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五月份疫情爆發以來,因為3+11相關爭議,我鮮少對外發文,但對民眾的服務從來沒有停歇。對於3+11的爭議,如我之前所說,我為機組員開協調會,出發點是擔心機組員身心狀況導致飛安疑慮。對於相關決策與疫情關聯,除了指揮中心多次說明,我也相信行政院與監察院分別進行的調查,會釐清相關爭議,我也會盡全力協助相關爭議釐清。
非常感謝這段時間關心和鼓勵我的朋友,我會繼續做好我的工作,今明兩天我也想向大家報告這幾個月我們的工作成果和大家分享:
---------------------------------------------------
范雲工作成果報告(2020/02-2021/07)
✅ 深化民主,守護主權
守護主權,防範紅色滲透
進入立院後,推動台灣成為正常國家,與建構防範中共滲透的防禦工事,是我與過去在街頭守護民主的夥伴們共同努力、不敢懈怠的重要工作。我一上任,就積極處理中研院士應為本國籍,以及中研院外文名稱正名討論的開啟。接著,包括成功推動影音串流平台OTT要合法納管才能落地、數位身分證要先立法再實施等,都是為了要防範中共在科技、媒體、教育、學術等領域的紅色滲透。
深化民主
除了防範紅色滲透,我努力推動深化台灣民主,建立一個保障人權的民主台灣。我提出了憲法增修條文草案,一方面確立國家人權委員會獨立行職權,二方面強化人權保障,將社會權、文化權入憲。為了去除威權文化,我提出「宣誓儀式民主化」三法案,希望未來台灣民選公職不用再對國父遺像敬禮。
針對平等參政,我也提出選舉公共化的修法,期待經濟資源不再成為人民參選的門檻。看到香港人爭自由所遭受的迫害,我也提出「跨國全球人權問責」法案,希望能讓台灣為國際民主自由同盟盡一份力。
✅ 團結!看見每一位勞動者的辛苦
作為一個教育領域的勞動者,我希望能補上勞動權益的拼圖缺角,也希望能協助解決非典型勞動工作者的困境。
今年五一勞動節前夕,我與15個工會勞團共同呼籲職災保險專法(我提出本屆立院第一個草案版本)、公益揭弊法、勞動教育促進法、最低工資法、性工法中陪產暨親職假等五大勞權法案,應盡速立法或修法。我的辦公室也提出了相關法案。
我也協助了包括外送員、專櫃銷售人員、駕駛、教師、護理師,以及藝文工作者爭取他們應有的勞動權益。
✅ 讓各領域的女性都能平等發展
投入婦運超過三十年,我是性別運動的終身推動者。進入立院後,我與婦女團體站在一起,持續努力修法處理權勢性侵、跟蹤騷擾、數位性別暴力、遭遇雇主性騷擾求助無門、弱勢女性處境包括月經貧窮,以及還國際慰安婦正義等議題。
性別議題深入社會文化,從人身安全的侵害到厭女現象的日常,以制度與政策確保界線是最根本的。我的團隊積極協助在不同領域中的女性所面對的環境不友善,目前有具體處理的包括運動領域、科技領域,以及金融領域。針對政治領域,我也提出了行政院組織法修法版本,明定未來政務官任命單一性別比例不得少於三分之一。
✅ 親子友善,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友善家庭
台灣社會的家庭樣態非常多元,我進入立院後,就努力推動從孕育孩子、誕生、養育到求學每個階段的改革,希望讓各種家庭樣態中的每一位家長都能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我提出陪產親職假、七天有薪家庭照顧假、補正幼兒園虐童罰則漏洞,也實質透過質詢、溝通與預算審查,敦促政府提升幼托公共化與家外送托比率。
友善親子環境
我也推動了包括圖書館、藝文場館與故宮的兒童近用與親子友善環境;積極協助家長一起努力改變小孩可能遇到的霸凌或性別刻板就學環境。從親子共讀、校外人士進入校園教學的把關到教育部家庭教育網站內容的檢討,我與團隊積極努力,與家長們一起打造親子友善環境。
✅ 責無旁貸!做助人工作者的後盾
出身社運,我一直感謝「助人工作者」支撐台灣社會各個角落人們的辛勞!因此我進入立院後,就努力與這群人並肩作戰。
我的辦公室處理過社工、護理師、醫師、心理師、照顧人員等助人工作者所遇到的不合理的對待,其中包括醫師面對的天價違約金、專輔人力的不足、照顧人員應有全新疫苗照顧假、日間精神復健機構納入紓困4.0等協助與爭取,我跟團隊都是日夜兼程全力以赴。
我的團隊最近成功為台北榮總的護理師爭取到加班費,感謝退輔會因此建立了全國各地榮總系統護理師「事後申請加班」的合理程序!
