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的時候,我還讀不太懂村上春樹的書,但我覺得他的文字很好讀,偏愛那種翻譯書的味道。與其說我喜歡村上春樹的作品,不如說我愛上的是由譯者賴明珠翻譯的文字。
後來,我也愛上松浦彌太郎的散文集,他總是教人怎麼吃怎麼穿,在日本雖不怎麼知名,談日常的文章也不特別有趣,卻因為生活化,文字很容易入口,而令我愛上對方的文字。那時候我想,只要能夠像松浦彌太郎那般,用最親和的文字,寫出最平實的日常,那就足夠了。
有時候讀書不一定為了要得到一些什麼,透過別人的故事,去了解一個地方、一個國家的風俗和文化,是一件既有趣又快捷的事情。
林嵩除了是一名國文教師,還在My plus (加分誌)擔任專欄作家。一週一篇隨筆,沒有特定的主題,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因此累積了很多文字。後來因為朋友的提議,最終決定收錄數篇在其他媒體上連載的文章和在不同平台的得獎作品,連同隨筆集結成冊,從而誕生了《橫濱浪子》。
林嵩在《橫濱浪子》這本書,嵌入了自身的童年往事、包括對生活的反思、以及各個生命階段的不同課題。讓我這個沒有經歷過臺灣八十年代這段時光的外籍人士,透過林嵩的文字,看到了屬於一個世代的風情。記得以前讀村上春樹,最喜愛的,是看村上描寫他年輕時的日本。
讀林嵩的文字,有種讀翻譯書的味道。裡面收錄的52篇來自生活的掙扎,重新定義浪子的文章。林嵩說,如果生活給了你掙扎,而你卻依然一無所懼的獨行,那便是浪子。這是林嵩對於書名「浪子」一詞,給出關於「浪子」的定義。
「任何流浪都是一趟尋根之旅。流浪之所以浪漫,是因為你有家可以想念,有根可以牽掛,有回憶可以追尋。」
在《橫濱浪子》中,你會看到林嵩聊著一些與不幸有關的話題,包括他不吃肥肉的原因,也談了漁村的生活。像是小時候父親給他泡的奶粉因為沒仔細攪拌,所以會結塊,變得很難喝,繼而成為了林嵩極糟糕的童年記憶,因此抗拒所有白色的食物,如豆漿、杏仁茶、肥肉等等。這些瑣碎但日常的記錄,讓讀者倍感親切。既像是在訴說人生的日常,卻也帶有一種無奈的輕聲訴苦,與讀者之間營造出一種,就像是在聊天般的奇妙互動。
《橫濱浪子》與村上春樹那種文青咖啡店老闆式的文風相當不同,作為一名國文老師,林嵩卻一反作為一名教師的刻版印象。他運動、他健身、他拍影片,比起一名教育者,在年輕人眼中,他更接近一名YouTuber。而在《橫濱浪子》這部作品中,他將再次顛覆你的印象,以一種雖像絮絮叨叨,但卻親切風趣的口吻,就這麼談著各式各樣的話題,讓你感受到他有時自豪,有時卻又自我嫌棄的想法,以及如何看待自己人生的角度。
林嵩在《橫濱浪子》書寫盡人生的各種姿態,這些時而令人深思,時而像是生活瑣事或抱怨的隨筆,確實營造出了一種奇妙的生活感,讓人因此對林嵩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就像是與他閒聊一樣,就這麼渡過一段輕鬆的愉快時光。
縱使同樣日常,但只要換個不同角度觀看,便會發現一切未必如此日常。而這,正是你讀林嵩的《橫濱浪子》時,所會輕輕感受到的事情。
/購買鏈結貼於留言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和「魔幻寫實」這件事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
「好讀 村上 春樹」的推薦目錄:
好讀 村上 春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問 : 請問完全不碰SNS(日本的社群網路)的理由是什麽呢?
