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370航班——28位中國乘客失聯前的生活印跡】
文◎新京報
他們因為一架飛機的消失而成為失聯者。
這個古怪的名詞,加在這些普通的乘客身上,讓人覺得他們的生活被撕裂了,被拋出了原來的軌跡。
他們成了被登出來的一個一個的名字。
我們尋找他們的故事,還原在上飛機之前,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情感,他們的人生。
對這些失聯者來說,我們希望他們早一點回到親人身邊,回到他們的人生裡,繼續他們的喜怒哀樂。
全中國都在等待著一架飛機的消息。
載有239人的MH370航班消失了。
韓晶的姐姐就在MH370上。
她一直守在麗都飯店,甚至連廁所都不敢去。“我就這麼守著,也許我的虔誠能感動上天,就有消息了,就有奇跡了”。
劉如生一生都相信奇跡。
他經常隨身帶著一方印。“上蒼厚我”。他說,因為上蒼厚愛,才會有幸福晚年。
他的朋友們期待他回來。再用他慣有的方式,去描述這死裡逃生的經歷,帶給他的人生更豁達和開朗。
大家都在等待,他們和MH370一起回來。
【一家人】
胡偲婠,三周歲。
她和媽媽張娜,爸爸胡效甯一起出現在MH370航班的乘客名單上。
她的一個朋友出事之後,在微博裡說,“你們答應我的,一定要回來”。
張娜的博客和微博裡幾乎所有的都和她的女兒有關。她回憶生女兒時的經歷,起的標題是“兒奔生,娘奔死”。聽起來慘烈,她的文字卻充滿著用疼痛迎接女兒降生的驕傲。
她在博客裡說,“媽媽告訴你名字的含義:”偲——多才,婠——體態美好,現在知道爸爸媽媽對你的期望了吧。”
胡偲婠小名叫盼盼,她在微博裡有時也戲謔地叫她盼妞,或者我的大寶貝。
在微博裡,她時不時地向胡效寧撒嬌。
“爸爸,盼盼有你真幸福”。“你註定一輩子在我們母女手上,那就讓我們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吧”。
微博圖片裡,他們輪流抱著盼盼,對著鏡頭微笑。
還有個更小的孩子,王墨恒。他還不到兩周歲。陪在他身邊的,有爸爸王睿,媽媽焦微微,以及外公外婆。王睿的清華同學不願多談。他們昨晚去機場接王睿的父母。
誰也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這兩個老人。
同樣是一家人的還有三名印度乘客,姓Kolekar。
近60歲的父母親和他們21歲的兒子。在機場等待的是哥哥。他在中國工作,妻子和他一起住在北京。
哥哥說,一家人來看他,前一晚還發消息說,他們安全到達馬來西亞機場。
他按照飛機著陸的時間到了機場,但沒看到家人。因為不通中文,這位印度人和他的妻子得不到最新的消息。休息室的家屬不時聚集到一起,每當人群聚集時,他們會詢問周圍懂得英語的家屬,發生了什麼,沒有聽到找到飛機的消息,他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妻子挽著丈夫的胳膊,頭靠在上面,默默等待。
【畫家們】
劉如生77歲了。
他最常用的一方印章叫“上蒼厚我”。
他曾經在文章裡寫道,曾有六次與死亡擦肩的經歷。從抗日戰爭年代他剛出生後不久的奄奄一息,到少年時代游泳江心遇險,再到後來的幾次心臟病發作。
