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看電影】麥娜絲與阿尼瑪:男性心中女神的墜落
在"同學麥娜絲"這部電影裡頭,裡面有個主要女性角色就是麥娜絲。麥娜絲是納豆主演的罐頭在高中時期心目中女神的角色,雖然過去一直沒有甚麼機會接近她,後來在因緣際會下再次遇到她。
#同學麥娜絲
出乎罐頭意料地,她改了名換了姓,從事性工作相關的行業,麥娜絲這尊女神形象似乎就停留在罐頭高中時期。對於罐頭來說,這無疑是相當大的衝擊與失落。
#榮格心理學
在榮格心理學中,針對男人內在所擁有的女性意象(將之稱為阿尼瑪),區分為四個主要歷程階段,依據性愛的典型,他分別將阿尼瑪擬人化為夏娃、海倫、聖母瑪利亞與真知女神蘇菲亞。
夏娃的階段是一個忠誠提供滋養、安全以及愛的女性意象。
而第二階段是特洛伊城裡中的海倫,是集體的性意象,如同瑪麗蓮夢露這樣性感女神的形象。不過,在這個階段的男人,在感情中往往反覆無常,因為沒有一個真實的女性個體能夠滿足他的期望,媲美這個潛意識裡的完美女性形象。
第三階段是聖母瑪利亞,她象徵著宗教情懷以及和女性保持著真誠友誼的能力。具有這種阿尼瑪的男性能看見並接受女性他者的個人特質,不受自身的需求影響;他能夠區分愛與慾的差異,且能夠長久持續一份親密關係。
第四階段則是真知女神蘇菲亞,她成為男性內在生活的指引,協助應付重大的哲學議題,追尋生命的意義。她是「智慧老人」這個原型的天生伴侶,男性的性欲在此階段包含了精神面向。
這四個階段是一個循環,又或是同時存在在內心當中,有時也會與真實女性接觸時展現出來。在心理上,男性個體的現實狀況是活在一座後宮當中。
(引自榮格心理學:不插電講座)
#阿尼瑪
在當時的時代而言,高中已然算是高等教育,占星的觀點來看這是屬於九宮的意涵。九宮帶給我們對於人生哲學與意義的思考,在罐頭遇到遙不可及的麥娜絲時,她為他真知女神帶來了具體的形象,後來傳言她到了美國發展,更加劇膨脹了他心中女神的地位。
理論上,假新娘(阻礙男性發展的阿尼瑪)分成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她引導男性進入幻想的領域,遠離外在世界中的及時責任(例如:不允許孩子長大的母親,凡事都把事情處理得好好的,讓孩子過得很安逸);第二種假新娘則是,當男人個體需要轉向內探索人格面具以下的真義時,她反而促使男性個體迷戀人格面具。(例如:媒體塑造出來的女神偶像)(引自榮格心理學:不插電講座)
但在劇中,麥娜絲拒絕當假新娘,她既不鼓勵罐頭要更崇拜她也不特別照顧罐頭,而是將真實的工作型態展現給他看。看著麥娜絲,我總想著在"厭女:日本的女性厭惡"裡面不斷提及的東電OL,她利用自己的身體價值嘲弄了男性對於女性的想像。
#厭女
男人在性的雙重標準下把女人區分成兩種集團:聖女和妓女。儘管對這兩者的壓榨和蔑視有程度上的差異,卻不代表「聖女」就是值得推崇的一方,因為無論是聖女或妓女都是對女性的壓抑和「他者化」。從女人的角度來看,男人對於女人的統治除了把女人區分成「聖女」與「妓女」,還利用了階級與人種的分歧。
女性需要同時符合兩種標準,像男人一樣努力工作融入社會,又像女人一樣擁有性魅力,才能稱為是一個「合格的女人」。在少子化的時代,女兒免不了擔負起過去只有兒子才會被賦予的期待,但她卻無論如何都不是個真正的兒子。
