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富汗塔利班獲取政權引發世界關注,其中當地女權議題也成為全球所關注的焦點。到底在地女性在擔心什麼呢?這篇來自BBC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在地女性目前最擔心的幾件事,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政治」、「宗教」在今日如何成為影響女性權益的重要因素?
如果你也關注世界的女性議題,千萬別錯過【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的夏末活動:「跨世代女『人』交流」。在這次講座中,我們邀請到了~廖雲章(【獨立評論@天下】總編,長期關注女性移工議題與發起「師生手牽手、搖到外婆橋計畫」計畫)來分享她的精彩女人生命與觀點。千萬別錯過!(請看貼文末)
————————————
一位居住在阿富汗首都的年輕女企業家也對塔利班的承諾持懷疑態度,為保護自己的身份她使用化名阿扎達。
「阿扎達的意思是自由的人。我現在所想要的就是自由。這就是我選擇這個名字的原因。」
她對新的統治者感到恐懼,並提出一個簡單的要求。
「我想要一個涵蓋所有阿富汗人的新政府,我希望由塔利班、抵抗組織、正常組織、來自所有宗教派系的人組成。如果這樣,我們將有一個新國家和新未來。甚至是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但現實的打擊巨大。她已失去經濟自由,因為她的企業被關閉了,當許多人正在逃離這個國家時,阿扎達說她不能離開。
舊的塔利班統治記憶困擾著她。 她說,他們當時對女性很有攻擊性,她不指望現在有更好的行為。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引用網址: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8302043
--------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2021夏末活動
活動主題:「跨世代女『人』交流」
先來參觀「線上展」搶票!更要看講者們如何思考「女人」!
👩🦰【主題線上策展】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入口: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主題講座】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
🎈廖雲章・獨立評論在天下總監・9/3(五) 19:00-21:00
🎈劉雨涵May・健身頻道May fit創辦人・9/5(日) 13:00-15:00
🎈林宛瑩・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9/8(三) 19:00-21:00
*報名資訊放置於展覽內
*講座採用webex視訊軟體進行線上講座
*搶先看百工粉專,不錯漏任何資訊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開幕記者會 演唱:高閑至 老師 致詞: 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北投文物館 館長 李莎莉 女士 文化部-次長 蕭宗煌 先生 春源畫室-潘岳雄 先生 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長 吳孟寰 先生 台灣創價學會文化總局企劃局-局長 林志銳...
女權 展覽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類學家Margaret Mead 在1935年出版的《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中指出,男女在社會所展演的性別角色並非是天性或生物學的發展,而是與該社會的文化與習俗有關。我們可以從不同社會文化的道德、倫理、風俗與傳統等所謂的生活常規,看見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或文化互動情境中,對於性別角色分工、規範、權利與義務的不同期待。
近來阿富汗在塔利班重掌政權後,婦女社會地位與人權議題備受關注,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女權運動」的意義與價值。在Ted Talk的這場演說中,講者朗姆達斯講述了不同國家的女性,在試圖維護她們的文化傳統的同時,如何努力改革這些傳統中壓迫性的習俗。
【同場加映:百工夏季系列講座】
🌟參與線上互動展覽與報名請往這裡: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講座資訊】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講座
📍廖雲章・獨立評論在天下總監・9/3(五) 19:00-21:00
📍劉雨涵May・健身頻道May fit創辦人・9/5(日) 13:00-15:00
📍林宛瑩・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9/8(三) 19:00-21:00
🌟報名資訊放置於展覽內
🌟講座採用webex視訊軟體進行線上講座
🌟搶先看百工粉專,不錯漏任何資訊
------
爲什麽女性一方面 被文化習俗不懷好意地壓迫着, 而另一方面, 她們又是許多社會中文化的保護者? 戴面紗或裹頭巾 是象徵屈服 還是抗拒? 有這麽多的女人和女孩子 被打、被強姦、被致殘 每天都有, 而人們把各種各樣的原因 歸咎與榮譽、宗教和國籍。 女性還能憑什麽去改植樹木, 去重建社會 去領導全新的非暴力運動, 從而為社會帶來改變呢? 難道進行改革的女性和 保留傳統的女性不是同一類? 還是說她們是同一類,而且都是一樣的?
...