✅ 性別平等不能退守,攜手同志對抗歧視
婚姻平權法案為台灣建立了人權立國的國際形象,但因為保守勢力的抵擋,「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對同志家庭權益的保障仍不完整:同志配偶無法共同收養、部分跨國同志配偶仍無法在台灣成家等,仍需持續推動。
此外,這個社會對同志的歧視與偏見並不會立刻改變,過去這一年多內仍然發生友善同志的童書繪本「國王與國王」被抹黑以及大學「性別平等專題研討」邀請反同言論講師等事件。
我與團隊除了緊急協助處理了多起歧視同志的案件,也督促教育部在推廣教育、社會教育、師資職前培訓、教師在職進修、教科書審查、身心障礙及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等面向,都必須避免針對同志的偏見與歧視;也要求包括體育、國軍、金融業、勞動職場各領域推動性別平權措施。
✅ 推動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教育:
守護學生權益、保障學生自治,落實校園民主
作為一個學生運動參與者,我認為校園民主就是讓年輕人成為學習主體,展現自己想法的重要過程。因此進入立院後,我就與新世代學子緊密互動,從制度面協助解決學生權益不受保障的困境,包括檢討黑心校規、健全學生申訴機制、補足學校諮商輔導資源、縮小數位落差以及完善學校飲食教育。
我跟團隊在處理學生求援的議題時,都會反覆確認各種社經背景、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與氣質、族群、身心狀況的學生會面對如何不同的處境。未來任期中,還有二個議題需要全力以赴的:十八歲公民權入憲,以及讓黑心校規真正從校園消失。
✅ 一步一腳印,服務各地民眾不分區
我的團隊常常說我辦公室是名副其實的「不分區」立委,地方選民服務有我從政以來深耕的台北市大安區、有我認養的花蓮、還有我的老家淡水和故鄉雲林等地;也跟各地友善議員合作,將地方問題但屬於中央權限的議題,和各部會討論與處理。
過去這一年半來,我們辦公室成功協助各地民眾處理問題,例如成功協調各單位,完成台北車站街友家當安置處理,讓北車環境整齊,同時也保障街友生存空間。
其他還有督促道路標示改善完成、促使衛福部醫院移除埋設於民眾土地上會造成汙染之管線、使大學重要地震帶研究取得場址、爭取地方閒置公家宿舍作為居民活動場所、敦促大學校園改善校內危險斜坡道、召開協調會處理地方瀝青廠長期空氣噪音廢棄物污染問題等。
民眾的小事,就是民意代表的大事,我和團隊會繼續為地方服務。
✅ 轉型正義,讓台灣成為正常的民主國家!
我們那一代的青年,是在威權教育與對抗威權中長大。我一直相信,只有當國家願意公開威權時期壓迫的真相,社會也不會選擇迴避,才會有真正的和解。
進入立院後,我努力促成政府一步步公開威權時期的各種檔案,包括:擴大解密並開放政治檔案、推動威權時期大法官解釋會議紀錄公開,以及促成國安局長承諾正視威權時期國安局過錯等。
在這麼多的政治案件中,讓我念茲在茲的是林義雄案與陳文成案的真相釐清與究責。直到這一刻,當年國家有系統介入的真相仍未能完整公開與被究責。我會繼續努力,因為唯有真相與究責,台灣社會才能得到和解與正義。有了歷史正義,這個國家也才能成為一個正常的民主國家。
---------------------------------------------------
以上是我的簡要問政報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看附圖中的具體內容。
讓我們一起加油,為弱勢、為公益、為台灣,繼續風雨同路。
婚姻解密讀後感 在 林穎孟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安團隊新人事:蔡英文擺開陣勢,面對台美中新局勢】
.
蔡英文,出手了。在開工後、補班日前夕的周五傍晚,這樣讓人低迷、感覺不想上班的慵懶氛圍中,突然宣布調整國安團隊人事布局。
.
