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變了,身體也會跟著改變。
真正的療癒,必須從自我療癒做起;
我們既是療癒者,也是被療癒者。
人類正要進入某種黃金時代,人人都可以利用自身擁有的幾項最平凡也最強大的工具,如生活經驗、簡樸的生活、提高健康意識,來促進健康與療癒。
取自《自體的療癒》
……………………………………………………………..
各位朋友,晚安:
身心之間有密切的關係,我想,常在版面上互動的朋友,大致上都能理解。譬如,月事來的時候,情緒波動比較大;生活有重大打擊的時候,比較容易生病,體力也會受影響。
從最簡單的層次來說,我常提醒朋友們要照顧好自己,最基本的,就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多運動。這些觀念放在心裡,自然身心都比較穩定。
一個常憂鬱的朋友,除了身體健康的照顧,以及視狀況尋求醫療協助之外,還會提醒睡前三感恩,有空找好朋友聊聊。對我來說,身心是一個整體,養生養心可以一起進行。
當孩子感覺被愛,身心相對健康,在這本書可以找到相關的佐證。而能給出愛的人,本身也能受益。
所以修身養性,不只是能讓關係和諧,對身體也有幫助。接下來幾天,會針對這個主題,分享一些實徵性的研究,希望提升版面上的朋友,對於身心靈成長的信心。
祝願您,能回到根本的行住坐臥,在簡樸的生活中,滋養自己的身心!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療癒之謎
【文/ 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魯道夫・譚茲(Rudolph E. Tanzi)】
「自我」聽起來像是某種心理層面的東西,雖然我們擁有它,卻看不到也摸不著它,而且好像和身體毫無瓜葛。一般以為,卵巢囊腫或高血壓之類的疾病,病因一定都來自身體,而不是自我,但真的是這樣嗎?一個人現在如何看待身體,會對他未來的身體健康造成深遠的影響。我們來做一個想像實驗,假設今天有兩個陌生人不請自來,還提出了奇怪的提議。
第一個陌生人提議:「我是個醫生,正在深入鑽研老化這個主題。研發出能改變老化基因的藥物,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使命。我想我已經找到了藥物的配方,成功率應該很高,只不過需要受試者來幫忙測試。」
他掏出一瓶藍色的小藥丸,接著說:「這項藥物實驗從今天開始,誠摯邀請你自願加入。這是一項雙盲測試。藥丸一天服用兩次,共服用六個月。參與實驗的受試者有一半會拿到假藥,也就是『安慰劑』。這項實驗要是成功,就能破解老化的基因密碼,逆轉老化過程,令一切大大改觀。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消極地認定老化是無法避免的宿命呢?」
過程中,這個陌生人的情緒很激動,而且也感染到你了,但就在這個時候,第二個陌生人出現了,她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
你以為她是同一項藥物實驗的團隊成員,但第二個陌生人搖搖頭:「不,我跟他不是同一夥的,雖然我來這裡也是想告訴你如何抗老回春,但我要介紹的方式不需要任何藥物或安慰劑,只要照我們的方式去做,大約五天,你就會開始返老還童;一個星期後,你甚至能體驗到許多改變及好處。我們的實驗所需時間不多,效果卻非常卓著。」說到這,她指著第一個陌生人說:「他們在研發的藥物可能有嚴重的副作用,而且就算實驗結果證實有效,還需要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才能發行上市,整個過程需要花好幾億甚至好幾十億美元,而且費時數年才能完成。」說完,她臉上再次露出淺笑。「當然,決定權在你自己手上。」