那時候的美國, 沒有人知道阿富汗在哪。 她對我說:“與這身長袍無關。” 她是我所聽説的主張女權的 最堅定的分子。 她告訴我,在她的社區裏, 由女性舉辦的地下學校, 而她自己所在的機構,阿富汗學習學院, 也在巴基斯坦開了一所。 她說:“穆斯林人都知道的第一件事, 是可蘭經要求 而且大力支持文化學習。 穆罕默德希望每個信徒 都能自己閲讀可蘭經。” 我有沒有聼錯? 主張喚醒宗教 是女性的權利? 不過薩奇娜反對被標記。 她總是裹着頭巾。 但我也曾和她一起漫步在沙灘上, 她披散的長髮在微風中飛舞。 她每次講座前都會以祈禱開場, 但在一個女孩子12嵗就要被嫁掉的國家裏, 她確是一個單身,活躍, 經濟獨立的女人。
而且她是一個非常實務的人。 她說:“這些頭巾和衣服, 給了我自由去與那些在這工作中 與一些人交談並得到他們 能起到關鍵作用的支持和協助。 當我要在難民營開一所學校的時候, 我去找了教長。 我跟他說:“我是一位信徒,而女人和孩子 在這可怕的條件下 需要靠他們的信仰來生存下去。” 她俏皮地笑笑說: “他覺得很榮幸。 於是他每週來兩次我的中心 因爲女人不能到寺廟去。 而當他要離開時, 婦女和女孩子們總是跟在後面。 我們開始了一班小型的掃盲班, 開始讀可蘭經, 然後開了數學班,然後英語班,再然後電腦班。 幾周后,難民營裏的每個人 都來上我們的課。” 薩奇娜是一位老師。 在當時的阿富汗教導女性是 一門危險的行業。
她在塔利班的襲擊名單裏。 每次她穿越那個國家的時候,我都替她擔心。 我問起她關於她的人身安全時,她只是聳了聳肩說: “朋友卡維塔,我們不能讓自己害怕。 看看那些年輕的女孩子回學校時 即使被人潑往臉上潑硫酸的情景。” 聽到這,我微笑着點了點頭。 我意識到我自己正看着婦女和女孩子們 用她們宗教的傳統和慣例, 把壓迫和機會 變爲工具。 她們的道路在她們腳下, 向著成爲不一樣的阿富汗人延伸。 ...
...
也許是因爲女權運動 不像其他幾乎所有的社會運動, 並不是反對一名暴君。 這反對的不是統治階級, 不是侵佔者也不是殖民者, 它反對的是關於女性一些根深蒂固的信仰和假設, 經常性的, 阻止了我們前進。
而也許這是女權運動最終的禮物, 就是這裡的人事其實帶有政治色彩。 所以,正如愛蓮娜羅斯福(羅斯福總統夫人)曾經談過的人權問題, 對於性別平等也是一樣的, 就是這些都會從家附近的一些小地方開始...
...
在我講的這些小故事中, 這些個別的故事中, 我看到了全世界的女性正在譜寫 一曲不同凡響的史詩。 她們如一根根細綫 織入一塊彈性的布料中, 幫助維持社會穩定, 織入希望。 而如果我的心在歌唱, 是因爲通過在這些細小的片斷, 人們能不時地瞥見 整個世界,一個全新的世界。 而女性不可否認地在前進的道路上。
(文字引用自https://www.ted.com/talks/kavita_ramdas_radical_women_embracing_tradition?language=zh-tw)
女權 展覽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東京奧運,號稱是「性別平等」奧運,你知道為什麼呢?
這得從歷史來看。
前天我去參觀「探索明天:運動中的女性」展覽,看到一百年來女性在運動上的推進,相當感動。
#54年前女性仍被禁止參與馬拉松
Kathrine Switzer是一位熱愛跑步的女性,雖然她的教練堅持女性無法完成馬拉松,但她仍努力訓練並代表俱樂部報名1967年的波士頓馬拉松。
Switzer以原本貫用的中性縮寫註冊成功、取得參賽資格,進行賽事。但跑到一半時,被賽事人員發現她是女性,試圖阻礙她、要將她趕出比賽,但Switzer仍堅持跑完全程(你可以想像那畫面嗎?)
當時波士頓田徑協會主任對此表示:
「女人不能參加馬拉松比賽,因為規則禁止這樣做。我們不遵守規則,社會將陷入混亂。…..如果那個女孩是我的女兒,我會打她。」
這次賽事後,勇敢的Switzer和其他女選手努力與田徑協會溝通,希望開放女性參與的機會。
在她們的努力下,五年後,波士頓馬拉松終於開放讓女性跑者正式參賽,而且,連之前努力要把Switzer趕出比賽的賽事人員也幫助推動女性參賽!
