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逃脫異性戀 Part 7
〔結論〕
權利也是一種資源,而資源是有限的。異性戀作為一種制度的問題來自權利分配的不平等。如何逃脫異性戀?很遺憾地,我提了一個自己無法回答的問題。
即使人們傾向相信每個人都應該是獨立自主的主體,但我們都有成為物(object)的渴望,因為有些時候當一個不必思考、不必為自己的決定和行為負責的被動的客體,會輕鬆許多,遵從異性戀常規便是一例。
「個人的即政治的。」即使我們很難避免用既有的概念去解釋我們生命中發生的種種,或是去表達我們的感受,或許我們能做的僅是:使用這些概念的同時,保持批判性思考,並時時反省自己是不是落入鞏固霸權的那一方,是很重要的,或許這樣做,我們終能漸漸解構運行已久的異性戀常規,並發展出一套新的概念,一套不排擠他異性、不隱含性別歧視的概念,可以適用於一個能夠涵納各式選擇的社會。
(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文獻
Rich, Adrienne. “Compulsory Heterosexuality and Lesbian Existence” In Feminist Frontiers III, edited by Laurel Richardson and Verta Taylor, 158-179. New York: McGraw Hill, Inc.1993.
Rich, Adrienne. “Reflections on ‘Compulsory Heterosexuality’.” Journal of Women’s History Vol. 16 No. 1 (Spring, 2004):9-11.
Wittig, Monique. “The Category of Sex,” “One is Not Born a Woman” and “The Straight Mind.” In The Straight Mind and Other Essays, 1-32. Boston: Beacon Press, 1992.
De Beauvoir, Simon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In The Second Sex, translated by H.M. Parshley, xix-xlii and 716-732.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89 [1952].
Millett, Kate. “Theory of Sexual Politics.” In Sexual Politics, 23-58.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0[1969].
Jackson, Stevi and Scott, Sue “Is Heterosexuality Still Compulsory?” In Theorizing Sexuality, Berkshire: Open University Press,2010.
Jackson, Stevi. “Heterosexuality, Power and Pleasure.” In Feminism and Sexuality: a Reader. Edinburg: Edinburg University Press, 1996.
Dworkin, Andrea. “Biological Superiority: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and Deadly Idea.” In Heresies No.6 onWomen and Violence, 1977.
Wilkinson, Sue and Kitzinger, Celia. Heterosexuality: A Feminism & Psychology Reader,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1993.
Pateman, Carole. The Sexual Contract. Cambridge: Polity Press,1988.
Simone De Beauvoir, 《第二性》(Le Deuxieme Sexe),邱瑞鑾譯 (台灣:貓頭鷹出版社,2013)
Raewyn Connell, 《性別的世界觀》(Gender in the World Perspective),劉泗翰譯 (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11)。
Judith Butler, 《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Subversion of Identity),林郁庭譯 (台灣:國立編譯館,2008)。
如何逃脫異性戀 在 女性煮義 Feminist Coo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何逃脫異性戀 Part 6
〔個人經驗〕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以為置身於制度外能幫助我保持批判性思考,理論上意欲實踐政治上的女同性戀主義,以此作為抵抗異性戀常規的行動。
而在進入一段異性戀關係後,我試圖說服自己,親身體驗壓迫性的制度,從參與者的位置能有更客觀的批判,或幫助我更深入理解異性戀常規之問題所在,但結果兩種立場都只讓我對於結構和個人的主體性與能動性之間的關係感到更加困惑。
我發現進入一種或多種形式的親密關係並無法有效消除現存的刻板印象,因為親密關係有太多種了,身為一個個體是不可能體驗所有的,更危險的是,任何經驗都可能引誘我們遁入並鞏固單一形式的論述,自身經驗也可能會強化固有的規範。我恐怕得說,在自己這段實踐的經驗裡,我發現的僅是異性戀常規的無孔不入。
在無法全部體驗多樣態限制下,單一或特定的認同是難以避免的。我經常會公開分享談論「性」,和自己的相關經驗,為的是希望增加性的多樣性和能見度,還有打破不能談性的禁忌,然而從人們的回應中我發現:我們都會從資訊中擷取符合我們原有的價值觀的部分,並用其來鞏固自身的認同。
舉例來說,今天我告訴大家:我在交友軟體上認識了一個人,我們第一次約會就發生性行為,先有性後才發展親密關係,對方是外國人。同樣的資訊不同的反應包括:「交友軟體真的很好用!」「先性後愛比較好,要先驗貨嘛。」「白人的屌是不是比較好?印度人妳可以嗎?」從這些回應中我看到自己並沒有挑戰到任何常規,我想要表達的是,任何可能性的組合都應該被看到和被認可,但人總是只會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這也是為何跳脫結構是如此的困難。
(未完待續...)
如何逃脫異性戀 在 女性煮義 Feminist Coo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何逃脫異性戀 Part 5
〔女同性戀主義和其他非異性戀關係〕
由於男人和女人這兩種性別分類的框架太過根深蒂固,任取其一或試圖重新定義,都很難逃脫鞏固二元論的代價,因此Wittig 和Rich相繼提出了女同性戀主義,理由是:女同性戀的存在在歷史中長期被忽視,女同性戀既不是女人,也不是男人,因此身分認同的政治上選擇成為一名女同性戀者,有可能逃脫異性戀霸權的二元分類。
很不幸地,這樣的解決之道在實務運作上最終仍免不了被分類的命運,女人的迷思仍被灌注在女同性戀的身上,「女人(天生)是完美、獨特的」,一些女性主義行動主義者受到「女人天生比較優越」的概念吸引,然而生物優越性正是異性戀體制壓迫的根源,藉由本質論來正當化任何主張論述都是危險的,母權社會不會比異性戀父權社會來的少壓迫,不過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角色互換而已。(Andrea Dworkin1978)(Wittig 1981)
同樣的困境也出現在台灣的同志運動中,「同性戀是天生的」、「結婚是人權」是爭取平權的主要策略,但理論上同性戀不會是天生的,就如同異性戀不是自然的,而婚姻作為一種人類創立的社會制度,也不是天生被賦予的人權,而是一種特權。同志的主流螢幕形象也符合異性戀傳統的生活方式,例如:單一伴侶、以相愛為前提的長期穩定的性關係、一人主內一人主外、想要有孩子等等,人們更常用異性戀的吸引力法則架構去理解同性戀關係,總是試圖分辨同性戀中誰是比較陽剛的那個,並假設另一個則一定較陰柔,1/0、攻/受、T/婆,但這樣的分類最終仍難逃二元分化的命運,但在異性戀脈絡的限制下,或許這是妥協後的策略,唯有使用異性戀的語言,才有溝通的可能。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