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 開箱實測一個月心得】
「如何迅速成為一名投資邊緣人?」
https://rayskyinvest.org.in/雷司紀X華爾街日報聯名VVIP專案
對我來說,看國外新聞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因為這是做美股投資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不是說台灣的新聞不好,但畢竟是經過翻譯的第二手、第三手資訊了,偶爾會遇到翻譯的品質不好、或者記者斷章取義的狀況,對投資人來說資訊判讀錯誤的風險其實很大,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我往常的習慣是,當聽到一個新資訊/消息後,再 google 國外的新聞作原文吸收,然後相互比較過濾,留下正確的資訊。
前些日子, 風傳媒 找上門來,詢問我願不願意體驗一下完整訂閱版的<華爾街日報>?
事實上,過去的我幾乎不會花錢在這類付費專欄/媒體上,畢竟我對自己查證資料、過濾雜訊、媒體識讀的能力有信心,不太需要花錢請別人幫忙整理,不過現在免費的都送上門來了,到嘴的肉不吃白不吃,當然說好!
科普一下:<華爾街日報>(WSJ) 創立於 1889 年,是美國著重在金融、商業領域的龍頭報導,目前由道瓊集團(就是推出道瓊工業指數的那個)所擁有。在媒體界以精實嚴肅的報導風格聞名,業界給予的評論是:「其調查型報導,往往保持著高度品質和挖掘精神」,目前由道瓊集團(就是推出道瓊工業指數的那個)所持有,在美國是重量級的金融經濟報紙。
-
直接說結論:「華爾街日報的品質真的挺高的!」
其英文文章相當嚴謹,行文流暢,讀起來暢快絕頂。在這段時間的體驗中,我的英文能力真的有提升,並且也認識到過去沒留意過的專有名詞。單就英文學習的角度來說,算是很不錯的教材資源,同時又可以增長金融、國際時事等知識。
我還滿喜歡「Opinion (名家解讀)」專欄的,由數十位的華爾街日報編輯/特約作家會定期撰寫特定領域的專業新聞。這些人平常就深耕於此,關注於世界各地大小事,然後以流暢的文筆撰寫出客觀資訊及主觀思維。對我來說,看文章除了吸收資訊,若能從中學習思維會更好,而這些名家解讀的文章確實相當不錯,以下點出幾位名家,理解一下在上面撰寫專欄作家等級是怎麼樣:
✍️ Gerard Baker:華爾街日報總編輯
✍️ Andy Kessler:《一個投資分析師的告白-華爾街牛肉場》的作者
✍️ Peggy Noonan:《被遺忘的人: 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新史》作者
✍️ Mary Anastasia O'Grady:專門撰寫拉丁美洲的新聞資訊
除此之外,還有「World(國際專區)」,專門整理各大洲/國家的資訊。
舉例來說,上面有 China (中國),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到和中國的投資資訊。更重要的是,會從美國人的觀點/思維角度來看!像最近中概股鬧得沸沸揚揚,我一方面從中國媒體看看大陸的觀點,同時也從華爾街日報上看看美國的觀點,其實會發現有趣的異同之處。
還有最近八月中鬧得沸沸揚揚的阿富汗事件,華爾街日報上有 Middle East (中東) 的專欄做一系列的完整報導,我是直接在上面吸收,算是最完整也最第一手的資料。台灣媒體雖然有報導這件事,但幾乎 99% 都是翻譯來的,更糟的是還東翻一篇、西翻一篇,資訊零零散散。在阿富汗這件事上,先看完華爾街日報後,再來看台灣媒體的整理,資訊吸收的體驗上真的差滿多的。(廢話,人家可是要付費訂閱的 XD)
如果你對自己的英文沒信心,上面也有提供中文翻譯跟日文翻譯的版本可以切換。但我還是建議看英文版的會最好,資訊最完整也最清楚,並搭配 Google 翻譯來協助閱讀。
-
以投資的角度來說,完整版的<華爾街日報>有許多市面上找不到的文章及私密資訊,挺對我的胃口。
當你能取得別人拿不到的資料時,就更容易站到「少數人」那一邊。
平常多數台灣人都在看差不多的資料,都在討論差不多的事情,很難會有什麼競爭力。
因此我更寧可成為少數 1% 的邊緣人,去看多數人都沒在看的文章,吸收更第一手完整的資訊,這樣才能凝聚出與眾不同的 insights (洞見)。
在投資這件事上,我挺喜歡成為邊緣人、站在少數那邊。
-
我常把腦袋想像成一片夜空,
每一個資訊都是一顆星星。
我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吸收新的資訊,
把新的星星掛在這片夜空中,讓它越來越璀璨。
有的時候,在掛上新的星星時,
會突然發現和其他星星似乎串聯了起來,形成一幅星圖。
星星本身沒有意義,但星圖卻有,
指引出我做下一筆投資的方向。
-
因此在這次體驗完後,
我答應和<華爾街日報>聯名,推出雷司紀專屬的 VVIP 專案:
👉 https://rayskyinvest.org.in/雷司紀X華爾街日報聯名VVIP專案
訂閱一年只要 3988 元 (原價 13996 元),等於打了 2.8 折!
