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把你蠢哭了嗎?》
我原來以為這是一本處理人際關係與情緒管理相關的書. 開始閱讀了以後才發現, 整本書是在解釋人類的大腦- 一台及其精密卻又原始的機器
根據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蘭所提出的理論, 他把大腦分成三層:
爬蟲腦 (底層): 這是最基礎的部分, 從幾億年前的生物繁衍就開始運作, 負責維持基礎的生命功能, 引發戰或逃的立即反應
哺乳腦 (中層) : 隨著生命的進化, 哺乳類開始發展輸了更複雜到大腦部份, 出現了邊緣系統 (海馬迴與杏仁核), 下視丘 (分泌激素與控制自律神經系統)
靈長類腦 (上層) : 這屬於最高級的大腦區塊, 擁有思考, 判斷, 語言的能力, 大腦皮質的構造發展是生物 (特別是人類) 最後衍生出來高級腦
縱使過了幾億年的演化, 人類主宰了地球, 發展了高度文明, 甚至還有能力進一步探索地外生命, 但是以時間而言, 靈長腦 (新腦) 出現的時間尚短, 人類很大一部分的行為在本能上仍然受爬蟲腦 (舊腦) 驅動, 而夾在兩者之間的哺乳腦 (中腦) , 則是裡外不是人, 常常會因為新舊腦的拉扯而崩潰..
所以作者將大腦比喻成我們家裡的電腦: 你的機器大概是二三十年前的型號, 可是在這之間你不斷的給它安裝了新的系統, 甚至不斷升級. 可是偏偏機器的運作方式常常會跟新軟體相互牴觸, 同時電腦內建的的演算法還會依照本身對於使用者喜好的判斷來直接執行所有功能… 如此混亂的結果常常導致機器過熱, 效能變慢, 甚至自動關機. 沒錯, 我們的大腦就是一個這麼複雜而又矛盾的器官, 因此解釋了我們在思想行為上為什麼常常有這麼多不合裡的狀況出現
大腦的高級指揮系統相當是位於金字塔的頂端, 負責支配人體一切的活動, 但是這個系統及其耗能與脆弱, 同時來自於底層腦的基礎運作模式不亦改變, 需要很大的力量方能將其掌握. 只要高層腦在能量不足或是受到外在影響的狀況之下, 底能腦的生存本能操控就會干擾到高層腦的主導
例如我們為什麼會暈車? 當我們在行走 (甚至是騎腳踏車) 時, 透過外周運動系統 (高級腦) 與本體感受器官 (低級腦) 的協同運作, 大腦很明確的知道是我們自身在活動. 但是當我們坐在交通工具上時, 感覺訊號輸入就完全不同了, 我們的高級腦知道我們在移動, 但是偏偏我們的低級腦並沒有接收到任何運動的命令. 兩者之間出現了資訊的落差, 身體當下判斷: 你明明雙腳沒有移動, 但是大腦接受到的訊號卻是身體在改變位置!? 唯一的可能就是你因為中毒而產生了幻覺, 所以第一時間, 爬蟲腦會讓你嘔吐, 趕快把吃進了什麼有毒的物質排出體外! 雖然對於確切暈船暈車的原因, 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確認, 但是目前這是一個普遍被接受的看法
你看看你看看, 這就是人類高級大腦所犯的低級錯誤…
人類為什麼這麼喜歡甜食? 因為大腦唯一的能量來源就是葡萄糖, 大腦只佔了人類體重的2%, 但是卻使用了我們每天五分之一以上的能量, 而且都是糖類.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低血糖時會想睡覺, 運動甚至會昏倒. 所以當我們肚子極度飢餓時, 腦袋裡面絕對不會想著要吃清粥小菜會是水煮雞胸肉, 腦海裡面一定想的是炸雞薯條火鍋比薩之類的食物. 因為這是生物的本能, 能吃盡量吃, 誰知道下一餐是什麼時候? 因此當你吃到垃圾食物時, 多巴胺會分泌讓你覺得滿足, 而你受到獎勵了以後, 吃甜食的行為就會一再重複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時候我們的大餐明明已經吃撐了, 但看到飯後甜食總是可以再來一點. 因為即使胃已經被填飽了, 大腦 (高級腦) 辨識出甜食是可以讓人滿足的, 因此忽視了胃 (爬蟲腦) 發出已經吃飽了訊號, 接下來就是一球又一球的冰淇淋…
接下來談到了記憶. 我們一定會有這樣的機會: 有時一閃神, 突然忘了我是來這幹嘛的? 我幹嘛要說這一句話?
我們的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互相依存, 但有時也會彼此干擾. 根據研究, 我們對於短期記憶的容量有限, 一般來說當下只能同時記憶四件不同的東西, 當再有新資訊進來時, 只好把前面四項東西裡面比較不重要的清掉, 以容納新記憶進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下子處理太多事物比較容易出錯 (但是四件東西不一定要是單獨的, 我們可以把同樣性質的歸類在同一件裡面, 因此可以延展記憶能力, 這也是很多超強記憶訓練方法的原理)
同樣的道理, 長期記憶的形成需要靠大腦形成一個有序的”編碼”, 假如這個編碼越有效率, 那麼我們越不容易忘記. 就如同我們的手機或是身分證號碼, 前面一定是區域碼, 到城市碼, 最後銜接到生日之類的, 所以我們在手機電話可以自選號碼都只剩最後幾位數. 所以手機號碼是可以透露一些資訊的. 短期記憶先是儲存在海馬迴之中, 接著會被移往皮質區域. 基本上假如長期記憶形成了, 就不會被遺忘.. 可使為什麼我們就是有的時候偏偏要回憶起某些東西的時候死活都想不起來呢?
取決於記憶的方式, 也就是如何「編碼」
在”身體學習比大腦記憶更有效” 這一書裡面也強調了: 假如我們在記憶某些東西的時候, 配合上了情緒, 甚至是五感, 會讓我們的記憶更加的深刻, 同時在未來提取記憶時也會更加快速!