他說,“幾次死裡逃生,使我更珍惜生命,更熱愛生活,更豁達,更超脫”。
這一次,不知道那方印是否帶在身上。
和他在一起的,是中國畫家組成的藝術代表團。幾天前,這個藝術團赴馬來西亞首都吉隆玻參加“中國夢•丹青頌”書畫交流筆會,團裡24位畫家來自北京、上海、山東、江蘇、四川、新疆等地。
昨天下午,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主席馬永安表示,目前確認有13名中書協會員在失聯飛機乘客名單上。但他表示,24人代表團中的其他人員是否在乘客名單上還不能確定,“因為沒有全部(24人)名單。”
能確認的是,劉如生和老伴鮑媛華在一起。失聯名單中也有鮑媛華的名字。
有認識夫妻倆的人說,劉如生和鮑媛華感情深厚,很多場合都在一起。
鮑媛華小劉如生14歲,曾任南京市社會與科技統計處處長。“她是我的賢內助。”劉如生在他回憶錄中說道。朋友們常戲稱:“你把處長當司機,又把太太當小秘。”
劉如生熱愛旅遊,曾多次表示要在有生之年多出國看看,幾乎每次都會帶上這位元已退休的處長妻子。
聽到飛機失聯,他的老上司朱道平難過而震驚。劉如生在南京書法界頗得眾望,2007年,劉的墨寶曾作為官方禮物,被南京市政府帶往臺北送給連戰。
他的印象裡,出身劇團的劉如生性格開朗,身體也好。每次“老傢伙們”出國旅遊,他總會自願做服務人員,拍照錄影,買當地紀念品分發,給大家拍合照。
朱道平覺得,按劉如生的性格,在馬來西亞期間,他一定還會是最熱心拍照錄影的那個,只是這些照片可能無法和朋友們分享了。
戴喬其則用自己昨天寫的一幅字祭奠老朋友,“緣起珍惜,緣落留香”。
同樣也是這個團裡的還有一對夫妻。湖南畫家張四明和老伴蘇強國。侄女張萌(化名)在機場等伯父和伯母的消息。
她說,小時候常去伯父伯母家玩。印象中,老兩口形影不離,非常相愛,而在此次MH370乘客的名單中,張四明和老伴的名字之間,相隔了48人。
【異鄉打工者】
河北定州的薛亞蓮想著終於能見到丈夫王永輝了。
3月6日,王永輝打來越洋電話,“他說他要回來了,公司在新加坡沒活兒了。”
一年前,王永輝和老家的七八個人通過勞務公司前往新加坡打工,建築行業,每月八九千塊錢,包住不包吃。
電話裡,王永輝除了告訴妻子回來搭乘的航班和到達時間外,還詢問妻子要不要帶啥東西。薛亞蓮覺得,家裡除了他,啥也不缺。
這通電話成了薛亞蓮和丈夫最後的雙向溝通,3月7日21時45分,丈夫登機前的幾個小時,她在QQ上問他在哪,他沒回話,“可能忙著登機呢。”薛亞蓮猜測。
昨日下午3時許,在等候消息的慌亂中,薛亞蓮再次打開手機QQ,發現老公的QQ頭像依然亮著,她抖著手打字。
“你在哪?”
“有信回答!”
“我們在北京!”
連發的三個問題像投入了深海一樣沒有任何回音。她不相信,盼了這麼久的丈夫就這麼消失了。
沒有回音的還有同在一家IT公司工作的田軍偉和梁旭陽。
30歲的梁旭陽完成了在馬來西亞的出差工作,踏上歸國之旅。
“他家寶寶才4個月大。”昨天,梁旭陽的一位朋友說,儘管同事們都看了新聞,但還是不停給梁旭陽打電話,希望電話那端能有聲音。
2010年碩士畢業後,田軍偉也到了這家公司,東南亞是他的主戰場。
他不是微博活躍用戶,僅有的157條微博中,只有17條是原創的,也大多寥寥數字。
最後一條原創微博是去年11月,定位顯示在泰國。有朋友問他為何去泰國,他回答“跑來放空下腦袋,好久沒發呆了。”
