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許律,這是這個粉專新的置頂貼文,想用它來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
我是一個不幸福的人,但是我正在努力試著尋找幸福的狀態。
2021這一年,我的年齡是27歲,而我身上有一個很特別的夥伴,它今年11歲,我從16歲開始就與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且醫生告訴我,它會伴隨著我一輩子。
它讓我在學校上課時,數次因為不明原因倒地,輾轉跑了好幾間醫院,轉了六個科別,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終於找到它。
🌧️
它叫做重症肌無力,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是因為身體裡本來應該保護自己的抗體,不分敵我的亂攻擊我自己的肌肉神經交接處。在剛發病的那幾年,它對我而言,幾乎可以說是某種代表「絕望」的代名詞。
在我沒有發病的狀態下,你見到我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會看見我總是笑著、活蹦亂跳的到處體驗人生,我喜歡冒險、喜歡嘗試、喜歡思考、喜歡對話、並抱著一顆好奇心看待這個世界。
但只要我一發作的時候,約莫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我的手腳會漸漸失去感覺、力氣,開始無法抬起腳行走,舉步維艱,
再嚴重一點,則會整個人倒在地板上需要靠人攙扶才能站起。
但它並不是只是手腳無力這麼簡單而已,由於我是全身型的患者,
抗體會攻擊我身上所有肌肉神經的交接處。
所以當症狀惡化時,會連帶著影響到吞嚥、呼吸,連飯都沒辦法吞下去,水也無法順利地進到肚子裡,只能靠著鼻胃管來進食。鼻胃管是一條從鼻子插進去,經過喉嚨,再到胃裡,用來進食和吃藥的一種管子。
偶爾除了鼻胃管之外,我的呼吸受到影響時,也會需要用到氧氣、百帕之類維持呼吸的機器,甚至嚴重時需要插管治療。而發病以來,藥物從原本兩三顆、逐漸變成一次吃下二十幾顆,高劑量的類固醇、和用來抑制免疫力別讓抗體太囂張的免疫抑制劑,龐大的副作用,讓我時常不敢照鏡子,看自己水腫的像小豬頭的樣子。
即使吃了這麼多藥還是毫無進展,因此我幾乎每年都需要進行一次「全身洗血」或「全身換血」的手術,進行六天的血漿置換療程,把那些抗體給清出來,才有餘力繼續抗戰,但是每隔一年,它又會重新長出許多,像是一個無止盡的循環。
但因為我體重太輕、血壓太低,身體狀況因為病況影響而很不穩定,進行療程時會突發休克、過敏的狀況,所以大多數時候,我都會到了必須拿病危通知單的狀況,我才會進行這項手術。
🌩️
只要一發病,我就完全變成一個無用的人,但我沒有心力去思考其他方面事情,因為我眼前最大的難關就是活下來,也因此發病前幾年的我活得非常拼命、吃力,一年有將近九個月都在住院。
除了「活下去」,我的世界裡什麼都沒有,過程中我逐漸失去了自我價值,開始厭惡自己,加上朋友們都對於我的狀況不理解、越來越多人因此離去,家人也因為這樣的重擔太過吃力,與我開始不斷發生衝突,慢慢的,我和身旁的人漸行漸遠,有長達好幾年的日子,我沒有朋友、沒有家人,常常自己一個人住院。
那些日子橫跨了我的青春年華,我的日子裡充斥著孤獨、痛苦、憂鬱、憎恨、自責、愧疚,總總的情緒之中,我不知道為什麼偏偏是我必須要受苦,也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2014年,發病的第四年,我開始寫專頁,記錄這些在醫院中的生活,給了我的人生一個新的能量,有著許多也還在這個世上努力的人,我們用文字陪伴著彼此一起走著前方那不確定的道路,在那一刻開始,我才知道原來我還有能力成為給別人溫暖和力量的人,我也走上了Free Hug的環島旅程,給路上的人們無數個擁抱,傳遞那些溫度。
⛈️
但過了幾年,我發現自己變得不真實。即使在現實世界裡痛苦的不得了,即使已經撐不下最後一口氣了,我依舊不願把這樣悲觀、極為痛苦的一面寫在文章裡,因為我捨不得把這樣的苦難丟給已經很辛苦的各位,於是有好幾年的時間,我慢慢消失在網路上。
那段日子裡,我自殺過幾次,渾渾噩噩、行屍走肉,感覺自己的存在,似乎對社會及原生家庭是一種負擔,如果我消失了,是不是對於包含我自己在內的所有人,才是真正的輕鬆與解脫?
