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第一日入TVB
第一個認識奶仔 @milksonfong
他的想法一直都很瘋狂很有創意
見到你依家諗到做到仲幫到人
真係好叻仔
#赤腳慈行 #赤腳慈行香港一圈
為 #匡智會 及 #福源行動 籌款
後面仲有個默默赤腳陪行的黃耀煌 @terrenceyiuwong
好多人撐你🔥
.
連續6日、17區、共64個街站
✅身體力行為貧窮地區的兒童籌募屬於他們的鞋履
✅為香港智障兒童籌款使他們改善生活
.
➡️掃到最後有捐款方式
#他們需要你
.
#方紹聰 #我永遠記得你係TVB第一個撩我…傾計既人 #仲記得你好直接咁讚我好靚😂☺️ #堅持 #每一個努力不放棄的人都值得被看見 #姨姨我忍唔住中途放棄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肥姨姨 fataun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十萬訂閱了,從一開始頻道少少的觀眾至今天,我很感謝觀眾多年來一直支持與耐性,有很多的空間時間給我嘗試,讓頻道可以慢慢成長。但至今我們的距離愈來愈遠了,抱著很想拉近同觀眾既距離但又唔想講八掛的心態做了9型人格測試,結果準得可怕,一一指出我性格中的缺點,本與觀眾分享自己的結果,後來把注意力放到了香港人身...
「姨姨我不想努力了香港」的推薦目錄:
- 關於姨姨我不想努力了香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姨姨我不想努力了香港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姨姨我不想努力了香港 在 HashTECH 科技玩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姨姨我不想努力了香港 在 肥姨姨 fataun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姨姨我不想努力了香港 在 [新聞] 轉角國際深度專訪「憂鬱之島」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姨姨我不想努力了香港 在 BSY - 姨姨我不想努力了(Official Music Video)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姨姨我不想努力了香港 在 荒姨我不想努力了- 因為實在太多攻擊我的留言 的評價
- 關於姨姨我不想努力了香港 在 那有姨姨不想你的評價和優惠,YOUTUBE、DCARD 的評價
- 關於姨姨我不想努力了香港 在 那有姨姨不想你的評價和優惠,YOUTUBE、DCARD 的評價
姨姨我不想努力了香港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考試的季節]
距離西九龍法院幾分鐘步程,有一間中學,校舍外圍欄,剛剛張貼了新的告示:「香港中學文憑試2021試場編號XXXXX」,這是讓別校考生,識別試場的告示。
法院旁邊的木棉花樹,早前艷紅的花朵,已經掉光,留下光秃秃的樹杆,才看到,頂部有一個鳥巢。夏天快到了,也是學子們的考試季節。
與反修例相關的審訊,不少年輕人,或要考中學文憑試,升了上大學的,在四月底五月初,也要準備應考。這天,一位身型健碩的少年人,到西九龍應訊。25歲的他,現在於大學修讀最後一年,這個夏天,若能順利考試,他就有望能畢業。
青年的案件,發生在荃灣,他亦在荃灣區長大。在西九龍法院五號庭,旁聽席在疫情下只有十來個座位。下午開審時,內庭旁聽席空空如也,即使門外已經大排長龍。原來同一個法庭,要處理多宗瑣碎的案件。來支持青年的人在庭外排了隊,處理其他案件時,保安不讓他們進場。
下午二時半開庭之前,書記如熱窩上的螞蟻,上午積存的案件,延續到下午。