村上春樹:
「因為發現上面文章品質大致都不是很好。
讀好文章、聽好音樂,
對我來說是人生中非常重大的事情。
因此,反過來說,還是盡量不要聽糟糕的音樂、讀糟糕的文章為好。」
好讀 村上 春樹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週日的重讀🌞書人生專欄🌞作家馬欣👉〈如此這般,我住進了村上的「海豚旅館」〉
如果我內心影像有一個開關,打開後應該是一個長巷的剪影。畫面是粗粒子的,地標不明,周圍仍有人家正在開飯的香味,還有鄰居吵鬧的聲音。
然後童年的我還在二樓陽台等著家裡人回來吃飯,肚子餓了與否不重要,那只是幼年的我之於前方萬家燈火的殘影。
童年的我曾有一度執著於「家人怎麼就這麼走散了?」的念頭。原本是可以開了一鍋魚餃、牛豬肉再下兩盤,青菜一滾加上香菇搶忙夾起一口吞的家人人數。那時,你會知道隔壁房間的燈總是亮著的,哥哥明天依舊要小考吧。十點要睡覺的時候,叔叔常帶了一盒蛋糕過來,某一天是當年還很稀有的長崎蛋糕,因此媽媽特別允許我刷了牙還吃了一塊,那晚味覺的記憶不斷閃回。或是某一日匆忙洗了爸爸的洗髮精,結果因一頭薄荷味而懊惱不已。
如今那些當日大事,都是指甲屑大小的念頭,成為你撈起家人身影的浮光掠影。至於那一家十幾口人是怎麼走散的,且在你小四前走散,即使知道原因也無法細想。你只知道家人照片像泡了水一樣,身影都看來稀鬆了。
那年在父親經商出事後,稍長一點的兄姊都出國了,有的是不堪被霸凌。之後家中最長者死後,其他旁支四散,於是中秋節除了餡料過甜的餘味,沒了生活煙火,我們再也不用為了分個梨子而苦惱,就這樣一口咬下,咬碎了不甘願。
然後我就用「你」來形容我自己了,因為我討厭執著於悲傷而掉淚的「你」,於是我毅然切割開來。那時我就把自己縮放在那條熟悉的長巷裡,看你日常等著媽媽揹了一堆菜與熟食回來,看她倉促的腳步,知道她也為家裡奔走了人情,你我都隱隱心疼。日暮昏黃照不進家裡,慶幸你的表情總不夠明確。
那時,或許是因為有一本書出現了,讓我跟「你」有機會靠近了一點,那本是《紅樓夢》。你知道的,長輩書櫃裡面沒有孩子的書,孩子讀的書也沒法解決你的問題。你在一個百般聊賴,仍失去座標的下午,拿起了這本書。
很偶爾的,在你初一的時候,你不經心翻著紅樓夢,照理說你應該很關心寶黛的戀情發展,但曹雪芹一路寫下來,留了太多別的伏筆,終於讓你停下來觀望細節。
如劉姥姥到大觀園那篇,表面上她取悅了所有的人,但劉姥姥是精著一雙眼地取悅,她以展示她的低下來取悅在上的人,也因為那點貴太太不願意沾上的俗味而被逗樂了,那麼安心地因與塵埃無關地樂呵呵了。
你在這一片熱鬧中,看到了反面的人走茶涼,你因而有預感,它將不只是一本書,它將打破了你以前對書的定義。
潛意識的我仍在那長巷走著,像是自己的巡邏員,如果再有離別的預感,或是再有任何變數,我想提前警告你。我總提著一顆心,總覺得更大的離別就會到來了。我知道你人都碎碎著不敢動聲色,在那間貴族學校裡不容許誰的家境轟然地敗落,老師都有他們的情報網,讓你偷聽到別人家的訊息。
於是你在老師問卷上總填著你爸爸出差,你將人生的真相塞滿藏好,不是怕人家知道,是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讓人知道的。
就讓謊言塞滿自己嘴巴,藉此看著人們情報網流通著他人的訊息。那裡的孩子都蓋著父母的印章。大人總饞著雙眼,比嘴巴吃進的東西還多。
後來你繼續讀著《紅樓夢》,它不是一本好讀的書,你因此把它當地道,分外安全的鑽進那腐朽裡。然後你發現林黛玉的無依了,那份無依在她過了稚齡後,成了一根拔不掉的刺日夜戳著,不只是她身弱,而是她人生除如柳絮的無著,的確已沒有安生的本錢。她沒錢、身弱、沒父母,只有寶玉的情分,就是被風吹著走的依靠。她的不討喜是想跟命運強著來,因她除了尊嚴也沒別的,文采好又何嘗不是藉著那點憂懷對抗著四方淹著的花紅柳綠。
那家是一株敗著根的花,後來開得過艷俗,黛玉就是一點清墨,被一掐就沒了。然後你迎著那悲劇的預感往後讀。那家果然是被抄了,開得荼糜且臭香一體,你幾乎感到一點快感活生生地吱吱地要竄出地,這家骨子裡藏汙納垢的髒終於被掏洗了一點。
人所能求的乾淨之於這世界,就只是突兀的一道筆墨而已。
那本書將我內心從小所看所感的髒水嘩啦啦地流出。包括從小在學校與家裡看到的貪與那些階級縫裡的垢都因此流出一點陳年臭香。清掉那些花死前的氣味,終於剩下一枝枝節節的硬底,讓它重新再開些花苞。
因著那本不可能全看懂的《紅樓夢》,讓我在那現實裡坦然做著夢,藉著一本《紅樓夢》,我看到了人間蕭索,卻也因此心安,原來盛放與腐敗,都在曹雪芹的五指乾坤裡。