#奧運的性別平等推進
其實不只是田徑,許多現在大家習以為常、女性能自由參與的 #運動空間,都是這樣一步步辛苦爭取而來,並非從天而降。奧運中的女性,當然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1896年 首屆奧運有女性運動員,但無參賽權。
1900年 女性取得少部分奧運項目的參賽權。
1928年 奧運首度開放女性參與田徑項目。
1981年 國際奧運組織首次出現女性委員。
1991年 奧委會制定的新規章,所有新增加的項目必須男、女選手都可參與。
1997年 國際奧會首位副主席由女性擔任。
2012年 首次所有奧運參賽國皆有女性參與。
2014年 國際奧會改革議程中,將性別平等列為重要議題,將參賽選手男女性別比各佔50%列為目標。
2020年 首屆「性別平等」的奧運。
東京東奧在性別平權上的突破包含:
🏅女性運動員達48.8%,為歷屆奧運最高。
🏅增加9個男女混合項目,總數提升到18個。
🏅獨木舟、賽艇、射擊、柔道、帆船、舉重項目,首次實現男子及女子項目一致。
🏅首次開幕式上鼓勵各代表隊任命各一名女性及男性擔任掌旗官(以往旗手一位且多為男性)。
🏅規定每個代表隊運動員至少有一位女性及一位男性運動員(過去曾有部分代表隊禁止女性參加)。
🏅在《奧林匹克憲章》中通過納入禁止性傾向歧視。
🏅為歷屆奧運中最多出櫃LGBTI+選手(據Outsports統計共168位)。
本次東奧開始前,國際奧會便宣示:
「不分性別、年齡或體育技能的高低,都能參與體育活動,作為奧運的領導者,國際奧會正不斷採取行動促進性別平等。」
#台灣男女選手都傑出
#台灣女性選手超亮眼
台灣過去歷屆奧運共得到24面奧運獎牌,其中女性共獲15面(4金、4銀、7銅),佔62.5%。
本次東奧,台灣68位參賽選手中有35位女性,人數超過一半。
台灣獲得的12面獎牌中,女性獲得6.5面(1金、1銀、4.5銅,銅牌包含混雙),可見不分性別,台灣選手表現皆相當傑出,和東奧設定的標準比,台灣女性選手的表現,又更為突出!
#從基層開始支持更多女性進入運動領域
奧運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但 #體育深耕 不能只停留在奧運,更要從小且從基礎做起。
我在立法院內多次對此質詢及提出預算案,便是希望能從基層體育開始,在學校教育、全民運動到選手培訓等面向,打造更加友善、更加平等、不受暴力傷害的運動環境。(歡迎參考:https://bit.ly/2XIX7v5 , https://bit.ly/3qk4cec , https://bit.ly/3D1BfLB , https://bit.ly/2N6a8Kf , https://bit.ly/2W7r3As , https://bit.ly/3D34ihN , https://bit.ly/3szL3rb )
只有每個孩子不分性別,都愛運動,都能擁有平等的機會以及支持來發展,台灣的體育潛能才是真正發揮!
#遺憾與歧視仍然有
#改革和突破要繼續
這些年來,台灣體壇和奧運在性別平等上都有進展,我們很開心看到許多女性自在發揮運動專長,不再需要像過去許多女性選手,必須刻意隱藏自己的女性身分。
但,性別平等這條路上,仍有許多需要努力的空間。像本次東奧籌備及舉辦期間便發生許多重要的性別事件:
🔎東京奧運主席因發表歧視女性言論,在輿論批評下辭職,改由前奧運選手橋本聖子接手,東京奧組委因而檢討將朝增加女性參與決策的方向邁進。
🔎美國體操隊核心運動員Simone Biles在比賽期間察覺需要先處理自己的身心狀態,所以在決賽前決定退出比賽。
她的決定和說明,促使大家更加重視心理健康議題,以及體育領域的性侵害、性騷擾問題及 #MeToo 運動。(2017年美國體操隊爆出史上最嚴重的性侵案,上百位選手站出來指證遭隊醫性侵,Biles是其中一位長期受害者,也是唯一一位現在仍繼續參與國際賽事的倖存者。)
🔎為了抵制體操界性化女性的現象,德國體操隊選擇穿著覆蓋大腿的長褲型緊身衣上場。
🔎韓國射箭選手安山(An San),只因為剪短髮、就讀女子大學,便遭許多韓國網友列為「女性主義者」及「仇男」,並被嚴重攻擊。
⠀
以上列出的,只是有被報導的部分事件。
在台灣,我們偶爾還是會看到針對女性是否賞心悅目、男性運動員是否能有陰柔動作等各種爭論;也還是有女性運動員遭遇性騷擾等事件、從小訓練期間遭受性侵害的事件;各種數據也顯示女性在基層參與運動的比例仍然較低。
這些現象都提醒著,我們不能只停留在當下,前方還有更多的路要大步邁進。
就像勇敢「破壞社會秩序」報名參賽的女選手Kathrine Switzer在跑道上被驅趕的50年後,再度參與波士頓馬拉松時所說的:
「看看過去50年我們做的改變,未來的50年,我們肯定會做得更好!」
下一屆2024巴黎奧運的Logo已經揭曉,法國作為主辦國,決定用一張女性臉龐,向女性運動員致意,並呼應1900年的巴黎奧運,就是首度開放女性參賽的奧運!
