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選物 no.5】談論悲傷的四件事
If you don’t name it, you can’t feel it.
不允許自己談悲傷的人,也聽不進別人談悲傷
--
節目名稱:Unlocking Us
主持人:布芮尼・布朗|《脆弱的力量》作者
你可以利用這個podcast節目,學幾個單字主題
🔹悲傷grief
🔹療傷healing
🔹心理學psychology
前往《語言選物IG》學例句 👉🏼 https://reurl.cc/8G7LVd
💔為何談悲傷是一件重要的事?
新學生詢問課程時,我常常先提醒一句,我提供的不是英語考試練習,是說話練習,過程中除了訓練 #怎麼說(文法、單字)以外,一樣重要的是訓練 #說什麼 。
想學好英語的人當中,許多人是為了擴展自己生活圈而來,想用英語在旅遊中交朋友,想用英語在會議上說服客戶,或是想用英語在海外找到新的合作夥伴,我們想用英語說自己的故事,但我們少的是英語能力,還是自己的故事?
發音道地、文法標準、單字搭配自然,這些 #怎麼說 的練習,當然十分重要,但只訓練 #怎麼說 ,就像不斷升級車子的性能:雖然時速0到100的加速越來越快,但如果不曉得該往哪去,速度也只是增加你繞圈的次數而已。多練習 #說什麼 ,讓語言跟著內容走,速度才能帶你抵達目的。關於說話練習,十多年的英語教學經驗中,我觀察到了兩件事:
1️⃣練習說話,不是從外在模仿別人說的範例,是 #善用問題 ,往內在探索自己的觀點與感受
2️⃣利用 #外語學習 來練習說話,具有母語所沒有的優點好處
關於第二點,下回有機會再多舉例說明,這次我想藉Brené Brown訪問David Kessler的一個節目來談談悲傷,如果你想練習找尋自己的觀點與感受,悲傷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單元,因為經歷悲傷就像樹木經歷旱澇,無論規模大小,都在年輪印下痕跡,想了解自己,不能不看悲傷印下的樣貌。另外,談論悲傷需要練習,毫無顧忌地揭露並非勇敢,我們需要多一些指導,鋪張細心的網,然後走進湧現的悲思裡。
那麼練習談論悲傷有哪些指導呢?
💔 談論悲傷的四件事
學術研究者與一般大眾認識悲傷的基礎,來自Elisabeth Kübler-Ross提出的五個心理階段:◎denial ◎anger ◎bargaining ◎depression ◎acceptance,與她合作出了兩本書的David Kessler,後來提出了第六個階段 ◎meaning ,在這集podcast中,他談了自己如何在2016年喪子之後找到意義,完成了關於悲傷的第六個階段的著作,但我想分享的,是他與主持人Brené Brown之間深刻溫暖的對話,關於談論悲傷需要知道的四件事情。
🚩if you don’t name it, you can’t feel it
悲傷引發的情緒,對自己或他人都一樣難受,為了避免困擾,許多人以為 #不談悲傷 才是成熟的表現,但就像交惡的鄰居,疏遠只是讓你與他陌生,不會讓他消失不見,越不談悲傷就越不懂悲傷,更糟的是,不允許自己悲傷的人,通常也聽不下別人的悲傷,「你是電影看太多喔?」,這不算成熟,這是漠然。
🚩grief is the death of something
悲傷來自 #消逝,但往往只有 #生命的消逝 被認真看待,弄丟的物品、變質的關係、搬家前最後一次關上門、畢業典禮後的最後一個夏天,我們很少願意好好告別,與消逝中的感受共處,總是催著自己略過悲傷,讓心情快點好起來。
🚩the worst loss is always your loss
曾經有個學生告訴我,她安慰即將裁掉員工的朋友時說:「你才幾個員工?我今年要裁的是你的好幾倍多!」她開心地告訴我,她的朋友後來就覺得好多了。
每個生命累積的經驗不同,我們太常比較誰的悲傷比較痛,贏的人可以掉淚,輸的人因為自己依然悲傷而覺得慚愧。新冠肺炎疫情中,無法在學校與朋友踢球的小孩流眼淚時,我們不該說服他失去工作的爸爸比較難過,出於同理,我們希望失去最多的人得到關注,但悲傷的強度沒有公制單位,我們無法客觀測量誰難過多於誰。
🚩judgement demands punishment
David Kessler在節目中提到,遭受喪子之痛的夫妻會離婚,不是因為小孩的去世,而是因為彼此無法接受對方難過的方式。「你如果也跟我一樣愛他,為何你沒有跟我一樣難過?」
評判的語言中,往往帶著精神折磨,你或者認為對方受苦不夠,但以 #比較 來降罪於人,得到的終究不會是平靜。
Brené Brown在節目中很認真地說明了她對Elisabeth Kübler-Ross與David Kessler的感謝,
她認為透過他們的著作與研究,在悲傷中浮沈無依的我們才於是了解:自責、失序、反覆都是正常(normalizing the internal crazy-making),當然光是一集podcast還不足以讓我們學會如何談自己的、聽別人的悲傷,但仔細讀到這裡的你,已經證明了自己對 #說什麼 的學習興趣,善用這樣的好奇,說自己的故事,語言能給予的多寡,只有你自己能決定。
聽完節目後衍伸討論話題
🔹Who do you talk to about your grief? Wh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what are some of the things that make you grieve?