☀️
2017年,我的生命突然出現一道溫柔卻強大的曙光——「旅行」
出發的理由只是「反正生命都已經爛到沒什麼好失去的了,不如就出去看看吧?」
我開始利用出院的短暫時間裡,嘗試環島、與陌生人旅行、借宿陌生人家、搭便車、搭伙,透過一趟又一趟未知的旅程,我與許多素昧平生的人相遇,從那些相遇中,我們互相分享著彼此的生活以及故事。
也從那些故事中,我看見了我自己、看見了生命中許多難題,原來世界上的每個人,無論生在怎麼樣的家庭、處在怎樣的環境裡,都依然有著這麼多同面向的關卡要過,我們透過故事療癒彼此、透過相處更加認識自己、也透過路途上的所見所聞,重新找回對這個世界的好奇,找回對這個世界的「相信」,我也才開始,真正走向尋找「活著的意義」的路上。
這些旅途的路途中,我當然也有因為病症而坐過幾次救護車,還曾經在旅行中進了加護病房。但是隨著踏出門的次數增加,為了讓旅程能順利且安全的進行,我嘗試比過去放更多的關注在我的身體感受上,也開始能夠有意識的察覺到自己身體些微的變化,比如說像是,如果待在花東的話,我身體不舒服的機率就會降的極低(是不是該移居了 :P ) 而下大雨或濕氣較重的時候,發病的機率也會大大提升,太疲勞、或是逢季節交替,都會讓我的免疫系統失控。
這些路上,我慢慢的學習著如何傾聽自己、感受自己、接納自己,也慢慢找到了與疾病共處的方式,讓住院的時間能縮短了一半以上,從九個月進步到一年只需要兩、三個月進廠維修。
🌊
即使如此,我知道生命給的考驗不止於此,2019年我經歷了生命中最重大的一天,洗血時休克急救,但最靠近死亡的那一刻,我感到安心,比起前幾年的自己,我已不再恐懼、也不再有著那麼多的遺憾。
那一次的鬼門關,很幸運的我走過了,活過來之後,我知道也許接下來的生命依舊是有著許多考驗以及難題,但這些歷程,是使我重生的開始。重症肌無力對我而言,從絕望的代名詞,化為了一把鑰匙,帶領我的人生從高點走到低點、重新站起又再跌下、跌下後卻又因著新的體悟而找到人生不同的方向。
「我相信,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
這趟旅程有點太過超值了,我不確定究竟還能走多遠,但是在我還能夠動的時候,我想繼續相信,相信自己、相信身旁的人、相信這個世界,也許世上沒有奇蹟會自然而然發生,但是人足夠相信的時候,是能夠徒手創造奇蹟的。
這幾年我個人講座的命題「幸福的人,沒有故事說。」
衷心感謝我是一個充滿故事的人,才能讓愛講話的我有無止盡的故事可以分享。也許我的人生不那麼幸福順遂,但是我很謝謝這趟人生旅程帶我走遍人間苦難、也感謝多年後再次回到這個專頁的我,依然能夠看見在這裡的你們,那種難以言喻的溫暖,似乎未曾改變過。
而且我開始能夠誠實的面對及接納自己的情緒,可以與你們分享各種情緒、快樂時互相分享、傷心時一起哭泣、感動時一起流淚、不安時隔空互相擁抱、憂鬱時用文字陪伴在彼此身邊。
無論我們是否曾見過面,謝謝你看完這些年的許律。
如果有機會見面,我們可以給彼此一個擁抱,就算不會再見,那也沒關係,擁抱都是永恆的溫度,會在心裡為彼此種下小種子🌱、為彼此在黑暗中點燈 ✨
如果沒有機會見面,就隔空給彼此一個擁抱吧!
