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歐陸的疫情爆發,英國的確診案例也在最近起飛,在短短的時間來到40例,僅比站在疫情前線的台灣少了1例。
待過歐洲的朋友應該曉得,這裡的邏輯與亞洲不太一樣:
「戴口罩=重病的人=你根本不應該出門傳染給其他人!」
因此你無論是在路上還是公共場所,基本上是看不到有人戴口罩的!
BBC昨天一則報導(https://bbc.in/2vnVPId),又再次證實了英國人的邏輯:
🙋♀:口罩對防疫的效果如何呢?
🧔:紙口罩的防疫效果沒有想像的好,戴口罩帶來的心理安慰作用大於實際效果,我們應該把這些口罩留給與要經常更換的一線醫護人員。
🧔:口罩主要的用途還是在避免感染者傳染給其他人,但這些人一開始就應該待在家裡。
🙋♀:我們出門的時候需要戴手套嗎?
🧔:手套可能有用,但還是得避免手觸碰到臉部造成感染。
🧔:在社交場合中,我們或許可以開始思考不要握手。
🧔:法國已經開始呼籲民眾見面時不要在親臉頰。
🙋♀:我們怎麼分辨一般感冒與這次的冠狀病毒感染?
👩⚕:還是得經過檢驗,不然就得等明顯的肺炎症狀出現。
🙋♀:兩者症狀上有甚麼不同嗎?
👩⚕:冠狀病毒的話會咳嗽、發燒;一般感冒可能會流鼻水。
👩⚕:但真實的症狀還不明確。因此許多地方健保家醫診所都有提供檢驗。
比起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的防堵策略,英國公衛的目標似乎是以減少流行規模,而非疫情防堵。
昨天英國總理已在訪問中開釋:
「這次的疫情有很高的機會,會演變成大規模的傳染。」
究竟是台灣防疫做的好,還是英國的策略佳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個人賭台灣防疫一票 #都有無症狀傳染者了
#乾洗手液早已被搶購一空 #口罩二月開始就買不到了
#好險哥有暗藏個人庫存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