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藻礁、三接、核能與政治 - 想邀請大家共同理解「三接再外推方案」】(怕jpg)
首先,要po這個文我是真的相當惶恐跟掙扎,畢竟我只是一個創作者,不是學者也不是政治人物,當然創作者與社會有連結是一個選擇,我也一直都這樣選擇,但我主要的工作,依然是創造藝術與娛樂方面的服務,再度發聲有超越這個身份的壓力,以及折損商業價值的危機,也擔心造成合作對象的困擾,老實說就是,我真的超怕再參與的啦!但,看到周遭關心這件事情的朋友,以及在不同角色立場中間,不願放棄建立溝通的各方志士,最終明白無法置身事外,如果還能為此盡力,用自己的方式開啟對話空間,那還是得去做完它的,所以在這邊,希望借用大家一點點時間,閱讀一篇有點長的文章。
關於「桃園大潭觀塘區工業園區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建設,與保護藻礁生態的拉鋸,週一行政院提出新的「再外推方案」,從目前已經避開潮間帶藻礁區的作法,再往外推455公尺,等於離岸將近1.2公里左右。而先前我們關心是否還是會破壞到礁體的部分,政府的方案認為:因為已離岸近1.2公里,水深也超過需要浚挖的範圍,所以不用浚挖,也不用填方,並不會破壞到礁體,可以說是最大程度避開藻礁的工法。
當然,新方案有其需要付出的代價,包括時間成本與預算成本的增加、燃煤期限延長等。但整體而言的成本跟時間,都比台北港、林口港節省上許多,因為台北港等方案至少都是十年以上的工程,成本也是打掉重練的計算。
一個月前,我曾經po過一篇希望大家共同參與藻礁公投連署的文章,當初的初衷,是不願藻礁生態受到難以回復或被滅絕式的影響,而面對地球生態,應該謙卑互動是我一直以來的態度,所以在陸續收到幾個主推護藻礁的網友私訊請求之後,閱讀完資料,覺得可以幫忙推廣。
不過,當初我應該要做的事情,是呼籲大家一起「思考」,一起理解這整件事情。我太心急於為藻礁盡力,用很簡略的方式要大家跟隨支持,而實際上,這整件事情比我當初所接收到的都複雜很多。
其後湧進的大量留言,無論好壞,我其實都花了很多時間去理解跟消化。我很感謝多半都是好的,是善意並且能夠互相理解的,即使針對我個人予以指正,也都是以「資訊交流」為前提,我是真的有因為那些留言,很認真地反省了自己的做法。但是,對於部分「不理性」,甚至有到「惡意」的攻擊,朝我來就算了,主要是開始傷及底下所有有心參與討論的網友,最終因為擔心這些爭執已經無法收拾,恐將造成更大的撕裂,於是把文章刪除。但是在那之後,其實依然一直持續關注著這個議題的發展,包含各個面向的社論、各方新聞報導的觀點,以及,也感謝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朋友不吝撥出寶貴時間接受我對話的懇求,讓我盡量不遺漏任何重要資訊。
這段時間,看到除了部分民間環團很積極地舉辦各種對焦會議討論,很努力的促成民間跟政府的對話,我想大家也都逐漸了解到,這個議題並非只是單純的藻礁生態保護議題,而是降低燃煤的能源轉型與藻礁保護的權衡議題。
能源轉型為什麼重要?其一是,面對當前迫切的全球暖化問題,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開始致力於往減碳之路邁進,而大家在討論的「核能重啟」議題,這是「絕對不可行」的!這是安全問題,是核廢料處理的問題,是很大、很大,大到人類的力量無法解決的問題。
藻礁保育始終非常重要,但這與同等重要的能源轉型之間,必然有權衡找出平衡點的必要。理解這件事是痛苦的,不過這陣子,無論是政府和民間,都有許多人在為求取「雙贏」方案和共識做努力,知道這件事,我個人是覺得很感激的,也很肯定政府與民間的對話,做出更大調整的方案,努力降低大家的疑慮。
這是很關鍵的時刻,好的對話空間和品質,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反過來說,「無論基於哪一種政治立場」過度簡化、標籤式的網路攻擊現象,不僅對事情沒有幫助,還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因為失去對話空間以後,我們又倒退回政治對立,讓「政治」這個東西,沒有辦法往更健康的道路發展。政治本應該是與你我息息相關,可是它被二元化了以後,大家不僅覺得離自己遙遠,更甚至討厭這個東西的存在,這樣我們的社會是沒有辦法前進的。衷心希望,也真的相信我們能夠用理性對話,理出最大共識,找到對這塊土地上包含人類的每一種生物而言,最好的選擇。