昨日,他的第一條微博下,多位網友在為他祈福。
“我們聯繫了他們的家屬。”昨天,該公司一位負責人說,經核實,公司有兩位員工在這趟航班上,公司在東南亞有很多員工,“兩人不一定認識。”
張琪和岳桂菊是帶著未盡的任務,坐上MH370次航班的。
她們都是德龍控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51歲的岳桂菊是公司投資委員會副主任,負責海外業務,31歲的張琪是助理,負責日常辦公室工作。
同事們介紹,公司在馬來西亞有合作專案,岳桂菊和張琪負責投資業務,此次去是辦理公司註冊的事宜。“印象裡是週一週二飛到馬來西亞的。”
雖然登上歸國的班機,但沒人知道她們何時能回來。
【老人】
對老人來說,出國總是讓他們有更多的興奮和驚喜。
3月2號,安文蘭最後一次和丈夫通話,能從新疆去吉隆玻,讓她興奮不已。
她的手機到國外就不能用了,昨晚,安文蘭的丈夫王先生說,儘管一周沒通話。王先生說,他能想像得到安文蘭過得開心。
安文蘭是個不服輸的人。她60歲開始學畫,卻進步很快。最難畫的梅花也被她畫得惟妙惟肖,被人稱為“梅花奶奶”。
同樣不服輸的還有9名赴尼泊爾自由行的老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退休老師王東成說,這9位老人放棄了從廣州更為舒適的轉機,堅持乘坐馬航MH370航班。他在微博裡說,這9個老人是為了照顧年齡更大的老人,“這樣一想,是他們把生留給了我們”。
王東成乘坐的航班落地,才知道乘坐馬航的同伴飛機出事了。
他回憶一起在尼泊爾的行程,同伴們患難與共,還相約著今年五月再去英國和愛爾蘭。
53歲的韓靜也在飛機上。
她的妹妹韓晶(音)說,姐姐和一群朋友去馬來。對於生活節儉的韓靜來說,這是一次幾近奢侈的旅行。
為了省錢,韓靜沒有開通境外通話和網路業務。
3月4號,韓晶接到姐姐的短信。要去馬來西亞玩,一切ok,讓爸媽放心。這成了姐倆最後一次短信。
韓晶沒敢告訴父母姐姐出事的事情。中午出門,她的父親看了電視還問了一句,你姐去哪裡了。韓晶說去泰國了。
韓晶不知該怎麼面對父母。
她也想姐姐。她說,韓靜早年離異,一個人拉扯孩子長大,“真的沒享過什麼福”。
韓晶一直守在麗都飯店家屬區,甚至連廁所都不敢去,她覺得就這麼守著,也許她的虔誠能感動上天,“就有消息了,就有奇跡了”。
【80後們】
這趟飛機上的中國乘客約三分之一為80後。
他們輕鬆有趣,在網路上留下了很多痕跡。
31歲的張建武幽默,喜歡吐槽。
“準備起飛,guanguan,tuantuan,聽到這個語言我笑瘋了。”這條微博是張建武在3月4日發出的。
張建武是工信部資訊安全中心工作人員,4日到達馬來西亞後,他發了一條吐槽微博,“專家顧問多得讓我喘不過氣來。”
張建武的同學說,他這次去馬來西亞是參加一個會議。這位北郵的博士喜歡爬山、魔獸世界和哥特金屬。微博裡,他把女友的照片設成了頭像。情人節那天,他曬出女友給他做的巧克力,他說有非常濃的朗姆酒味。然後惡作劇地說,回贈了女友一桶洗衣液,希望她再接再厲。
對於26歲的岳文超來說,去馬來西亞是他的幸福之旅。在英國留學,去馬來西亞看女友。
回京前,他將與女朋友分別,在朋友圈裡拍下她笑著的照片說:“see u in beijing”。
他期待著下一次相聚。
失聯乘客最後的印跡
“去哪裡?”