在這裡一起,繼續陪伴彼此走漫漫長路 ❤️
選了一張我很喜歡、也別具意義的照片置頂,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是我2019年急救的那一次住院,加護病房護理師怕我冷,幫我做的小綿羊帽帽✨
-
如果你是新朋友,除了這個專頁,還可以到以下更認識我 :)
🔻Podcast x 廣播合作 x 劉軒的How to 人生學
EP7 | 找到過往痛苦的意義
許律:「旅行路上,我們練習『相信』」
Apple Podcast ➡ https://lihi1.com/nBR9X
Google Podcast ➡ https://lihi1.com/4VCQT
🔻2017 x 城市新聞 x 微光人物專訪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VOdPUNXrBs
🔻2015 x PeoPo公民新聞 x 專訪
➡https://www.peopo.org/news/358467
🔻2018 x 喀報 x 專訪
https://castnet.nctu.edu.tw/index.php/castnet/article/7137?issueID=696
🔻講座分享邀請聯繫:ryolue5053@gmail.com
🔻instagram帳號:LUEHSU(這裡比較多生活瑣碎雜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萬的網紅A力地方媽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要抽出時間來運動, 對習慣把家人需求放在前面的煮婦來說, 每天都在上演一場無限循環的拉鋸戰, 不止要對抗自己的惰性,還要考驗邏輯能力! “我也想悠閒的看一會兒電視打打電動啊!” 一天天的,時間就像被吸入黑洞! 回頭看!自己也沒有做出什麼有成就感的事! 要自我認同,該需要多少, 家人相處間,日常累積的...
如何 洗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兩個月前去醫院,醫生跟我說——有新的藥要出來了。
腦中有很多的期待跟想像,但最多的是來自於——「以後不用每年去醫院洗血或換血了嗎!!!」
即使發病以來,已經進行過無數次血漿置換術,但無論是換入別人的血漿、還是過濾自己的血漿,光想到過程就讓我全身微微顫抖,甚至有點想吐。
尤其是這幾年開始,換血的過程越來越不順利,因為排斥過敏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
想到某一年路倒送馬偕急診的時候,他們的醫生跟我說,我這樣換下去不是辦法,再不想辦法用藥物控制下來,之後會越來越難順利完成這個血漿置換的療程。
再加上,2019年就是因為換血的突然休克,突然沒了心跳,導致一連串的急救過程。
從那年開始,我對於換血的心理障礙就更是高得完全無法克服,因此2020年住院時堅持不換血,只能倚靠大量類固醇努力把身體撐起來。
正在擔心著這樣無法跨越的心理障礙該如何是好,就得知了這天大的好消息。
·
上一次去見他的時候我一臉難掩興奮的問:「關於那個藥⋯⋯」
醫生:「哦你先不要想了,你沒有保保險吧?而且,一來健保目前不會給付,二來超級無敵貴⋯。」
我:「多貴?」
醫生:「很貴很貴很貴,幾十幾百萬的貴。」
·
回家之後很沮喪,是沮喪到躲在被子裡哭的那種,整個人那幾天也是挺厭世的。
過沒幾天後在信箱收到去某校演講時,學生寫的回饋單——內容寫著:「最印象深刻的一段是你換血那一段故事!除了荒謬的很好笑之外,你竟然可以撐過來真是太神啦!」
不知道為什麼噗呲笑了出來,有點苦笑、有點無奈的笑著。
人生時常突然被點燃某些期待或希望,但一轉眼又被捏熄。無論再怎麼難受,似乎都還是得順著這樣的洪流前行,日子還是必須過,而且更重要更了不起的是的是——過去的自己竟然也就這樣走過來的。
謝謝自己,在每一次那些難關裡還是走過來了。