在這裡, 又再度提到了睡眠. 睡覺是身體休息的說法顯然已經滿足不了科學家, 因為一些勞力工作者每天回到家裡倒頭就睡, 平均是八個小時; 可是假如我們一天都宅在家, 什麼事也沒做, 基本上也會需要七到八個小時的睡眠. 因此科學家研究發現, 睡眠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就是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這也是為什麼睡眠不足的比較健忘, 甚至熬夜, 有睡眠障礙的人較易罹患老年癡呆症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的兩個章節討論到了人類完全不同的兩個反應: 疑神疑鬼與自我感覺良好
我們為什麼會對特定的事物感到害怕? 因為它有”威脅”. 我們的爬蟲腦為了維持生存, 因此會對具有威脅的事物感到害怕. 在史前時代, 人類必須對所有可能危害生命的威脅有所警覺, 不然就無法存活.. 同時, 人類的大腦傾向於以簡單的方式運作, 只要一有風吹草動, 就會開啟自保的本能, 如此才能在嚴苛的自然環境中維持生存. 但當今社會, 真正足以影響存亡的挑戰已經大幅減少, 但是在大腦深處這一個原始的本能依舊存在: 你會先感到害怕, 以便於在腦內先行計畫出解套方案. 但是, 特別對於某些個性特別敏感的人而言, 就會感到極度的焦慮以及缺乏安全感
但是反過來說, 人們也酷愛害怕的感覺! 回憶一下看恐怖電影, 坐雲霄飛車, 或是高空跳傘之類的活動. 因為當我們安然度過了一次挑戰以後, 多巴胺會大量分泌, 進而使人上癮. 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極限運動家樂此不疲的挑戰他們的極限
如何判定智商? 從以前到現在所有的智力測驗有有局限性, 而且我們往往發現, 一般來說我們認定智商很高的天才, 很大一部分是生活白痴. 在另一個方面來說, 越有成就的人, 會因為本身知識與資訊的累積, 更加的沒有自信 (仿冒者綜合症); 而偏偏一知半解的人, 說話則會越大聲 (唐寧. 庫格效應)
人類是群體的動物, 所以假如我們可以贏得更多人的認同, 那麼也代表在團體裡面的地位更加的鞏固. 因此絕大多數人想在短期之內搏人眼球, 就會使用誇張的方式表達自己, 越多人關注 (不管好的壞的), 越能提升自我效能; 反過來說很多專家會非常低調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人們會對於賣弄知識的人懷有敵意或是存有懷疑, 也就更加的不敢發表意見, 或是需要更多的證據來支持
我們的記憶是會被大腦所篡改的!
為了讓人類有效益的面對每一天的生活, 大腦會把過去負面或是不利的記憶淡化, 讓人振作起精神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在很多關於過去記憶的實驗中, 專家發現人們口述的回憶與實際上發生的兜不攏. 這個有可能是因為在平時, 我們在當下所有接收到的訊息, 本身就會被大腦經過一定程度的加工才形成了認知, 更不用說是回憶. 每一次我們回憶起同樣一件事時, 記憶都會被竄改掉一點點, 時間一久, 回憶就會與事實越離越遠… 心理學家認為大腦自我修改記憶的原因是由於在人類的社會中, 自我價值與成就感是支持自己有勇氣探索與發展的重要原因. 所以自我感覺良好, 原來是身不由己的啊…
人類是群居動物, 孔武有力的尼安德塔人被我們智人老祖滅族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偏向單打獨鬥, 而智人則是群體合作. 為了能夠更加的與人共同生活, 我們的大腦 (特別是新腦) 偏愛讓人喜歡, 畢竟假如被群體拋下就有可能會獨自而亡. 因此, 我們天生不善於拒絕別人! 有時面對了一個天花亂墜的推銷, 我們就是會莫名其妙地購買一些我們明明不需要的東西… 因為拒絕了別人, 對方會難過 (即使我們並沒有明確意識到這一點…) . 因此有很多的銷售技巧, 就是利用了這一種反應, 特別是對於意志力比較弱的人, 格外容易上當! 也就是說, 很多時候大腦會強迫我們委屈自己, 作出妥協, 目的是讓他人喜愛我們
因為這本書裡面有一些資訊, 我在別的書中已經看過了, 原以為心得不會寫太多, 但是裡面有好多很有趣的部分值得分享,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長. 可是我覺得有一點美中不足的是: 作者提出了大腦的這些矛盾之後, 並沒有告訴我們要如何來避免所產生的問題. 如果可以像 “端粒效應” 或是 “為什麼要睡覺” 這些書在每一個主題的最後, 提供讀者對應方式的具體建議就更好了
不過還是一本科普價值滿滿的書, 大大推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分享家-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來自網路的惡意威脅越來越多元,除了以往的病毒與駭客,現在還有一頁式詐騙網頁或者各種騙取個資的假中獎資訊,家中長輩小孩一不小心就可能上當受騙, 以前可能只有電腦會中毒,現在連手機、電視都有可能中毒,網路攝影機也有被駭客入侵的可能性, 今天介紹這一台來自趨勢科技的智慧網安管家,安裝簡單、自動掃描,全...
「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的推薦目錄: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分享家-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討論] 手機真的不會中毒嗎? - 看板Androi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手機#中毒要怎麼知道自己手機有沒有中毒 - 3C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如何知道手機中毒的推薦與評價,DCARD、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如何知道手機中毒的推薦與評價,DCARD、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如何知道手機中毒的推薦與評價,DCARD、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手機中毒警告、手機木馬病毒症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手機中毒警告、手機木馬病毒症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如何知道手機中毒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速食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如何知道手機中毒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速食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請教手機可能的中毒途徑?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Huawei Mobile - 你知道手機中毒之後會怎麼樣嗎?有可能會 ...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手機中毒症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手機中毒症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蘋果日報紙本謝幕
2021.5.17
0.
