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們對於明明近在咫尺,卻無法陪伴奶奶臨終的衝擊有多大,在接下來的每一天裡,都能強烈的感受到,甚至可以說是走火入魔的地步。
聽到要開始摺蓮花跟元寶後,表姐就跑去買了大概是紙錢界裡最華麗的蓮花紙跟元寶紙,七種顏色外加金邊銀框,每一朵都在閃閃發亮,然後上面還要寫上奶奶的名字。
「要寫上名字,這樣姥姥才領得到。」正當我聽從表姐囑咐,找出簽字筆準備開寫時,她卻一臉嚴肅的端出文房四寶中的三寶:毛筆、墨條與硯臺。
文房四寶竟然是可以這樣隨手拿出的東西?
「不可以用簽字筆,太隨便了。」表姐正色的拿走我手上的簽字筆。
「我們欠姥姥太多,能夠多用心的地方,就該多用心才是。」表姐哽咽著說完,卻是把墨條遞給我,示意我開始磨墨,連毛筆也都放好了,就在我的右手邊。
欠奶奶最多的究竟是誰呢?
是因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逐漸相看兩生厭的我們家,還是說自己是「潑出去的水」,所以從不探望,也不分擔任何照顧費用的姑姑們家呢?
這個「欠」的多寡,又是誰說了算呢?
奶奶身上一直有股傲氣,而那傲氣的形狀,大概就像是中國宮廷劇裡的老佛爺。比如說晚上要睡覺了,所有人都必須放下正在做的事,要用看起來很心急的小跑步移動到奶奶身邊,然後由兩個人挽著奶奶的手臂,其他人在後面隨行。直到進入奶奶的房間,直到奶奶躺下,直到幫奶奶蓋好棉被,直到關燈前,我們都要面帶微笑的注視著奶奶,跟她說晚安,好好休息,明天見,隔天起床後亦是如此。
但久了,人難免怠惰或嫌麻煩,我們一個一個用忙碌推託,放棄參與奶奶的睡覺起床儀式,如此舉動,逐漸將奶奶的心磨成一只鋒利的針,在奶奶接通電話,跟女兒們痛訴時,那根針就會在「家裡都沒人」、「大家都在等我死掉」、「沒有人在乎我」、「我不想活了」裡來回刺入,抽出。奶奶覺得自己這樣是在縫合,但對爸爸跟姑姑們來說,只是更多的傷口。
我媽無意間從看護口中得知奶奶「不想活了」,於是為了讓奶奶重新想活,她開始積極打造新的生存環境。
某天早上,我媽用極度不自然的演技,大聲的翻起她前幾天就確認過日子的月曆。
「哎呦,今天是初一欸!媽妳今天要吃素對不對?」
「我們做素餃子好不好,可是我不會做,妳教我做好嗎?」
奶奶原本已經在沙發上萎靡了好一陣子,聽見素餃子時,突然整個人就像自帶萬丈光芒一樣閃亮了起來,雖然嘴上還在嫌「都跟著我幾年了這都不會做」,依舊難掩被糾纏的快樂。之前明明說自己又老又醜不想出門,現在突然拉著菜籃車就要去市場挑菜,要從備料開始一項項親自確認,就連下鍋要翻炒幾下、火要開到多大、需要加幾匙的鹽巴,我媽全讓奶奶決定,就算明知餡料已經鹹到無法挽回,我媽仍一句話也沒說,一邊對奶奶笑著,一邊目露凶光轉頭示意全家人必須把餃子吃完。而奶奶看著狼吞虎嚥的我們,終於久違的笑開了懷,還主動站起來說,要再去廚房下一批餃子讓我們繼續吃。
重新拾起生存意志的奶奶,還是無法放棄每天和女兒煲電話的時光,只是內容變成了「我那個媳婦簡直是笨得要死」、「菜都不會煮,還要我教」、「哎呦,我真苦命」。
我媽聽說後卻毫不在意,她說,只要奶奶能住得舒服,全家人就舒服。
「妳奶奶一直覺得自己的女兒最好,我嫁進來後,她更是一直掛在嘴上炫耀。」我媽嘆了一口氣,「可是現在,卻沒有一個女兒願意陪在她的身邊。」
.