而對於這件事的心理障礙,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自己身上,試著去克服那些恐懼、害怕、不安、疼痛。
也或許不是克服,而是意識到它們存在,與其共存,且理解它們存在於我生命的意義。
我想沒有經過換血,這輩子也沒有機會繼續活著吧,又或是,沒有機會體會鬼門關前的那一刻。
雖然很討厭,但也謝謝他賦予了我這麼多故事和感受。
#附上之前血漿置換術的照片 #關於換血的那些事
如何 洗血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對「殖民」的理解,多數停留在「被大國殖民管治」的意思,於是局限了我們的想像。這也無可厚非,因為東亞人民在歷史上都是被殖民的受害者,將殖民等同侵略,因而產生了極強的防衛意識,主張反殖和去殖才是本土自強的唯一道路。台灣人反國民黨,香港人反共產黨,中亞反一帶一路,斯里蘭卡反對把港口租予中共99年,都受到這種反殖意識所影響,以對抗二次殖民為己任。
然而,這不是「殖民」的本義。準確來說我們是反對「帝國殖民主義」,反對大國利用跨國企業和移民洗血計劃改構他國的本質。這裡的「帝國」,不單指大航海時期崛起的傳統文明古國,還包括現代興起的多個國際組織。例如阿根廷人反對IMF出手解救經濟危機,皆因他們看穿這些國際組織的真面目,明白到雖然IMF買斷國家債務可換來一時安逸,但代價就是奉上國家的財政自主,接受IMF主宰阿根廷的經濟未來,俗稱「揸頸就命」。中共魔高一丈,不止承襲了這些國際組織的手法,還懂得扮發展中的國家,一手支取國際巨額援助,一手金援一帶一路的國家,用債務危機行殖民之實。為了維護國家自主,就必須反對這種殖民。
不過,若然是非帝國的殖民呢?
台灣把收容港人的預算金大增7倍,英國下議院亦準備通過議案允許所有港人居英,數以百萬的港人流往海外,便會構成一個又一個Colony了。對於當地政府來說,這是一個棘手問題,除了有共諜入侵之虞,賦予這些香港人投票權也等同開放港人參與(或干預)當地政治。在統治者的角度,收容之後,下一步就是對這些香港人施以歸化政策了。
這時候,身為一個香港人就要問:甚麼是香港人的自我認同?如果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僅源自於出生於香港這個地方的話,那麼失去地方之後,只消兩代人的時間,海外就再無香港人,只有港二代英國人、港二代台灣人了。
不過,我不主張把香港人視為一個民族,因為我們的共識是「只要愛護香港這個地方、將它的利益置於中共的利益之上的話,任何種族都皆可是香港人」。若然把這種身份認同扭曲成香港人的民族主義,那麼我們就會跟搞中華民族主義的小粉紅無異了。帝國正是用民族主義來維護它的管治,而香港人主體的非民族性,賦予了港人身份的特殊意義。
移民台灣的黃秋生寫道,要把畢生所學傳授給台灣人,着實聞者悲涼,因為這就是移民的宿命,不可再作本來的人,要與新的身份相稱,效忠和貢獻新的國家,接受歸化——這便是一般人對移民的尋常理解,而這種理解終將導致香港人的身份在海外消亡——只有留在香港的人才有資格做香港人。
是時候要顛覆這種想法。
在上世紀初期,很多波希米亞人移民美國加州,形成獨有的群落。你在地圖上找不到波希米亞這個地方,但它的精神依然影響着流行文化,而這種文化有賴百多年前這些波希米亞人建立和發揚開來。當中有一位標誌性人物,被奉為「波希米亞國王」,名叫George Sterling。他是一位詩人,在洛杉磯南面的一條海邊小村莊Carmel建起了波希米亞的藝術殖民地。
Sterling這種烏托邦式的生活吸引很多藝術家慕名而來。加州的房地產炒得那麼貴,當初就是靠這些人帶動的。現在英國的樓市開始被香港人炒起了(或許這正是約翰遜所期許的),但身受其害的香港人知道,這種靠炒賣起家的殖民正是人所共憎的東西,因為大陸人也是這樣炒起香港樓市。社會輿論現時談到「香港移民問題」,全都在談投資、置業、搵工、福利……但這些便是唯一構成香港存在的東西嗎?