為什麼現在要調整國安人事?
.
連任總統的第二任期,本來就很可能會調整人事。但是內政有蘇貞昌院長,疫情有陳時中部長,內閣團隊的調整看來並不急於一時。中國國民黨從牛肉麵風波以來發動的攻勢,在成功罷免王浩宇達到高峰,卻也隨著罷免黃捷失敗而受挫。這點可以從行政院發布羅秉成政委出任發言人來看出,行政院的布局已定、轉守為攻。
.
內閣團隊若不調整,那就可能調整國安團隊。國安團隊必須調整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川普沒有連任,全世界都同樣因為拜登的當選,而在等待美國所揭示的新方向,其中與台灣最相關的部分,當然就是台美中關係。
.
蔡英文的決策,向來是一動不如一靜,謀定而後動。好獵人懂得等待,好的領導者更必須有卓越的耐性,蔡英文在等待的是一個最好的時機,這一系列人事任命的時機點,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束、選舉爭議的紛擾、川普支持者衝撞美國國會、拜登就職陸續展開人事任命,一直到拜登刻意等到上任三周後,才和習近平趁著除夕拜年名義通話。這通電話,揭示了拜登並不像某些論者以為,一定會急著親中而對台不利,而蔡英文等到了這通電話之後,確認美中領袖首次接觸的步調與意義,才趁著過年期間處理國安人事布局的最後過程。
.
整體而言,蔡英文謹小慎微的性格,不只反映在決策速度,更反映在信任圈的狹小。等到了好時機,但用人則是小圈圈大風吹式用人,邱國正、嚴德發、陳明通都是現職國安團隊成員轉任,邱太三過去也曾任國安會諮詢委員。
.
邱國正和嚴德發,都是蔡英文最倚重的國軍將領自不待言,沒有由文人出任部長則仍是蔡政府令人遺憾之處。不過,如果要同時挑戰文人國防部長和文人國安局長,或許是太過冒險,想必不符蔡英文的決策風格,完全可以理解。
.
按照這個邏輯,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卸任國防部長的嚴德發,又會回鍋國安會諮詢委員。這個人事布局又是一次蔡英文謹小慎微的證明,甚至可以說有點太審慎了。嚴德發雖然離開國防部長的位子,但仍然在能夠參與國防事務的國安會任職,顯然是為了穩定局勢,不願意讓國防有任何一絲動蕩不安的機會。
.
穿裙子的蔡英文曾被質疑是否適合擔任三軍統帥,但隨著第一任期的結束,蔡英文無疑是民主化以來最重視國防、最受國軍愛戴的總統,迄今除了親中派之外,無論在國內或國際上,已經很少有人會懷疑她凝聚國人共識、抵抗中共侵略的決心。
.
邱國正接連出任國安局長和國防部長,創下先後擔任情治和國防兩大機關首長的先例,顯然深獲蔡英文的信任。邱國正以紀律嚴明的「兩皮將軍」聞名,倘若沒有邱國正,國安局不會配合促轉會的要求,交出獨裁時期的政治檔案。當蔡英文下令要解密相關檔案,邱國正就會執行。在二二八前夕,促轉會表示檔案局預計三月底完成國安局政治檔案的審定,表面上似乎只是無聊的行政程序,但卻是蔡政府改變情治體系的證明。
.
轉型正義常被嘲諷是虛無飄渺的覺青議題,或被認為是東廠的政治鬥爭,但這些看法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轉型正義的轉型,除了從獨裁到民主的政體轉型之外,國家體制的民主化要深入到各個層面,才是落實轉型正義的真正意義,情治單位的民主化,想必是不會有太多選票的議題,投票時誰會在意國安局長的人選,但這卻是台灣要邁向正常國家的關鍵領域。從彭勝竹到邱國正,民選政府越來越能駕馭情治體系,而今到了有信心派任文人局長的程度,這便是陳明通出任國安局長的弦外之音。
.
文人出任國安局長,與文人出任國防部長,不太確定哪一個火坑比較兇險。可以確定的是,只有心臟夠大、份量夠重的陳明通,才敢跳這種火坑。
.
情報工作外人難以得知其內情,但是大方向不難得知,國安局的工作,無非就是蒐集分析研判對於國家安全的重要情報,而我們國家安全的唯一威脅就是中共,所以國安局的存在目的就是就是為了要知道中共在什麼情況下、什麼時間點、會用什麼方式來傷害、擾亂、攻打台灣,我們國家所有的情報工作都是為此而生。
.