荃灣區發生的大大小小事件,在法庭審訊如下:
「先處理裡面果個。」書記在開庭前呢喃着。「還有那個早上找不到的。」
「裡面果個」原來是指一個62歲,拿綜援的老伯。覊留室的門打開,可以看到裡面灰色的金屬欄杆,鐵鎖鍊的聲音噹噹作響,警員說了一句:「好聲行呀。」一個一拐一拐的老伯,衣着殘舊,緩慢地移動,在犯人欄出現。
面對着一個阿伯,裁判官用了一種較市井的語氣講解,句子尾音拖長:「你用拐杖打警員,控告你三條罪。襲警,在非吸煙區吸煙,唔戴口罩。乃念你係62歲長者,現在罰你2千蚊,監禁六星期。你有無嘢講?」阿伯說沒有,跟着他就回到覊留室。
之後兩個酒吧負責人應訊。一個是年輕鬈髮,一個是成熟一點紥着馬尾的男子。兩個也因為酒吧在疫情下營業,違反防疫相關條例。兩間酒吧也位於荃灣,都在近午夜時分仍然營業,年輕那位求情說自己請的伙記是新聘請的,不熟悉情況,又說自己來自單親家庭,希望法官輕判,最終被判罰一萬元。
另一個酒吧負責人則表示客人其實快要離開,裁判官質疑他的話:「你啲客人仲有三枱,玩緊喎,放緊飛鏢喎!」裁判官最後判馬尾男監禁7天,馬尾男瞪大眼難以置信的,被庭警拖到犯人欄消失了。
另一宗案,那位「早上找不到的」男子,被控在荃灣無牌駕駛等罪名,報稱沒工作的他說,早上「忘記了出席聆訊」,裁判官說:「我有權困住你到五月開審為止。」但最終只是要求男子定期到警署報到,直至下一次聆訊。
流早作業的日常案件,讓法庭有種「街坊味道」,裁判官的語氣也較輕鬆。但到了與反修例運動相關的案件,氣氛又變得嚴肅多了,旁聽人數忽然增加,有形無形的眼睛都在審視着法庭如何處理。
休庭期間,保安員討論:「裁決最少搞三十分鐘。」
25歲的大學生,原來是大學校泳隊游泳健將。他的肩膊寬闊,穿着白色襯衣,黑色白邊的冷衫,白色襯衣的邊邊在冷衫下凸了出來,啡色的布褲下,穿了一對淺啡色猄皮皮鞋。青年髮型清爽,兩邊剷青,茂盛的髮陰妥貼垂在額前。開庭之前,其律師團隊的成員,經過他身旁,輕輕拍了他的肩膊一下,以示鼓勵。
旁聽的人魚貫入場。小法庭的氣氛,變得略為肅穆。
短髮的女裁判官,讀出判詞。在2019年11月12日晚上,於荃灣一帶,有約60人聚集及堵路,警員追捕示威者,把被告截停制服,按壓在地上。警員搜查被告的背包,在裡面發現了一個紅色的「玻璃錘」,意思是可以把玻璃打破的小型錘,被控以「管有物品意圖損壞財產罪」。
辯方曾指出,作證警員口供裡有不吻合地方,例如拘捕警員聲稱最後一次見被告的時間,但另一項紀錄上顯示不一致,亦有指拘捕警員替被告落手扣前曾脫下被告的背包,但影片所見,下了手扣的被告,背包一直在其身上。
裁判官認為,兩名作證警員誠實可靠,辯方所指出的情況,並不關鍵,亦不構成對被告不公平。她亦參考過影片裡的內容,她指出,從警員目睹被告,到追捕的一分鐘,到把被告交給另一警員搜身及查袋的過程,證明被告管有該錘子,而無合理辯解,故此判處被告罪名成立。
此時,旁聽席上,青年的母親及女性親友,拿出紙巾拭淚。本來站得筆直的青年,頻密地貶眼,頭部亦下垂。
辯方律師呈上求情信,他的母親表示,兒子平日努力讀書,閒時只上健身房或練水;父親則求情說,管教兒子不力。辯方律師也形容,青年從小到大在「名校」讀書,青年現在正修讀大學最後一年,快到考試季節,希望能判處監禁以外的刑罰。
但大狀亦說,近日關於反修例案情,經常被政府一方上訴覆核刑期:「我知道,很多這類案情去到法官閣下席前,覆核案件結果都顯示,被告人即使歲數年青,和其他個人因素,並不重要。但請法官閣下考慮到,這宗案件與其他類似案件,並不是最嚴重的,希望法官閣下畀一次機會。這位青年想完成大學的考試。」
裁判官點頭,說要押後半小時。
半小時之後,書記說:「開庭啦!」胖胖的保安姨姨喊:「起立!」
裁判官出來說:「請坐」,除了被告人,所有人都坐下了。裁判官明言,「辯方求情,這是被告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加上他是泳隊的優秀成員,但在社會事件中,個人因素不能強調,而考慮更大的是阻嚇性,我同意個錘無拿出來使用,不算類似案件最嚴重類別。以4個月為量刑起點,不嚴重案情扣減1個月,判3個月監禁。」