如果是你,會如何選擇?上面說的雖然是假設的情境,但確實能反映真實的現狀。這些年來,各藥廠一直致力於研發抗老化藥物,而近幾年最夯的趨勢就是透過改變DNA去達成這個目標。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人體會衰老是必經的自然過程,借用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艾倫.蘭格教授(Ellen Langer)的話來說,就是「通往失能的單向道」;但抗老化醫學要是有突破性的進展,這個情況將大幅改觀。蘭格教授有點像上面那第二個陌生人,這些年來她用自己的方式做過幾項實驗,結果令人嘖嘖稱奇。實驗裡,她沒有使用任何藥物,卻成功逆轉了老化徵兆,甚至延長壽命。而且,她用的方法完全跳過了身體,直接從心理層面著手。
蘭格教授最著名的實驗是這樣做的。一九八一年,她招募了八名七十多歲、健康良好,但已出現老化徵兆的男性受試者。她將他們集體送入位在新罕布夏州的實驗地點(原為修道院)。一進去,這群「老人」就聽到派瑞.寇摩(Perry Como)柔和的歌聲在耳邊迴盪,讓他們覺得彷彿回到了過去,尤其是一九五九年左右。不僅如此,他們還改穿那時流行的服裝款式,改看黑白電視,每天在報紙上讀到的,不是卡斯楚如何以獨裁者之姿統治古巴,就是前蘇聯首相赫魯雪夫如何以武力恫嚇美國。在這裡,他們看到的電影可能是一九五九年上映,由奧托.普雷明格(Otto Preminger)執導的《桃色血案》(Anatomy of a Murder),收聽到的體育新聞則多半在談米奇.曼托(Mickey Mantle)、弗洛伊德.派特森(Floyd Patterson)等早已過氣的體育明星。
至於對照組,同樣有八名男性,他們接收到的實驗指令很簡單:回想往事,但生活方式照常。置身時光膠囊裡的實驗組,接收到的指令則大不相同:實驗人員請他們盡量以一九五九年,也就是他們二十歲時的生活方式過日子。不管用哪一種合乎科學原理的醫學標準來看,這種「假裝」的時光之旅都不可能奏效。但蘭格教授有信心,因為她在耶魯大學曾針對安養院裡的老人家做過類似的實驗。結果發現,幾項重要的老化徵兆,尤其是記憶喪失,居然可以透過這種再簡單不過的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來加以逆轉。她透過一些誘因鼓勵受試者回想過去(譬如受試者在測驗表現上有進步時就給點小獎勵),結果許多受試者真的因此喚醒了一些其他人都認為不可能回想起來的記憶。
其實,連蘭格教授本人也沒料到,這項全沉浸式實驗,居然會產生如此戲劇化的效果。受試者在進入時光膠囊前,曾經就握力、靈活度、視力和聽力等幾項重要的老化指標接受測試。進入時光膠囊五天後,這群完全沉浸在年輕歲月裡的受試者,身體的彈性、靈活度和體態都有所改善,在另外七項指標上也都有明顯進步(衡量指標共八項),而其中最令人訝異的是視力的改善。同時,改善程度都明顯優於對照組,且兩組的數據都具備統計上的顯著性差異。舉例來說,在智力測驗上,時光膠囊組的受試者有六十三%都明顯進步,對照組卻只有四十四%(儘管如此,從對照組的表現可以看到,就算只是回想過去,也能改善身心健康)。
對此,蘭格教授表示:「這樣的實驗結果告訴我們,觀念變了,身體也會跟著改變。」其實,早在三十六年前,蘭格教授就已經開始憑直覺做諸如此類的實驗了。二○一七年,已有研究顯示,體驗不同的人生經驗,和學習新事物或改變對事情的看法一樣,會促使基因表現產生變化,並刺激腦部持續長出新的神經通道(後面的章節會更詳細介紹這方面的突破)。
此外,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第一頻道在二○一○年製播了一系列名為《青春銀髮族》(The Young Ones)的電視節目,內容描述六位年邁的名人共同生活在一個完全複製一九七五年的生活環境裡。結果,一如蘭格教授在將近三十年前從實驗中所得到的結果,該節目的參與者彷彿都在觀眾面前開始返老還童。其中一位名人,原本彎腰碰不到自己鞋子,最後卻恢復了足夠的彈性,還在舞池上大展身手。而且,不只是他,整體而言,該節目的參與者從體態到臉部表情,每個人多多少少都變得愈來愈年輕。
逆轉老化和療癒有非常密切的關聯,因為我們一直以來都以為這兩者純屬生理現象,跟心理或精神狀態毫無關聯。然而,蘭格教授打破了這些成見。她的研究成果,也許會令一般人感到困惑或驚歎:假裝活在過去,居然可以讓人在短時間內就產生如此大的改變?但這些研究發現有一個更重要的啟發,那就是:改變是整體的。醫學院以往訓練學生時都教導他們一次只處理一個器官、一個組織,甚至一個細胞就好。多種生理功能要同時間得到改善,從既有的醫學邏輯來看簡直不可思議,更何況是透過「假扮」的方式來達成。但蘭格教授的實驗顛覆了這個成見,而且,她得到的實驗結果是不可能用安慰劑效應來解釋的。因為,使用安慰劑一定會牽涉到「欺瞞」:給病人假藥,卻告知他正在服用某種強效藥物。