同時,我還談到 CoffeeMart 咖啡市集 的贊助,訂閱即送高級精品濾掛式 10 包入 (口味隨機,市價500元),同時加碼提供我和團隊精心整理的全球產業 ETF 大全 (PDF 檔)。
換言之,當你訂閱雷司紀的 VVIP 專案,可以獲得以下東西:
🍀 【華爾街日報】 直接打到見骨的 2.8 折!(讓你瞬間在投資上成為邊緣人、站在少數那一邊)
🍀 【咖啡市集】 精品濾掛式咖啡十包入,市值 500 元,口味隨機 (讓你一邊享受高檔咖啡一邊醒腦,做好投資!)
🍀 【雷司紀小道投資】 全球產業 ETF 大全,PDF 檔 (原本只在我和團隊之間流通的私密文件)
-
這樣算算,加上贈品的價值,一天平均花不到 10 元。
今天一杯 120 元的星巴克,可以滋潤你一下午的活力;
今天一份 120 元十二天的華爾街日報,則可以充實你一輩子金融財商的眼界。
現在疫情當道,去咖啡廳裝文青也是危險。
不如就在家一邊看<華爾街日報>、一邊學英文、一邊做好投資,一邊享用世界頂級風味的精品咖啡吧!
-
⚠️ 注意事項 ⚠️
1️⃣ 請確認訂購頁面推薦碼為 RSIWSJ,以避免權益受損,拿不到後續贈品。
2️⃣ 訂閱時,請務必填寫正確的姓名與Email;若您留的資料不正確,將導致無法收到後續聯繫贈品寄送的通知。
3️⃣ 咖啡市集的精品咖啡濾掛套組需要地址資訊,因此當您訂閱會員成功後,會由風傳媒後續確認贈品的收件地址,以 Email 通知。若十五天內沒收到相關通知信,可以直接聯繫本粉絲專頁提供後續協助!
https://rayskyinvest.org.in/雷司紀X華爾街日報聯名VVIP專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
「媒體識讀 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媒體識讀 心得 在 雷司紀的小道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媒體識讀 心得 在 數學老師張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媒體識讀 心得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媒體識讀 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媒體識讀 心得 在 媒體識讀上課心得- 銘傳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媒體識讀 心得 在 顏若安媒體識讀教學網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媒體識讀 心得 在 《批判的媒體識讀》書評/ 心得( 2015 年出版)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 關於媒體識讀 心得 在 年輕記者心目中最理想的新聞媒體應該是什麼模樣?專訪方君竹 ... 的評價
媒體識讀 心得 在 數學老師張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知道有不少人
尤其是補教相關的人士
他們會認為我買粉
所以我臉書的評論才會數百個推薦
或是我 YouTube 頻道成長速度在補教型教學頻道裡面算快
但我其實並沒有買粉
不信可以參考影片裡面講的內容去調查
看看我臉書評論的推薦裡面
到底有多少個假帳號
👉 https://youtu.be/n3OvKJm5HCw
我臉書評論之所以有一堆人推薦
那不是靠買粉
而是靠一個有效的經營流程
這個經營流程並不是慢慢發片或是持續做什麼的那種流程
而是設定了一個很好的規則
只要一般的學生看到了我的頻道
他們就會因為這個規則而到我的臉書評論區幫我評論
至於是怎樣的規則
只要有到我評論區評論過的同學就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不過由於有點商業機密
所以我沒辦法在這邊直接公開
如果你想知道我如何辦到在一年內累積數百則推薦評論
而且都是真實帳號
歡迎加入我最近新創的 網紅老師鍊成術 (2021)
我是有買過粉
去年為了測試
我大概買了 100 個還是 200 個 YT 假帳號來灌水吧
但除了那個以外
其他全部都是真實流量
當然如何做到補教型 KOL 在 1.5 年內就有
YouTube 頻道 1.68 萬訂閱
臉書粉專 4000 讚,評論區數百則推薦
IG 比較廢一點,只有 1400 多個追蹤
Twitch 頻道 7000 多追蹤
Pronhub 頻道全球排名 1300 多名XD
然後從零開始,噢不是,是從負數開始
一年內就開始營利
以上這些我都會在 網紅老師鍊成術 (2021) 裡面不定期分享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加入
雖然標題是跟網紅老師有關
但其實技術上要轉任何電商都行
因為我已經開始在跟兩家電商公司合作了
不過要加入請記得填必答問題
這是基本的尊重
畢竟我分享的是親自操作過的心得
這些都是商業機密
所以不可能讓人隨便點個加入就能進來觀看
喔對了
那些講我買粉絲的
如果他沒有經營自己的社群平台那就算了
因為他只是完全不懂在亂講
如果他有經營自己的社群平台但人數不多
那也算了,因為這也是不懂所以亂講
但如果他有經營自己的社群平台且人數算多
那... 或許可以思考一下
為什麼他知道可以買粉呢?