本文摘自《#那一年_那些沒人說的故事》
作者:少女老王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作者寫家庭的功力讓我驚嘆,尤其是把台灣傳統的角色扮演,在細膩處寫得入木三分。在被凸顯的幽默荒謬之中,又有真摯真情。
「經過長久時間的扭曲,後世以『順』為『孝』,所以『孝順』兩個字便綁在一起談,成為被頂天的道德。然而,事事順從並不符人性,但又硬要符合這種扭曲的教條,就容易演得荒腔走板。而這種教條如果沒有實質的情感做支撐,親子雙方都痛苦。」
我看摘文中的段落時,有深刻的感觸,所以在推薦文裡面寫下了上面這一段體會。希望我們透過作者的描述,重新思考「孝」原本的涵義,脫離教條,回歸「孝」最初的情感。
祝願您,能透過這些在我們身邊不斷上演的悲喜劇,多看見一點人性!
.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連結請見留言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4的網紅醫聊543,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周邀請到 #亞東醫院社工室的丁貞嘉社工師,用三個不同生命故事,帶你認識什麼是「預立醫療決定」。如果有「預立醫療決定」,自己與家人的人生是否會不一樣? ■ 王曉民,北一女學生,與同學外出時因車禍造成大腦受損,臥床47年離世。 ■ 2020年7月,警員楊庭豪出勤值遭無照少年騎車撞擊,醫師判定腦死,家...
「女兒買蓮花金」的推薦目錄:
- 關於女兒買蓮花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女兒買蓮花金 在 小花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女兒買蓮花金 在 劉中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女兒買蓮花金 在 醫聊543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女兒買蓮花金 在 出嫁女兒則改用蓮花金祭拜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女兒買蓮花金 在 出嫁女兒蓮花金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女兒買蓮花金 在 出嫁女兒蓮花金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女兒買蓮花金 在 出嫁女兒蓮花金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女兒買蓮花金 在 (以解決)請問給往生者的紙蓮花和元寶,可以再娘家裡折嗎?? 的評價
- 關於女兒買蓮花金 在 女兒玩瘋「拒絕回家」下秒跌進蓮花池崩潰爆哭 |搞笑|親子 的評價
女兒買蓮花金 在 小花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藏起來就沒事了?
這幾天Line群組瘋狂流傳某檔演出的片段中涉及國罵,以及唸出來的地址是真的也造成困擾。
身為一個雲林北港人(該地址在虎尾),又在相關單位工作,應該可以出來說幾句話。
首先,回到演出脈絡,國罵很應該。
在疫情肆虐的時代,各個劇團無不用心良苦的保持自己的關注度,並且把近期作品掏出來,讓大家心癢癢,等到疫情過後會拿著鈔票跑進劇院看戲,這點無可厚非。
而被PO出來的演出,確實也是非常符合整齣脈絡的。一個從小拋家棄子的男人,回去奔喪後,被自己的女兒用一連串髒話招待,這件事情何錯之有?
在我阿公過世的時候,我媽一方面心疼我爸熬夜,所以陪著熬夜摺蓮花。一方面被要求要進媳婦孝道,就連我媽已經反映心臟不舒服,都被姑姑們「留」在雲林不能回台北,那時候在喪禮結束後,我也是一堆國罵伺候:)
這皆合於情理,更何況是劇中被拋家棄子後被迫走入風塵的女主角。
如果這時候還在父女情深,以禮相待,這才是演出,「演出來給大家看很正經八百但不合常理的」,那我認為表演藝術的創作將是一種「道德製造」,而非真實世界的呈現。
第二,這件事讓我聯想到大港開唱。
大港開唱有一陣子也被以「宣揚髒話」為由,在各大群組中流傳。想當然耳,也知道是在哪些群組。在疫情的情況下,說真的,什麼事情都要打成藍綠鬥爭,那只會讓台灣成為民主自由下的共產社會而已。
第三,深入到演出中,會發現在地傳承文化。
演出的內容是以喪禮為主,其中的牽亡文化,一直是我認為台灣,甚至是全世界都很重要的文化。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族群如何看待出生、死亡,反映出那個文化的中心。
我阿公過世的喪禮花了上百萬,反映出的是一種儒家的道德壓迫。老實說,買那些罐頭塔,燒了八億八千八百八十八萬的紙錢,只是做給大家看,我是不知道阿公在底下有沒有收到,或者是用得很好拉。
還有法事上會說的「子孫代代出狀元」、「金銀財寶富貴來」等等,好像有種佔死人便宜,讓祂藉由死亡這件事情來交換某些事宜。
這很反映出傳統台灣社會對於後代的期許,以及對於每件事都要做給別人看的風土民情。
現在吵國罵這件事情,說這樣的東西怎麼能登上大雅之堂,不就是又在把東西藏起來就沒事了?