真正的問題卻是,她們要付出多少、失去多少才能擺脫這些投射或要求,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引自:厭女:日本的女性厭惡)
#戀愛中的人
阿尼瑪只是一個內在的陰性意象,我們以為阿尼瑪就是女人,女人就是阿尼瑪,於是要求女人扮演阿尼瑪的角色,是女神,而不是人類。如此一來,把阿尼瑪予以人性,我們忘失了自己的靈魂;而把女人當成神,我們忘失了她們的人性,剝奪了她們之所以為女人的本性。(取自戀愛中的人)
對於罐頭來說,麥娜絲只能是女神,即使她換了姓改了名,她的模樣就像停留在高中時期一樣,如此神聖與崇高,他無法將她歸類在"不是女神的位置"。
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的發展伴隨著掙扎,因為心靈不只提升及支持個體的成長,非常矛盾地,它也守舊且不願意放棄已知的一切。因此,當男性個體迫切需要進展至下一個階段時,一股心理危機也同時形成。
#占星與愛情
過去在星盤諮詢的經驗裡頭,男性(或是女同志中的踢)的月亮與金星往往代表著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月亮倘若跟火星(性驅力)或是金星(年輕女性或是愛戀角色)之間有衝突相位時,往往代表他們較難整合內在阿尼瑪的角色。
曾經也有女性個案問過我,何以在結婚前他這麼熱烈追求她,結婚或是同居之後,她就像是家具一樣,可有可無。當時我是這麼回答她的:因為在結婚之前,你是金星,你帶來愛戀與刺激、新鮮感,結婚之後,你就成為了月亮,你看他怎麼對待他的母親(月亮也是象徵著母親與原生家庭),就會怎麼對待你。
如同在張愛玲經典短篇小說裡,曾經這麼寫著。
#紅玫瑰與白玫瑰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男性要如何辨識內在的阿尼瑪影響著自己的親密關係,確實也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但從原生家庭的課題著手,往往會是最快的途徑,不過追求成長的過程也必然會面臨失落與挫折,願意踏上理解內在的課題的旅程,關於脆弱、情感、柔軟以及與他人深刻連結的那個部分,那就是相當具有膽識與勇敢的舉動了。
延伸閱讀:
榮格心理學不插電講座:我的大象生活
厭女:日本的女性厭惡
戀愛中的人:榮格觀點的愛情心理學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9的網紅光頭神童 李翰暄 Shind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跑步 #運動 #戶外 ► 為準備在4月11參與女子路跑的女孩們 Akebono 曙光的夥伴決定舉辦賽道模擬, 幫助女孩們在這過程中更了解賽道的變化以及提高意象訓練的表現。 喜歡的朋友幫我按👍並訂閱及開啟小鈴鐺🔔喲! 未來會有更多跑步相關的影片出爐~敬請期待! #光頭神童Shindo #Ak...