回到個人的立場問題,首先再次感謝因為看到我的發文而連署的朋友,因為大家共同的關心,讓藻礁這個議題被社會看見並且重視,現在公投已經成案,我知道目前有部分團體,基於「公投發起人」的責任,以及長期致力於藻礁保育的心思,不能夠接受新的方案。但我自己這樣了解下來,想要在這邊邀請大家,我們一起來關注這個新的方案,一起思考怎麼樣可以達到生態保育與能源轉型之間,最好的平衡,當然,也希望政府同時能夠跟所有人民詳細溝通和說明,讓大家可以理解:這是一個「對減煤期程」影響最小和「更大程度保護藻礁」的方案。
另外,因為8月又要重啟核四公投,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從三月開始繼續反核四五六,每個月第四個週五的晚上六點,在自由廣場集會,有演出與短講。5/28當天,我會到現場進行演出。詳細活動內容和時間會在近一點的時候再另行公佈,不過大家可以先把日期記下來,並且近日有空的話,繞去自由廣場看看。
以上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望我們都能夠做真的為這塊土地好的選擇,因為反過來說,那也就是對我們好的選擇。謝謝。
—
(話說,關於那些積極中傷的,不管是留言或者特別tag我的發文,其中有看到幾個網友批評我「不藍不綠」(明明我的文章內容就不是這個意思),一開始覺得很生氣,好像被意指為牆頭草,但仔細想想他們說的確實也沒錯,永遠希望立場、觀點能夠全面,就是我生來便必須面對的核心性格吧,大家要說兩面討好的話,那大概也是吧,這樣講的話,我不僅不藍不綠,還「不男不女」,很複雜的(?)。
那麼,如果說不同性格承擔不同的社會角色,那我會在我的角色之上去盡力開啟對話的。
以上博君一笑,再次感謝大家的閱讀。)
-
針對文章裡沒有說清楚的地方進行補充,以及對目前前來洗版的憤怒的大家,有一些話想說:
我在文章裡面說,當初「太急著保護藻礁」,應該呼籲大家思考,而不是直接說出希望大家怎麼做,那一部分,就是因為這違背了我對於自身角色責任理解的初衷,但,我「並沒有任何一絲後悔」對於能夠參與開啟討論,督促政府與民間協商的過程,所以,這並不是一篇「贖罪」的文章,這是一篇把重點放在新的「再外推方案」,呼籲大家一起關注的文章。
為什麼要關注「再外推方案」,是因為我們不得不面對三接的急迫性,所以,如何對藻礁生態損害最低,同時達到能源轉型,這真的很重要!
真心希望大家能理解,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是邀請還不理解的,或是當初參與藻礁公投連署的大家「認識」再外推方案,了解它做了哪些權衡,對藻礁、能源轉型各自帶來什麼樣的好與壞,並且持續關注這個議題。
如果我想要大家「認識」一件事情,我的態度就不能是「不管怎麼樣,你聽我的就對了」,不能是這樣的。在大家都花時間、心力去了解了以後,我們再來討論「那我怎麼選,理由是什麼」,那這個選擇,才會是最完整並堅定的選擇。
如果每一次在面對重大的議題,我們都要急著要求他人做跟自己一樣的選擇,這樣,其實就是對於他人判斷能力的不信任。我相信我的對話對象,這很重要。
可能很多人覺得我在說漂亮的話,但實際上,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說話的,我說過最不漂亮的話,大概就是覺得一直被叫左膠很煩,所以大喊「我就是左膠!」,但針對這件事,我也並不後悔。
當然,我想大家有各自的堅持,就像你們堅持這整件事情都是環團的陰謀,以及藻礁是一片死掉的石頭,這可能確實短時間內不可能有共識,在這個部分,我們是在天秤的兩端,我想不管任何事情勢必得要以這樣的方式達到平衡。
我覺得最悲傷的只是,部分過去對於當前政府大力支持的朋友,沒辦法相信除了自己的方法之外,其他人用他們的方法,也可以在你們看不見的角落,為讓事情變好盡力,我不知道這題怎麼解,什麼時候開始台灣人民彼此之間產生這麼大的信任危機?
