與大腿外側各50下
九、按摩大腿內外側,筋膜槍來回100次
十 、按摩小腿
-------------
綜合以上,我每天在月中都超級忙碌的,經常到午夜12點擠完最後一次奶時,都可以直接關機秒睡的程度,超級累!但成果豐碩。
孕期總增重15公斤,第一個階段10公斤在產後10天已經完成,第二階段的5公斤雖然下降幅度趨緩,但每天0.1或 0.2g 的下降也是非常開心,畢竟第二個階段的5公斤應該就是真實的脂肪啦,自己還希望第二階段也能減10公斤呢!
坐月子體質真的會改變,像我懷孕前算是不太會流汗的人,現在只要稍微動一下,抬腿、走路幾分鐘就能感受到大腿都是汗,可以真實感受到新陳代謝的提高,所以孕媽們請務必把握這鬥志滿滿的時刻阿!
目前自己設定產後第四週後,會加入比較多跳動的運動或是肌力訓練,畢竟要當個媽媽絕對要有好體力才行阿!
以上跟大家分享囉。
不要想著很困難,先想著很容易做到,做著做著就習慣了,就跟育兒一樣~~~
我都這樣勉勵自己的!一起加油吧!
我把做月子如何修復身材使用的道具都有放在ig上 》〉》
https://www.instagram.com/yangyounglove
媽媽餵束腹帶使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這個人很簡單,透氣、有支撐力、方便上廁所、能夠整天綁得住的束腹帶才算過關🙆🏻♀️(明明就超嚴苛🤣)
產後我就立馬綁上 Mamaway竹炭全彈力按摩束腹帶,不然又被認成孕婦讓位多尷尬😅
子宮被撐大了十個月,一週恢復到孕前的位置真的好神奇啊!是不是吃了橡膠果實啊?🤔
聽說生理期使用可以縮短經期時間,這樣就不用擔心買了只有產後用得到了🤩
#媽媽餵 #mamaway #束腹帶 #自然產/剖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