女性意象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陳黎《動物搖籃曲》的意象經營 ◎拉夫喇斯.璟榕
摘要
陳黎詩集《動物搖籃曲》中頻繁使用「女性」、「黑暗」、「冷」、「花園」等意象,營造他詩的世界觀。由此發先陳黎詩因為關懷著受苦難的人類,他不僅通過意象經營,反映他主觀的現實世界,他也藉由浪漫的想像與記錄,在詩中建築樂園提供讀者追尋。
關鍵詞:女性、黑暗、冷、花園、意象經營
一、前言
《動物搖籃曲》是陳黎(陳膺文,1954-)大學畢業後出版的第一本詩集,有別於前一部《廟前》是寫實的嘲諷,《動》的陳黎像是一個浪漫主義者,轉向對時間、生命抒懷,和想像世界的營建,他主觀的現實世界的形象、感受,紛紛投入隱喻的世界觀之中。本論文將從陳黎的意象經營著手,探究詩中反覆出現的意象:「黑暗」、「女性」、「冷」、「花園」的現實指涉;嘗試導出此意象群組建構的世界觀與詩人的思想有何連結。
二、《動物搖籃曲》的意象經營
(一)黑暗
在詩人的意象經營中「黑暗」作為一種「現實世界的形象」,不同的作品裡「黑暗」的指涉略有不同,例如〈囚犯入門〉陳黎將母親體外的世界比喻成監獄:「以後走道似乎愈來愈窄,並且黑暗,老實說它/是那麼的黑暗以至於我們的眼睛就像光天化日下兩隻亮著的燈泡一樣的無濟/於事,我們只是摸索,聽到似乎是水的滴落並且感到口渴……」,詩人控訴著世界是如此的黑暗,一旦踏入這個世界,人類在黑暗中便無法回頭,將被社會體制、肉體、時間給監禁。這裡的「黑暗」除了指涉世界,其實也是使人類於世界被動的生存之原因。
〈花園〉中的「黑暗」除了同樣表現人類的被動、無法掌握主體生命外,更強調一種人類的盲目特徵:「讓每一格方塊熟記各自的迷信跟歌仔戲內容/我們不知道,也不必知道愚昧會在哪一面鏡子顯現/棋盤的四周是我們前面說過的黑暗/而光,光不曾許諾我們半座的棕櫚花園」,詩人批判人類盲從制度、規範的心態,將世界比喻格格分明的棋盤,因為「黑暗」遮蔽了棋盤之外的空間,人類如同被控制的棋子愚昧地跟從,自甘受限於充滿稜角的世界之內。
較為特別的是〈更漏子〉裡的「黑暗」,它是一首焦慮時間流逝的題材,這裡的「黑暗」除了像是〈囚犯入門〉中人類無法掌握自我生命的意象,或是〈花園〉的受世界框架侷限的意象之外。〈更漏子〉的「黑暗」也象徵著肉眼無法見著,卻永遠虎視眈眈人類生命的「時間」。或許,「時間流逝」本身,在詩人的觀念裡就包含在令人無能為力、無法跳脫的「黑暗」的世界框架之中。
雖說《動物搖籃曲》陳黎將世界形容的如此黑暗,但他其實是期盼自己的作品盡可能地繼承「光」的形象,如〈戀歌二三〉:「這夜的黑暗,我或許可以辨認三顆星的去向/隔著冰冷的時間走廊/看整城淪陷在鐵器的寂靜裡不敢抵禦/你不見衣飾的形象在夜的中央,那般/自由地約束自己,好像一隻滿裝音樂的/水瓶,不洩漏一滴心事地呼喊/金屬的威脅由驚入硬/我紛擾的想像退卻為一堆碎片,離開光/掉落地毯……但我終將守住一道光回歸你的軌道/如果你的存在必須是我不能湮滅的理由」,儘管在詩人的想像中外在世界有著黑暗、像金屬般冰冷銳利、有時間的制約、無法自由吶喊的形象。但詩人仍想成為生命中美好光輝的守護者,除了藉著書寫闡釋他對生命的熱愛,也希望讀者能夠在詩世界裡短暫跳脫世間束縛。
(二)女性