🔹Do you think sharing grief is essential to building trust between friends?
記得按個讚讓我知道你喜歡我的分享,如果你想起誰也會喜歡讀這樣的內容,請幫我分享給你的朋友。
如何安慰喪子之痛 在 擁抱不完美&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練功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何哀悼悲傷?】
-----Say hello才能say goodbye
#哀悼的療癒力量
同樣是喪子之痛的悲傷,讓我想起《破碎重生》這本書裡,曾給出一個很美的哀悼故事。
這是一個父親喪子的悲痛故事。
他的兒子叫艾瑞克,是一位品學兼優、長得英俊健美的年輕人。艾瑞克在國外唸大學,就在完成學業、即將返國之際,他獨自去做了一趟旅行,結果他在一個美麗的峽谷,不幸騎機車摔入山溝裡,當場死亡。
這個噩耗幾乎毀滅了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這個「無常」剝奪了他們「正常」的生活,接下來的一年,這個家庭的每個人幾乎「當機」,變掉的生活,有時連呼吸都困難。
破碎的心,沒有解藥,只能日常生活中、哀痛不已。如同書上說的:
「有好幾個星期、好幾個月,我們都在傷痛中焦慮、掙扎,淹沒在極度的痛苦中,看不到光,也不知道何去何從。」
他們差點淹沒在悲傷的大海裡溺斃。但是,巨大的悲傷,卻也為這個家庭帶來改變的契機。
----------------------------------------------
在艾瑞克死後六個月,這個父親突然覺醒,
他做出了一個新決定,他決定辭去他做了23年的工作,也是讓他不快樂卻可以賺很多錢的工作。他說:
「我的家庭已經搖搖欲墜,現在我選擇家庭而非事業,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多年來,我一直用邏輯頭腦在做決定,但現在我要跟隨我的直覺、我的心,這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狂喜。」
經歷悲傷後,#父親覺悟了
艾瑞克死去的隔年夏天,他們在一個美麗的湖邊租一棟小木屋,全家人決定在那裡度過一個暑假,也度過他們的悲傷。
書上寫著:「在湖邊,我們閱讀、划船、休息,我們吃得很好,花了很多時間在湖邊散步,並在月光下泛舟,也哭了數百萬滴的眼淚。」
好美的哀悼。
#大自然本身就充滿療癒的力量。
他們選擇在大自然中,安靜自己,沉澱內心的悲傷與哀痛,全家人聚在一起,陪伴彼此、也療癒彼此。
-------------------------------
經過那個暑假以後,他們每個人都變了。
他們終於活過來,恢復了正常的生活。
注意,此時的「正常」,再也不是以前的那個「正常」。
#創傷復原不是要你回到過去原來的樣子,清醒點,那是不可能的。
我們永遠不會「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尤其在創傷過後。
生命是流動的。
所謂的創傷復原,是你經歷了某些獨特、寶貴、可敬、悲痛的經驗以後,你的生命因此變了質,
你的生命裡會增加一些「東西」,那是你經歷了命運無情的火焰、被殘酷的燃燒與粹煉之後,所歷練轉化出來的東西。
---------------------------------
當你走出火焰時,#你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你。
你會變成一隻浴火鳳凰,得到重生。
你的內在會長出了一種神秘、安穩、沉靜的力量,讓你與眾不同、閃閃發光。
當我們可以好好哀悼,好好的悲傷時,悲傷就會成為我們生命的養分。
這就是一行禪師所說的:「它會讓我們變成一個實在平靜而且無懼的人。」
------------------------------------
#如何哀悼悲傷?Say hello才能say goodbye
無法悲傷,就無法哀悼。
無法哀悼,就無法道別。
無法道別,悲傷就無法消融、轉化、前進。
這就是讓我們一直陷入悲傷的黑洞裡、出不來、動彈不得,變得麻木不仁的原因。
哀悼是神聖的,它是轉化你生命、讓你成為浴火鳳凰的粹煉儀式。
我們要如何哀悼呢?