如果要讓事情變好,真的,不能再吵了!!!
最後要說,我不會刪文的,因為這很重要,這真的很重要,重要到我必須下定這個決心出來讓大家砲,所以大家不用擔心。
以上,我真的盡力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Xiaofei小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的哥哥Jonathan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擔任消防員,我跟他聊了從事戶外運動和旅行的風險,還有台灣和美國關於登山、溯溪和野外搜救的法規差異。歡迎加入我們的討論,在留言區告訴我們你/妳的想法。因為大家的公開論述,這些議題才有機會變得更好。 內容索引:Table of contents: 0:23 蚯...
如何判斷離岸流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藻礁議題是「環保vs環保」兩難下的權衡,一次看完幾個焦點爭議,瞭解問題的本質,然後分享吧!
洪申翰委員長期深耕台灣能源及環保議題,他告訴大家,藻礁議題並不是開發與環保的價值對立,而是「環保vs環保」的權衡。
目前不同的三接方案,背後都有明確的環境保護功能與目的:中南部減煤減空污 vs 更徹底棲地保育 。
一邊是希望更大程度的棲地保育,更大程度減低對海底生態的影響;但另一邊則是希望更大程度、更盡速的減煤、減空污。
✅申翰委員針對藻礁議題的QA,請大家一起來關心,一起轉發給關心的朋友
—以下分享自洪申翰立委臉書—-
藻礁爭議,表層是「保育v.s開發」,但其實深層是「環保v.s環保」兩難下的權衡
最近藻礁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議題爆發後,各種不同立場的朋友都來找我,表達他們的憂慮跟疑惑,包括推動連署方,也包括不贊成公投連署的朋友。不論立場,其實大家都有些相近的問題「我們是否真的需要再一個接收站?」「目前的方案到底會不會破壞藻礁?」「到底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等等。
我也知道現在有一些人一些惡意的媒體,尤其是擁核勢力,又想要操作二元的善惡對立來簡化或標籤化這過程中努力過的人,我當然也是被鎖定的對象。對於這些無助問題解決的惡意,我只想說,如果這種把立場對立化、簡化的標籤,或突襲式的表決有用,這問題不會發展至此,這都只是姿態的操作而已,這種無用的消費動作還是省省吧。
我其實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在這樣轉型的爭議中,我們恐怕無法再像過去,靠著二元是非善惡的對立來理解,來找答案,這樣是兜不出答案的。
現在輿論上的幾個方案爭執,並不是如表層的價值對立,不同的方案主張後面,都有明確的環境保護功能與目的「更徹底棲地保育」vs.「中南部減煤減空污」,孰輕孰重?大家其實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答案不會簡單,因此在藻礁爭議上,這兩天我接受了專訪,也希望可以相對完整的跟大家說說我長期接觸此案的看法和理解。
【台灣需要第三接收站嗎❓】
#第三接收站是為了天然氣布局 #為了減煤減污和電力風險管理
逐步淘汰燃煤發電改為燃氣發電,是台灣長遠能源規劃的趨勢。為了台灣整體天然氣的佈局,以及南氣北送的風險管理,除了現有的台中和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北部勢必需要再一個接收據點來供大潭、通霄等燃氣電廠重鎮。桃園大潭的第三接收站計畫是馬英九2015年核定的,因此當時原因並不是非核(馬英九又沒有要推非核),而是為了處理台灣整體天然氣佈局的風險管理。
【目前的方案會破壞大潭藻礁嗎❓】
#學者調查證明大潭生態豐富 #離岸迴避方案保留藻礁