我想記錄這件事情的發生時間 2021年5月17日,蘋果日報將出版最後一天的紙本報紙,從實體通路中謝幕。這篇文長,會從新聞媒體的數位轉型,新媒體平台與演算法的競爭,來討論這件事情。
一樣的,我想先聊這件事情的發生。
蘋果日報在 5月14日,發了一封公開信,宣布會在 5月17日最後一次發行紙本,於 2021年5月18日後停刊,不再發行紙本報紙。
蘋果日報 曾經在台灣是與 自由時報 互爭發行量第一的報紙媒體,在iPhone 3G 開賣的2008年,發行量達 50萬份,而依照他公開信的內容,目前發行量僅約10萬份。
蘋果日報紙本停刊,這在台灣的社群媒體發展,和傳統媒體競爭中,是一個很重要的事件。
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記錄一下台灣媒體發展的重要時刻
1.
自媒體的時代中夾生存的傳統媒體
先簡單談一下自媒體時代,發聲有多容易。
我們在談自媒體,談的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媒體。但我們忘了談一件事情,那就是媒體也慢慢地就像一個人一樣,在社群平台上面有個數字—追蹤數。一起在這裏追求著觸及和流量,以及影響力。
那些媒體所打造的組織,仰靠著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設備。但現在你只要打開臉書,或是打開 Youtube,按幾個鍵,走完一段大約三分鐘的程序,你就可以開始一趟自媒體之旅。有一個媒體的名稱,在上面寫寫字,按下送出後,就會傳到非常多人的面前。
就像你現在所看到的這篇文章,和這一個自媒體。
在稱作「研究生」的這個自媒體裡面,我是記者,也是編輯,還是個主筆。這個媒體廣編不分離,我還要自己談廣告,接業配。唯一一個我不用做的事情,就是通路。因為臉書幫我處理好這件事情,我不需要去煩惱,要如何把訊息傳達到閱聽人手上。當然,我會面臨一些其他更麻煩的問題,這個部分我們稍後再說。
「通路」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是一個沒有經歷過傳統媒體產製流程的人,很難想像的一件事情。
2.
傳統媒體的產製成本
我當年還是新聞所的學生時,帶著一群高中生參加聯合報新聞營。大家對於走到一個報社,會驚呼的,不是總經理,也不是總編輯,更不是那一堆名為「編輯台」的電腦。因為那些都太抽象了。
對,大家最興奮的,是龐大的印刷機器。
一個報紙的產製過程,並不是在把「文章按下送出」後就結束。要送印,送印完後要派報。在凌晨有一群人開著車把報紙送到你家附近的某個橋下,以便躲雨。然後送報員再去橋下領取那些報紙,挨家挨戶的配送報紙。當然啦,現在已經很少人在訂報,報紙最後沒有到你的信箱,可能是到附近的便利商店。
這個過程,用現在的網路語言講,大概就是「把你的文章,經過演算法後,在臉書牆上出現」。這一句話說得簡單,但在傳統報紙中,卻是要一群人每天在凌晨完成的事。
我希望大家不要誤會,運用臉書傳送資訊內容,讓文章在幾秒鐘後就能傳遞到全世界臉書使用者面前,並不是沒有成本。裡面有大量的工程師,維護機器的人員,甚至是網路的鋪設等等。他一樣有很多的費用會產生。只是當你在運營自媒體的時候,不用去想這些事情,因為「平台」已經幫你想好了。
我在學校教媒體創作時,第一堂課我會跟學生聊這件事情:「在十五年前,我還坐在這間教室裡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新聞記者時,我們談採訪,聊編輯,學報導,操作技術。但是沒有一堂課會告訴你,要如何開一間報社,怎麼開一家電視台。但現在,這堂課在台大發生了,我們這堂課,就是要你從零開始做一個自己的媒體,從品牌定位,編輯台的規劃開始做起。」
為什麼十五年前做不到的事情,現在能做到?因為通路。當通路的成本降下來了,甚至是所謂的「系統化」,在發行一個自媒體的過程中,少了很多的事情要做。那些,可能是新世代的媒體人,想都沒想過的事情。
我本來想聊電視和 Youtube 媒體產製流程的關係。不過因為這篇文章已經夠長了,留待之後有相關事件,再一起討論。
接下來,我想切入一個很重要的議題:當媒體在網路上只剩下品牌。
3.
當媒體只剩下品牌
當我們在談「自媒體」的時候,常常只看到一個面向,就是「品牌本身在網路上也是個媒體」。但我想邀請大家看到另一個面向,就是「媒體在這些平台上,也只剩下品牌」。
在一個臉書平台的演算法推播,或是 Youtube 去推播一則影片,又或者是你用 Google 去搜尋一則新聞。媒體的內容,跟其他網路內容,其實長得沒什麼兩樣。
對,就是一樣的,臉書貼文只有一種介面,Youtube 影片也只有一種介面。差別只是他有沒有把這個「品牌」,塑造出一個「媒體的形象」,或是「新聞的形象」。
如果我說「 東森新聞」是個媒體,你可能點頭如搗蒜。但我如果說「 卡提諾狂新聞」是個媒體呢?你可以會想一下,最後大概會告訴我,不是吧,他是個娛樂粉專。
那請問「眼球中央電視台 」是媒體嗎?「志祺七七」是新聞嗎?還是那只是「視網膜 Retina」和「張志祺」的個人品牌?「niusnews 妞新聞」,「小日子」,「PopDaily 波波黛莉的異想世界」他分別是用什麼樣的角色出現在你眼前?
試著想一件事情,在一個分眾的時代,一群人坐在咖啡廳聊天,都沒有辦法的定義出什麼是媒體,那麼平台的演算法能做到這件事情嗎?或是說,你期待他幫你做到這件事情嗎?