如果是的話,這一篇也沒有寫下去的必要,我會寧願香港人在世上消亡。難道人們為香港人自豪是自豪香港人的市儈嗎?
要走出香港的移民困局,香港人就需要先從這種市儈人格破繭而出。一群很會搵錢但並無其他價值信念可言的流民,各國會很樂意吸納他們當工具人使用——當下擺在香港人眼前的正是這種宿命。我們拿甚麼來抗衡、阻止它成真?
可惜香港的主流言論,統統把香港的移民問題縮減為置業問題或生活問題罷了。
這種時勢,香港除了需要政客,還需要甚麼?
需要詩人,需要名廚,需要作家,需要演員,需要畫家,需要歌手,需要大師,需要巨匠,需要名家,需要學者,需要觀眾,需要聽眾……這是甚麼?是不同的香港人物構成了香港的偉大和獨特。曾經何時香港的文化輸出影響了全世界,是甚麼導致它式微了?單純因為中共嗎?還是搵錢至上的精神令香港人失去了自我?
這裡的自我,不是一種自有永有的東西,而係需要我們不懈地創造。當一個地方的人不再風光,他們就會開始懷舊了。我相信在香港生活的朋友,都會明白這種唏噓:繁華背後,一些屬於真正香港人的東西逐年消逝,嚮往意義的人正在努力挽救,即使明知是無補於事。不過,我們不需要灰心,因為我們在短短幾年間,已成功向世界證實香港難能可貴的地方在哪,亦見證身邊很多營役的人,都踏出他們的第一步關心國際,令到香港人的抗爭精神在各國傳揚開去。單是政治路上,香港人已走出如此亮麗的成績,那麼在政治之外,香港人也能走出一條生路。
當你把移民視為人生唯一的政治出路,恐怕移居完畢後你的人生就會返復封閉,你只是換了一個地方隨波逐流而已。而且你會慢慢發現,強調自己的香港人身份將會成為一種惹當地人反感的東西。一個人敵不過歸化的力量,移民問題淪為一種個人困境,可是,換成是一群香港人,或更進一步,想成「香港人向世界殖民」,天地將會開闊得多。
不過,換句話說,抗拒歸化宿命,他國就會把香港人視為一種威脅、一種侵略。收容的前提,是你們願意接受歸化,成為當地人。雙重身份只屬一個過渡階段,想想秘魯的日裔人,你就會預見答案。香港中聯辦正是透過福建、潮汕等數十個同鄉會社團,利用同鄉的力量阻止新移民完全歸化為香港人,來維繫大陸對香港的人際操控的政治干預,香港人對此都深痛惡絕。我們如何避免自己成為自己所憎恨的人?如何避免拒絕歸化的香港人淪為他國的一個移民問題?
因此,最理想是光復香港,以上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但若然劇本不是這麼寫,香港人真的要大遷徙來逃避魔爪時,那麼這些在香港以外的香港人,就極需要另一種光復,在海外建立「文化香港」,令各地的香港人得到歸屬,令中共只得到一個空殼。
這當然不會是一個大台,或某種香港同鄉會,而是一種無形的存在,只能透過香港人對民主世界的參與和創造,才會發出香港人的獨有光芒。可能是一首流行曲,一齣香港人電影,一間香港餐廳,一群港人國際墨者的號召,或一本小說。形式並不重要,重要是香港人製造,「香港人是重要的」。
做得到的話,滅了香港,香港人也會不滅。
作者
如何 洗血 在 A力地方媽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要抽出時間來運動,
對習慣把家人需求放在前面的煮婦來說,
每天都在上演一場無限循環的拉鋸戰,
不止要對抗自己的惰性,還要考驗邏輯能力!
“我也想悠閒的看一會兒電視打打電動啊!”