桃園的海岸線有很特殊的藻礁生態,目前爭議的大潭藻礁,在過去相對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與關注,當時中油說大潭藻礁遭到沙埋,因此判斷大潭藻礁的生態很差。直到2017年開始,越來越多生態學者進入大潭藻礁的區域做調查研究,發現這塊潮間帶藻礁的生物多樣性確實豐富得超出預期。這些新的研究結果,也讓中油無法再單方面聲稱這塊區域的生態很差,也無法否認這些塊區域的生態價值。
馬政府時期核定的方案是,現在看到的海岸上潮間帶藻礁區域要全面開挖,面積高達232公頃。但是因為生態學者和許多團體的投入和努力,讓大潭藻礁的生態受到重視,於是行政部門被逼出現在看到的「迴避離岸方案」。
也就是將工業港移到海上,避開岸上潮間帶,保留下這塊擁有最好生態的藻礁潮間帶,另外同時也將開發的面積縮小、不增加岸上新的開發。這個方案確實避開了岸上裸露的藻礁,保留下生態最豐富的藻礁區域,就生態上來說,從原本要把生態最好的區域全面挖掉到現在,這進展不能說不大。
【現在的方案是否完全不會影響生態了❓】
#目前方案不是完全沒影響 #但尚有生態疑慮需要被釐清
目前的離岸方案還存在爭議的是,工業港在海上,那對於海底下的生態會不會造成影響?以及,這些海面上的構造物,是否可能影響沿海的海流條件,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針對海底下的生態影響,目前攤出來的科學資料,水深十二米以下的底棲生物棲地,仍有礁體和沙地,離岸工業港的興建,確實仍會對這些水下的礁體和沙地造成影響,這也是部份深海底棲生物的棲地。我認為很武斷說「絕對不會有影響」這是不精準的,但是影響程度多大,海底下生物狀態如何?還需要更多科學實證的證據。
另外,也有學者提出,海面上的構造物,工業港和棧橋,可能影響沿海的海流條件,會不會對生態影響到什麼程度?目前確實是各說各話的狀態,因此也還沒有辦法被好好被釐清討論。
以上兩個爭議,我認爲都還需要更多方法和證據,包含現況與可能影響的程度,都需要更多科學方法來確認跟釐清。
【如果將第三接收站移到台北港會是最好的選項嗎❓】
#臺北港方案最大成本是時間 #是環保vs環保的問題
大家也在討論替代方案的可能性,例如,台北港合適嗎?我認為台北港最大的問題和成本是「時間」。臺北港所需要的時間加上環評、生態調查、填海造陸及工程時間等,我不採中油自評18年的說法,這說法太誇張。但在綜合工程和政策資訊後,我認為最最最樂觀的時程預估,也至少需要9到10年以上。如果從2021年開始做,需要到2030以後才會完工,因此原本預計2023-2030中南部要用燃氣來大幅減煤、改善空污的計畫將會停擺。
中南部有相當高減煤減空污的期待,這也是我過去幾年工作的重點之一,臺北港方案最大的實質影響,是我們原本預計2023-2024年可以更大幅度用燃氣取代污染最髒的燃煤,減少空污的計畫時間將會停滯,難以再執行。
另一個台北港案的影響是,原先要來替代燃煤的大潭8號、9號機將可能面臨完工卻沒有氣可使用的狀況,因此會影響到電力的備用容量。精準來說,這個備用的影響不會到絕對的停限電,但在未來半導體用電增加下,確實會使供電的風險會增加,這是一個機率的概念。
綜合以上,我們會發現,一邊是希望更徹底的棲地保育,更大程度減低對海底生態的影響;但另一邊則是希望更大程度、更盡速的減煤、減空污。所以,第三接收站和藻礁的議題不是一個尖銳的價值對立,在這個時間點上,這其實是環境保護與環境保護的權衡。
但我也想再提醒,這也是很多環團朋友對中油非常不諒解的地方,他們經歷這麼多年的過程,一定會想指控,如果中油在2015年2016年就開誠佈公的評估各種替代方案,那現在就不用遭遇目前這個時程的巨大壓力跟兩難。這是他們這麼憤怒的原因。
【就是非核家園破壞藻礁嗎❓】
#國民黨挺藻礁別有用心 #但核四重啟無法解決藻礁爭議
最近擁核派和國民黨不斷說要拿核四來解決藻礁爭議,這都是錯誤的誤導和刻意擾亂視聽。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核四都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首先,目前封存的核四其實尚未完工,而建照也已經失效,要重新取得建照、重啟復工,光是重啟復工就需要7+N年,現在建照失效之後至少是10+N年,不管怎麼樣都趕不及成為可使用的選項,來緩解爭議,而這些都還不談到核四設備的老舊、拼裝的安全問題。