家暴?藏起來不說就好了。
過勞死?藏起來不說就好了。
族群對立?藏起來不說就好了。
性別的壓迫?藏起來不說就好了。
真的藏起來看不到就沒事了嗎?你沒事,但被你傷害到的人,卻遍體鱗傷啊。
所以啊,這個事件搞成這樣,只會讓台灣社會的族群對立被炒熱、藍綠對立被升溫、Line群組做為假消息/不實消息的傳遞被關注,具體來說,對於創作者、觀眾以及台灣整體文化的發展,並不會帶來好的效果。
想想五年級生以前講台語被罰錢,現在不就是又在把哪種語言罵人比較優雅的事情搬到檯面來掀起對立嗎?
培育文化所費不貲,但只要動手轉傳Line的謠言,就可以破壞囉~
真的很方便呢!文化破壞者們,你們的行為,可能讓下一代的工作機會以及工作待遇又再次下調了喔:)
p.s. 講到喪葬文化,《父後七日》真的很值得一讀喔!
女兒買蓮花金 在 劉中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分享你名字!《大人的詩塾》贈書活動
國中的時候,我讀的女校,每週都有古詩詞吟唱教學,至今我手上都還留有當時的古詩詞歌本。
現在我們家裡的睡前歌,就是唱詩。
有時我唱的是李白的「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
有時我唱的是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最近在讀趙啟麟新書《大人的詩塾》,發現他太誇張了,跟女兒的生活對話都是詩詞,像是從古代穿越來文人。
第一篇,寫你的名字
配合鮭魚之亂,格外有感觸。
你的名字,是父母送你的第一個禮物。
如同作者說的,
彷彿取對好名字,可以在一開始就在他的生命中植入一個願景。
記得學校老師曾分享,他的朋友有兩個小孩,一位叫「巧倩」一位叫「美盼」,這兩個名字分別來自《詩經.衛風.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兩人就是一本美書,生命中有美好的盼望。
我也曾寫過一個角色名字,叫做詠晴。
像是王維的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雨後「新晴」,心情愉快,極目曠野,沒有一點塵垢,多麼清新純淨。
我看到了這本書的文案說:
小孩子才背詩詞,大人活在詩詞裡!
這種活,是一種心境,一種釋然。
「有些心情,長大才懂」的古詩詞筆記,很適合分享給大人的你。
【書籍介紹】
小孩子才背詩詞,大人活在詩詞裡!
仔細考察才發現,古詩詞超級不適合小學生閱讀!
你知道蓮花、秋千都很危險嗎?(詩詞中出現這兩樣,都在招蜂引蝶)
你知道蕙質蘭心、青梅竹馬、花前月下都不是好詞嗎?(結局通常都是苦戀)
果然「有些心情,長大才懂」!
作者以淺顯幽默的方式,在日常生活的場景中,用嚴謹(爸爸視角)的寫作態度,與所有大人分享他的古詩詞閱讀筆記。
✪活動辦法
步驟一:把這篇辦法分享到你的臉書。
步驟二:同時留言分享「你的名字」,或是「你給孩子的名字」的寓意跟期許。
像是,我的名字裡有個「薇」,因為薔薇花是一叢叢開的,父母希望我不要孤單。
我女兒的名字有個「昀」,因為她出生的當天忽然陽光普照,我希望她一生都能開朗向陽,如陽光般燦爛溫暖。
你的名字有什麼寓意嗎?
或是,你給你孩子取的名字,又是為什麼呢?
出版社將從中挑選#兩位幸運兒,把這本書送給你!