此時,警員把青年帶進透明玻璃後的犯人欄。
但不一會,辯方律師表示會申請上訴,又指被告會在4月尾5月初考試。裁判官表示,批准被告保釋外出上訴,條件是提高保釋金和實施宵禁,並要定期到警署報到。
「背包還給被告,錘充公」,控方代表說道。
此時,警員又掏出鎖匙開門,犯人欄的門打開,青年又回到法庭自由走動的位置,在保釋期內,有望能完成他大學生涯最後一年的考試。
(西九龍法院旁的一間中學掛出的考場告示)
姨姨我不想努力了香港 在 HashTECH 科技玩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蛇精男】姨姨我都不想努力了😢😢
►看全文 https://bit.ly/2ZEc7rO
#整容 #章魚嘴 #包養 #今日日本 #開罐 #Opener
---------------------------------
👽 Cyberpunk 2077電馭叛客全攻略
► https://bit.ly/34KiYTl
😎 iPhone 12 SE2最新消息/功能合集
► https://bit.ly/33cAJe4
🧐 家電評測/使用保養貼士/買前必看
► https://bit.ly/3pwJozV
👾 PS5\Switch\Xbox遊戲情報及攻略
► https://bit.ly/313oUV1
📱 手機教學合集\一鍵清機\實用好App
► https://bit.ly/2PbRdek
---------------------------------
下載《香港01》App即睇最貼心數碼生活資訊💪
►立即下載 → https://hk01.app.link/cDzRrmV2vO
姨姨我不想努力了香港 在 肥姨姨 fataun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十萬訂閱了,從一開始頻道少少的觀眾至今天,我很感謝觀眾多年來一直支持與耐性,有很多的空間時間給我嘗試,讓頻道可以慢慢成長。但至今我們的距離愈來愈遠了,抱著很想拉近同觀眾既距離但又唔想講八掛的心態做了9型人格測試,結果準得可怕,一一指出我性格中的缺點,本與觀眾分享自己的結果,後來把注意力放到了香港人身上,要是我們能更理解性格中潛能和如何與這種性格的人相處,生活會好更多吧~好了 不講了 ~
記住十萬訂閱是你們每一個哦~
fataunt表示開心到過身既時候都會記得依件事:D
努力讓十萬人記住我吧~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yfataunt/
我的Update(忠粉區):
先前好急於Regular upload 成日炒車 (要食屎都唔知食左幾多塊
我希望把目標放遠少少 一個月至少4條~
聽日會有一條好認真既片 探討既內容係抑鬱症 (大家當係上下堂吧~
有咩片想睇就留言吧!我會望望~
好睇既書我放係到:
最近睇左本書叫「正向心理學」超級好睇
我封為一生人必看阿!書蟲快上!!
再Update你地吧
我信總有一日你會subscribe我掛!
Bye bye~ 又可以抖幾日了了了
嗚嗚無得抖了
合作邀約請洽PressPlay:
myfataunt@pressplay.cc
BGM:
Militaire Electronic by Kevin MacLeod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Source: 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442
Artist: http://incompetech.com/
Local Forecast - Elevator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