“nicai(你猜)。”
3月7日淩晨,北京郵電大學2011級資訊安全博士張建武,在微博裡略帶俏皮地回復著好友的詢問,這是他最近一次在微博上留言。
“老公,我上飛機了。”
3月7日,有著栗色長髮的女孩李潔最後一次聯繫丈夫張志亮。李潔,27歲,天津人,公司職員,3月5日和4名同事一起前往吉隆玻做辦公展會。
“每次出差,總有一些東西忘了帶……”
3月4日7點49分,德龍控股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張琪最近的一條微博。
“不要緊張,好好準備,一定沒問題。”
3月4日,維吾爾族畫家買買提江•阿布拉在馬來西亞打電話給表弟,表弟兩天后就要參加美術生特長考試了。他做了表弟5年的美術老師。
3月3日,奔赴馬來西亞前,南京某俱樂部邀請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劉如生題字,短短一句話,劉如生寫了6遍,最後才把最滿意的一篇留下。
3月4日 焦微微在朋友圈曬出和兒子一起玩耍的照片,兩歲的兒子穿著藍綠相間的半袖體恤,在沙灘上很開心。焦微微在圖片上寫上“gift”的英文,在她心裡,兒子是上蒼給她最好的禮物。
26歲的岳文超在英國留學,此次是去馬來西亞看女友,3月7日晚上11點,他將要與女朋友分別,在朋友圈裡拍下她笑著的照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如何 告訴父母 有 女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一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也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我們昨天說到那些預設立場的語言,其實就是一種粗暴的語言,而透過在人際之間這種粗暴的語言,那往往會造成很多粗暴的結果,它可能有顯性的,就是彼此之間吵開來了,不歡而散,
它也可能是隱性的,就是壓抑了很多情緒,很多憤怒,很多委屈,一直到它再也壓不住的時候,用一種彼此都不喜歡的方式爆發開來,
我常常有一種感覺哦,面對人際之間的狀況,其實預防勝於治療,關鍵不在於當問題發生的時候怎麼解決,而是在於我如何讓問題盡可能的不要發生,或者是負面的狀況不要累積,
所以呢,今天就跟你分享,我們可能稍微有點概念,知道被別人貼標籤,被別人預設立場的時候很不舒服,然而我們也必須能明確的辨認出,在我們自己的語言裡,有沒有對別人預設立場,
所以呢,今天談的這個內容哦是雙向的,不管是別人施加你身上的,還是你施加在別人身上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所謂的「預設立場」,到底包含了什麼?
其實預設立場包含了4個層面,第1個層面叫做把自己的預設當真理,我常常說我們人際之間,最容易產生問題的就是把自己的預設,當成是對方的真實,而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因為這背後有我們自己的價值預設,我們常會以為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別人也應該認為對,自己不認同的別人也應該不接受,但其實真實的人生不是如此,而且呢,最可怕的是這樣的預設立場,我們最容易施加在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因為你覺得他跟你夠親近,他應該要跟你一樣啊,
然而事實上是如此嗎?當我們把自己的預設當成是真理,把自己的推論當對方的真實的時候,我們常常就會對於他人的生活,對於他人的選擇,去做很多很多的道德批判、價值批判,小到我們去批評她的穿衣風格,大到我們針對於對方的生涯選擇指手畫腳,而這樣的呈現最容易被一種叫做「關心」包裝起來,
你可能在喜宴的場合就常常遇到這樣的人,就是呢,他很關心你到底什麼時候結婚,然後呢,他跟你的關係其實就是4個字,叫做干你屁事,
那你說是禮貌上的客套,聊個兩句也就算了,他還一副身為「過來人」、身為「長輩」,這裡的過來人跟長輩要括號哦,以這樣的姿態來跟你說,結婚到底有多好,不結婚真的是人生當中的重大損失,
你看看這樣的說話方式,是不是把自己的預設當真理?然而我們在面對別人的時候,會不會也這樣子?你可能談的話題不是結婚,但你可能會談別的,那個別的可能是自己認為對的,而我們在沒有經過任何的確認跟核對之前,我們就認為別人也應該要這麼認為,所以呢,把自己的預設當真理,就是一種價值上的預設,
而第2種預設立場,叫做把「別人的水準」當成是基準,別人的水準,可能是別人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呢,它並不等於要把它放在另外一個人身上,當成是一個基準,這是一種比較性的評判,
你小時候可能就聽過這樣的話,你為什麼不像隔壁的小明成績這麼好,或者是你為什麼不像是你姐姐一樣這麼乖,總是要惹麻煩,這種比較其實是很傷人的,
那更不要說在親密關係裡面,你拿你的對象,跟你的前男友前女友比,你到底在比什麼?或者是你姐妹淘的老公,你兄弟的老婆,你到底在比什麼?這些話就算你講得再對,其實它都一定會引爆的,
而且當你有這樣的預設立場,這說明了你根本沒有在跟你眼前的人互動,你只是跟一個想象當中的典型在相處吧,
而第3個預設立場,叫做把自己的責任當空氣,說白話文就是「逃避問題」,什麼叫做把自己的責任當空氣呢?