在模擬時光之旅的實驗裡,受試者沒有得到任何許諾,也沒有任何期待。實驗中只用了一種「藥物」,就是新經驗;光是這一點,就徹底顛覆了當時所有醫學假設。
其實,在那之前,蘭格教授就做過類似的實驗。有一次,她到老人安養院招募受試者,將他們分成兩組,並發放若干盆栽給每一位受試者。實驗人員告訴其中一組受試者:他們有責任照顧好自己房裡的盆栽,並有充分的主導權決定自己的生活作息;與此同時,另一組受試者卻收到指示:安養院工作人員會幫他們照顧房裡的盆栽,但他們的作息時間完全固定,毫無彈性可言。十八個月後,第一組受試者的存活率是第二組的整整兩倍。
如此驚人的結果,照理說應該會轟動整個醫學界,只可惜並沒有。又過了二、三十年,才有學者設計出比較可行的方法,利用新經驗來對抗老化或治療疾病,譬如讓老人安養院的成員幫忙照顧寵物,讓阿茲海默症患者聽音樂以改善病情等。魯迪(按:共同作者魯道夫的小名)和幾位學術同仁,共同研發了一套為阿茲海默症病患提供音樂治療的APP,叫「記憶火花收音機」(SPARK Memories Radio)。這套APP的使用方法很簡單,患者家屬只要輸入患者的出生日期和他們對音樂的喜好,這套程式就會自動挑選並播放在患者十三到二十五歲之間最流行的音樂。為什麼時間設定在十三到二十五歲呢?因為,研究顯示,一般人對自己在這段年紀內聽過的音樂,通常會特別有感情,而且這份情感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消失。
APP上架後,電子郵件像雪片般湧入研究團隊的信箱。有使用者表示,這個APP可以讓一些病人情緒變得更加平穩,減輕躁動程度;甚至,部分已處於植物人狀態的末期病人,會忽然「甦醒」過來。譬如,有位病人的家屬在信上提到,他父親的病情已進入末期,而且已經好幾個月都不言不語了。沒想到有一天,父親在聽到他年少時很紅的五首流行歌曲後,突然從床上彈坐起來,開始訴說起往事,內容包括一輛紅色的發財車、他第一任女友,以及某些令家人聽了都面紅耳赤的尷尬內容。儘管如此,看到父親能再度開口說話,而且語氣還如此活潑開朗、神采奕奕,他們都雀躍不已。同樣地,在YouTube之類的影音網站上,我們也能看到某些原本沒有護士攙扶就幾乎無法走路的帕金森氏症患者,居然在聽到音樂時可以突然恢復身體的平衡,甚至手舞足蹈起來。這正是音樂的強大療癒力,說得更精確一點,這是愉悅的記憶所引發的反應,潛在的療效非常強大。
總歸一句話,人類正要進入某種黃金時代,人人都可以利用自身擁有的幾項最平凡也最強大的工具,如生活經驗、簡樸的生活、提高健康意識,來促進健康與療癒。更何況,古人早就提過諸如此類的概念了。譬如,中世紀印度哲人商羯羅就曾大膽宣示,人之所以會老化、死亡,是因為看到別人會這樣子才學會的。
.
以上文字取自
自體的療癒:後疫情時代的新健康提案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3612
一中心∣https://bit.ly/32mL9HB
一中心出版 1 Center LTD.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如何讓老人家接受安養院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從主導歷史的戰後嬰兒潮,成為美國最老也最無所養的一代:世界老齡化危機系列報導:
【美國戰後嬰兒潮世代也步入老齡,龐大的財務困境使得他們的老年生活出現問題,而美國退休金制度的改變,嬰兒潮世代因此被華爾街日報形容為「最老無所養的一代」,然而美國的長照制度似乎也還沒準備就緒,老齡化社會已是此世代全球面臨的課題】
{內文}
美國戰後嬰兒潮世代,年齡介於55至70歲間,這個世代財務狀況之糟,超乎你我想像。
(新聞主播)
非但沒有退休和享樂,許多嬰兒潮世代其實面臨破產,當中宣告破產者逾12%是年齡75歲以上長者
他們要償還子女教育貸款,美國學費卻逐年攀升,得撥存款照顧年邁雙親醫療照護成本,竟因人均壽命延長而暴增,加上利率長期走低,美國嬰兒潮世代財務吃緊,逾四成在退休後,無法維持家庭原有生活水準,而這個世代退休保障,不及父母輩的根本原因,是美國退休金制度改變。