這邊我要先說一下,媒體存在的價值和企業品牌,個人品牌,和政府機構之類的「自媒體」相比,他們的確在資源上和社會意義上有很大的差異。但我想讓大家思考的是,或許這些所謂的「傳統媒體」有著不一樣的使命在,但是當他放在「臉書」「Youtube」這些平台上的時候,他們對平台來說,對閱聽人來說,差異可能比你想的小很多。
十五年前,如果你想要得到一個疫情的訊息,可能會打開電視,或是去買份報紙。但現在,你可能會打開臉書或是 Youtube,又或是Google 一下,聽聽 Clubhouse 。想一下你的確診資訊是從哪來的?是「蘋果日報」「聯合報」「TVBS」這類的傳統媒體嗎?還是從哪個政治人物的粉專看到的呢?或是「衛福部」自己開的直播?
講一下我的好了,我的主要資訊來源是「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以及這個自媒體的作者兼編輯兼總主筆及Clubhouse製作人,人稱林氏璧的孔醫師。
如果放在十年前,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個非常荒謬的事情,「什麼?你聽一個教你玩日本的部落客告訴你防疫?你怎麼不看電視呢?」
但我可以相當有信心的說,雖然聽起來好像違和感很重,但十年後的現在非常多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麼,而且不會質疑這個合理性。
是的,蘋果日報的競爭對手,不只是大家腦中想像的其他媒體。還有政府官方的自媒體,還包括了一個在疫情下轉行的「日本旅遊部落客」。
4.
你的新聞不是我的新聞
傳統媒體碰到數位轉型時,還面臨到一個挑戰,就是人力資源的重新調配,和演算法的競爭。
在網路上你應該會常看到這樣的留言「媒體都沒新聞報了嗎?幹嘛寫這個。」這句話看似憤怒有道理,但應該不少新聞從業人員,只能看著這句話苦笑。
一家報社,每天都會有非常多的新聞。如果你有經歷過在早餐店翻報紙的年代,可能也有跟我一樣的訓練 — 運用十分鐘吃早餐的時間,看完兩份報紙。
一份報紙最重要的新聞,稱作「頭版頭」。他的意思是,在一整份報紙裡面的第一頁,最上面,寫在報紙名稱附近的新聞。這一則新聞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他意味著「這份媒體為昨日一整天,選出來最重要的事件。」裡面有著價值觀判斷和意識形態。換句話說,換個媒體,或是換個媒體的老闆,甚至是換個總編輯,可能都會選出不同的事件。在十幾年前念大眾傳播科系的學生們,都受過這樣的訓練 — 比報。比報訓練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分析各家報紙對於「頭版頭」新聞的選擇。
好,我們現在把傳統「頭版頭」新聞的概念,放在臉書上,會變成什麼呢?
我在課堂上,或是去各大學演講討論「網路媒體識讀」的時候,會告訴學生一個重要觀念「編輯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一項是運用符號和編輯的手法,來決定什麼新聞應該要被看到。而這項工作,現在的競爭對手往往不是人,而是演算法。」
首先,大家不用去質疑「重要新聞沒人報」這件事情。如果你有機會走去便利商店,買一份報紙,你可能會覺得很陌生。「奇怪了?怎麼跟我平常看到的新聞差這麼多?」
以前的媒體,大家是一起看到頭條新聞的,但你在臉書上看到的內容卻完全不是。
這麼說吧,媒體選出來最重要的新聞,放在「頭版頭」,會在你買報紙的當下強迫看到。但是放在臉書上,你可能對他無感,就滑過去了。臉書會判斷這則新聞「大家比較沒興趣」,於是觸及就變低,更少人看到了。
反而是那些會被認為「媒體都沒新聞報了嗎?幹嘛寫這個。」的新聞,本來可能只是在報紙裡面的一個小角落的奇聞軼事。你在吃早餐的十分鐘可能根本沒機會翻到,但是因為在網路上「大家用手指投票」的結果,讓臉書認為這是個很多人有興趣的文章,所以才會被你看到。
所以下一次要抱怨的時候,可以把對象轉移到臉書身上,因為媒體的總編輯,可能有跟你有一樣的無奈感。
久而久之,大家也對這件事情有更強的認知。一則重要的新聞,以前媒體可以用很大的力量來推播。可以放在頭版頭,可以發號外,可以大篇幅報導。但現在,他除了下一個「臉書跟你都會一起被騙的標」,或是花大筆錢下廣告之外。幾乎沒有路可以走。
就像上一節所說的,媒體不只要跟媒體搶流量,在這平台上,他要跟所有人搶流量。就算他要下廣告,競爭對手也不只是媒體,更多的是房地產,電商,甚至是網紅業配之類的,以前不會被拿來相提並論,曾經是八竿子打不著的競爭對手。
5.
大家還看報紙嗎?
回到本質的問題,大家還看報紙嗎?如果報紙的工作是要及時傳遞新聞,那個「及時」可能無法挑戰更「即時」的網路。試想假設你買報紙的目的不是為了新聞,那是為了什麼?
很多人說傳統媒體都不做數位轉型,這個問題我很難給出明確的論述。因為的確,在傳統媒體轉型做網路的初期,有很多試行錯誤 (Trial and Error) 都發生過。現實中,有非常多失敗的轉型案例,但整體而言大部分的傳統媒體,都有或多或少的轉型成功。所以我們在討論的不是「蘋果日報」這個品牌要收掉了,而是「紙本型態」要在新一波的媒體的典範轉移中成為過去式。
蘋果日報在這一次發的公開信中提到:「數位洪流超乎我們想像,尤其是Google、Facebook等數位平台的壟斷,造成廣告資源的大量流失,對紙媒不啻是沈痛打擊。」
這一段話,很多人認為是搪塞之詞,但他的確也說出了現在媒體的挑戰。這邊,我想邀請大家站在更高的維度來看這件事情。
在二十年前,如果你想要「下廣告」,廣告大概會「下在媒體」上。原因很簡單,因為媒體扮演的角色,是大家獲得資訊的來源。但是現在,大家獲得資訊的來源是哪裡呢?網路還沒起飛,手機還沒普及之前,媒體幾乎壟斷了大家的消息來源。電子媒體因為「媒體的近用性」和「使用頻譜公共財」等因素,扮演了許多重大新聞的傳遞角色。
但現在,你早上睜開眼睛,是打開蘋果日報的官網,公共電視的頻道嗎?還是跟我一樣,看 LINE,刷 IG,看臉書,滑 Youtube 呢?