若說「黑暗」是詩人眼中的世界形象,那麼「女性」則是詩人對人類群體生命狀態的投射。《動物搖籃曲》裡的女性大多帶著悲劇色彩,背負哀愁生存於這個世界,陳黎通過悲劇女性的形象呈現出人類的生存困境。如〈你不要以為月光沒有腳〉詩人化身為長腳的月光闖進「瑪奴」的空間,發現她的時鐘停滯的,且她正被慾望給纏繞:「絲質的胸衣剛剛墜落/瑪奴的男人不在家/它開始走下牆壁,跨過一張/年輕軍官的照片/停了的時鐘在一旁。枕頭。繡花巾。用剩的冷霜/不小心它碰倒一面銀盾。模範母親/一些灰塵跟著卸下/月光,月光它居然跌倒/鏡子一般清潔的胴體在床上/憂鬱的瑪奴手舞足蹈/一些不好的慾望在夜裏/需要洗掉」,事實上月光的移動正代表著時間的流逝,瑪奴停下的時鐘、冷霜未曾為抵抗青春的消逝,瑪奴就象徵著人類為時間逝去、與孤寂相伴的焦慮狀態。
〈斷崖上的母親〉陳黎以背對著公路與山谷望向大海的「山地婦人」,象徵著被世界遺棄卻無處申訴的人類。此處可見詩人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卻也無奈他們淒涼的生命經歷無人理解,甚至嘗試理解。詩末更是寫到:「對於尚在學習生育的/她的女兒/跟著她們的母親坐在斷崖上/看海,讀書/為偶然迷路的旅行人提供郵票地圖」,似乎也暗示這樣的生命狀態在不同時代、空間、身分中不斷地輪迴或繼承。
「山地婦人」相較於「瑪奴」某種程度上可說是看清了世界限制的角色,因為看清,但無力抵抗,她轉向大海向自然訴諸生命之苦,可算是對待生命憂鬱的一種方式。而〈房子〉裡的「情婦」則發現了一種不切實際的解脫方式:「說單純是一間複雜的房子的/他們的情婦也許就住在郵局隔壁/那意思是她們將很習慣在大清早收到風景明信片/在模糊不清的郵戳與問候間找到一片草地,一隊海鷗/或者一隻船/因為船是窗戶,窗戶比房子大」,情婦透過風景明信片與窗子,以複雜、忙碌的生活布置謊言欺騙自己,精神上脫離了房子的禁錮,然而從「因為島嶼的定義是四面被海水包圍/抽屜的定義是——丟了鑰匙就開不開」幾句便能看出,儘管她們佯裝生活精采,事實上生命卻依然脫離不了被禁錮。
(三)冷
在陳黎的意象經營中「黑暗」是對這世界形象的呈現,「女性」是世上悲苦人類的投射,「冷」的則是陳黎對於世界的主觀感受。同樣身為在黑暗世界受苦難的人類,他也試著奮力抵抗,嘗試熱愛生命,堅守那些生命裡即逝的美好,並捕捉進他的詩作之中。但同時他也體會到孤軍奮戰的寂寞,和無力扭轉世道的失落,因此「冷」雖說是一種觸覺的感受,但在陳黎的詩句裡卻又多一分孤寂與疲憊的意象。像是〈月下〉裡詩人運用鐘聲、黑白光影和「冷」,分別為聽覺、視覺與觸覺的營造一個孤寂的畫面:『「四更過了,冷啊。」/初落髮的和尚在井湄打水/拉起一截濕了的衣袖/他的廟宇,單寂地站在一邊』即使這只是一首擁有淒美畫面的抒情詩,依然能發現在詩人的意象群中「冷」被歸類為孤獨的意象。〈雪上的足印〉同樣是通過畫面的營造,孤單行走在荒雪之中,帶出「冷」孤獨的意象。同時,「因冷,需要睡眠/深深的/睡眠,需要/天鵝一般柔軟的感覺」,白雪的寒冷就像是人世的寫照,世界的「冷」也使詩人感到疲憊。
而〈火雞〉就明顯表現出詩人為何對於世界有「冷」的感受,「它火紅的肉垂凝有多少/寂寞的熱情/無語地站在世界一角/目睹愈滾愈大的黑色的喧囂/熟知它的荒謬,又無法釋然於它的苦難」,陳黎彷彿以火雞自喻,目睹世界的黑暗一再擴散,即使對於改正世界的荒謬與苦難懷抱熱情,然而,人類的冷漠卻令他感到落寞與孤寂:
它火紅的肉垂多像失火的淚珠
彷彿要融化整個世界的寒冷
背對一片冰雪的人類屋頂
向我吐露它的負擔
從「背對一片冰雪的人類屋頂」,也能發現「冷」除了是詩人對世界的感受,也是象徵著人類封閉的荒謬人性,甘願獨自面對人間苦難的雙重意象。
(四)花園