撇除擁核反核的立場,客觀來說,天然氣接收站和藻礁保護的議題,就是沒辦法用核四解決。但國民黨最令人厭惡的地方,就是一直拿核四來混淆視聽,但這都不是真的要解決藻礁問題,僅是國民黨見縫插針,覺得只要讓資訊更混亂、讓事實更難釐清,就可以獲得政治上的利益。
【接下來,我們應如何面對藻礁公投爭議❓】
#各方的努力和焦慮都該被理解 #各方資訊利弊都該被釐清
過往,我們習慣用二元對立的方式來理解議題,但像我前述,在這個轉型的當口,我們需要拋棄這樣的習慣與方式,嘗試並學習如何好好對話和相互理解各自處境。
這段時間非常多不同立場的朋友來找我交換想法,我也很有收獲。我看到推動連署的朋友對保育、保護環境的心意是非常的真切,很難用黨派思維來否定。他們跟我說,這些連署是關心環境者、年輕人和許多熱心參與公共事務的朋友提出疑問的方法,他們強烈希望是否能再多討論,目前的方案是不是最好的,希望這件事情可以被好好釐清和討論,希望開啟更多對話。
而環團很難諒解的是中油這麼多年的態度,讓處理此案的時間限制越來越大,要怎麼創造這個時間點對話的基礎,都還要各自再靜下想想。
長久以來,公共議題討論被國民黨的政治操作攪亂,在2018年的公投選舉中,更是重創台灣好不容易要開啟社會對話的機會。直到今天,國民黨也確實不斷利用罷免和公投的方式在進行政治操作對立跟分化,不惜打亂公共討論的風向來謀自己的利益,我知道很多朋友經歷當年的過程,這樣的焦慮很深很深,這樣的擔心也絕非空穴來風。
我心中最大的擔憂是,如果,轉型中各個環節和爭議點都變成是非善惡的對立,「轉型」將會越來越艱難。而對立的態勢和混亂的資訊所造成的局面,也是國民黨獲取政治利益的手法,相信也是各方朋友都不樂見的情況。
我希望透過這篇文,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了解剝除爭議的表層,這其實是環境保護和環境保護上的難題和權衡,但能否讓它成為我們好好討論能源轉型的機會,端看我們接下來怎麼作。
藻礁公投的連署已經達標,接下來我們該要逐步把問題利弊釐清,讓各方可以有機會對話,社會大眾才能好好思考選擇其中的權衡。
民主成長和能源轉型,我們的確都在十字路口。
https://tinyurl.com/ya983sj7
如何判斷離岸流 在 吳濬彥 Wu Jun Y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藻礁爭議,表層是「保育v.s開發」,但其實深層是「環保v.s環保」兩難下的權衡
最近藻礁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議題爆發後,各種不同立場的朋友都來找我,表達他們的憂慮跟疑惑,包括推動連署方,也包括不贊成公投連署的朋友。不論立場,其實大家都有些相近的問題「我們是否真的需要再一個接收站?」「目前的方案到底會不會破壞藻礁?」「到底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等等。
我也知道現在有一些人一些惡意的媒體,尤其是擁核勢力,又想要操作二元的善惡對立來簡化或標籤化這過程中努力過的人,我當然也是被鎖定的對象。對於這些無助問題解決的惡意,我只想說,如果這種把立場對立化、簡化的標籤,或突襲式的表決有用,這問題不會發展至此,這都只是姿態的操作而已,這種無用的消費動作還是省省吧。
我其實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在這樣轉型的爭議中,我們恐怕無法再像過去,靠著二元是非善惡的對立來理解,來找答案,這樣是兜不出答案的。
現在輿論上的幾個方案爭執,並不是如表層的價值對立,不同的方案主張後面,都有明確的環境保護功能與目的「更徹底棲地保育」vs.「中南部減煤減空污」,孰輕孰重?大家其實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答案不會簡單,因此在藻礁爭議上,這兩天我接受了專訪,也希望可以相對完整的跟大家說說我長期接觸此案的看法和理解。
