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呼應昨天的《海倫清桃曾當洗碗工 時薪5美金》,我寫一篇剛到美國求學的景況。文章有點長,有沒有看完都請捧個人場^^:):)
《海倫清桃》美國求學篇 - 《少了那麼一點溫暖的 妳必須靠右邊》
美國是我從小就幻想去的一個地方,兒時在越南的黑白電視上,我看到那兒有像《格林童話》【糖果屋】中各種漂亮食物的超級市場、看著夏威夷美麗海灘上比基尼女郎喝著用五顏六色水果裝飾成的雞尾酒以及永遠也吃不完的冰淇淋。
我到美國求學的第一步,就是找間語言學校加強自己的「英語能力」,這也是我是否能順利申請到美國大學最關鍵的一步。
美國大學入學的門檻有1﹒高中成績單,2﹒推薦信,3﹒個人陳述或一篇文章(a personal statement or an essay),4﹒SAT或ACT考試成績;其中的SAT考試對於像我這樣通過台灣北聯試煉的人來說,SAT指定考的高中數學和其它任選兩科(物裡、化學、經濟、歷史…等)都不是難事,甚至是很簡單。能否申請到好的美國大學(SAT1300分以上,滿分1600)問題也都在於「英語能力」上頭。
在到美國之前我就上網選好了「KAPLAN洛杉磯惠特學院(Whittier College)分校」附設的「語言學校」,語言學校所在地「惠特市」位于「洛杉磯」(Los Angeles)南面10哩處。這裡的課程很多元,有短至4週的「假期英文課程」到長至24週的「一般英文課程」可供選擇,我選讀的是12週的「密集英文課程」。
在頭一個月裡,我住的是學校的學生宿舍,住在校園裡,雙人房間,和我住同一間房的是一位從印度孟買來的女生,深隧的眼眸和我長的有幾分相似,我都稱呼她為「卡麗希」(跟妳長的很像,閩南語),想當然爾因為我的外婆也是印度孟買人的關係。學校每日皆有提供膳食,算是相當完善的學習環境,後來為方便打工就搬到離洛杉磯市中心較近的寄宿家庭。
KAPLAN算是洛杉磯(Los Angeles)的郊區,距離Downtown(市中心)直線距離約15公里,感覺是像從基隆到台北市這麼遠。辦完了就學的一切瑣事後(註冊、住宿登記、辦保險、買生活必需品、到銀行開戶),在還未正式開課前,一天早晨我坐著電車來到市中心的Angels Flight Lower Station,從這裡為起始點開始我的探險之旅。
洛杉磯氣候溫和陽光明媚,是個撒滿陽光的活力城市,果然就像旅遊書上所說的這裡是「天使之城」。我從Angels Flight Lower Station下車後,我手裡拿著從台灣買來的LA地圖,以隨性方式沒有目標的亂逛,我不急著去找比較遠要坐車或是在我心目中排前幾名的旅遊景點,像是Santa Monica State Beach Park(聖塔摩尼卡州立海灘公園)、Hollywood Area(好萊塢區)、Rodeo Drive(羅迪歐大道)、環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這些地方都是我心目中的桃花源,今天我只想好好的認識一般洛杉磯人生活的地方。
我在地圖上將起點畫一個圈圈,凡走過的路就畫上紅線,沒想到洛杉磯這麼大,走了三四個小時走到腿軟還逛不到1/4,不像我之前去過的巴黎或漢城這樣較小且集中的城市,十公里正方的面積,一天就可以逛的差不多。
我買了一個三明治當做午餐邊吃邊逛,走著走著來到了一條不知名的小街上,這條小街有著濃厚的美國風情,每家商店都布置的色彩炫麗美侖美奐,用鑄鐵做的歐風小招牌,白色油漆塗裝的古典木門,從透明櫥窗玻璃看進去是一些賣著五零年代美國家庭擺飾的小商鋪群,有古董格狀皮革沙發、煤氣冰箱、古典吊扇、蒂芬妮彩色玻璃拼貼檯燈…等等二手商品,琳瑯滿目美不勝收,這樣的景象就像我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的美國影集中的家庭,沒想到我能置身其中。
這條不到10公尺寬的小街,兩旁各有一條寬約一公尺的人行步道,當時我手裡拿著三明治走在一邊的人行步道上,我以反方向的方式看著商店櫥窗裡的東西。在我正為眼前的一台以鎏金做邊框,象牙當外殼的貓頭鷹古董收音機如癡如醉的時候,我的眼睛餘光看到不遠處正有一個身軀碩大的黑人女士朝我這裡走來,狹窄的人行道被這個龐然的女黑人佔滿,我只得緊貼著商店櫥窗玻璃,好讓她不至於因為我,要走到旁邊的車道上,當這位黑人女士經過我身旁時用一種很不客氣的口吻說了一句「You better right.」,我正納悶著是為了什麼事且來不及做反應的時候,黑人女士瞬間又給了我一記白眼甩頭就走人,忽然間我從美夢(美國夢)中驚醒過來,原來我是站在別人的土地上,連黑人都嫌的亞洲窮留學生。
其實我這樣反方向的走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人行道沒有強制規定行人一定要順向走,黑人女士大可用以用比較客氣的言詞和語氣對我說「You rely on the right side.」,而不是「You better right.」,這就像用中文說「妳應該走右邊」,而不是「走右邊去」。第一次來Downtown就吃到在地人給的排頭,感覺很不好,如果是在台灣,我們對於外國的留學生或觀光客多少會因為他們不了解本地的狀況,而會給予較多的寬容。
有了那次不好的經驗後,我了解黑人是歧視亞洲人的,每當我經過滿是黑人的理容院或是有他們群聚的餐廳、角落,我都會刻意的繞道,敬而遠之。在美國可以感受到白人和黑人之間種種矛盾的問題,但是黑人可否想到過在白人歧視他們的同時,他們也正以相同的態度歧視著亞洲來的人。「白人的優越」緊接著就是「黑人的優越」「拉丁人的優越」,對我來說所謂的「優越」只是件「國王的新衣」,自欺也欺人。
**我在美國最好的朋友也是一位黑人,他叫Victor,在華盛頓特區CSI工作,希望他看了這篇文章不要介意才好。
如果看不穿「優越感」這檔事,就只能找自己的同胞相互取暖,永遠也無法融入當地的人群和社會。我就看許多同樣是來自亞洲來自台灣的留學生,就只和自己的同胞聚在一起,自組一個小圈圈,和自己的人交往。我有一個移民到法國三十多年的大舅舅,他曾是越戰前的南越空軍,解放後逃離越南從此在法國定居,他們的家庭也有相同的情況,我的這位大舅舅在3年前去世以前法國話都還說不上幾句,連我的兩位表姐,在法國土生土長,嫁的也都是在當地的越南人,第二代還是逃不開「白人的優越」的枷鎖。
有了大舅舅的前車之鑑,我了解到最舒服的選擇往往是最不好的,每個人離鄉背井的原因都不盡相同,然而中國人說「落地生根」,我既然選擇了這裡就要和這塊土地融合,我必須帶點什麼東西回去。在美國求學的3年中,我很少和當地的台灣留學生或越南人來往,這樣雖然辛苦也很不方便,但是我很快的就和美國人打成一片。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