陳黎詩以「黑暗」、「冷」為他主觀世界的基調,但同時他也嘗試在作品中虛構一個光明世界讓人們去追尋或想像,也就是「花園」。《動物搖籃曲》中經常以「花園」比喻為無憂慮和無所限制的世界,如先前提到的〈花園〉中「棋盤的四周是我們前面說過的黑暗/而光,光不曾許諾我們半座的棕櫚花園」,此處的「棕梠花園」雖是不被允諾的存在,但卻暗示了讀者有這麼一個跳脫限制的想像世界。而在〈戀歌〉也同樣揭示了在幻夢中、浪漫的想像中存在一個不被時間約制的巨大的花園:「要等到全城的花店把時間從鐘面摘走/我們的夢曾經是僅有的巨大的花園」
然而,憂傷的是從《動物搖籃曲》的作品中會發現,陳黎所說的花園似乎只可能存在兩個地方,一是「童年」,如〈秋天的曬穀場〉、〈在學童當中〉、〈在學童對面〉以及〈海岸教室〉能感受詩人以童真的雙眼看見了花園,因此在〈在學童對面〉這首詩中詩人以過來者的身分想對著孩童喊叫,要他們停留在那花園裡:
啊,我真想大叫
叫你們停在那裡:不追,不說
停在那裡
像任何一棵新樹
時間不必知道
饒舌的外國話不必聽懂
另一個進入花園的途徑,從與詩集同名的〈動物搖籃曲〉中,隱約能得知它只存在死後的安眠世界。
讓時間固定如花豹的斑點
疲倦的水鳥滑過水面輕輕滴下它的
眼淚像一隻離弦的箭需要落實
這是花園沒有音樂的花園灰濛濛的
大象沈重沈重地走過你的身邊並且請你
為蜂巢為沒有蜜蜂的蜂巢守望
三、《動物搖籃曲》的世界觀
(見貼文附圖)
經由上述黑暗、女性和冷三個意象,陳黎建立起《動物搖籃曲》的世界觀,通過世界觀的建構,使讀者認清人在黑暗的世界裡是多麼的軟弱,不僅無力對抗世界,甚至不知道要起身對抗。即使是詩人能夠看清黑暗不再盲目生活,並且如〈火雞〉「火紅的肉垂」想要融化整個世界的冷,但孤軍奮戰的寂寞與人類冷漠的雙重攻擊下,也會感到疲憊與失落。盡管如此,陳黎卻未曾放棄捕捉生命中短暫的美好,為人類找到生存的理由,在〈戀歌第四〉陳黎的自白:「我要用僅有的版權豐富每一夜的盲婦/讓們她粗硬不識字的雙手第一次感覺驕傲/大聲讀出每一字的珠璣:/就在你的心上/我的碑帖無須更多的拓印」,表明了他創作的目的,是要讓艱苦生存的人們體會生命的驕傲。
陳黎企圖在詩中建築一個想像的樂園,用「花園」的意象給予人們精神上的寄託。此外,他也藉由一些具體的角色意象,為悲哀的人類群體提供一個超脫生命苦難的形象。也就是「仙女和舞姬」。在「女性」意象的小節中已經提到,「女性」是悲苦人類群體的投射,詩人雖然也會利用其他角色象徵苦難的人類,如〈花園〉中的「庶民奴隸」或是〈動物搖籃曲〉裡的「動物」,但在《動物搖籃曲》的作品脈絡中女性除「悲苦形象」之外,陳黎又引薦了舞姬與仙女做為能飛行、舞蹈於世界之上的女性角色,一種超脫束縛的形象。在〈特爾菲的舞姬〉可以看出這樣的形象正式其創作的謬思女神:「他怎麼會懷疑那/婆娑的桃金孃常青藤不是身體/他怎麼會?那般細膩逼真的描寫/微笑,浮雕,種種神秘的事端/在那裡特耳菲的舞姬們把酒灑了一地/在那裡,一個少年他的魯特琴跟詩」舞姬婀娜、謎樣的形象不僅是陳黎詩中浪漫想像的具體化,這種形象更與其他作品中的悲苦女性形成強烈對比。
〈仙女是出色的舞者〉則更明顯地帶出超脫生命束縛的意象:「仙女是最美麗的婢奴:擺首,扭肩,急急為眾神紡織/斑斕的星雲都滑進你的織機,並且轉旋/何等奇幻的萬花筒啊!不斷不斷地變換圖樣/直到恨等於愛愛等於金塊,而整座宇宙/都只是她們壁氈的一部份……」,仙女的舞姿多樣、無所限制,好似整座宇宙都無法將她們禁錮。
然而,仙女、舞姬對於長期受世界箝制的凡人而言,卻是很難達到的境界,但陳黎仍以自己母親呈現人類跳脫生命框架的最大極限。「母親」作為女性框架中一個沉重的身分,在〈廚房裡的舞者〉母親卻透過小錄音機和華爾滋,化身〈仙女是出色的舞者〉的舞,者在侷限女性身分的廚房空間,以一種悠哉地形式精神上脫離了世界的束縛:「我忽然聽到一隻熟悉的華爾滋/自半暗的廚房傳來/看到仍然年輕的你抓著一台小錄音機/渾然忘我地舞著/冰箱在左/電鍋在右/我彷彿聽到櫥子裡的碗筷都齊聲拍手/為你伴唱/跟著番茄、檸檬/苦瓜、包心菜…」。透過母親與舞者意象的結合,陳黎提醒了讀者,儘管生命是沉重的包袱,仍然存在精神上的超然釋放。