所以,由在中國各階層擁有豐沛人脈,了解中共內部組織運作和權力體系的陳明通,來出任蔡政府任內首任文人國安局長,絕對是意料之外,但也絕對是情理之中。
.
至於邱太三重出江湖,出任陸委會主委。這個任命一時讓人有點摸不著頭緒,除了同屬國安體系之外,或許可以解讀的是,蔡英文開始有信心讓民進黨人出任她過去擔任過的要職。對蔡英文這樣審慎的人來說,放手極為困難,讓有新系色彩的邱太三出任更是令人驚訝,在美中情勢第一階段接觸剛過的當下,蔡英文第二任期到底如何推動兩岸政策,將是未來的觀察重點。
.
去年中共官媒新華社曾在國台辦記者會提問《國家統一法》,引人聯想扁政府執政期間,中共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引起的喧然風波,倘若為真,這將是繼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以來,又一次公開的併吞宣示,勢必將引起在中台商和台幹的焦慮,屆時可能必須再度盤點並強化國安法制予以反制。而檢察官出身的邱太三曾任法務部長,同時具有法律專長和台商人脈,此人事任用或許是為因應三月中國兩會可能對台展開法律戰施壓的情勢。
.
但基於我本人支持婚姻平權和性別平等的立場,不得不說,邱太三在部長任內,對相關議題有非常不當的發言。此外更讓人失望的是,本次人事任命又毫不意外都是男性。
.
難道只有男性才懂國安?顯然事實並非如此。蔡英文本人就是女性,歷任國安會、陸委會,一直上升到總統之尊,有誰敢質疑蔡總統不懂國安,而在三個鐵三角成員中,蕭美琴大使也是女性,她的專業表現有目共睹,深獲國際和國人肯定。
.
她們的表現比誰都亮眼,女性無疑是保衛國家優秀的人才,然而十一個人裡面,只有總統和駐美大使是女性,蔡政府成員的性別意識和政務官的性別比例,始終是令人在意的重大缺憾。
.
最後,本次人事任命還有一個積極意象。向來不願多言的蔡英文竟主動揭露三個鐵三角的國安團隊架構:「外交事務」的總統府秘書長李大維、外交部長吳釗燮、駐美代表蕭美琴;「兩岸事務」的新任國安局長陳明通、新任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海基會副董事長詹志宏;以及「國防安全」的國安會新任諮委嚴德發、新任國防部長邱國正、參謀總長黃曙光的「三個鐵三角」,加上蔡英文自己,以及做什麼像什麼的超級工具人顧立雄,合成乍看之下有點密集恐懼的十一巨頭照片。
.
這可以說是一次蔡政府國安團隊的火力展示。在後疫情時代中,美中放緩接觸步調的節奏、中國海警法令區域情勢緊張升高的情況下,面對中國三月初兩會可能對台發動法律戰的先禮後兵,蔡英文擺開陣勢,面對中共的挑戰。也讓我們看到,處理中國關係並非只能一味下跪求和,我們能夠有更多的主動權,做好準備,面對挑戰!
.
-----
#大安 #文山 #林穎孟
陳情與免費法律諮詢請洽 https://forms.gle/pG7YjamwHcN1735d7
婚姻解密讀後感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留言一堆罵台女的,ㄈㄈ尺洋腸霸王餐通通吃起來!!#聽說台灣女權過高 #中華民國最美的風景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981019158649309&id=110699089014688
李欣容:台男CCR白人就是台灣之光、勵志故事,
台女CCR白人就是被嗆ㄈㄈ尺、西餐妹、愛洋腸、台女不yee。
然後最噁爛的是,你們有沒發現?
如果是台女CCR白人,底下留言會一面倒酸台女西餐妹,
這篇台男CCR白人的新聞,底下留言竟在評判白人女容貌輸艾莎,
該台男太魯才會把到這種「不說還以為是染了一頭金髮的台灣妹」,
「年輕是真的,如果瑞莎只能稱算中上,他女友應該輸十條街以上了。」
哈囉?這尛差別待遇?!
台男CCR白人就改評論白人女長相了,說好的ㄈㄈ尺、西餐男呢?!
