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積小小的成就感,讓人生習慣「勝利」
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個小挑戰:
壺鈴一萬下Swing計畫。
在研究體能訓練,翻閱資料時,
看到自已非常敬佩的兩位大神Dan John跟Pavel Tsatsouline不約而同提過這個訓練計劃,
也都對計畫的成果抱持正面評價,
(體態更精實、肌肉量增多、瘦體組織增加、
握力進步、核心訓練動作進步、腹肌更明顯、
臀部肌力大幅提升…等)
而且因為幾個月疫情居家期間,
重新燃起對壺鈴訓練的喜愛,
(在自已身上確實看到看到顯著的改變和進步)
所以決定完成這個一萬下盪壺挑戰。
我用32公斤跟24公斤的壺鈴搭配,
做兩天休一天,每天500下,
分成五個循環,每個循環100下再切成四組,
每個組中間搭配一個動作,
然後連續把五個循環做完,
每個循環中間安排30-60秒休息。
我自已平均完成五個循環的時間是29-33分鐘。
(詳細菜單會分享在文章最後)
決定開始這個計畫前,
評估了一下自已的身體狀況,
覺得一天「區區」500下,應該輕鬆愜意,
但是,開始之後,發現自已太低估這個訓練…
前兩個循環(1~6天)
每天500下身體雖有輕微的疲勞感,
心裡的想法:「500下真的還好,可以負擔」,
沒想到,不過從第三個循環(7~9天)開始,
就像溪水無預警暴漲一般,心裡壓力大幅上升,
因為為了在三十天內完成十個循環,
所以不論身心狀況如何,訓練都要進行,
雖然做二休一,
但是前四個訓練日一共2000下累積的疲勞
開始疊加在持續進行的數量上,
做完第三個循環的時候心底浮現了小小的懷疑,
覺得一萬下還很遠,會不會做不完中途放棄…
第四到第七個循環(10~21天),
真的每次都是咬著牙做,
每天要開始之前,會盯著壺鈴發呆5-10分鐘,
「要不要晚一點再做?」
「累累的,要不然今天多休一天?」
「重量要不要換輕一點?」
諸如此類的聲音一直從腦子裡冒出來。
雖然每天乖乖完成進度,
不過對於自已的意志力這麼薄弱有點不敢置信,
剛開始時信誓旦旦滿腔熱血,
但居然在第十天就動搖…
不過最後三個循環(第22~30天)
反而身心感覺都輕鬆了起來,
雖然疲勞累積的程度比前面七個循環更多,
不過因為精神上意識到
挑戰剩下最後30%就能完成,
(也可能是身體適應了這個訓練節奏)
狀態明顯反彈,
反而可以用比之前更短的時間完成每天的份量,
(每天500下加上組間動作,
大概都能在30分鐘內完成)
最後一天甩完的時候,神清氣爽,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挑戰,
完成之後心底仍然浮現濃濃的成就感與滿足,
這個時刻,
其實我發現這個訓練除了有形的成果之外,
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勝利感」,
雖然微小,但不容忽視。
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會出現那種希望自已能夠有所突破的時刻,
或是某一天醒來,希望自已可以變得跟昨天不一樣,更強壯、更有智慧、更勇敢、更有信心…等等,但是我們常常也就是想想而已,
我們會為沒有採取行動找到千百種原因解釋,
但透過這次的經驗,我突然想到,
會不會是我們在面對這樣的期待的時候,
往往給自已太大的壓力或是抱著太高的期望?
從一個不愛運動的人,
變成每天不運動身體就感覺不對勁;
從一個把書本當成安眠藥的人,
變成手不釋卷的書痴;
從一個害羞內向的人,
變成表演大師溝通專家;
這些改變對我們大部份的人來說,
都不是短時間能達到的,
會不會其實不是因為我們懶散,
而是其實我們都對自已太嚴厲,
給自已太少的時間去完成太大的轉變,
所以才沒辦法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到我們想要的那個地方?
其實我們不必祈求有瞬間移動的能力,
可以彈指之間從A點飛到B點;
其實我們不必希望自已一覺醒來就變成超人;
其實我們不必苛求自已在很短的時間就要達到心中的理想目標。
改變需要時間,成長需要堆疊,勝利需要累積,
我們是不是能從一些小小的挑戰跟計劃開始,
讓自已一點一點的品嘗勝利的美味,
即使只是小小的一口也好,
然後一次一口,但每次份量多一些,
讓勝利的美好成為生活中的常態,
讓追求勝利(不論大小)成為人生中的習慣,
就像這次的經驗,
其實只是完成了一個小小的挑戰,
雖然途中對自已產生懷疑,
但是在合理範圍內要求自已堅持下去,
然後在完成的時候,
我對自已一樣多了一些認同跟肯定,
然後我可以運用這份勝利感,
去面對下一個目標,
讓成果可以一個疊著一個,
如果一次沒成功,沒關係,
告訴自已,下一個小目標我可以扳回來,
接受自已會有失敗的時候,
不需要否定自已的努力,
就像對待孩子們一樣,
帶著有期許但不揠苗助長的態度餵養自已,
是不是就可以慢慢的看見自已的轉變跟成長?