四、結語
在陳黎的世界觀中,人類群體化身一個個悲苦的女性,受困於黑暗陰冷的世界之中。他的詩如一束光線,不諱言地照出黑暗中人類被壓迫於憂傷、慾望,恐懼時間流逝的生命狀態。但同時這束光也搜索著生命中的美好並捕捉,讀者沿著這道光看過去,那裏是陳黎建築的想像花園,有永恆的音樂、有舞者、沒有時間的束縛。雖說這座花園只存在童年的記憶,短暫的滿足,或深深的睡眠。但詩人卻透過文字記錄了下來,提醒著我們花園確實存在。詩人也透過各美好的意象,使我們在苦難的夾縫中看見能夠超脫生命的機會。
五、參考資料
(一)學刊論文
張芬齡,〈地上的戀歌──陳黎詩集《動物搖籃曲》試論,《中外文學》9卷2期(1980年7月)。
--
美術設計:游佳真
圖片來源:游佳真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10.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陳黎 #動物搖籃曲 #意象
女性意象 在 榮格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quote]
王浩威醫師談「中年之後:永恆少年與智慧老人」,並從詹姆斯.希爾曼(James Hillman)與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Marie-Louise von Franz)對永恆少年這原型之爭,究竟是拒絕長大還是抗拒社會談起。他引述希爾曼的話:「當我們的心靈不再只有男性特質時,療癒於是就出現了」從永恆少年到智慧老人,以他男性的視角來看,需要重新探索男性啟蒙的議題,也要爬梳男性的心理發展階段,才可能曉得轉變為智慧老人之路,可以怎麼走。
呂旭亞老師的「女力時代:找尋女性的自我原型」題目,則從神力女超人開始談起,並引用Toni Wolff的對女性四個心靈原型的觀點:母親、愛人、戰士、祭司(靈媒)來看,傳統女性和其陰影,以及過渡到當代社會的現代女性與其陰影,原型角色上如何在那時代氛圍成為主流,或者變成我們抗拒承認的陰影。如果四個原型都能觸及與探索,可能就有個能充分發揮的自性Self,得以開展。這或許就是不用再依循男性形象,或男性想像的女性意象來當作成功典範的可能了。
鄧惠文醫師則從另一個角度來談女性,以「女性主體:女人與完整的深層對話」為題目,從女性這個不斷被割裂的主體談起。各種挫折都在日常中發生,不禁讓女性感嘆「因為我是女人?還是因為我不是男人?」各種流派的女性主義不斷探究這問題,走了一遭發現這事實仍可能震驚,但也足以興奮:因為我們可以開始面對與處理,進一步探索「影響女性的他者不只在外面,他在女人心中」,如果能探索無意識層次中女人的「他性」,認可與參與這個「非我」的活動,就可能從分離到整合,而這正是榮格心理學派所擅長的。
女性意象 在 光頭神童 李翰暄 Shind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跑步 #運動 #戶外
► 為準備在4月11參與女子路跑的女孩們
Akebono 曙光的夥伴決定舉辦賽道模擬,
幫助女孩們在這過程中更了解賽道的變化以及提高意象訓練的表現。
喜歡的朋友幫我按👍並訂閱及開啟小鈴鐺🔔喲!