林嘎嘎:幹,智障新聞,
台男就是台灣之光、勵志故事,
平常台女可都是被嗆ㄈㄈ尺呢,
(西餐妹、愛洋腸、台女不yee外那種)
把追女生講的跟破關拿獎品一樣= =
還什麼正妹評比?噁爛。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09362391958721&id=1291419051
獨行俠的日本紀遊: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67459263394144&id=584986081641475
四月:【CCR之戰與低自尊】
今天在在好友@Yu Chun Hsu的板上,看到她談論到CCR的好文後,於是有了一些想法,就寫了這篇。
在我自身的社會觀察經驗中,發現台灣女性最常在仇女文中被攻擊的點,其中之一就是【ㄈㄈ尺】、【哈洋腸】。但我必須說,這仍是一種偏見所產生的憤怒。簡單來說,你身邊所認識的女性,都和洋人(特別是白種人)交往,或是渴望和洋人交往嗎?
我想並不是的,絕大多數的台灣女性的交往對象,還是以台灣男性為最大多數。其實,不論愛情、婚姻、性關係都是人際關係的一種。人交往的對象,仍是以自己環境中會接觸到的人為主。因此,將所有女性都貼上這樣的標籤,實際上是種偏見。我們也可以發現,大多數台灣女性的審美觀,仍然是以東方面孔為主。
正如同前幾篇文的主軸,我仍然認為會產生這種偏見的仇恨,是源自於台灣社會與環境中,男性普遍的低自尊狀態,卻又得維護所謂的【男性尊嚴】有關。低自尊這個詞或許有點專業,簡單來說就是沒自信或自卑感。
在一般社會,男性的價值建立在幾個點:
【地位】【權力】【財富】【女人】
先不談論這樣的價值觀到底正不正確,我想沒有人會否認這是現實社會中存在的現象。而對絕大多數的現代人,前三樣似乎不太容易獲得。然而看著周遭的男性和女性交往,甚至擁有眾多對象,在這種對比之下產生了【我到底哪裡不好?為什麼沒有女人愛我?】的感受。
為什麼會針對洋人?其實也不是特別針對洋人,而是本質上和對於【多金男】的仇視其實是相同的-【為什麼你有,我沒有?】但又不能承認自己在條件上就是比人差,因為這等於否定了自身的價值,有損【男性尊嚴】。因此產生了情緒轉移,將憤怒發洩在女性身上,譴責女性。
如果更深入到那些謾罵的背後,其實想說的可能是:
【請你愛我】【請你肯定我】【請你告訴我,我是有價值的】
說到這裡,聽起來也挺辛酸血淚的。
如果對比到家庭關係,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背景知識。人類學習親密關係(婚姻、愛情、性關係)都是從父母身上學習的,包含父母的相處、以及自身和父母的相處。我們從這當中學習如何對待親密關係。某方面來說,父母是子女的第一個情人是沒有錯的。
而和兄弟姊妹之間,是一種競合關係。從當中學習競爭,也學習如何和他人合作。彼此之間競爭著資源,也會團隊合作和相互扶持。手足之間的關係,絕對不會只是兄友弟恭,因為當中一定包含著競爭。
回到那些對跨文化戀情女性的謾罵中,其實有點類似認為父母對於某個兄弟姊妹比較好,比較偏心。對自己比較不好、被排擠。然後將憤怒轉移到那位兄弟姊妹是一樣的。
那些對兄弟姊妹的憤怒和忌妒中,背後仍然是:
【請你愛我】【請你肯定我】【請你告訴我,我是有價值的】
如果用商業來比喻,不可否認洋人的確是比較有市場的。我們的社會,對於白種人的確較為友善,或是更為文明與先進的印象。以及文化差異下,更容易產生某種浪漫的感受。但是有多少人真的有去理解,為何他們會更容易打動女人的心?
我曾經和一位在國外住過多年的女性交往,有一次我們吃飯的時候,有了這段對話:
【我真的沒想到,在和外國人交往過之後,我竟然還會和台灣男人交往】
【喔?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台灣男人有很嚴重的制約,事業、金錢、成功、家庭、責任....交往起來,好像在跟他全家交往一樣,壓力很大。和外國人交往比較輕鬆,就真的是一對一的關係。而外國人也比較貼心,有些小舉動會讓你覺得被關心,也比較會生活。不像台灣男人好像滿腦子都是錢,不知道怎麼生活。不過外國人也有他們的制約,只是那些制約不太一樣。】
【那你怎麼會和我交往?】
【因為你不像台灣男人。】
【你想說的是我不像男人吧?哈哈~】
談到這裡,又回到前面我提過成長過程的否定與期待當中。我們社會對於男性的要求是甚麼?男性的價值奠定在甚麼上面?