(美國已屆退休族)
現在日子好過,不代表以後日子也好過啊,或許屆時得動用基金戶頭呢
美國退休金計畫在80年代由強制企業繳納,改由員工自行提撥,就是俗稱的401K帳戶,特色是雇員可自行投資,也可委託經紀人代理投資,老美消費先於儲蓄的習慣,令這種非強制性帳戶易被動用,加上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戶頭餘額巨幅縮水,嬰兒潮世代因此被華爾街日報形容為「最老無所養的一代」,這場退休金危機還產生出「衍生性商品」長照危機,全美到了2030年,會有1/5人口是逾65歲老年人,代表許多嬰兒潮世代將進入長期看護階段,美國似乎尚未準備就緒。
(家中有長照長者家屬/戴維斯)
我父親已經很精實,精神狀態很好,他想過得很長壽
戴維斯的八旬老父熱愛戶外 喜歡滑雪 嚮往自然,努力讓退休生活 絢爛光彩,但他卻在2014年 罹患帶狀皰疹,健康走起下坡,戴維斯的母親悉心照顧老伴不慎跌跤,因無法接受餘生須以輪椅代步,心智遭受打擊大幅退化下,被確診為老人癡呆患者,雙親突然間均需專業照料,戴維斯礙於家中無適宜空間,把兩人送入老人安養院,孰料竟是把父親推向悲傷結局,在2018年跳樓自殺。
(記者vs.戴維斯)
他如何調適被轉移到長照中心這件事呢?(問得好,他其實無法調適,內心感到痛苦, 但他也意識到這是唯一選擇,我家沒有多餘空間,蓋了一棟地下室放不了床的房子, 而父母老人又無法爬樓梯,到了長照中心雙手被綑綁,對於一個做過無數大決策,曾經自由自在的人來說,就像是被框進一個發言權的空間裡。)
(記者)
2018上半年是他第三次要搬入長照中心有提供醫療補助,選擇理由是因為家人財力不如以往,這位89歲老人家把自己鎖在華盛頓州韋納奇市的安養院房間裡,從四樓窗戶一躍而下身亡
(家屬/戴維斯)
他曾是名大作家,不可能沒留下隻字片語的,最後找到了一張紙條,他其實已無法握筆寫字,他的字跡很抖上面寫著「各位 我很抱歉」
(自殺預防聯盟創始人/里卡德)
因此視力衰退會導致社交孤立,這也是抑鬱症發生的原因
里卡德是美國華盛頓州,一家自殺預防聯盟的創始人,她說老人家從住家,轉移到療養院的頭八個月,最容易鬱鬱寡歡,浮現終結生命之念,健康新聞記者艾利希雅花了半年時間,追蹤發生在全美養護中心,500例的自殺未遂和自殺事件,她驚訝地發現,在養護機構的老人自殺率,與獨居老人相比並無二致。
(健康新聞記者/艾利希雅)
我覺得很多人都這樣認為,也就是把自己所愛之人送進長照中心,有部分原因,是希望要有人監視他,從現有資料中得出的發現是,長照中心的老人自殺率,和缺乏監視系統大型社區的老人自殺率幾乎一致,從你的報導中,有沒有感受到這個議題 對長照心中的嚴重性呢?也就是說,長照中心是否有對入住老人進行心理評估呢?我們發現這的確是個大問題,在我們進行的研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長照中心入住老人有自殺傾向,無論是自殺念頭還是試圖自殺,此外,我們還發現有近半數的入住老人有抑鬱傾向
(艾利斯)
我有過一棟房子 一輛新車
84歲的艾利斯因醫療併發症失去左腿,一年半前,來到華盛頓州這家養護中心,他說「想死」在這是不被避諱的日常話題。
(艾利斯vs.記者)
養護中心裡頭,有你認識的老人,曾經聊過或者說過,他們在裡頭很想死呢?聽過幾乎是每天都聽過, 你有聽過其他入住老人聊過囉,沒錯,搞不好我就曾說過,但也只是閒聊
很大的問題是美國政府未要求,這些長期照護中心確實呈報院內自殺事件,而各州政府不是不追蹤數字,就是不呈報數字對家中有照護需要者的美國家庭來說,根本無從了解機構歷史,家屬建議美國政府在長期養護中心內設置完善的自殺預防及心理諮商單位,聘僱專業人員傾聽老人家內心的不安,減少進入長照階段的他們,抑鬱和自殺的風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qyXpPBpNW0
如何讓老人家接受安養院 在 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長照保險(天光長照有情地6)
◎沈政男
前面提到了要讓嚴重失智的老人家接受更好的機構照顧,必須打造長照樂園,以小型、家庭式、個人化的失智之家,取代傳統大型、病房式、集體化的安養院。(長照依照顧地點來分,可分為居家或社區型照顧,與機構型照顧兩種,前者就是在家照顧,後者是住進安養院。)