如果在這些平台上,媒體只剩下品牌,要爭你的眼球得跟其他自媒體平起平坐,獲得演算法的青睞。那麼他也是一個跟你和我一樣,想獲得發語權得看人臉色的單位。
即便他的品牌價值,影響力,依舊在民眾的心中高居不下。但很遺憾的,他的廣告收入來源,得和其他的自媒體分享。還有更令他們的心煩的是,利潤要上繳給他的上游平台:臉書和 Google。
6.
傳播技術與我們
要討論新聞和新聞傳播,勢必得討論傳播技術的發展。在還沒有紙很貴的時候,我們寫的字都很短。當紙越來越便宜,我們也用更長的句子,來留存並傳遞訊息。從詩,到詞,到曲,乃至後來的小說散文。
大家可以想一下我現在寫的這篇文章,在兩百年前,要多的精簡的寫下,才有機會被傳播出去。但現在我可以這樣一直打一直打,打成一篇臉書長文,完全不用考量用紙成本。這就是一種傳播技術的進步,改變了傳播的方式。
以前要寫一篇新聞報導,老師會告訴你:「把最重要的事情寫在最前面,用倒金字塔方式撰寫。」背後當然有很多原因,這些原因中甚至包含了技術問題:因為編輯覺得你文章太長的時候,可以直接把最後一段拿掉。
但現在寫文章呢?
在報紙的年代,標題印在那邊直接進眼球。你對標題有興趣時,可以花半秒鐘的時間移動眼球,開始讀文章。對於一個閱聽人來講,「從標題到閱讀文章」的時間成本極低無比。但在臉書的世界,從按下標題,到你開始舒服的讀文章,要經歷非常多的時間。你的時間成本變高了,自然而然,吸睛的標題就變得無比重要。
當寫文章的時候,如果你把重點都在第一段全部寫完了,大家拿到資訊拍拍屁股就走。就以前的觀點來說,會覺得無所謂,訊息有傳遞到就滿足了。但現在不一樣,如果大家看完第一段就走,演算法會判定這是個大家不想看的文章,於是就不幫你傳播,「只讓少數人看到這篇文章」。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對吧?但其實這背後有很多轉變跟著發生。
在課堂上,因為學生創作的載體在網路上,所以我絕對不會要他們用所謂的倒金字塔方式寫作。在做影片的時候,也不會教他們慢慢鋪陳。演算法是現實的,在你還沒建立風格之前,要跟他競爭,是相當辛苦的一件事情。
連在學校教課,都要打破過往的寫作模式,媒體裡面要做的轉變,大家可想而知。
一篇適合放在「報紙載體」的文章,和適合放在「網路為載體」的文章,絕對是不一樣的。閱讀習慣的不同,載體特性的不同,甚至是廣告擺放方式的不同,大大地影響了媒體的產製過程。
如果你認為「反正就一篇文章,紙本和網路都放就好了。」的話,可以試著想想看,多一套邏輯,能用一樣的成本完成嗎?所謂的客觀寫作,平衡報導,有辦法在不同載體上面用相同的模式呈現嗎?
7.
我們與網路媒體的距離
最近我演講最常聊的題目,就是談網路媒體識讀。我們與網路媒體的距離,已經密不可分。所謂的傳統媒體,運用著他多年累積的品牌,慢慢的也在網路媒體深耕。
很多念傳播科系的學生,會對於未來感到迷惘,覺得媒體不斷的沒落。但我一直對這件事情抱持相反的想法,期望學生能好好的在這個時代發揮長才。
或許這是個傳統媒體沒落的年代,但現在絕對是人類史上「媒體傳播能量」最強的年代。隨著載體和傳播技術的改變,人人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我們有更好的傳播工具,也有更公開透明的消息來源。
很多人說「蘋果日報轉型失敗」,其實我沒有這麼同意這句話。相反的,他做了非常多的事情,讓品牌在持續在這個時代繼續發揮影響力。結束紙本的發行,或許就是面對傳播技術的改變,在這條路上的一個重要決策。
對於經歷傳統媒體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痛的事情。我自己也經歷過蘋果日報全盛時期的年代,看著星光三班上「頭版頭」時,一大早興奮的跑去便利商店買報紙的讀者。若以一個純粹讀者的角度,我會緬懷蘋果日報陪我走過的那段青春歲月。但我相信,新聞從業人員,肯定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我們無法否認的是,紙本謝幕了,品牌影響力依舊在。只是當媒體只在網路上的價值只剩下品牌,他的商業模式,人力資源分配,都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是蘋果日報紙本走入歷史的故事,他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而是給這個時代的一個標注。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經歷傳播媒體變遷重要時刻的你,多一些探討和省思的面向。
《蘋果日報紙本謝幕》
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舊文新貼」這是2019年8月分享的文章,重新翻出來分享,是因為:
最近有好幾個媽咪私訊我聊到關於培養兒童閱讀的心得,昨天晚上又和另一個媽媽聊到,我乾脆再把以前的舊文章翻出來分享,當時是分著三天寫完,今天一次貼出來。對於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的方法,我來分享一下我們家陽陽如何從小二老師告訴我們她是一個閱讀有障礙的小孩變成小四時兩週閱讀40本書的成長故事(文太長,有興趣的當故事看喔,沒興趣或已經看過的老朋友請轉彎):