在教養過程中,灌輸著【男性的責任】【成功的事業】【名譽與財富】等等。我們可以從很多生活中的事物發現這些東西的存在,例如我常聽的知名團體玖壹壹,他們的歌受到很多的批判,看來父權的標籤是拿不下來了。在我的看法中,他們的歌曲是確實反映了這社會大多數對於男性的看法和要求。
比方痴情男子和這首歌的歌詞:
【我可以給你快樂 家庭 幸福一世人
就算說 要我給你一千兩百萬
我可以用我所有力量來去給他賺 】
【你常說表現好的話 我就要給你一個讚
為了咱的家庭幸福 我呷鐵牛運功散
每晚攏加班 我是痴情的男子漢】
我們看到的是:愛情=責任=物質生活
有沒有發現這和我們父母的觀念很相似?
【我愛你,所以給你吃好的、穿好的。】
但內在的需求,卻很少關心。
我必須說,這是很可怕的愛情觀念。因為焦點會放在工作與財富的追求,而非兩人的關係上。而且,也會要求回報。所要求的回報,可能過於沉重使對方無法負荷。那麼關係的破裂,也是必然的。
回到仇女這件事上,我常反問一個問題:
【當你仇恨女人的時候,你又要如何讓女人來愛你?】
這樣的想法,是會吸引她們,還是把她們趕得更遠?
所以重新建立起自尊,重新檢視過去成長過程中被扭曲的愛情觀,開始面對自己內在的需求與渴望。我想,這會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不只在親密關係上。
最好的檢視,就是回頭看看在你父母那些讓你不舒服的對待方式當中,你用了哪些相同的去對待他人呢?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40435069354223&id=100001632231240
轉:Quote:「網路鄉民都說強國人玻璃心,但台灣男人的自尊心也很堅強不到哪裡去。大街上看到台灣男生跟外國女友走在一塊,直覺這個人很罩得住,反過來,台灣女生交外國男友,跟白種人在一塊是崇洋媚外,是罪過;跟非洲、東南亞、南美洲等「有色人種」交往,是「欲求不滿」、「是哈洋腸」……更是雙重的罪過。」
Quote:「ㄈㄈ尺(網友對Cross Cultural Romance跨國戀情的貶抑稱呼)、西餐妹、洋腸港……台灣女人手挽異國戀人出現時,總引來許多眼光與標籤,異國戀情對她們而言,不只是家庭革命,更是種族戰爭。「好色台女」的異國戀情,有辛酸,有血淚,但她們堅信愛不應該膚色改變,不應該因為文化差異就退卻,對她們而言,愛情就只是愛情,再困難也要堅持將愛進行到底。」
--
推愛情就只是愛情。
#已淚流滿面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49166771788360&id=100000851457037
一「眾怒「台女害死台灣」 黃郁芬:自由交友不該成為原罪 | 華視新聞 | LINE TODAY」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79179268888810&id=584986081641475
說幾個笑話:「台灣性別平等程度 居亞洲之冠全球第8」、「亞太女性最安全國家地區 台灣第5」
一「中研院追蹤二十年建立的動態家庭資料庫解密:臺灣的家庭觀念其實比中國還傳統? | 故事 StoryStudio」
中華民國的性平教育有多失敗,說性平教育不重要的都應該要來讀讀。然而中華民國的性別教育是這樣: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83585905114819&id=584986081641475
婚姻解密讀後感 在 婚姻研討會|婚姻解密|第一講|婚姻的秘密|董宇正牧師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本影片主講之篇章架構,係參自希望之聲文化有限公司出版由Timothy Keller、Kathy Keller撰寫之「 婚姻解密 」一書。 ... <看更多>
婚姻解密讀後感 在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s pos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週五讀書日!今天分享的是《婚姻解密》,面對當代的婚姻議題,晚婚、不婚、離婚等,對於婚姻的不認識,讓我們面對婚姻這個議題有一定的難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