於是當我拿起筆,如果能寫出腐敗後再生的養分,我就感到多點生機。以前總感到的失去預感,也沒什麼了。大人互相盤根錯節引來的腐朽,總有崩掉的兆頭。我老家原本那些大而無當、乏人打理的花草、那隻不算寵物的狗,那裡原本就少了點人味。
人生,如果要貪榮景,骨子裡總會有一點點被蛀掉的黑洞,那樣事後看來也是種風景。
在那之後,我養成了看書的習慣,像種樹一樣,每本書是點澆灌,讓我在失去裡面又復生一點。我長大以後,台灣很發達了,但就有點像自動販賣機的虛空,有什麼堆得滿滿的倉庫感,這地方可以給你很多,但開始流失什麼最核心的東西。尤其是號子像古代賭樓一樣擠滿了人,人們比目魚似的眼睛充血看了又濁了。
那時候大學的我在一家便利商店買茶葉蛋,發現了村上春樹的《舞.舞.舞》,還是故鄉出版社的版本。我在那個機器聲與加熱食物的環境中,看到了書中的海豚旅館,活在虛無主義的勝利組五反田,還看到了那在新旅館中不存在的樓層。
那層樓打開電梯後,適才優雅的「田納西華爾滋」與清潔劑味道消失,走出後,那是在鋼筋架構中的一層廢墟,你腳踏上的是失去彈力的舊地毯;你聽到的是羊男衣服一角拖地的走路聲。
身為讀者的你知道,村上用各種現代化的元素拼貼了外在世界,那些如普普藝術重複也像布希亞憂鬱大同小異的複製商品,一個箭頭走向的是廢墟般的本質,我們活在最高度文明的垃圾堆裡,並聽著羊男說:除了繼續舞舞舞外,沒有別的意義。
村上春樹就這樣撕開所謂文明與進步的貼紙,將人心的壁癌揭露出來。對我而言,沒有人這樣寫人在現代社會中被分子化的寂寞。那甚至稱不上寂寞,除非你整個身心靈都投入在20到21世紀飛速且追求高潮的進步中,並且跟它們一起高潮,若無法全然投入,甚至進入一種周而復始的循環中,就會感到米蘭昆德拉所說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這樣反反覆覆跳著現代化的舞步,有時是齊步走,內心留有幾分是自動開機的被規訓,也有幾分是來自自己純粹想從人生提煉的東西。村上的《舞.舞.舞》、《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都讓我在末世的群舞中,有著離場的勇氣與下場的觀察樂趣。活在那麼美的文明巨大廢墟,比自取滅亡的馬雅文明更壯大百倍,我坐在這華美的廢墟上,繼續以打寫文字跳著我的舞步。
我以為如此可以卓然不群,其實只是等著文字來馴養我,那從千萬年來的文字魔法來馴養一個始終害怕,仍躲在二樓期望家人回來的我。文字是我的狐狸,我期望它能認出我,讓我記得這世界的麥浪。天知道,我始終害怕,於是以文字為柴火,讓手暖和,來想像心也暖一些。
一如村上寫的人物「東尼瀧谷」,總需要有別的,代替自己走出那牢籠裡,一朵字花,一朵會飛的裙襬,還有一個只能在文字裡可以放心掉淚的我。
─────
更多🌞書人生🌞👉👉https://pse.is/SWQNQ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好讀 村上 春樹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和「魔幻寫實」這件事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你相信一見鍾情嗎?你相信「命中注定我愛你」嗎?有一種愛情故事是這樣的:兩人一見鍾情,瞬間被愛神的箭羽擊中,心跳加速,血脈賁張;像電影中慢動作的凝視,四下無聲,瞬間即成永恆。然而小編想的是,愛情真是被命運掌控的嗎?「一見鍾情」有何道理可言?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讀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小說〈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選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賈西亞‧馬奎斯出版於1992年的短篇集《異鄉客》。伊格言的這篇文章中,開頭就帶領我們直擊故事中最具震撼力的場景──男女主角初遇的海水浴場。小說男主角是現年二十歲的帥哥比利‧桑其士。他出身富裕望族,頭腦不怎麼靈光,從來沒能好好讀完一本書,也沒能好好讀完一間學校。作為一個街頭小混混(「鐵鍊幫」首領),他的「職業生涯」堪稱順利;因為身為世家名門之後,城裡最中二的貴族後代,怎麼為非作歹、魚肉鄉民都沒人敢抓他。即便開著跑車衝撞露天戲院,勇敢的警察們紛紛假裝沒看見,戲院的監視器也直接「沒有畫面」。
