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孝三路美食
-
🔺李家鍋貼饅頭🔺
-
🔸鍋貼饅頭$15
—
起鍋的時候會ㄉㄨㄞ~ㄉㄨㄞ的饅頭😍
很特別的是使用這個超過50年歷史的鍋子
利用油和水將老麵發酵的麵糰貼在鍋邊
只有兩爐的手工製作所以要耐心等候😆
口感紮實!有一種麵糰的香味!
而且貼鍋的那面咬下去硬硬的
很像脆脆的餅乾🍪那面很好吃😋
而且吃一個就有飽足感
感覺也蠻適合塗個醬或夾些料😛
‼️務必先打電話預訂‼️
我們12點多到買到最後幾個
之後的人都買不到了😢
——————————————————
🏘台灣基隆市仁愛區孝三路99巷3-1號
🕰8:00-15:00
☎️(02)2424-5833
——————————————————
#菲比吃基隆
好實老麵饅頭基隆 在 燕兒美食樂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燕兒美食樂園★基隆📍李家鍋貼饅頭]
-
麵食控的我!被這療癒的饅頭吸引
一個個擺在蒸烤鍋上,像花一樣盛開
爬文後知道,這是來自山東的的古法
第一代的父親就是山東人來台
現在由第二代接手,已是七十年老店
下鍋前會先麵糰泡水再擺近圓鐵鍋
透過鍋中水氣「半蒸半煎烤」的方式
讓饅頭顆顆都白白澎澎的出爐
靠鍋子的這面,同時也出現焦香脆皮
其實正確來說~他叫「貼鍋」
但久了客人都習慣叫他「鍋貼」
.
一鍋大概蒸25分鐘,每次約出爐40個
一個是$15,我買了三個
會黏在一起,長長扁扁的饅頭
樣子真的好特別呀
口味很簡單,沒有特別的調味
純手工無添加,單純就是老麵的味道
口感是Q彈有咬勁的,比較扎實
尤其是焦皮的地方,最有硬度
咀嚼中能感受到麵糰香
跟一般常吃的饅頭不太相同
.
對了~雖然說營業到三點
但我當天12點多到訪
買完後悄悄聽到店家再說
下一鍋就是當天的最後一鍋
因為是每天純手工備料,量有限
所以看來要買還是不能太晚去
或是可以先電話預訂
但提醒!預購一定要一小時內取餐唷
過時店家就不會再保留了
-
🔹貼鍋饅頭 $15/一個
-
圖10菜單
-
👉IG文
https://instagram.com/p/BpJArNPjWKG/
.
👉最新文章都在燕兒IG
https://www.instagram.com/yen.food.life/
-
🔍分類搜尋
#燕兒基隆
#燕兒早餐
#燕兒小吃
#燕兒吃什麼
-
🏠:李家鍋貼饅頭
🚇:基隆火車站 👣3分鐘
📍:基隆市孝三路99巷3-1號
📞:(02)2427-8030
🕔:08:00-15:00(週日公休)
💡:預訂需一小時內取餐
-
#李家鍋貼饅頭 #鍋貼饅頭 #貼鍋饅頭 #李家饅頭 #基隆 #基隆美食 #基隆必吃 #基隆早餐 #基隆火車站美食 #基隆車站美食 #台灣小吃 #yummyday #popdaily#popyummy #taiwan #taiwanfood #instafood#popyummy基隆 #燕兒鍋貼饅頭
好實老麵饅頭基隆 在 常常好食Good Foo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理想的料理-轉角麵包店〕吃了會快樂!藏身暖暖山城的天然窯烤麵包
.
拾階往下來到基隆舞麥窯 WuMai brick oven bakery位於地下一樓的工作室空間,可以看到主人張源銘為了自磨全穀物麵粉特地買的一台大石磨,烘焙用的雜糧穀物舉凡裸麥、燕麥等等,全部都自己磨。他拿出一袋袋做餡料的蘋果乾、葡萄、核桃碎,無一不是自製處理,為麵包增添許多細緻幽微的果香。張源銘強調,原則是可以自己做的就盡量自己做,「東西只要經手別人,就有了被添加的風險。」
他信手捏起兩片鳳梨乾遞了過來,一放進口中,那股酸甜豐厚的風味、還帶點微微滋潤的口感立刻讓人驚呼出聲!這是張源銘家鄉鄰居阿伯種的鳳梨,雖然個頭只有巴掌大小,香氣卻十分濃郁,他買了一台烘果機放在老家,請媽媽收到鳳梨後幫忙切片烘乾再運回台北。一吃就著迷的客人不在少數,甚至有人指名買有鳳梨乾的麵包。
.