姨姨我不想努力了香港 在 BSY - 姨姨我不想努力了(Official Music Video)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BSY - 姨姨我不想努力了此曲想探討香港男性社會地位及在資本主義社會下的景象。MV當中兩位女主角比喻資本主義,以及社會階級。 ... <看更多>
姨姨我不想努力了香港 在 荒姨我不想努力了- 因為實在太多攻擊我的留言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因為實在太多攻擊我的留言, 眼看這把火燒到我這邊,我也不得不出面回應。 針對達崙哥的影片攻擊,先簡單做幾點澄清: 1. 我沒有造謠香港人家暴我... ... <看更多>
姨姨我不想努力了香港 在 [新聞] 轉角國際深度專訪「憂鬱之島」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金馬看完入圍的紀錄片「憂鬱之島」後思考了很多,但這並不是一部好寫的片子
這兩天看到轉角國際這篇專訪文
寫的超好!轉貼過來分享。雖然長,但非常精彩
「憂鬱之島」裡有一個當初文革時和女友游泳偷渡到香港的阿公。他是電影中讓我印象最
深刻的人
他的故事在這篇專訪也有更詳細的描寫(很感人QQ)
網址: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6841831
專訪《憂鬱之島》:他們躍入命運之海,游出香港的浮與沉
2022/12/16 蕭雲
編按:由陳梓桓執導的香港紀錄片《憂鬱之島》將於 12 月 16 日全台上映。這部無法在
香港公映的紀錄片揀選三位不同時代的長者逃離文革偷渡來港的陳克治、親歷六四事
件的林耀強,以及於六七暴動期間、印製傳單被捕的石中英並找來經歷 2019 年反送
中運動的年輕人,重演三位長者們的故事。拉長時間軸,這些長者和重演者皆有各自的抗
爭經歷以及身上背負的歷史傷痕,片中便透過真實與重演片段的相互交錯以及跨世代對話
,慢慢交織出複雜、無人能定義的香港故事:「香港對你來說是什麼?」
本文作者蕭雲訪問了主角之一陳克治以及正副導演,談談《憂鬱之島》以及他們心中的香
港。
▌一、電影的靈魂
《憂鬱之島》可謂首尾呼應的典範,片首和片尾都聚焦於同一人物,在大海繼續前游。
1947 年陳克治在廣州市出生,他本來有兩次機會離開大陸但都錯過。直到第三次冒上性
命換取希望,他才能找到到屬於自己的地方。
陳家原是住在關西大屋的富商,但陳克治出生前父親已患上當年仍屬絕症的肺結核。陳母
曾想過舉家搬往外公身處的泰國。但陳父礙於自尊不想投靠岳父。1950 年陳父病故,天
下已經易幟,出國無門。
儘管家道中落,但陳依然考上當地名校廣州市第五中學(廣州五中)。大饑荒後政策一度
放寬,不少同學申請到香港「探親」後不再回來。住在香港的姨姨勸過陳母效法,但陳母
不想為親戚添負擔,孩子又不捨得媽媽而未成行。
文革開始後陳母不免後悔,「點解當時唔過去呢。」(「為什麼當時不過去呢?」)
1966 年起全國都因文革而停課,高中畢業的陳克治無法升讀大學。1968 年又要上山下鄉
,陳和所有年輕人都要去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調往惠州市博羅縣,失去城市戶
口。「唔憤氣」(不忿)的他終於萌生偷渡的念頭。
當年陳太太也是「廣州五中」的學生,不過讀書時兩人尚無深交,後來都先後到博羅縣「
插隊」,同屬「鐵場公社」的「黃西大隊」,分派往不同農村。1970 年「黃西小學」需
要擴充,甄選各村知青到「博羅師範」集訓,陳克治和未來太太都是村裡唯一獲選的人,
兩人一起到小學教書,開始交往並訂情一生。
由於陳克治已經高中畢業,學歷在當年農村可謂甚高,所以由他任教「黃西小學」新設的
初中班,除了物理和化學還兼教體育。他特地回廣州市添置設備,把農村學校的實驗室搞
得「似模似樣」(井井有條),到頭來卻沒有好下場。
陳克治本獲舊校長賞識,哪知輪到新校長上場,卻是一個唯黨是瞻的奉迎者,要求老師仿