曾經是大學田徑校隊的我,親身體會過運動帶給我的許多挑戰、成長與快樂。期待三年後的巴黎奧運,以及未來台灣基層的各種運動場域,都能看到更多人,從小到大,不分性別,在運動場上自在翱翔,揮灑汗水,為更好的自我而突破。
也提醒大家,帕運會緊接著將在8月24日開幕,歡迎大家和我一起關注,繼續為台灣選手加油!
最後,一定要向大家推薦我去看的這個「探索明天:運動中的女性」展覽,花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去了解與感受女性參與運動的突破過程。
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台灣的體育發展更加平等、友善與茁壯!
【探索明天:運動中的女性】
展期:2021/08/05-12/12,09:00-18:00
地點:國立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
費用:免費
主辦單位:中正紀念堂 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管理處、臺灣國家婦女館、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女權 展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開幕記者會
演唱:高閑至 老師
致詞:
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北投文物館 館長 李莎莉 女士
文化部-次長 蕭宗煌 先生
春源畫室-潘岳雄 先生
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長 吳孟寰 先生
台灣創價學會文化總局企劃局-局長 林志銳 女士
社團法人台北市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理事長 李世澤 先生
士林庄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簡有慶 先生
繪出臺灣色彩 北投文物館邀請您探索臺灣早期畫作所描述的時代故事
1920~30年代是狂飆的時代,思想上的啟蒙,帶來文明開化的智識;日治時期臺灣逐步邁向現代化的生活,物質上的改變,讓休閒娛樂、消費文化漸漸成為都市人的日常。
北投文物館將於2020年8月15日(六)至2021年1月31日(日)舉辦「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特展。本次展覽透過畫作與相關文物相互參照的展示方式,闡述臺灣1920~1930年代的文化、政治、經濟等社會環境發展與時代變化。
「畫時代-繪筆下的近世臺灣」特展透過幾個視角,為觀眾揭示:立石鐵臣與西川滿等灣生日本人對臺灣的情感和文化的眷念;女權意識逐漸抬頭後的臺灣新女性如何勇於追逐夢想;郭雪湖「南街殷賑」所繪集娛樂、信仰與及商業貿易於一身的大稻埕,如何演繹出繁榮的商城故事,並發展出臺灣的新文化運動和臺灣第一代西畫家的養成。此外,我們可以從潘麗水入選第五屆臺展的珍貴作品「畫具」中,感受當時畫家的心境與抱負。
本次展覽結合數位互動和AR遊戲等新科技,透過展示繪稿、西川滿書冊、薪傳匠師精製的廟會信仰文物、灣生眷念的臺灣民間用品,以及當時摩登女孩穿著的服裝和閱讀的時尚雜誌等作品,期待能與觀眾一同回到近百年前,那個郭雪湖與鄧雨賢作品中的繽紛時代。
臺灣數百年的歷史中,歷經許多政權的變遷,每次改變臺灣人都得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日治時期藝術家們選擇拿起畫筆記錄下社會變遷的瞬間,表述對鄉土之情感,為臺灣歷史留下劃時代的光芒。
策展單位粉絲頁: 北投文物館
展出時間:2020-08-15~2021-01-31
展出地點:臺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2號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女權 展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阿嬤家- 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常設展介紹 #Gloria教育專員 專訪