通常這樣的狀態,就是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表面上你可能有認識這樣的人,你在跟他聊天互動的時候,只要她有任何被挑出來的毛病,他都可以推給別人,
他可能會說,是因為我老闆沒有教,是因為我的部屬不夠認真,或者他會把責任推到你身上,你為什麼不提醒我,這種事情你應該要告訴我的啊,然而如果放回我們人生的長河裡,你可能也聽過你的父母親,或者是所謂的長輩,跟你說你為什麼不去當醫生,你為什麼不聽話?
像是這種都是把自己的責任當空氣,尤其在面對子女教養的親子溝通上面,我們常常會很隱微的把自己那些沒有完成的期待,加諸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這個是需要好好覺察,而且是很不應該的,
而預設立場的第4種,叫做把別人的配合當義務,說白話文吧,就是叫「理所當然」,尤其是把別人的幫助,別人的相挺,都當成是對方應該做的事,而不是他為了對你好,額外的付出,
就像是那些話,「你為什麼不挺我?」、「你為什麼不支持我?」、「你為什麼不幫我?」你聽聽看這些話,這些話呢,它背後有著控訴,而且呢,他也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而你還成為了加害者之一呢,
所以呢,談到這我們來復盤一下,所謂的預設立場包含什麼呢,第1個把自己的預設當真實,是一種價值的預設,第2個把別人的水準當基準,是一種比較性的評判,第3個把自己的責任當空氣,是一種逃避問題的出發點,而最後一個把別人的配合當義務,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態度,
那好啦,當你瞭解到這邊,你或許發現了,別人甚至,於是自己,我更希望你發現自己,也有這些狀況,那到底我們該怎麼辦呢?
其實說到這裡,我就要很慎重的跟你進行一段工商服務哦,我在8月3號有一門課叫做【人際回應力】,也因為我有感於大家在人際裡面,我們很想要跟別人好好相處,可是我們常常一不小心、一不覺察就把自己的預設立場加諸在別人身上,導致彼此之間是沒有辦法去做正向的交流,儘管雙方都是好人,這就是我常說的,你的善意成了別人收不下的禮物啊,
所以我在8月3號的人際回應力裡面,就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學會怎麼樣去不帶預設的表達自己,怎麼樣用不帶預設的方式去靠近別人,讓你的善意成為別人能夠好好收下來的部分,
當你們有了連結之後,後面才有進一步更深度的溝通跟理解,而在【人際回應力】的課程裡面,不止如此,如果你進一步遇到,那別人對我有很多預設,也就是說別人對我有很多偏見,很多攻擊,那怎麼辦呢?
恭喜你,這門一課,也會有專門的單元,讓你學會怎麼樣去面對那些帶有預設的人,可以這麼思考?可以怎麼對應?可以怎麼樣幫助自己,站在一個合理的位置上,
其實【人際回應力】這門課,從我研發設計到現在,已經經過了三次大改版,跟無數次的小改版,
在這麼多年的教學經驗裡,會踏入這門課的教室,除了那些在跟別人溝通的回應,有點辛苦的朋友之外,讓我最意外的就是,有很多在企業裡面的中高階主管,他們回頭上這門課,因為他們很清楚知道當自己的「能力」跟「努力」得到一定的肯定跟證明之後,接下來「會不會做人」,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而「做人」它不是在「送往迎來」的那麼低階的層次,而是你能不能懂人?而且把你的懂,成為別人能夠收下來的概念,在【人際回應力】裡面,你都會完整的學習,我很期待能夠在8月3號的教室里見到你,
然而不管你會不會踏進我的教室,我都希望我所做的這些內容,能夠對你產生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可以在Podcast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行動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人際回應力課程,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相關的報名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可以在8/3的教室裡見到你,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