某日,無法無天的鐵鍊幫選定海水浴場女更衣室作為惡作劇目標──比利沒想到這竟是他混混生涯僅見的重大挫敗。他闖進更衣室,站在赤裸的妮娜‧達康特面前,脫下褲子露出陽具,滿心以為可以享受少女迷人的尖叫。然而事情不如預期──十七歲少女妮娜,和比利同樣權貴出身,規規矩矩還是個處女,從小就是好學生,連個裸體男人也沒見過──但她機警又沉著,此刻看著這俊美暴露狂巨大的生殖器,她冷冷丟下一句:「沒用,我見過更大更硬的。」
這話激得小混混兼小傻瓜比利羞愧不已,竟然用捲著鐵鍊的拳頭爆打牆壁,導致手骨粉碎,血流不止。情急之下,救人第一,少女妮娜臨危不亂,穿上衣服,親自駕車將這出師不利的色魔送到醫院。
說時遲那時快,愛神在此時襲擊了這對小情侶。兩人在狂戀數月之後閃婚,啟程前往巴黎進行蜜月之旅。。。。
────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二七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名作如我們所知:《百年孤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於一短文中討論《百》書中的人物命名問題。是,昆德拉說得對極了,我們確實不容易弄清楚那四五個奧瑞里亞諾、七八個阿加底奧‧布恩迪亞之間的差別;這除了折磨讀者之外,也簡直是在為難那些人物關係圖的編纂者。(可憐的編輯!)而昆德拉的看法是,沒錯,馬奎斯當然就是故意的,他使用重複姓名隨機產生器的目的,正是取消個體獨特性,刻意將讀者擲入系譜的迷宮之中──於此,時間洪流浩浩湯湯,個體被消滅,代之以一組又一組的同名序列(奧瑞里亞諾們、阿加底奧們),而「歐洲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時代了,可是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是回溯到美洲印地安人的過去的時代嗎?或是未來的時代,人類的個體混同在密麻如蟻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這論點深沉,武斷,尖銳,帶有昆德拉式的洞見與其狡獪之慣性,需要解釋。他的意思是,於其個人之小說史觀中,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們特別不愛生小孩──因為「後裔的終結」正象徵著個人獨特性的標舉。(如何面對一個小孩?至少有著你一半基因,介乎雷同與差異之間,且個人的任何特質皆可能於小孩身上被精準複製?)而《百年孤寂》在小說史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布恩迪亞家族雖同樣以絕子絕孫告終(後裔之終結),然而其中的個體獨特性卻也被馬奎斯的命名策略徹底消滅。這是現代主義內部一個嶄新的矛盾──標舉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傳統V.S.泯滅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百年孤寂》──亦因之而被昆德拉界定為「向小說的年代(即現代主義時代,強調個體殊性的年代)的一次告別」。對此,育有二子的馬奎斯不知作何感想──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馬奎斯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我們再也沒機會問他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好讀 村上 春樹 在 四分鐘讀懂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死亡、三角戀、性愛分離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大家好,歡迎收看書影知了,和我一起讓閱讀成爲習慣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eqEI8JAycHwzqKdemVBSw. ... <看更多>
好讀 村上 春樹 在 香功堂主- 看完《#在車上》向朋友借了#村上春樹的《#沒有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電影好看,小說也非常好讀。印象中,自己好像沒有喜歡過村上春樹的小說(哈,我會被打),一直比較愛他的散文雜記。但或許是看了《#偶然與想像》和《在車上》,而 ... ... <看更多>
