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十年,台灣社會不斷地討論各式新科技如何讓人們以不同的方式連結彼此,進而對社會還有文化產生了程度不一的挑戰。從各式論壇、演講、課程都針對這個物件議題來開展,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對於這些挑戰的焦慮。
清帝國也面對相同的挑戰,許多研究都指出晚清時期,帝國面對國際政治的挫折與失敗,其實是來自帝國對於資訊蒐集與分析的問題。《破譯邊疆》一書中就從清帝國如何從準噶爾戰役時帝國在中亞的成功,到晚清面對列強的失敗,試圖來看資訊蒐集與判斷如何影響了清帝國在國際政治上的處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晚清成立在上海的申報,由於其外資背景以及地處租界,可以使用不同於清帝國的資訊蒐集辦法。同時,作為報紙的申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談論清帝國的外交與戰爭。某種程度,申報可能提供給清帝國的並不是純然的新科技,因為印刷術對清帝國來說並不是什麼「新」的東西。申報提供的是一個不同於過去被儀式化意識形態壟斷的公共領域討論方式。
或許,新的科技可以解決過去的問題,但新科技也可能重新複製了過去的社會問題。關鍵應該不是放在科技決定論或科技進化論這樣只看到「科技」本身的觀點,而是科技可以提供我們什麼新的思考方式來與意識形態或社會問題對話。
-\-\-\-\-\-\-\-\-\-\-\-\
【重返南國現場】你以為清國很懂臺灣嗎?150年前的報紙這樣報牡丹社事件
從此直到清末,我們開始見到民間輿論對朝廷所形成的壓力逐漸增加。儘管對此現象的影響因素甚多,但若僅就技術層面而言,在資訊傳遞和輿論凝聚的速度與廣度上,《申報》等一干中文商業大眾媒體在中國主要城市地區的草創與流行,確實與之不無關係,或許部分也正因此才得以可能。而無論報紙形式與內容變遷,報紙和官方關係的轉變,乃至民間和/戰態度與族群印象的建構,箇中的交互關係及對日後政治社會之影響,也相當值得今日的我們重新思考。
誠然,當我們談論媒體對原住民族群印象的再現時,難以只憑一家發行量僅數千份的報紙便驟下斷定,聲稱廣大中國群眾對於臺灣的族群印象,皆受其影響並與之一致。但無庸置疑的是,《申報》對於島嶼南國的介紹及報導,不論在數量上影響有多龐大,至少在晚清中國民眾對臺灣印象的建構過程中,提供了一種不同以往的認識與理解。
https://storystudio.tw/…/mudan-incident-and-taiwan-impres…/…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媒體 科技決定論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公視就是公視,何必像BBC
2016-09-12 01:06 聯合報 鄭自隆/政大傳播學院教授,公視、華視董事(台北市)
公視董事長邵玉銘(右一)表示,第五屆董事這些年來雖然全力以赴,但成績離理想甚遠,15年來沒增加一毛預算。決定正式向政府呼籲,要求提高預算。記者林俊良/攝影
公視新董事會成立,有新任董事說「為何台灣不能有自己的BBC」,事實上台灣公視一開始就是努力要成為BBC,所以才成了現在叫好不叫座的窘境。「叫好」是一直是金鐘獎的大贏家,「不叫座」是收視率永遠是五家無線電視台的最後一名,而且占比只有第四名的一半。
電視制度受到政治體制制約,電視內容則反映在地文化,所以BBC與NHK成功都有其社會文化基礎,BBC的節目迎合英國庶民的口味,NHK的大河劇滿足日本人對「做為日本人是光榮」的想像,日本與台灣文化接近,NHK的戲台灣人尚可接受,但把BBC節目複製來台灣就成了菁英文化,與庶民格格不入,陽春白雪當然收視率不高。
BBC只會存在英國、NHK也只會存在日本,文化無法複製,電視體制和內容也無法複製,要政府把每年九億元調高為六十億元,公視就會變成「自己的BBC」?這是忽略了社會文化條件的「科技決定論」。數位時代,數百個電視頻道,觀眾選擇多,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如何強迫觀眾一定要看陽春白雪?
公視就是要擺脫菁英電視台思維,以服務多元公眾為使命,讓庶民接近使用,不要讓普羅大眾繳稅,但只有菁英收看;第五屆熱心的董事募了數千萬元,開闢了晨間英語新聞,說要服務在台的外國人,結果收視率掛零,相同的資源若來製作印尼語、泰語、越語新聞,以服務弱勢的外配移工,豈不更佳,也更符合公共的精神。
此外,公視不是政府電視,應展現不同聲音,維持言論獨立性,這點目前公視做得很好,「獨立特派員」、「有話好說」、「我們的島」都呈現有別於商業電視台的聲音,觀點也未必與政府同調,值得肯定。第五屆部分董事曾提案制訂「製播準則」以規範公視員工發聲,我就全力阻檔,公視大概是全台灣唯一不用看老闆眼色做新聞的電視媒體,應該珍惜。
公視另一個重要任務是服務傳播產業,公視應成為公共場域,鼓勵委製,開放同業參與,以提升整體產業製作水準為目標。曾有立委質疑公視自製率太低,這是誤解,公視自製率太高才是錯誤的,公視本應善用公家資源,讓獨立製作公司有演出的舞台。
同時公視應積極研發創新(如4K電視),技術轉移同業,以服務產業;這是殷鑑,數位電視在廿年前被討論時,台灣每家電視台都不斷嘗試錯誤,所繳「補習費」少則數百萬多則數千萬元,這些錢都進外商口袋,所買的器材不久就進倉庫成了廢鐵。新科技的嘗試錯誤,請撥專案費用讓公視來做,然後技轉給所有電視台。
公視一年政府提撥九億元,連同專案補助,年度預算約十二億元,和一般商業電視台接近,公視因為沒有收視壓力,可放手做節目,也屢獲金鐘獎及國外獎項肯定。現在國家財政短絀,希望政府大幅增加預算成為「大公廣」,「大公廣」的目標是什麼?收視率就會更更高?天方夜譚!
媒體 科技決定論 在 廣告Adm - 科技決定論是由多倫多學派麥克魯漢提出,他認為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科技決定論 是由多倫多學派麥克魯漢提出,他認為,媒介是人類文化的延伸,它改變了人類看社會的方式,意即媒介本身就是訊息,會改變人類歷史,媒介的形式比內容重要。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