未來會有更多跑步相關的影片出爐~敬請期待!
#光頭神童Shindo
#Akeobono曙光跑團
#田徑國手
#跑步教練
到這裡追蹤更多光頭神童:
Facebook|李翰暄Li-Han-Hsuan
https://www.facebook.com/HanHsuan.tw
Instagram|Akebono_Shindo
https://www.instagram.com/akebono_shindo/
訓練相關|https://forms.gle/UTk6AwYkqkRu4wDy7
器材:
GOPRO HERO9

女性意象 在 慵懶小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HOCC的初體驗時裝週後台造型,這次配合的品牌“seivson”
指導團隊:#Loreal (Nick)
彩妝師:PT
2062開場....象徵復活節的黑白兔子 @wave_flower ,戴著血紅色面紗,
拿著纏繞酒紅花藤蔓的彩蛋球;在這一天,2062的早晨.....末日之後,傳說中的耶穌重生了。
戴著荊棘的妝 @potsangho ,救贖犧牲意涵的荊棘意象
,在孩子的笑聲下,時間來到未來世界。
馬賽克背景 @kaishyang_who 的未來世界;
進場時,你們是否聞到了屬於未來清晨的空氣 @eyecandletw ,溫暖的彩色光線灑進來,粉紅色、綠色、黃色、藍色,花色,像是天空畫過一到彩虹,象徵著明亮同太陽般的光芒信仰,像個孩子般的純真,走向希望與光明。
(*備註:天邊劃下一道彩虹的時候,是上帝對人類的承諾,暗示將不再懲罰人類。)服裝在此時走向彩色的混色調性;同色系的各種材質:細斜紋、光澤色澤、絲質等不同材質的漸層感,形容未來早晨的風格。
也強調女性不同時間點的各種角色,Seivson 每季以強調女性力量為出發,刻劃不同女性的魅力;溫柔的內心,也隨時擁有戰鬥的意志力;運用皮件、盔甲的服裝的結構,強調剛柔並濟的設計,全系列每件單品實穿性極高,並可一衣多穿,強調日常各種的搭配。
( #Seivson 品牌設計師創立者 申子芹 tzu_chin_shen )
#最後的晚餐 #台北時裝週
Instagram: @hocc.mo
https://linktr.ee/hocc.mo
髮型預約LINE : @hocc.mo
https://lin.ee/C3ZeSWT

女性意象 在 老景观影-官方频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报社记者郭建波、母亲纪明岚与女儿郭婉婷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祖孙三代因亲情关系捆绑在一起的生活,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记者郭建波在报导社会负面事件的同时,也在揭开自己身上的伤疤;母亲纪明岚在外为人热情,受人爱戴,但是回到家却判若两人;女儿郭婉婷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成人世界里的种种生存法则。一次次的叛逆与反抗都在隐忍中归于平静,一场悄无声息的战争在三代人之间暗自滋生,终将爆发……
【老景观影】没有恶搞,只有一本正经的尊重原作!
【订阅频道】youtube.com/c/老景观影官方频道
记得打开小铃铛~微信公众号:老景观影
商务合作,私聊请加微信:jingl_y #老景观影 #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