一天天的,時間就像被吸入黑洞!
回頭看!自己也沒有做出什麼有成就感的事!
要自我認同,該需要多少,
家人相處間,日常累積的情感庫存!
我算過一天的時間都花在哪裡⋯⋯
沒錯!蒼天普愛眾生,
男女一天都一樣是24小時!
睡覺六到八小時、就算八小時好了!
(其實女人要保鮮有些得睡足九小時)
如果三餐都煮,含買菜備料到收拾廚房,
算四小時不為過吧!
(採買分裝的時間是歲月啊!也要算進去)
化妝置裝洗漱,一天一小時算俐落了吧!
洗衣折衣貓奴時間也一小時完成唄!
要滑手機吧!社交時間犧牲會憂鬱症的!
(女人平均一天要講兩萬字有根據的)
還要上班呀!工作加班女生沒有特權!
生理期呢?要換棉!不小心還得要洗血衣!
不要算照顧小孩的時間開銷了!
所有家務都別算了!公婆相處的時間也別算..
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折磨自己!(抓頭)
總之試想一下家裡日常的場景縮時,
如果老公都是定在原地,
只有老婆像影分身一樣忙來忙去只有殘影,
那你娶回家的水某,像風乾梅子一樣,
慢慢皺掉也是很符合自然界原則的事!
但是家就是家!家就是會生事!
產量高到妳會懷疑人生,總得有人去做吧!
一邊做家事一邊健身,真的只是理想包裝,
我們除了祈求“神阿!請再多給我一點時間”
還可以盼望那個像金城武的老公(狗腿),
多看一眼自己忙碌的身影!來個感情戲!
無論如何,我都不要再變回黃臉婆了!
什麼我都依,就這點我不依!
被自卑感淹沒真是此生經歷最缺氧的暗室,
那種看不到自己的感覺比奪魂鋸還陷阱!
我們自己逃脫吧!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
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牧羊少年都有的智慧!
地方媽媽我,也要有原野精神!
野放自健走心菜單:
(至少做個12下3組才不辜負野放時間)
💁♀️強起曲膝單腳跳式
💁♀️裝弱台階深蹲踮腳式
💁♀️發芽跳高求雨式
💁♀️不依跨步深蹲跳式
💁♀️打趴肘撐抬腿式
💁♀️大絕裝忙落跑式
我們都有夢想,卻總是為現實妥協,
但幫助我們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的,
永遠是那些愛我們的人!
-Little Women-
#地方媽媽的健身筆記
#移動健身房
#國立美術館
#戶外健身
#家事誰的事
--------------------------------------------------------------------------
關於更多地方媽媽A力的資訊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local_mom_ellie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llielocalmom/?modal=admin_todo_tour
攝影-自拍 or /火野攝影 周琨瑾
配樂-
Music provided by YouTubers Music
Song:Kendrick Lamar - Sing That Shit (20syl Juicy Remix)
Link to song: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s-EEnmeiU
剪輯-彭佳琳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LwzvVmYshU/hqdefault.jpg)
如何 洗血 在 CatGirl貓女孩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唔知大家有冇D相同剝智慧齒既慘痛經歷呢?或者收藏牙齒的習慣?
都可以係到同大家交流討論下的~
----------------------------------------------------------
如果喜歡這條影片,記得給我Like & Subscribe我Channel
有任何問題都歡迎發問!
想知片尾講咩文?即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EPbmWqO3Ds
----------------------------------------------------------
Presenter:
CatGirl
Editor:
Ken
Backgroud Music:
Nekzlo - Last Seconds Of Summer
----------------------------------------------------------
Follow m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atGirlHK/
Follow my Twitter: https://twitter.com/HKCatGgirl
Follow my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atGirl-%E8%B2%93%E5%A5%B3%E5%AD%A9-261290303914565/
Subscribe my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CatGirl-%E8%B2%93%E5%A5%B3%E5%AD%A9
Email: CatGirlHK@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P52oW4xhyM/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G538N_AcqBw7ZPo8JVy_fIEX7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