女兒不是從小就喜歡閱讀,十個月大來澳洲後一直到三歲半才上幼兒園,那時才接觸英語環境,在家是紮實的全中文教育(因為24小時跟我一起)。
因為澳洲學制的關係,四歲半進入小學系統的prep,五歲半上小一,在家我們仍然要求全中文交流,這樣的堅持,除了學校老師的支持,我們夫妻也相信這是對的。
小二第一學期,老師告訴我們,女兒有閱讀方面的問題,他可以流利的閱讀書本中的每一個字,卻無法說出故事的內容,不懂故事的意思,表示她沒有理解與吸收;而女兒也因為這些壓力很抗拒閱讀。
澳洲小學教育很重視閱讀能力與習慣的培養,甚至會有檢測系統得知孩子的閱讀能力是超越或是落後於該年齡。女兒當時是落後的。因為閱讀後不能口述內容,以至於無法升級到更難的書籍內容,檢測結果一直在原地踏步。
為此我思考許久,也失眠,更不敢過度勉強抗拒的女兒,雖然引導、鼓勵,也從圖書館借來我覺得有趣、而他應該會喜歡的繪本回來,似乎沒什麼進展。
有一天,我覺得我應該要拋棄台灣教育給我的舊思維與作法;於是硬著頭皮去請教只有點頭之交,但對我算友善的一個澳洲白人媽媽(女兒小一同學的家長)她告訴我:「建立孩子閱讀的自信,更勝於追求她閱讀的能力程度,而習慣的養成,來自於她能自信的閱讀,快樂的閱讀,輕鬆的閱讀。即使讓她從頭來過,即使讓她去讀prep程度的讀本,都沒關係,即使她只看圖片也無所謂,愛上看書這件事、這習慣的養成比什麼都重要。」
我聽了有如當頭棒喝;懂了,也找到方法了。
你們知道怎麼做了嗎?腦力激盪一下😊
得到老外媽媽的指點迷津之後,我帶著女兒去社區圖書館,讓她自己選書,當然她表現興趣缺缺,我告訴她隨便選五本,她可能會喜歡的,就算帶回家後發現不喜歡也沒關係,拿回來還就好,讓她在無壓力之下選書。
女兒選書時,我觀察到吸引她的書都是她可以看到封面或是內頁的書,他不會選擇排列在書架上的書,而是會選擇放在展示架上的書。
於是我選了15本書,加上她的五本一共20本,
回到家後,我仿造圖書館的陳列方式,吸引她的目光,然後又網購買了一個雜誌架,讓每一本書都可以看到封面,而這個方法奏效了。
6歲半的女兒開始會因為好奇書本內容,而主動去翻書,我選擇的15本書,除了有繪本、圖鑑還有各種她學校正在學習的課程內容,像是動物、像是九大行星、像是植物的生長等等,都是有趣生動的內容,她翻書翻到某一頁會突然說:「喔,這個我們老師今天有講到這個耶。」(很好,這就是我要的連結)
此外,我還選了一些圖多字少又容易閱讀的短篇故事,人物沒有很多,像是寶寶讀本那樣,內容也都是她認識學過的單字,我會陪她讀完後說給我聽,她慢慢的找到自信,我也找到問題,本來她以為復誦故事是要整本一字不漏的背下來,我告訴她retell真正的意義是什麼,也因此解開她的心結,我告訴她,把記得的內容說給媽媽聽就好。後來,每天晚餐後,我們全家會坐在沙發上,給她一個小舞台,讓她說故事給我們聽,然後爸媽和弟弟會給予最熱列的掌聲👏。她進步很快,說故事的細節越來越多,越來越精彩。終於,她的閱讀能力檢測結果開始往上提升。
當然,閱讀的習慣沒有這麼容易養成,雖然,她稍微比較會拿書來看,但只要我沒有陪伴,她就是看看圖片而已,一般閱讀時間不會超過15分鐘。
孩子嘛,喜歡新鮮感,所以我請老公也去辦一張借書證,剛開始我平均5到7天就跑一次圖書館,每次借閱40本書。回到家,我每次陳列20本書,10本在書架上,10本放在玩具木箱上;看到新書,孩子會很興奮的翻閱、參觀,漸漸的她看書的時間也拉長一點,兩三天後觀察女兒不再摸書時,我再更新另外20本,她又開心的摸書😂,翻閱、看圖,等到她不再觸碰那些書,我立刻再去換一批書回來。
以上是我沒空陪讀時,讓她主動去接觸書本的方式,但要她深入閱讀,我還有招(嘿嘿)。我不會說出:「來,媽媽陪你讀書」或「我們來看書」或「借著麼多書你都不看」也不說「怎麼都只看圖片,不讀內容」這些句子請忍住不要說出口..孩子一般很喜歡唱反調,你越在意越催促的事,他們會越排斥,千萬不要提到「看書」這個關鍵字,可是孩子們喜歡模仿,也喜歡跟你在一起,所以,讀書給你的孩子模仿你........我會拿起有趣的繪本,故意走到孩子身邊或附近坐下來,開始閱讀,然後自言自語、誇張的語氣說「天啊,怎麼會這樣」「小松鼠,也太危險了吧」「喔,這隻魚也太可愛了吧」「天啊,巫婆好壞喔」各種驚呼😂,各樣大驚小怪,孩子一定會被吸引過來,這招對中低年級以下的小孩很有效,但有時候還會吸引到孩子他爸也湊過來😝。
孩子們會問:「怎麼了,這書在說什麼?」我就會簡單起個頭吸引他們,但又賣關子的說「喔,現在我看到正緊張,你等一下..」,然後孩子開始會好奇內容,想跟你擠在一起看,我索性把整本書交到她手上說,你自己讀就知道了,然後,孩子為了滿足好奇心,就進入書本的世界(有時候我會陪讀一兩頁)。看完書後,我還會跟她說「你有沒有覺得那個小孩好誇張」「妳看到那裡的時候有沒有感動?我都快落淚了」等等各種浮誇演技真的都可以拿影后了我。💁♀️👸🏻
看完後孩子就會跟我熱烈討論,我就會很入戲的說「如果是我,我會....布拉不拉不拉講一堆」,孩子也會發表她們的想法和意見,並且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嗯嗯,我的目的達到了,一直到現在,女兒看到好看的書,都會拿來跟我討論。