舞麥窯的麵包不僅個頭大,拿在手裡更是分量十足。一個麵糰重約六百克,兩顆就超過一公斤。張源銘說常有客人問為什麼麵包要做那麼大?「其實在歐式麵包裡這樣已經算是小的了。」他堅持要有一定的大小比例,才能做出外脆皮、內濕軟的好口感。有趣的是慕名而來的不乏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客人,就曾有香港客人第一次是背著背包來買,但實在覺得太重,第二次來「補貨」就拖著行李箱上門了。
.
➡️喜歡挖掘麵包小店請按讚!
➡️和我們一起吃天然無添加的健康麵包,請分享!
.
學生時期念的是語文,畢業後教過書、當了二十年記者,還一度差點要考律師,年過半百的張源銘形容做麵包就像是人生的偶遇,就這麼一頭栽進麵粉與酵母的世界,對他來說,「是選擇了一條比較寂寞的路。」
.
說起來張源銘最早做的不是麵包,而是饅頭。「爸爸以前在梨山種高麗菜,跟著那邊很多退伍老兵學做山東饅頭。」他回憶小時候家裡窮,平日裡也沒什麼零食,「爸爸做的饅頭」成了童年的幸福滋味。父親剛過世的頭一兩年,張源銘想重現爸爸的味道做給媽媽吃,「看人家說用老麵做饅頭最好,我就用蘋果去養酵母,也真的就讓我做出來了。」張源銘上網、翻書研究,對於老麵發酵、酸麵糰等越看越著迷,他笑說:「人生所學的東西會運用在哪裡很難說個準。」大學讀的英文畢業後擱置了二十年,卻在為了做麵包讀原文書時派上用場,最後反倒是饅頭成了引子,引領張源銘走進烘焙麵包的領域。
.
為了追求窯烤效果,張源銘特地飛到澳洲,拜訪當地的麵包窯專家Alan Scott取經,在基隆打造一座柴燒磚窯。他也堅持自養酵母、不使用商業酵母,「這樣味道才無法被複製。」自養酵母的發酵速度會隨著天候、水份變化,張源銘笑說其實跟養寵物很像,要有耐心地「哄」,才能抓住酵母喜歡的特性。
舞麥窯的麵包製程,從每天下午備料秤重、打麵糰、生火燒窯,傍晚稍事休息,凌晨十二點將麵糰分割整型,一路忙到四、五點,讓麵包發酵一下,六、七點開始陸續進爐、出爐,往往要近中午才會做完一批麵包,等到下午又得重複一次流程。「一般麵包店可能從拌麵糰到出爐只要五個小時,我們卻要十二個小時,這也是坊間店家大多不使用天然酵母的原因之一。」
.
張源銘將舞麥窯的英文名稱取為waltz bread(華爾滋麵包),靈感源自華爾滋是一種三拍子的舞蹈,而麵粉、水和酵母正是組成麵包最單純的三元素。經過多年的努力,舞麥窯的全穀物麵包已然建立起口碑。對張源銘來說,這條路雖不容易,但只要他做出來的麵包,客人覺得好吃、讓更多人快樂,甚至他運用在麵包裡的本土食材,也能因為市場反應不錯而讓他人仿效,進而對自己生長的農村有幫助,都是他所樂見的。
美國麵包教科書《The Bread Baker’s Apprentice》所提到的一段話,說的正是「舞麥者」張源銘一路走來的心境寫照:
Bread baking is a difficult career and one that does not lead to riches, except in rare cases. You do it because it brings about other kinds of satisfaction and rewards and because it make people happy.
.
#麵包店 #天然酵母 #水果 #窯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