✪截止日期:3/29(一)公布得獎者,得獎者請儘速私訊聯絡姓名、地址、電話,方便出版社寄送作業(限寄台灣境內)。
《大人的詩塾》馬上買
博客來:https://reurl.cc/R6qRZG
金石堂:https://reurl.cc/3NXy0V
誠品:https://reurl.cc/OXMQOg
讀冊:https://reurl.cc/zb1Oxp
蝦皮:https://reurl.cc/V3z7aA
女兒買蓮花金 在 醫聊543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周邀請到 #亞東醫院社工室的丁貞嘉社工師,用三個不同生命故事,帶你認識什麼是「預立醫療決定」。如果有「預立醫療決定」,自己與家人的人生是否會不一樣?
■ 王曉民,北一女學生,與同學外出時因車禍造成大腦受損,臥床47年離世。
■ 2020年7月,警員楊庭豪出勤值遭無照少年騎車撞擊,醫師判定腦死,家屬決定器官捐贈,超過十人因此能夠延續生命。
■ 泰國的年輕女孩來台遊玩,意外過世,父親來台同樣也替女兒做出了器官捐贈的決定。
我們都追求怎樣好好活著,很少想到如何好好離開,規劃了退休金、買了保險、簽了生前契約、甚至分了財產、訂了遺囑,但很多人卻不知道,離開前的最後一段旅程如何走的安寧、走的尊嚴,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預立醫療決定可以 #本人事先思考與決定、#隨時更改,當未來病況經醫師確診後,可以按照 #預立醫療決定書 接受、拒絕或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或流體餵養。(拒絕已含撤除與不給予)
引用 @陳秀丹醫師 #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_一位加護病房醫師的善終宣言 書裡的這段話:
"每段生命都有終點,當你也即將面臨這一天時,你是否願意終日躺在病床上,無論你有沒有意識、痛不痛苦,都要被強迫灌食、打針、插管、抽痰、擦屁股……?
如果你自己都不願意,又怎麼能夠以「愛」、以「孝順」之名,對臨終的親人做出如此折磨他的決定?"
現在的歐美先進國家,已經沒有要「救到底」的觀念了。更別說除了愛與不捨以外,有時難免看到的所謂一日孝子,堅持救到底的原因是怕被別人說不孝、還沒拿到手的房產、為了省下遺產稅等等,讓親人一路「救到掛」,這真的是愛嗎?預立醫療決定是一件對家人充滿愛的事情,不讓家人因為替自己做了決定而在心裡久久受苦,也是讓自己能夠依照自己的想法,尊嚴地離開。
「棺材裡裝的是死人,不是老人」不妨聽聽這集,提早想想
特別感謝 @亞東醫院社工室 #丁貞嘉社工師 #何叔孋公證人事務所
想了解更多請搜尋🔎#亞東社工文宣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病人自主權利法
#DNR #Do_Not_Resuscitate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器捐 #維持生命治療 #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生命末期不插鼻胃管運動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蓮花基金會
#podcast #泰德 #貝兒醫生
女兒買蓮花金 在 (以解決)請問給往生者的紙蓮花和元寶,可以再娘家裡折嗎??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因為姊姊往生,在殯儀館安置,只不過再紙蓮花的部份,弟弟妹妹打算拿回家裡來折, ... 可是長輩去金紙店買的時候順便問,卻聽到說如果非喪家,就不能在家裡摺. ... <看更多>
女兒買蓮花金 在 女兒玩瘋「拒絕回家」下秒跌進蓮花池崩潰爆哭 |搞笑|親子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訂閱頻道好片不漏看:https://bit.ly/3iPX6h1 ☛看更多弟偷玩水意外反鎖嚇哭姊鬧完再救:https://youtu.be/RKEsw11UmPM 女孩發現巧虎好奇上前! ... <看更多>
女兒買蓮花金 在 出嫁女兒則改用蓮花金祭拜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台南,小編印象中蓮花金又俗稱女兒金,顧名思義就是供給「出嫁」女兒祭拜自己娘家的祖先及親屬;蓮花銀的部分則是供給兒子使用,不過在台南基本上都是拿九金九銀祭拜祖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