在培養閱讀期間,每天睡前,我會提早一小時把孩子們集合到房間,在進房之前我已經佈置好房間,房間裡除了床,沒有玩具只有書,我會說:「想睡的就睡,不想睡的自己找事做喔」,沒有玩具,沒有畫筆,能做的事就是看書,睡前閱讀可以平靜身心,舒緩情緒,他們也因此養成睡前閱讀的習慣。這些書籍,我是每天更換,除非他們有喜愛的書,看了一半隔天還要看,就會保留。
就這樣,女兒成功培養閱讀習慣,更棒的是弟弟也被深刻的影響,弟弟還沒上學,不識字,都會要求姐姐讀書給他聽,弟弟上學識字後,為了不求別人讀故事,很努力的認字學習,現在六歲讀小一,閱讀能力測驗結果是在十歲,小學四年級的程度,都可以讀姐姐讀的書了。女兒的閱讀能力從二年級下學期開始躍進,現在九歲,小學四年級,閱讀能力檢測在小六以上,已經超越同齡的孩子。
我不辛苦,只是圖書館來回換書,演演戲,觀察孩子們的喜好,把書搬來換去,以前有些繪本畫風不得女兒歡心,我就會注意這些問題。偶爾她也看漫畫,但一次只能借兩本。
以前,我經常自己去借書回來給他們看,因為借閱太多太多,經常借到重複的,現在都必須讓孩子們自己去借書找書,我就當司機接送就好,不用再傷腦筋。
但是,你後來會發現孩子經常借同一類型的書,等於沒有進化,也就不會進步,這時媽媽我又會插手了,我會選擇幾本不同風格的書,然後告訴她,如果妳讀了前面五頁還是不喜歡,那這本書就放棄(這靈感來自:韓劇第一集沒吸引我,頂多到第二集我就棄劇了,書本我還給了五頁的機會耶)。通常十本裡面有五本她會繼續看下去,有時候還愛不釋手。這招也很有用喔,讓孩子接觸多元的寫作風格。
現在每天晚上孩子們都會輪流讀床邊故事給我聽😂。而我最常說的話是:「你們讓眼睛休息一下,不要再看書了。」
孩子愛看書之後,不管你是要追劇、運動、烘焙、還是滑手機,真的不會有人來吵妳(大誤😂🙅🏻♀️),好處多多,快點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培養起來吧。
對了,最重要的是我家孩子每天只用ipad學習學校課程30分鐘,每個星期五和六晚上才能看電視,星期六下午可以打電動90分鐘。其他的日子和時間只能自己安排找事做,而且我們是去年12月因為學校要求才買iPad,所以小孩對3C中毒不深。因此訓練孩子們讀書習慣比較容易,孩子習慣養成後,對3C不會上癮、不依賴,能夠自己控制使用時間,這也是閱讀習慣養成的一種回饋喔。
喜歡的朋友可以直接分享喔,不用問我😄。
便當文稍後。今天帶刈包。
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分享家-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來自網路的惡意威脅越來越多元,除了以往的病毒與駭客,現在還有一頁式詐騙網頁或者各種騙取個資的假中獎資訊,家中長輩小孩一不小心就可能上當受騙,
以前可能只有電腦會中毒,現在連手機、電視都有可能中毒,網路攝影機也有被駭客入侵的可能性,
今天介紹這一台來自趨勢科技的智慧網安管家,安裝簡單、自動掃描,全方位檢測家裡的網路漏洞,做好安全的管控,盡可能幫你阻絕來自網路上的惡意威脅,究竟這台小小的機器有多厲害,快來看看吧!
了解更多智慧網安管家:http://t.rend.tw/?i=MTA4Njk
到PChome購買:http://t.rend.tw/?i=MTA4Njg
到momo購買:http://t.rend.tw/?i=MTA4Njc
🔸CC字幕的開啟方式:https://youtu.be/k65E3bjUPbs
🔸關於留言你該知道的事:https://youtu.be/TVZWf6Xopuo
🔸歡迎加入羽的Telegram頻道以免漏掉上片通知:https://youtu.be/ocK4if42N8I
🆒加入分享家-羽的頻道會員:https://reurl.cc/dGKy7V
🆒分享家-羽頻道會員福利說明影片:https://youtu.be/A5VIBDbzPm8
👉前往分享家-羽的副頻道【日常廢片】https://tinyurl.com/yulenvlog
👉前往分享家-羽的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HappySharerYu/
======================================================
其他分享家-羽的影片系列:
💡知識技巧系列
分享3C或生活中實用的知識、技巧與經驗。
https://tinyurl.com/sg3w25o
🔎開箱評測、使用心得與產品介紹系列
分享各種商品的開箱、評測以及使用心得等影片。
https://tinyurl.com/tqjpv75
🚗旅遊與食記系列
分享旅遊或食記相關Vlog以及旅遊相關的知識、技巧或資訊等等。
https://tinyurl.com/rtpc4a3
📢就是要分享系列
分享我覺得有價值但又不知道如何歸類的影片。
https://tinyurl.com/rp3h47r
🏨羽的住宿經驗系列
分享各種自己住過的飯店、旅社、民宿等等。
https://tinyurl.com/uto3ngh
📜全部播放清單列表
其他沒有列出來的清單都在這邊!