要求自已要一次瘦15公斤,
或是一公斤一公斤慢慢減;
要求自已可以一擊必殺,
或是一拳一拳打好慢慢進步;
要求自已一個月看完十本書,
或是一次挑一本自已有興趣的慢慢看;
要求自已很快可以舉起自已體重兩倍的槓片,
或是一片一片慢慢加;
一步登天V.S.按部就班,
以自已的經驗,我覺得好好的跨出第一步,
然後鼓勵自已可以一步接著一步堅持下去,
對自已的人生是比較良善,也比較溫暖的要求,
而良善溫暖不代表胸無大志或是放任,
而是選擇用更有感情的方式,
去愛你自已跟提升自已,
也許,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心態,
走得更久,走得更遠的,
甚至走到自已沒有想像能到達的地方。
人生很短,但不代表急躁苛刻會改變結果,
就像我最近聽到一句感覺很深刻的話:
「Slow is smooth, smooth is fast」
我們可以一點一滴的累積成就感,
讓我們的人生習慣「勝利」的滋味。
完整一萬下盪壺訓練的菜單:
選擇適合自已重量的壺鈴
(實際做看看,你會知道哪個重量最適合自己)
一個循環的份量
第一組:10下
組間動作
第二組:15
組間動作
第三組:25下
組間動作
第四組:50下
休息30-60秒,
進行下一循環,共五個循環
組間執行的肌力訓練動作建議:肩推(槓鈴肩推或單手肩推)、雙槓下推、酒杯式深蹲、反手引體向上、前蹲舉、倒立肩推、寬握引體向上等,多數動作建議使用1-2-3的次數。
舉例:10下盪壺,1下肩推,15下盪壺,2下肩推,25下盪壺,3下肩推,50下盪壺,休息30-60秒,開始下一循環
想挑戰的話值得試試看哦!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
「如何解安眠藥」的推薦目錄:
- 關於如何解安眠藥 在 Jeff Machine 黃育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如何解安眠藥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解安眠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如何解安眠藥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如何解安眠藥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解安眠藥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解安眠藥 在 #安眠藥-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如何解安眠藥 在 元氣網- 【失眠4大症狀不是靠安眠藥就有解】... - Facebook 的評價
如何解安眠藥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夜間輕讀【照顧年老父母,才能真正理解人生】
兩年內,張曼娟送90歲的失能父親到急診4次,回家再熬夜準備工作。親力親為的照顧,卻沒換到父親的感謝。
曾有人對張曼娟說:「照顧父母是你的福報,」張曼娟一看就知道,對方沒照顧過老年父母,因為照顧父母和小孩不一樣,「你怎麼能對好幾個月都不能睡,每天只能吞安眠藥和抗憂鬱劑才能繼續照顧的人說,是你的福報?」
陪爸媽的最後一哩路,如何相愛不相恨?
如何解安眠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作者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如何解安眠藥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如何解安眠藥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打AZ後猝死案例破百!到底該不該打疫苗?那些人千萬不能打?2大接種禁忌如何避開?新冠肺炎無藥可醫,提升免疫力與自癒力是首要之急!醫師陳欣湄教你如何測試自己是否是慢性過敏,避開發炎人生!
#疫苗 #AZ #莫德納
00:00 精采預告
00:51 怕! 接種疫苗死亡風險高? 長輩該不該打疫苗?
03:00 血栓風險、猝死頻傳! 哪些人不能打疫苗?
05:49 打AZ常見發燒、痠痛 醫師自曝感受與他人不同!
06:45 怕猝死不敢打疫苗? 出事怎麼辦? 醫師同理解析!
07:23 如何讓疫苗發揮最大效力? 打疫苗前避免2重點!
08:23 如何提升免疫力與自癒力? 飲食口訣心法大公開
10:41 疫情焦慮時刻壓力胖? 其實你胖得很冤枉!
13:26 為什麼總是減肥失敗? 原來是身體發炎惹的禍!
14:51 自我檢測14-21天,台灣人常見10種過敏食物!
15:56 2個月甩掉8kg! 不節食找出過敏原就能瘦身!
16:53 不吃安眠藥就能輕鬆入睡? 4招讓你一夜好眠!
✓ 點我訂購🥦產地直送蔬菜箱👉 https://bit.ly/361o65T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如何解安眠藥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dh.tw/
早安健康FB: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睡眠是人體重要的機制,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與睡眠品質,可以讓生活充滿活力,也有精神面對各項挑戰。
然而,關於睡眠,你是否有以下的狀況?
夜晚翻來覆去難入睡?不斷做夢,醒來感覺像是沒睡一樣?還是半夜醒來睡眠中斷,隔日好疲憊?
如果還同時出現影片中這些狀況,可能身體正在向你發出警訊喔!
想知道睡眠問題對身體的影響以及如何改善嗎?現在就讓專業的程涵宇營養師來為您解答!
0:00 睡不著?多夢?半夜醒來?統整網友4大睡眠困擾,營養師一次為您解答!
0:59 Q1:常常難以入睡,長期睡不好會造成身體哪些問題呢?有辦法緩解嗎?
2:25 Q2: 聽說吃安眠藥會有副作用,市售的助眠營養品,該如何選擇才能幫助入睡呢?
3:19 Q3:年齡達40-50歲開始遇到熟齡的身體變化階段,補充一般芝麻素產品也有用嗎?
4:11 Q4:有睡眠困擾的人,都適合吃芝麻素嗎?
#程涵宇 #睡眠 #失眠 #多夢
如何解安眠藥 在 元氣網- 【失眠4大症狀不是靠安眠藥就有解】...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失眠4大症狀不是靠安眠藥就有解】 近來流感、感冒的患者多,咳嗽流鼻涕影響到睡眠。一名男子睡不好,希望醫師直接開安眠藥.給他。 引起失眠原因很多,例如老人家常有的 ... ... <看更多>
如何解安眠藥 在 #安眠藥-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9:19 · 9:19 · 【你問我答】 如何服用營養補充品? 提升腦部健康及睡眠質素好方法! ; 11:56 · 11:56 · 安眠藥與失眠自然療法,指壓示範,柏格醫生Dr Berg.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