傚軍人,率領學生一邊吶喊一邊步操上學。陳非常反感,拒絕迎合,一如以往自行鍛鍊身
體便直接去課室教書,為此與新校長頂撞。
新校長挾怨報復,借故開除時任小五班主任的女友,陳亦心灰意冷辭職。「農民係中國社
會嘅最底層,但我哋比農民更低層。佢哋好排斥我哋,因為我哋係外來人。」(「農民是
中國社會的最底層,但我們比農民更低層。他們很排斥我們,因為我們是外來人。」)
儘管年輕力壯的陳克治工作量更多,工資卻比一般農民低,僅能與「看牛仔」(牧童)看
齊,學弟學妹的遭遇更加可想而知。他點出當年農民的心理,不但不想「再教育」知青,
而且不滿知青瓜分了農村的有限資源,「土地就係得咁多,你偷渡走咗佢哋仲高興添。」
(「土地只有那麼多,你偷渡走了他們反而高興。」)
「阿媽都知偷渡好危險,但勸我唔會掛心,去到鄉下就搵窿路偷渡香港。」(「媽媽也知
道偷渡很危險,但勸我不要牽掛,去到鄉村就找法子偷渡香港。」)在壓抑的環境中他再
次堅定了偷渡的信念,香港成為追求自由的應許之地。
他們首次嘗試偷渡,還有第三個同伴。詎料陳和女友在龍江碰到一班小學生,自幼接受黨
國教育的孩子立即向大人舉報。猶幸陳有親戚住在附近,正是由大嫂接濟渡海的物資,於
是推搪為探親。農民押兩人去見大嫂,在監視之下無功而還。
雖然同行的朋友一時尚未暴露,堅持一人出海,卻不辨方向游回大陸被捕。當朋友還關在
收容所的時候,陳克治和女友已再次出發。
1973 年 7 月 10 日他倆從珠江河的南部起行。兩人只有一架單車,女友坐在車尾,先到
廣汕公路的起點,再沿公路踩單車 80 多公里,經過長寧,轉往惠州,再到龍江,7.11
夜晚與親戚在坪山的樹叢會合。他們拿到物資後將單車留給親戚,7.12 起開始徒步翻山
。有鑒前轍他們放棄最近的路線,寧願去更偏遠的海岸。
陳的朋友事先通過門路找到一份研究地質的地圖,給他們用來偷渡。地圖標示他們的目的
地是「曲島」,後來才知道香港人叫作「吉澳」。
陳和女友參考地圖,以為按指南針直接走到海邊沒多大難度,忽略了一座座山峰的高低差
距其實是更長的路。後來兩人明白不能強從指南針行直線,在山腰間迂迴反而更短,走了
四日四夜終於到海邊。
當年偷渡一定要夜晚出海,若果游到天光仍未抵港,一旦遭遇大陸的乃至香港的「左派」
漁船,都會被抓回大陸。
1973 年 7 月 16 日夜晚,狂風暴雨,雷電交加,巨浪滔天。他們嘗試下水,卻三番四次
遭仰面巨浪打回岸邊。陳和女友都精通水性,每次練習都會游十幾公里,可是平日他們只
能在珠江訓練,當晚是他們平生第一次口含鹽水。
陳克治堅持要游去香港,他學會覷準浪與浪之間的間隙,和女友投身大海。
陳在肩膊綁住一條繩,繩末是一個水泡,讓女友拚命抓住。原定計劃還要用繩拖著一個膠
袋,包住指南針、衣服和食物。但在翻江倒海的風雨中,除了伴侶其他都不再重要,只剩
下兩個人、一條繩、一個水泡,再無餘物。
當年他們沒有泳鏡,陳的雙目首次接觸海水難以睜眼,僅能憑身體感覺繩的末端依然是她
。他呼喚女友要盡力說話,既像舵手為他指示方向,也好讓他安心彼此仍有一繩相牽,「
沒有一絲一毫要分開嘅念頭。」(「沒有一絲一毫要分離的念頭。」)
游到不知什麼時候,陳克治突然感覺到肚子有東西滑過。起初他大吃一驚,以為碰到鯊魚
,在水中撐直身子,才發現在漆黑中不辨水位,原來雙腳已經可以碰地。
他們走上岸,在曚曨的黑暗中隱約見到一座山。爬到山頂的時侯,本來漆黑的天空在破曉
前開始發白,漸變成一片無法形容又無法忘懷的藍。
藍色象徵憂鬱,因為它介乎黑暗與黎明之間。
他們在應許之地遇到的第一個人是位老婆婆,聽到兩人的來歷一臉驚訝。
時維 1973 年 7 月 17 日,昨晚颱風黛蒂襲港,天文台懸掛九號烈風信號。
▌二、歷史的紛爭
陳梓桓導演在 2017 年開拍《憂鬱之島》,當時尚未有反送中運動。副導演 Ernest 形容
最初是要記錄雨傘運動結束後「好灰」的憂鬱低潮,「當時唔知做咩好。」(「當時不知
道做什麼好。」)
陳導還記得他在前作《亂世備忘》詢問其中一位主角:「你覺得二十年後你會變成點?仲
會唔會相信而家相信嘅嘢?」(「你想想二十年後你會變得怎樣?還會不會相信現在所相