【台灣需要第三接收站嗎❓】
#第三接收站是為了天然氣布局 #為了減煤減污和電力風險管理
逐步淘汰燃煤發電改為燃氣發電,是台灣長遠能源規劃的趨勢。為了台灣整體天然氣的佈局,以及南氣北送的風險管理,除了現有的台中和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北部勢必需要再一個接收據點來供大潭、通霄等燃氣電廠重鎮。桃園大潭的第三接收站計畫是馬英九2015年核定的,因此當時原因並不是非核(馬英九又沒有要推非核),而是為了處理台灣整體天然氣佈局的風險管理。
【目前的方案會破壞大潭藻礁嗎❓】
#學者調查證明大潭生態豐富 #離岸迴避方案保留藻礁
桃園的海岸線有很特殊的藻礁生態,目前爭議的大潭藻礁,在過去相對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與關注,當時中油說大潭藻礁遭到沙埋,因此判斷大潭藻礁的生態很差。直到2017年開始,越來越多生態學者進入大潭藻礁的區域做調查研究,發現這塊潮間帶藻礁的生物多樣性確實豐富得超出預期。這些新的研究結果,也讓中油無法再單方面聲稱這塊區域的生態很差,也無法否認這些塊區域的生態價值。
馬政府時期核定的方案是,現在看到的海岸上潮間帶藻礁區域要全面開挖,面積高達232公頃。但是因為生態學者和許多團體的投入和努力,讓大潭藻礁的生態受到重視,於是行政部門被逼出現在看到的「迴避離岸方案」。
也就是將工業港移到海上,避開岸上潮間帶,保留下這塊擁有最好生態的藻礁潮間帶,另外同時也將開發的面積縮小、不增加岸上新的開發。這個方案確實避開了岸上裸露的藻礁,保留下生態最豐富的藻礁區域,就生態上來說,從原本要把生態最好的區域全面挖掉到現在,這進展不能說不大。
【現在的方案是否完全不會影響生態了❓】
#目前方案不是完全沒影響 #但尚有生態疑慮需要被釐清
目前的離岸方案還存在爭議的是,工業港在海上,那對於海底下的生態會不會造成影響?以及,這些海面上的構造物,是否可能影響沿海的海流條件,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針對海底下的生態影響,目前攤出來的科學資料,水深十二米以下的底棲生物棲地,仍有礁體和沙地,離岸工業港的興建,確實仍會對這些水下的礁體和沙地造成影響,這也是部份深海底棲生物的棲地。我認為很武斷說「絕對不會有影響」這是不精準的,但是影響程度多大,海底下生物狀態如何?還需要更多科學實證的證據。
另外,也有學者提出,海面上的構造物,工業港和棧橋,可能影響沿海的海流條件,會不會對生態影響到什麼程度?目前確實是各說各話的狀態,因此也還沒有辦法被好好被釐清討論。
以上兩個爭議,我認爲都還需要更多方法和證據,包含現況與可能影響的程度,都需要更多科學方法來確認跟釐清。
【如果將第三接收站移到台北港會是最好的選項嗎❓】
#臺北港方案最大成本是時間 #是環保vs環保的問題
大家也在討論替代方案的可能性,例如,台北港合適嗎?我認為台北港最大的問題和成本是「時間」。臺北港所需要的時間加上環評、生態調查、填海造陸及工程時間等,我不採中油自評18年的說法,這說法太誇張。但在綜合工程和政策資訊後,我認為最最最樂觀的時程預估,也至少需要9到10年以上。如果從2021年開始做,需要到2030以後才會完工,因此原本預計2023-2030中南部要用燃氣來大幅減煤、改善空污的計畫將會停擺。
中南部有相當高減煤減空污的期待,這也是我過去幾年工作的重點之一,臺北港方案最大的實質影響,是我們原本預計2023-2024年可以更大幅度用燃氣取代污染最髒的燃煤,減少空污的計畫時間將會停滯,難以再執行。
另一個台北港案的影響是,原先要來替代燃煤的大潭8號、9號機將可能面臨完工卻沒有氣可使用的狀況,因此會影響到電力的備用容量。精準來說,這個備用的影響不會到絕對的停限電,但在未來半導體用電增加下,確實會使供電的風險會增加,這是一個機率的概念。