面對悲傷、好好感受它、並說出來。你得先Say hello,你才能say goodbye。
Say hello就是在進行哀悼。
要如何Say hello?就是說出內心的悲傷、不捨、懷念、憤怒、哀痛,讓這些情緒被看見、被聽見、被接住,好好的跟這些情緒在一起,這就是一個充滿療癒的哀悼。
如果你也想哀悼你的悲傷,下面作法你可以參考看看:
1.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好好獨處、與悲傷同在。
2.找一個人可以聆聽你故事的人,好好說故事,讓你的悲傷故事被聽見、被理解。
3.好好哭泣,不要害怕眼淚。想念的時候,你想哭、就哭,好好的哭,沒關係的,請不要客氣。
4.找到懂得陪伴你的人。這個人不會給你太多不必要的安慰、期待你要堅強、趕快走出來。
他只是靜靜地陪伴在身邊。
他只有在你需要的時候,才會出現。
他允許你哭泣、允許你獨處,允許你「現在就是這樣子」,他不會干涉你的哀悼方式,或企圖想改變你。
5.好好去感覺自己的悲傷。感覺情緒、辨識情緒,把內心的悲傷、失落、自責、罪惡感、憤怒,完整地表達出來。
6.寫出來。用自由書寫的方式,把內在情緒倒出來,被自己看見。越寫你就越清晰、越通透,你也會越自由。
7.寫信。寫信給讓你悲傷的對象。如果母親過世讓你悲傷不已,那你就寫一封信給母親,去表達你對她的思念、不捨、感謝、抱歉等等,把所有心裡的話,通通掏出來,不要保留。(如何寫信,後面會示範)
#其他輔助悲傷療癒及哀悼的方法包括:
閱讀治療、電影治療、出走旅行、音樂治療、繪畫治療、藝術治療、寵物治療、擁抱治療等(後面再詳談)
哀悼是一個歷程,它需要時間。它不是直線、它是迂迴的,它是反覆來來回的歷程,
#請你耐心陪伴自己的悲傷。
每個人的哀悼的方式與速度都不一樣,請不要比較。
跟別人做比較,一點意義都沒有。
比較、求效率都是對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哀悼何時會完成?」,
不用擔心,你的生命會知道的,到時你就知道,不用急。
哀悼悲傷的歷程雖然漫長又艱辛,但請相信,這個歷程是必要的。
生命中的每個經驗,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你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數,都不會白白浪費。不用擔心。
哀悼之後,你的生命將會閃爍著一種不耀眼的神秘光芒,它同時也展現了一種自信的定靜。
悲傷過後的喜悅,是一種發自內心底層、深層的喜悅。
我想,這是上天讓我們遭逢苦痛之後,
他想帶給我們的禮物與報償吧。
(歡迎分享)
如何安慰喪子之痛 在 《海琪的天空》 陳海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朋友遭遇喪子之痛,而我不懂該如何安慰那些失落悲痛的心靈,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界總有讓我們太多的不理解。
毓民,希望你和家人節哀順變 !
黃毓民 (Yuk Man Wong)
這是我今天節目播 father and son 的原因
RIP
para mi pat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