信?」)新作則嘗試反轉問題:「你係咪依然相信幾十年前相信嘅嘢?」(「你是否依然
相信數十年前所相信過?」)
於是他們揀選三名不同時代的長者陳克治、林耀強、石中英述懷憶往,思考香港
究竟是什麼。
林耀強就讀香港中文大學,加入學生會,1989 年擔任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主席,
赴京支援八九民運,是少數親歷六四屠城的香港人。後來他成為律師,改名林洋鋐。
石中英本名楊宇杰,1967 年時值六七暴動,他攜帶反英親共的文宣被捕,被港英政府判
囚 18 個月。後來他成為富商,屢以「石中英」的身份贊助六七暴動的書籍和電影,被批
有「漂白」之嫌。
電影團隊自 2018 年起拍攝陳克治,沒人料到還有一場更大的運動,還可以有更大的傷痛
,完全改寫電影的格局。
2020 年電影團隊加入年輕人重演長者的遭遇,但礙於時勢不易物色演員,遂改為邀請素
人,在幕前飾演年輕陳克治的男生其實同時在幕後負責剪接。重演者或多或少都背負 201
9 年的經歷,並將自己的故事帶進電影。
過去與現在穿梭,真實與重演交錯,拍到後來電影的重心已放在今日香港。陳導形容《憂
鬱之島》是 “looking for our past from where we are now”,要由香港人記載香港
史;要從過去理解當下,「特別係而家我哋唔知點樣講香港變得唔熟悉嘅情況。」(特別
是如今我們不知怎樣訴說香港變得陌生的情況。)
陳導寧願請人重演的另一原因,是不想受訪者直接宣之於口,期望觀眾對歷史的重演保持
「間離」,警惕「不存在 100% 的真實。」電影團隊搜集資料時,已留意到回憶不盡是事
實的全部。他們發現當年親共報章是以標榜的角度記載石中英在法庭呼喊「毛主席萬歲」
,但石中英回顧時卻從未提到。
重演者並非只是演員,本身也是電影想記錄的人物。陳導期望長者與重演者能夠互相激盪
,迸出火花,跳出真真假假的「第四面牆」,啟發觀眾思考歷史的循環有何異同可堪借鑒
。可是電影的手法既有巧思亦有代價,開放的敘事或令觀眾感到扞格。
電影內所有長者與重演者的對話均無預先知會,俾讓雙方可以開心見誠。陳克治夫婦與飾
演兩人的新移民甚為投契,相知相惜。至於第二對組合則是林耀強與方仲賢,前者是 198
9 年的學生領袖;後者是 2019 年的學生代表。兩人都很謹慎,電影團隊無法促成交流。
去到第三對組合便成為眾矢之的,石中英與阿朗的對話顯得一面倒。多年來石中英都是為
「六七暴動」少年犯辯護的代言人,發表過多次演講,接受過無數訪問,而阿朗則是一個
口訥的年輕人。電影團隊有賴剪接才能呈現雙方都有說話,但始終由石中英佔去大部分時
間,不乏觀眾認為石中英在搶白奚落阿朗,更認為電影對阿朗「不公道」。
據悉石中英還未看過《憂鬱之島》,而阿朗則因為反送中運動被捕,暴動罪成仍在服刑。
陳導引述阿朗在獄中的訊息,就是擔心大家忘記了他。
《憂鬱之島》起用石中英而備受批評,頗似《流麻溝十五號》遭遇的困境。由於「敵人的
敵人是朋友」,英治年代的香港頗似日治時期的台灣,不少反殖的年輕人都投身左翼。國
民黨抵台後不乏「親共者」受到迫害,但他們的政見卻難以見容於當下台灣。我們怎樣評
價作家陳映真的想法,又不致於抹殺他與同代人在國民黨專政下的苦難?《憂鬱之島》也
陷入同樣的困難。
陳導澄清《憂鬱之島》恪守紀錄片的原則,從沒收取任何出場者的資金。他認為信史已有
很多途徑可尋,選擇略人所詳而聚焦於人,剖視他們是否始終如一。其實電影巧妙地拍下
石中英與梁國雄敘舊,兩人都是金文泰中學的學生,都受左翼思潮洗禮。石中英在前朝的
委屈已化為新朝的資本,晚年大富大貴,滑頭地自外於民主運動;梁國雄則始終信奉托洛
茨基和捷古華拉,反抗所有強權,晚年被控顛覆身陷牢獄。
然而觀眾必須深諳香港歷史,才能理解導演的「春秋筆法」,看出哪些人是趨吉避凶;哪
些人是依然相信。電影跨越了六七暴動、文革偷渡、八九民運、雨傘運動、反送中運動,
而且人物的登場不按時代遞進,香港觀眾也感吃力,遑論外地觀眾,交代脈絡變成不可能