婦女救援基金會自1992年起,展開前臺籍「慰安婦」調查工作以及進行對日求償行動。25年來,陪伴與照顧阿嬤們的身心,保存了5,042件「慰安婦」的相關影音、書籍,以及730件文物。在歷經12年的籌備與努力下,於2016年3月8日揭牌,12月10日正式成立「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收錄了臺灣59位「慰安婦」阿嬤們經過苦難淬煉後的生命故事。是臺灣首座以「慰安婦」人權運動為基礎,集結當代女性人權議題展示及婦女培力的多功能社會教育基地。
「阿嬤家」記憶歷史,持續關注當代女性人權,並期許超越生命創傷、激發前行力量、讓歷史傷痕成為和平基石,以實現尊重、平權、無暴力的未來。
婦女救援基金會自1992年起開始協助台籍「慰安婦」的對日求償行動,設立申訴電話,進行調查、認證工作。長期提供前台籍「慰安婦」倖存者生活照顧與個案服務,並多次透過國際行動,聯合南韓、菲律賓等國的支持團體與倖存者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賠償,更在1999年陪同9名阿嬤前往日本,向日本政府提出訴訟,為台籍「慰安婦」爭取正義和公道,可惜2005年日本高等法院宣判,三審敗訴定讞。
雖然有許多的挫折,但我們從沒放棄,不斷透過多元的方式,讓阿嬤的故事能被看見:辦理展覽、出版書籍、街頭行動、辦理研討會、進入校園推廣教育宣導、與國際「慰安婦」支援團體交流、發行電影(阿媽的秘密、蘆葦之歌)…,不放棄任何為阿嬤出聲的機會!
「慰安婦」阿嬤們,是台灣女權運動的先驅者!這群與生命賽跑、在時光中逐漸淍零的阿嬤們,她們將憤怒化為堅毅,將傷痛化作溫柔,互相扶持走過漫漫長路,在最後的生命中,以愛之名,原諒自己、欣賞自己、並勇於作夢,與生命和好,成為照亮別人的發光體,她們勇於站出來,為自己及姊妹們發聲,展現了在性別暴力運動史上難得一見的被害人為自己倡議的能量。
女權 展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阿嬤家- 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建館介紹 #康淑華館長專訪
婦女救援基金會自1992年起,展開前臺籍「慰安婦」調查工作以及進行對日求償行動。25年來,陪伴與照顧阿嬤們的身心,保存了5,042件「慰安婦」的相關影音、書籍,以及730件文物。在歷經12年的籌備與努力下,於2016年3月8日揭牌,12月10日正式成立「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收錄了臺灣59位「慰安婦」阿嬤們經過苦難淬煉後的生命故事。是臺灣首座以「慰安婦」人權運動為基礎,集結當代女性人權議題展示及婦女培力的多功能社會教育基地。
「阿嬤家」記憶歷史,持續關注當代女性人權,並期許超越生命創傷、激發前行力量、讓歷史傷痕成為和平基石,以實現尊重、平權、無暴力的未來。
婦女救援基金會自1992年起開始協助台籍「慰安婦」的對日求償行動,設立申訴電話,進行調查、認證工作。長期提供前台籍「慰安婦」倖存者生活照顧與個案服務,並多次透過國際行動,聯合南韓、菲律賓等國的支持團體與倖存者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賠償,更在1999年陪同9名阿嬤前往日本,向日本政府提出訴訟,為台籍「慰安婦」爭取正義和公道,可惜2005年日本高等法院宣判,三審敗訴定讞。
雖然有許多的挫折,但我們從沒放棄,不斷透過多元的方式,讓阿嬤的故事能被看見:辦理展覽、出版書籍、街頭行動、辦理研討會、進入校園推廣教育宣導、與國際「慰安婦」支援團體交流、發行電影(阿媽的秘密、蘆葦之歌)…,不放棄任何為阿嬤出聲的機會!
「慰安婦」阿嬤們,是台灣女權運動的先驅者!這群與生命賽跑、在時光中逐漸淍零的阿嬤們,她們將憤怒化為堅毅,將傷痛化作溫柔,互相扶持走過漫漫長路,在最後的生命中,以愛之名,原諒自己、欣賞自己、並勇於作夢,與生命和好,成為照亮別人的發光體,她們勇於站出來,為自己及姊妹們發聲,展現了在性別暴力運動史上難得一見的被害人為自己倡議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