綜合以上,我們會發現,一邊是希望更徹底的棲地保育,更大程度減低對海底生態的影響;但另一邊則是希望更大程度、更盡速的減煤、減空污。所以,第三接收站和藻礁的議題不是一個尖銳的價值對立,在這個時間點上,這其實是環境保護與環境保護的權衡。
但我也想再提醒,這也是很多環團朋友對中油非常不諒解的地方,他們經歷這麼多年的過程,一定會想指控,如果中油在2015年2016年就開誠佈公的評估各種替代方案,那現在就不用遭遇目前這個時程的巨大壓力跟兩難。這是他們這麼憤怒的原因。
【就是非核家園破壞藻礁嗎❓】
#國民黨挺藻礁別有用心 #但核四重啟無法解決藻礁爭議
最近擁核派和國民黨不斷說要拿核四來解決藻礁爭議,這都是錯誤的誤導和刻意擾亂視聽。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核四都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首先,目前封存的核四其實尚未完工,而建照也已經失效,要重新取得建照、重啟復工,光是重啟復工就需要7+N年,現在建照失效之後至少是10+N年,不管怎麼樣都趕不及成為可使用的選項,來緩解爭議,而這些都還不談到核四設備的老舊、拼裝的安全問題。
撇除擁核反核的立場,客觀來說,天然氣接收站和藻礁保護的議題,就是沒辦法用核四解決。但國民黨最令人厭惡的地方,就是一直拿核四來混淆視聽,但這都不是真的要解決藻礁問題,僅是國民黨見縫插針,覺得只要讓資訊更混亂、讓事實更難釐清,就可以獲得政治上的利益。
【接下來,我們應如何面對藻礁公投爭議❓】
#各方的努力和焦慮都該被理解 #各方資訊利弊都該被釐清
過往,我們習慣用二元對立的方式來理解議題,但像我前述,在這個轉型的當口,我們需要拋棄這樣的習慣與方式,嘗試並學習如何好好對話和相互理解各自處境。
這段時間非常多不同立場的朋友來找我交換想法,我也很有收獲。我看到推動連署的朋友對保育、保護環境的心意是非常的真切,很難用黨派思維來否定。他們跟我說,這些連署是關心環境者、年輕人和許多熱心參與公共事務的朋友提出疑問的方法,他們強烈希望是否能再多討論,目前的方案是不是最好的,希望這件事情可以被好好釐清和討論,希望開啟更多對話。
而環團很難諒解的是中油這麼多年的態度,讓處理此案的時間限制越來越大,要怎麼創造這個時間點對話的基礎,都還要各自再靜下想想。
長久以來,公共議題討論被國民黨的政治操作攪亂,在2018年的公投選舉中,更是重創台灣好不容易要開啟社會對話的機會。直到今天,國民黨也確實不斷利用罷免和公投的方式在進行政治操作對立跟分化,不惜打亂公共討論的風向來謀自己的利益,我知道很多朋友經歷當年的過程,這樣的焦慮很深很深,這樣的擔心也絕非空穴來風。
我心中最大的擔憂是,如果,轉型中各個環節和爭議點都變成是非善惡的對立,「轉型」將會越來越艱難。而對立的態勢和混亂的資訊所造成的局面,也是國民黨獲取政治利益的手法,相信也是各方朋友都不樂見的情況。
我希望透過這篇文,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了解剝除爭議的表層,這其實是環境保護和環境保護上的難題和權衡,但能否讓它成為我們好好討論能源轉型的機會,端看我們接下來怎麼作。
藻礁公投的連署已經達標,接下來我們該要逐步把問題利弊釐清,讓各方可以有機會對話,社會大眾才能好好思考選擇其中的權衡。
民主成長和能源轉型,我們的確都在十字路口。
如何判斷離岸流 在 Xiaofei小飛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的哥哥Jonathan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擔任消防員,我跟他聊了從事戶外運動和旅行的風險,還有台灣和美國關於登山、溯溪和野外搜救的法規差異。歡迎加入我們的討論,在留言區告訴我們你/妳的想法。因為大家的公開論述,這些議題才有機會變得更好。
內容索引:Table of contents:
0:23 蚯蚓坑因為危安因素關閉
The Wormhole is Closed for safety reasons
2:36 美國消防員對於關閉危險景點的看法