https://tinyurl.com/s8rmtk8
======================================================
✉合作邀約請洽粉專或來信 singiamagic@gmail.com
# # #
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手機#中毒要怎麼知道自己手機有沒有中毒 - 3C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上了不明的色情網站還是什麼的,我玩遊戲居然會開始有點頓頓的了,請問各位有什麼推薦的無毒a片網站嗎,額不對,請問要怎麼知道自己手機有沒有中毒呀. ... <看更多>
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手機中毒警告、手機木馬病毒症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 [情報] 肺炎4大謠言揭密!WHO菲律賓:炎熱潮濕下仍能存活 · Re: [請益] 艱難險阻路蹊蹺(工作) · [分享] 吳堇溦吳小妹YouTuber ... ... <看更多>
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機中毒 在 [討論] 手機真的不會中毒嗎? - 看板Androi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文長)
我這個標題下的不太好啦其實
應該說小弟想知道自己到底怎麼會中毒或是中木馬
自己究竟是那邊出錯了...
真的百思不得其解
用電腦用了20年了 除了剛接觸電腦時有中毒過幾次 後來從 window95跳至98後
幾乎就和病毒絕緣了
而又是讀電資的 也算是每天都碰電腦
不敢說自己多強 板上一堆神人
但在電腦上算是有個良好的使用習慣
智慧型手機出來後 不管是安卓或ios也是會root或jb
使用上一直滿小心的
簡單來說我應該不能算是手機與電腦白痴啦
當然也不是神人或是高階玩家就是了
像是安卓
我會用Xprivacy去控制各軟體所能取得的權限
未知的來源會懶得關 但是不小心載到不對的東西也是不會讓它輕易安裝的
而大陸程式不可避免 因為有一些小米產品
必然要用米家 yeelight 小米路由器
但是關於他們取得的權限我都有設定一下
大概在兩個月前吧 正在上家教時手機突然狂下載東西 當然不是從商店裡載的
第一步馬上直接關未知的來源(當然趕快把電子錢包信用卡資料全部停止)
可是過五分鐘後突然自動被打開繼續載了一堆莫名奇妙的軟體 而且一個牽著一個下載
發生這件事是突然的 就是正常手機的使用
就突然狂下載狂跳 然後幫你安裝好連問我都沒問
甚至只要刪掉一個軟體 還會逼迫你重開機
於是先上商店找了一堆防毒與殺木馬的跟它拼 當是愈用愈發現 這個木馬已經搶走我的系
統
還自動把SuperSU刪掉讓我無法給予殺木馬軟體root權限==
當然在這件事發生前 一個禮拜內確實感受到電力突然下降 稍微有一些些些些感受到變慢
但也找不到原因 就歸咎於元件與電池老化
感受到離發生這種狂下載的問題差不多一週
我在想是否是中了潛伏在後台隱藏一陣子才會大爆發的木馬
最後的解決辦法當然是雙清重刷
還好我有帶著筆電的習慣 就邊重刷邊繼續上課了
我是這樣想啦:
平常偶爾多多少少會手殘按到廣告或是騙人的“你的系統已受到嚴重感染”這種東西
可是我並不會讓它安裝 但是我也不會去下載資料夾刪掉它
因為下載資料夾應該數百個重要文件與檔案
要找很麻煩所以半年才清一次
於是這些apk檔包著木馬 沒有安裝就自己在默默的運作起來(?)
自己也用五六年安卓了 一直覺得使用習慣滿良好的
以前也是笑著說 安卓沒有在中毒中木馬的啦
結果突然中毒了 好像心裡有某塊建立的自信突然被打破了哈哈
雖然是自己解決問題了 可是重刷畢竟也要時間 尤其是一堆自訂的設定什麼的要搞一個晚
上
使用上是gp2 因為4.4.2的省電關係就沒有繼續更新了
當然不繼續更新到棒棒糖確實是有一定風險
但是我看也有很多人留在這個版本(?)
爬了一下這板 很多人的論調也是認為安卓不會中毒...
既然不會中毒 檢討自己那想必就是我的問題了...
所以真的很想知道 到底有什麼地方小弟會去碰到這些髒東西...
先感謝各位的回應了...
-----
Sent from JPTT on my LGE LG-D83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106.7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ndroid/M.1480583600.A.0FC.html
嗎? 而上謎網站時 是點開瀏覽就足夠能中毒了嗎? 我一直以為安卓在瀏覽應該不會中
毒 是要下載什麼並啟動安裝(?)
只裝了Xprivacy和綠色守護
所以才困惑了..什麼金山360獵豹任何手機助手一律不碰...
除非就是小米的軟體有問題了...因為中國軟體有碰的就這些
一直以為小米只會盜取個資而已(?)安插木馬搶走管理員權限這也太囂張了吧
只有在當下中毒發作時才想說 好吧都這樣了以毒攻毒養蠱試試看xD
這兩個月來我爬了板上多數的中毒文
都沒有像我這樣的...
所以我在想是不是真的只有我遇到
即使滿小心的 也是有機率碰得到 只是我就是好死不死衰的那一個
可是我手機除了沒充電器時臨時要充電外就沒接過電腦了 因為平常直接都是雲端備份 雖
然很慢 可是習慣了
不過這樣說真的提醒我 以後插電腦充電也要格外小心了 感謝
※ 編輯: SapiensChang (111.248.157.51), 12/01/2016 18:31:18
※ 編輯: SapiensChang (111.248.157.51), 12/01/2016 19:16:58
中
※ 編輯: SapiensChang (111.248.157.51), 12/01/2016 20:00:09
別這樣直接點破啦xD我半年還是會固定清一次嘛
只能生一台拿來練蠱養毒機了 什麼漏洞後門都來吧~這邊什麼都沒有
※ 編輯: SapiensChang (111.248.153.175), 12/02/2016 12:51:1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