的任務,請湯告魯斯(湯姆克魯斯)來演也做不到。據悉若干外地觀眾的確誤會石中英是
單純的受害者,但先後因九七和反送中運動而流徙各地的香港社群則對石中英非常反感,
致令評價兩極,好惡爭訟。
石中英從沒有誠意和阿朗溝通,他在電影裡一味自說自話,只肯強調自己受過的苦,因為
他所受的苦才能為中國民族主義所用。民族主義的敘事傾向將歷史編輯成一齣毋須思考,
忠奸分明的道德劇,在劇裡他們都是純潔的受害者而非加害者。
《憂鬱之島》拒絕了筆直而下的線性敘事:壤人作惡,好人受苦,但黑夜將會結束,黎明
終會來到。陳導喜歡的是憂鬱而曖昧的藍,他自忖過去不敢信任觀眾,也曾為了照顧觀眾
拍出單向的作品。但他希望電影能夠啟發思考,包括批判電影的思考,與過去辯論後能夠
探索出何謂香港,「我對觀眾有信心。」
副導演 Ernest 更力排眾議,認為石中英與阿朗的對話最「有趣」,就讀社工系的阿朗不
會介意自己當聆聽者。「石中英嘅話有值得反思嘅地方,好多人已經放棄咗,大家都知運
動唔係表面睇上嚟咁激昂。」(「石中英的說話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人已經放棄,大
家都明白運動不是表面看來那麼激昂。」)
最後《憂鬱之島》再跳出時序,回顧雨傘運動後的「佔中九子案」,請回被告之一的學生
代表鍾耀華在犯人欄內重讀罪成後的陳情。名義上雖說「重演」,但鍾哽咽的聲線情真意
切,情感之深甚至超越真的在法庭時。
陳導解釋當日他也在法庭旁聽而大受觸動,尤其是鍾呼籲我們都有「責任走出一切中介去
親自理解世界。」他意識到羅括很多時代的《憂鬱之島》是有可能失之「散亂」,鐘耀華
的演說具有一種「穿透力」,能夠貫穿所有歷史,故以其陳情作結。
判決時值 2019 年 4 月,反送中運動尚在醞釀但未爆發。鐘耀華重演的日子是在反送中
運動結束後,涵含的力量比當初的真實更真摯。
副導演 Ernest 認為《憂鬱之島》不是「反送中電影」,「點解我咁投入依個 project,
我唔係睇啲好宏大嘅事,而係唔同年代嘅人點樣回應創傷。」(「為什麼我那麼投入這計
劃,我不在乎好宏大的敘事,而是不同年代的人怎樣回應創傷。」)
Ernest 曾參與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會選舉,候選內閣被輿論抨擊為「左膠」,結果由宣
揚本土的另一內閣勝出。此後香港出現至今不息的爭論,都圍繞著「中國」與「香港」的
身份認同。
Ernest 觀察到在雨傘運動最積極的人,在反送中運動未必再能站到最前。他記得林耀強
律師曾在學聯的紀念活動有過一番感觸:民主運動就像初戀,第一次會一往而深傾盡全意
。那時我們都曾許諾世界會改變,就像年輕時相信會和初戀的對象一輩子。
但初戀只有花開花落不會有結果,沒有所謂今天失戀明天再找另一個。從北京回來的林耀
強曾長躺在學聯會址的沙發上失落了好幾年。燃燒生命的機會只有一次,即使能夠重新站
起,一切也難再如同舊時。
▌三、歲月的遺痕
時間回到 1973 年 7 月 17 日,26 歲的陳克治和女友終於游到香港。老婆婆說刮風的幾
日不會有警察過來吉澳,於是兩人先借宿在老婆婆的家,直到第四日婆婆告訴兩人應該會
有水警來巡邏,她教兩人先藏身在岸邊的天后宮,看到白色的水警船停泊在碼頭便跑過去
,因為漁民中或有親共的「左仔」阻撓。
警察錄口供時問他倆是從大陸哪處游來香港,陳克治坦白說不清楚。警察說下水的地方應
該叫「鯊魚涌」,多年後陳才確認警察的推算無誤。
水警本來還想去其他島巡邏,可是當日的風浪還是太大而折返,先載陳和女友回到大埔水
警基地,再駕車載兩人去元朗警署,拿著「人蛇」的牌子拍照完成手續。當時兩人一無所
有,解釋沙田有親戚可以投靠。警長帶他倆到巴士站,告訴兩人怎樣轉車,並自掏腰包給
予硬幣。陳克治依然記得最後一程巴士是 72 號,因為那是新生的起點,姨姨在村口等他
們。
接下來便是典型的香港故事,陳氏夫婦成為「獅子山下」的中堅。「聯泰紗廠」的工人都
想拿到勤工獎,但凡有事缺勤都會私下請陳氏夫婦頂更,兩人都因連做兩更無休工作 16