既然如此,為什麼台灣不趕快蓋失智之家?因為沒錢。不是沒錢蓋,而是蓋了以後,成本轉嫁到收費,會比現在安養院一個月兩萬元提高不少,家屬沒錢來住。目前台灣有少數失智之家,一個月費用至少要三萬五到五萬元,甚至更高,能負擔的家屬並不多。
其實就算是現今一般安養院每個月兩萬元的收費,對一般薪水家庭也是沉重負擔,因為長照不像醫療,不是好了就是死了,而是動輒八年十年的長期支出。兩萬元對家屬來說壓力不小,對安養院老闆而言卻不是大數目,平均一天七百元,給吃給住還要提供生活協助與基本護理,錢難賺,於是軟硬體只好因陋就簡,給老人家睡通鋪,聘外籍看護,把吵鬧躁動不睡覺的綁起來或餵鎮靜劑。
怎麼辦?長期照顧,失智失能老人家的食衣住行協助,該不該由國家社會的集體力量出面,幫助需長照家庭?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事實上台灣也一直在做,目前長照的公費財源,是由「十年長照計畫」總共十年八佰億元的預算來支付,等於一年八十億。
也就是說,目前台灣是以社會福利的角度來看待長照,用稅收來支付長照費用。目前的實際做法,就是有長照需求的家庭可以向縣市政府的長照管理中心提出申請,主管單位再依照老人家失智程度(主要為臨床失智量表CDR)給付居家服務或全日照顧。聽起來不錯吧?問題是因為一年只有八十億,杯水車薪,於是每個月每人最多只能提供居家服務九十小時,每年全日照顧二十一天,等於是「小人國長照」。
台灣有多少需長照人口?內政部近年調查大約四十萬人(包含非老年之身心障礙族群),十年八百億的長照基金根本不夠,一年就要八百億。
為什麼政府不編到足量?因為沒錢。政府預算就那麼多,要加稅並不容易,因此要繼續用社會福利方式來擴充長照基金,將只能龜速前進,當成長到一年八百億,恐怕你我都已不在世上了。
這就是引進長期照顧保險,也就是長照保險,簡稱長保的理由之一。目前各國對於長照基金的籌措,不是採取社會福利,就是社會保險兩種方式之一。台灣政府已經宣示將在民國106實施長照保險,做為未來台灣長照基金的募集方式。
要怎麼理解長保?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成健保的附加險。健保保的是生病與醫療,長保保的是失智失能與照顧;健保費每個人都要繳,長保可能成年人才要繳;健保每年基金約五千億,長保規模只有健保的六分之一,也就是八百億;所以,如果健保費每月要繳六百元的人,未來要繳多少長保費?很簡單,六分之一,等於一百元。
台灣應該實施長保,而不是再用社福預算支付長照的另一個理由,就是台灣已經實施健保將近二十年,整個保險體系可以挪做長保之用,不必另起爐灶。
或許有人會問,加稅,民眾不同意,改成多繳一個保險費,就能過關嗎?健保費要增加,民意都反對,如何再多要一百元長保費?
要說服民眾。台灣健保實質上是一種專款專用的稅,長保也一樣,但因為用途明確,比漫無目的的加稅容易說服民眾。老年照顧問題,三不五時就會登上新聞,台灣民眾越來越能體認到長照建制的重要。
全世界已經實施長照保險的國家還不多,但鄰近的日本與韓國都已做了,而且成功了。日本在2000年實施長照保險(介護保險)以後,民眾對長保的滿意度遠高過健保,因為老年照顧品質提升太多。
韓國的決心更值得台灣學習。韓國的健保學習台灣,也就是所謂的單一保險人制,由一個公營健保局統籌保險事務,而人家已在2008年開辦長保,做法就是與健保體系掛勾。
韓國當年開辦長保的口號是什麼?「發揚儒家文化精神,啟動國民集體大孝。」台灣號稱是「中華文化領航者」,能不慚愧?
一定做得起來的。將來實施長保以後,做法跟日本將會類似(如附圖)。有長照需求的家屬,向長照管理中心提出申請,管理中心會有一個審核委員來判定需照顧等級,越嚴重給付越多,然後家屬可以拿著這個額度找長照服務單位提供照顧,看是接受居家服務還是機構照顧。日本的居家服務,甚至可以派洗澡車到府幫老人家沐浴。
有了長照財源,安養院可以收取較高入住費用,就能經營小型、溫馨、個人化的失智之家,打造長照樂園。
(圖片來源:日本長保運作架構http://www.mhlw.go.jp/topics/kaigo/zaisei/sikumi_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