US Firefighters opinion on closing dangerous places
3:40 戶外的人為安全疏失有哪些?
What is safety negligence outdoors?
5:22 哪些情況下呼叫救難隊應該自費處理?哪些則非?
When should rescues be billed or free?
5:36 降低戶外活動風險的方法
Ways to mitigate risk outdoors
7:30 什麼是「狀況認知」?
What is Situational Awareness?
8:30 安全告示必須改善
Improving safety signage
9:30 從事戶外活動必須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
Know your limits outdoors
11:30 美國消防局在什麼情況下會要求民眾自費?
When the US fire department bills people
12:50 耍蠢和人為疏失的不同
Stupid vs Negligent
13:44 消防隊的救難預算
Fire Department Rescue Budget
14:40 美國和台灣對於風險評估和判斷的差異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S and Taiwan risk acceptance
15:50 神秘海灘因為危安因素關閉
Closed: Mystery Beach
16:30 離岸流是什麼?遇到時該如何自救?
Rip Currents and how to save yourself
17:55 如何讓民眾預知景點的可能風險?
Making people aware of known hazards
19:00 有沒有配備救生員的差異是什麼?
Lifeguards vs No lifeguards
20:10 台灣vs美國:意外發生後,到底是誰的錯?
Taiwan vs USA: Blame after accidents
23:30 台灣的保險業對戶外旅遊業的不友善
Taiwan insurance market hurts outdoor tourism in Taiwan
26:00 國家級風景區和台灣消防隊需要承擔的不平待遇
Unfair liability for Taiwanese Fire Departments and National Parks
28:58 我對台灣戶外法規的期許
My hopes for the future of Taiwan outdoor law
29:19 玉門關瀑布群因為危安因素關閉
Closed: Jade Gate Waterfall
31:19 在美國大峽谷,自拍竟然可以真的害死人
Selfies are killing people in the Grand Canyon, USA
33:20 台灣山區入境申請管制的問題有那些?
Problems with Taiwan mountain registration system
34:20 什麼情況下應該封閉一個自然環境?
When should nature be closed?
36:30「禁止游泳」告示知多少?
No swimming signs
41:10 錯誤資訊可能造成的危險
The dangerous of misinformation
42:00 雨中瀑布
Waterfall in the rain
多訊息跟詳細地圖:https://tw.followxiaofei.com
Facebook: https://fb.com/followxiaofei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followxiaofei
支持我: https://patreon.com/xiaofei
#美國哥哥 #小飛 #消防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