小時而聞名。
兩夫婦從未舉辦過婚禮,直至有了孩子才補辦註冊,7 月 16 日就是他倆的結婚紀念日。
後來陳太太繼續留在紗廠,陳克治則轉行從事升降機安裝,由打工做到管工直至退休。
他們先住在沙田鄉村的鐵皮屋,那時舊式火車即使已經開動,依然可從月台跳上火車。後
來又住過深水埗的板間房,再搬往土瓜灣的天台屋,飛機無時無刻都在眼下的啟德機場升
降,如今回望雖非常壯觀,親身體會卻非常嘈吵。
1984 年陳家申請到政府資助的居屋,1995 年舉家喬遷黃埔花園,成為最後的安身之所。
數十來年起陳克治已定期到黃埔游泳,現在的家與海邊不過數街之隔。訪問時陳伯伯帶筆
者走往海邊,如數家珍細訴黃埔如何從無到有,李嘉誠收購該地建成黃埔花園,成為香港
中產階級的模範住宅。
2014 年陳克治與其他成功上岸的偷渡者在吉澳立下義塚,紀念其他投奔怒海卻一去不返
的同學。陳伯伯心底的創傷和很多年輕人一模一樣,在時代的巨浪中無數人義無反顧,很
多人永遠化身大海,只有少數人活下來。生命最大的創傷不是物理上的苦楚,而是上天為
何犧牲他而放過我,我們一生都在問背後因果。
在命運的大海總有人要負責犧牲,他們沒有被動地隨波逐流,而是主動地承擔命運。生者
的責任就是記住他們的勇氣,背負一生的傷痕。
陳克治很在乎《憂鬱之島》 重演文革群眾大會歌頌毛澤東一幕。無論戲裡戲外他都反覆
澄清,當年他和同學不但沒有附和,還故意穿得很頹廢,一度被解放軍警告不得體。他們
寧願將命運交給海洋,也沒有屈服過。
電影拍下陳伯伯堅持風雨不改每朝游水,其中一幕風雨如晦,乃因 2018 年颱風山竹襲港
,天文台懸掛了 10 號颶風信號,遍地狼藉,東歪西倒,回家時一片外牆玻璃正砸在他附
近。陳太太曾埋怨是不是導演慫恿丈夫,但陳導澄清只是在海傍守候,沒料到陳伯伯會如
常來到。
陳克治以 26 年劃分他人生的三個階段:「第一個 26 年喺大陸比較遺憾,我想憑自己嘅
努力報答屋企都做唔到。老實講第二個 26 年喺香港仲辛苦,但好有價值,好有尊嚴,唔
使睇人面色,可以憑自己努力有一個美滿家庭,仲可以接濟大陸親人。我有啲唏噓第三個
26 年好似返番去第一個 26 年。」(「第一個 26 年在大陸比較遺憾,我想憑自己的努
力報答家庭卻做不到。坦白說第二個 26 年在香港更辛苦,但很有價值,很有尊嚴,不用
看人臉色,可以憑自己努力有一個美滿家庭,還可以接濟大陸親人。我有點唏噓第三個 2
6 年好像回到去第一個 26 年。」)
他不怕香港被打回原型,「以前都捱得過,而家都捱得到。」(「以前都挨得過,如今都
挨得到。」)
2019 年陳伯伯在游泳時中風,上岸後說話變得期艾,起初他不以為意,一周後才求醫,
錯過了及時醫治,說話較慢的後遺症無法痊癒。熱身時他閒話家常,透露很多泳友已經移
民。但他選擇留下來,誠如他繼續游下去。
「初初嚟到香港,啲人問我邊度嚟,我會話由廣州嚟,係廣州人。但嚟到香港後。。。」
(「起初來到香港,人們問我從哪兒來,我會說來自廣州,是廣州人。但來到香港後。。
。」)陳克治的語速很慢,但愈慢就愈堅定。
「我可以高調一啲講,我為香港做出貢獻,為咗香港流血流汗。」(「我可以高調一點說
,我為香港作出貢獻,為了香港流血流汗。」)來到香港後陳伯伯頻頻遭受工傷,邊說邊
展示黝黑兩手的遺痕與滄桑。
「最有價值就係第二個 26 年,有感情喺度,唔捨得離開。我為香港付出咗好多,我對香
港無愧。而家問我係咩人,我可以好直接講:我係香港人。」
(「最有價值就是第二個 26 年,對這裡有感情,不捨得離開。我為香港付出了很多,我
對香港無愧。現在問我是什麼人,我可以好直接說:我是香港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237.2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71284543.A.B7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