好讀 村上 春樹 在 [心得] 第一次讀村上春樹- 看板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記得第一次與村上春樹的小說接觸是在國中,應該是爸爸買的「國境之南,
太陽之西」,還有其他「挪威的森林」、「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當時拿起
來隨便翻了一下,因為我覺得名字很特別,從來沒聽過這樣書名的小說。
但是剛巧翻到「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的性愛片段,對於那些性器官被如此
清楚的描述,讓我以為這是那種小孩不該看的小說,就不敢再翻下去了。
心裡還想著,爸爸你怎麼可以這樣。
但是幾年後上了大學,我看到表姐拿了一本「發條鳥年代記」,看到作者的名
字,馬上又溫習了那樣的感覺,不過看到表姐很自然的拿給老爸,還討論說這
本書很棒之類的,我就把以前那幾本先翻出來看,立刻就愛上了村上春樹。
以上只是一段開始閱讀村上的小插曲。
不過關於為什麼喜歡他這回事,我覺得應該是裡頭承載了大量的符號,如爵士
樂(正巧我喜歡)、以第一人稱開始故事,讀者會很容易的把自己經驗投射進去。
尤其是村上的故事又像極了許多人的共同經驗,以及隱隱約約那種都會性格的
藏與露。有人說會喜歡上村上小說的人都是所謂寂寞的人,甚至都比較孤獨,
我覺得孤獨其實是每個人都有的一個角落,端看個人是否允許那部份被討論而
已。
村上只是與以往作家不同的特別愛拿出來談論而已。
事實上我倒覺得他字裡行間充斥著幽默感,尤其是類似「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以及「尋找漩渦貓的方法」那類散文雜記,更像是村上真實性格的展現,倒是
讓我常常讀著就笑出來那樣很好的閱讀經驗呢。
而原本以為如此自我導向的作家,始終對於其他人不感興趣,更別提政治參與
或公共事務的投入感,不過今年他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時,在以色列發表的這
篇演說,「永遠站在雞蛋的那一端」卻強烈的顛覆眾人對他一貫的印象,原本
作品飽含疏離、自我意識的村上,鏗鏘有力卻又身段柔軟的讓世人刮目相看,
簡直有種書生兼俠客的況味。自此之後,讀村上春樹讓我更感理所當然,這麼
好的作家兼理想家,絕對要支持。
來到英國後,在書店裡有意無意會發現村上的小說,倍受敬重的擺在最顯眼的
書櫃上,當然,是所謂的英文版本,印在封面大大的Murakami,幾乎也成為一
種名牌,像我看到英國知名服裝品牌Paul Smith般,自然會想到那舒服溫暖又
富有質感的招牌七彩條紋,看到印有Murakami的書本,便會想到那充滿層次的
閱讀經驗,甚至,有人說是一種都市的感受性。
除了書店以外,和各國朋友聊天提到亞洲文學,幾乎無人不知Murakami,一旦
我聲稱自己是其忠實書迷,彷彿也像領取了一張入場卷,即刻晉升『這個人似
乎有點品味喔』的印象名單中。
因此有時讀村上春樹又讓我有點虛榮。
與那些喜愛名牌的小妹妹一樣,明明負擔不起LV,卻人手一包,與朋友聚會時
提著或揹著,似乎就能證明自己很高級的樣子。明知道不應該有這種心理,卻
又無法真的不讀,或不讓其他也讀的朋友知道自己也讀。自此,讀村上成為一
種矛盾,同時又是一種鄉愁。
繼續讀著,難免會和成人世界的那些亂七八糟、莫名其妙的認同感和虛榮心牽
扯在一塊;另一方面卻又像補齊我童年對於閱讀世界想像,甚或時代味道的一
道菜,聞香便知故人在,基本上是一種簡單純粹的懷念力量。
我突然想起村上在「舞舞舞」寫過的一句話:
「願意聽別人說話的人並不多。每個人都只想說話,而說的話又不是什麼有內
容的話。我也是其中之一。」
假如有幸能與村上春樹先生對話,我也許不會真的有太多話想對他說,反之,
他也可能根本不會有什麼話想對我說,但非講不可的話,我會對上述那句引言
做個短評,然後親自告訴村上先生。
關於這句話,村上先生,你怎麼可以這樣,儘管你認定自己說的話沒有內容,
還是得麻煩你繼續的說下去,我也許是世界上那為數不多,但願意自始至終聆
聽別人說話的人阿!
所以請你無論如何,都要一直說下去。
--
我們幸運極了,
不確知自己活在甚麼樣的世界。
https://jazzstanley.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2.41.12.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