媒體識讀 心得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收到不少從事公職或具有公職經驗(包含司法警察與其他公部門)、法律工作(不只公部門,也包含律師以及其他與執法部門有接觸的實務工作者)的讀者來訊/留言,對於《扭曲的正義》( https://bit.ly/38JfGSD )一書所描述的實務現場提出反思心得,更不乏有讀者以自身的實務經驗補充書中的議題。
〔歷史上所有波瀾壯闊的變革,都 #始於每個人千里之行的足下。〕
也希望大家能夠把我們遇到的困境、思考的議題分享給身邊有志一同的同僚們一起思考,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每個個體的自我醒覺。
而《扭曲的正義》( https://bit.ly/38JfGSD )這本書討論的議題,並不會隨著書本的出版而結束。
作者會在 鳴人堂 專欄持續針對實務議題進行討論,並帶領大家嘗試「媒體識讀」,解讀新聞背後的真正問題,思考我們的體制、社會與國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我們又該如何「務實改革」?
這篇今日刊出的文章〈警局天花板藏了什麼?槍枝毒品老鼠屎,與空有其表的「管考」〉:https://bit.ly/3m2oZCB
是從最近的「警局天花板藏槍毒」醜聞事件出發,延續《扭曲的正義》第二部的警政改革議題,以及第三部流於表面的媒體與公關「包裝」,進而探討改革芻議。
此外,也以深入公務機關經驗(包含檢察機關與地方政府機關)中的觀察所得,告訴大家--我國的公務機關問題到底在哪裡?
摘:
〔警方高層製造各種流於浮誇的廣告、與媒體相互為用的「公關能力」,向來為圈內人所熟知。......
再加上警方內部長期以來便有「#把問題壓下來」、「#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的隱瞞文化,搭配追趕流行卻欠缺專業的公關文化,長此以往下來,使得警方在面對內部風紀事件時,不但顯得沒有實質檢討並解決問題的誠意,面對媒體的公關能力也流於「去專業化」——忘了法治國家警察人員行事與發言依照的是法律,而不是公關。
以本案為例,警局的天花板竟然「天外飛來」槍彈和毒品,而且警方還弄不清楚這些物品的承辦人與案件內容,面對此等荒謬之事,警方高層該做的事情不是對著媒體講各種官話或是以「為釋眾疑移送地檢署」四兩撥千金的將問題丟給檢方,而是痛定思痛,深思問題的原因,例如證據保管鍊的「人與制度」的問題。〕
〔 依照筆者對於警方文化的了解,其實不是沒有管考,反而是對於基層的管考多如牛毛,甚至舉辦辦公室整潔比賽,吹毛求疵到桌面不能放置「雜物」,要求程度大概僅次於軍隊。
而這樣的文化,倒也不是警方所獨有,筆者過去曾在某地方政府擔任法制人員,見識了公務機關「清潔比賽」的管考,例如濕抹布不能放在OA隔板上或其他「見光之處」晾乾,反而必須想方設法藏在陰暗的角落滋生細菌,因為所謂的清潔,是檯面上的表象,而不是務實的根本——這樣的清潔管考,某種程度上也 #反映了我國公務機關的表面功夫文化。
......長官與督察在乎的是觸目可及的項目,而不是「法規要求」的項目;而真正應該嚴謹列管的違禁物,反而疏於登錄並建立完整的證據保管鍊,甚至不少單位向來習慣任由承辦人「自行保管」——簡言之,就是搞錯警察本業的管考。〕
〔除了制度與文化的問題以外,承辦員警與主管警官的責任心與專業態度,也是至為關鍵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同樣也不只是警察機關的問題,更是許多公務機關共同的問題。〕
......
〔過去在討論司法品質改善問題時,人們常常將焦點聚焦在人力不足,但實際上真正的問題未必是「人數」夠不夠,而在於是否存有「冗員」、是否有善盡教育訓練、完整SOP。這涉及了公務人員淘汰、是否知人善任、是否有遵法意識以及責任心之問題。
公務體系肯定會有推事的「老鼠屎」......
這些「老鼠屎」時不時還會出現在公眾視野製造災難,被民眾投訴、上新聞,加上特殊的媒體運作以及仇恨言論,長期累積下來使得民眾對公務機關誤會甚深,大家對各個公務機關的了解又普遍不深,此時加點油、添點醋,再放一支番仔火,仇視公務人員、仇視司法的大火,就這麼在這個社會上燒起來了。
人人都會罵司法、罵公務機關,問題是,又有多少人願意去了解問題,並思考改革之策呢?〕
媒體識讀 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不管在美國還是在台灣,有一個名詞,三個字叫「假新聞」,都很容易能夠勾動起大家的敏感神經。
有些人覺得呢,這個是洪水猛獸,然而呢有些人會覺得「假新聞」的概念,其實是政府或者是公部門,為了操控群眾意識,而提出來的一個假議題。
甚至於,有人會覺得現在什麼時代了,大家又不傻,一個「假新聞」出來,真的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嗎?不管你站的立場在哪裡,你的想法是如何?
我跟你先分享一個,在2005年的研究。這個研究呢,是由一位研究記憶的專家,叫羅福托斯,和美國的伯恩斯坦。他們在《社會的認知》這個學術期刊上面,刊載了一篇論文。
他們的論文裡,實驗的受試者是大學生,實驗的時候呢,讓這些受試者先產生「假記憶」。他們的做法是這樣喔,他們先讓受試者,去評定對於每一種食物的喜好程度,然後取得跟食物相關的問卷之後,再給予個別的課題。
這些課題的用意,是要讓受試者,對於剛剛怎麼樣去回答,那個關於「食物好惡」的問卷的記憶開始消退、開始模糊;接著呢,他們再給這些受試者「假的反饋」。
告訴他們說:「你剛剛的回答,裡面有說到因為你小時候,吃蛋會覺得噁心,所以你不喜歡蛋這個食物」。但是,這個訊息其實是實驗者,去創造給這些受試者的「假記憶」。
結果呢,這些受試者當中,有一些人會因為這個「假記憶」,而開始堅信自己就是這樣說、就是這樣回答的。
然後,實驗者繼續往下做實驗。他們請這些受試者,去想像自己參加一個派對,而且,這個派對準備了37項食物,他們要受試者評定,自己想吃這37項食物當中的哪些?
結果發現喔,被「假記憶」影響的受試者,他們想吃蛋的反應,嚴重受到阻礙。也就是說,他們非常排斥跟蛋有關的食物。後來用同樣的實驗邏輯,反覆的確認,就算把「蛋」換成是其它的食物,到最後得到的結論,也是一樣的。
這些實驗成功的透過「假記憶」的設定,去改變了這些受試者,對於食物的喜好。所以,如果我們回頭想一下,每個人對於食物的好惡,其實有他的習慣跟主觀性。
就算在這樣的一個狀況底下,有人讓我們創造了假的記憶、假的印象,我們對於食物的偏好,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那更何況是其它的一些「社會議題」,或者其它的一個「公眾認知」?
這些社會議題跟公眾認知,通常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在這樣的狀況底下,如果有人透過「假新聞」來創造我們的認知,這其實是一件很危險,也很可怕的事。
這也可以理解,不管是在台灣還是在國外,為什麼公部門對於「假新聞」這件事,會這麼重視的原因。可是啊,也因為公部門這麼的重視,我們身為每一個獨立成熟的個人,更要留意的就是喔,那到底是誰來判定什麼是「假新聞」呢?
是這些公部門嗎?有沒有可能,這些公部門或者是執政者,因為自己的利益,製造了「假新聞」,而把真正的新聞,歸類成「假新聞」呢?
所以談到這裡,其實我真正想要告訴大家的就是啊,身為現代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們唯一能夠自保的,就是訓練、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每一段影片的文字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有一天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媒體識讀 心得 在 顏若安媒體識讀教學網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此網站專為世新大學媒體識讀所設希望能夠運用課程上之所學將正確的媒體識讀知識教導給大家! 世新大學中文一甲A104330035 顏若安. ... 實驗心得─ ... <看更多>
媒體識讀 心得 在 《批判的媒體識讀》書評/ 心得( 2015 年出版)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批判的媒體識讀》好看嗎?本站為大家整理《批判的媒體識讀》書評/心得,作者為羅曉南,余陽洲主編,出版社為新北市新店區正中出版楨德總經銷,目前館藏地逢甲大學圖書 ... ... <看更多>
媒體識讀 心得 在 媒體識讀上課心得- 銘傳大學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學期選了堂媒體識讀的通識課,剛剛結束了期末報告,所以就決定發一篇上課心得,以學分來說算是好拿的,只要期中期末的小組報告有做,平時點名有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