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中華台北跟中國台北是不是有 87% 像
等了一年多的東京奧運終於在今天開幕,跟以往的國際賽事一樣,輪到台灣出場時,螢幕上秀出的是「CHINESE TAIPEI」、選手們舉著一面陌生的旗幟、得牌時放著陌生的歌曲。
「CHINESE TAIPEI」又叫「中華台北」,喜歡吃人豆腐的中國理所當然的翻成「中國台北」,每當中國台北四個字出現時,大家就會氣得跳腳。
但可能是我們的英文都沒有學好,Google Translate 告訴我們「Chinese」意思是中國,後面加個「Taipei」,中文念中華台北大家都沒意見。
多數人也習慣了這個魔改後的四不像,於是我們在螢幕前高喊「中華隊」加油,也不知道是在幫西邊的中國還是東邊的中國加油、也不知道為什麼是中華台北而不是中華台中、中華高雄或是中華苗栗。
這一切矛盾的曖昧來自 1981 年的「洛桑協議」。
——
🏃♀️ 什麼是洛桑協議?奧會模式又是什麼?
中華民國政府在 1949 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擊敗,逃到台灣以後,關於「中華民國能不能繼續代表全中國」的爭議,成為兩個中國政府的新戰場,體壇盛事的奧運會自然也是雙方爭奪的重點。
1952 年赫爾辛基奧運,中國代表權的問題浮上檯面,當時國際奧會同意讓兩個中國一起參賽,但中華民國政府基於「漢賊不兩立」而退賽,有趣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因為遲到的關係,只參加了一項男子游泳競賽和閉幕式。
1956 年墨爾本奧運,原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以 Formosa-China 為名義)同時參賽,但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臺北不出、北京不進」而退賽。
1960 年,中華民國代表團被迫以「Formosa」名義參賽,開幕式繞場時,代表團舉著「UNDER PROTEST」牌子表示抗議。1960 年東京奧運、1964 年墨西哥奧運,中華民國代表團都以「TAIWAN」為名義參賽——雖然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因為沒辦法當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覺得被矮化了。
1971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中國」的席次以後,中華民國也在其他場域的「中國代表權之爭」失利。1972 年慕尼黑奧運,最後一次以「中華民國(Republik China)」的名義參賽後,1976 年、1980 年都無法參加奧運。
這個問題在 1981 年簽署洛桑協議後解決,協議確認了「中國奧會」(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與「中華奧會」(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的名稱、會旗、會徽,使中華奧會得以和其它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擁有相等權利,參與各項國際運動。
中華民國政府在之後,陸續運用類似模式參與許多和奧會無關的國際組織或會議,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派代表團時,中華民國的代表隊只能以「中華臺北」的名義參加,而不能使用中華民國國旗,這種參與方式也被稱為「奧會模式」。
該次協議不僅確立名稱由中華民國奧會改為中華台北奧會,並且將會旗改為「梅花內含五環標誌」,會歌則使用中華民國國旗歌,而且在進場時為避免與同屬「C」開頭的中國一同進場而被誤認為同一隊,中華台北改以「T」為入場順序。
-
⚾️ 民意認定的中華台北國
2018 年全國性公投第 13 案「你是否同意,以『台灣』(Taiwan)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 2020 年東京奧運?」投票結果反對票大於同意票而遭到否決。
�然而,本案公投最詭異的是在 5 場公投意見發表會的辯論中,竟然都沒有反方代表出現,讓東奧正名公投案少了人民可以多了解機會,失去民主國家最重要的意見溝通、理性辯論功能。
另外,之所以不同意票居多是因為中華奧會在公投前發布了關於若改以台灣名義出賽,可能會讓中華奧會停權,也可能讓選手「代表國家」出賽的權益受影響,並指出以公投改變名稱是政治干涉體育。
因為武漢肺炎而延後一年的東京奧運,終於在今天開幕,大家一起為「Chinese Taipei」加油喔🎉
——
📖 延伸閱讀
奧會模式-台灣人出國比賽變成中華台北人?|楊貴智 https://plainlaw.me/2015/01/26/chinesetaipei/
——
#法律白話文運動
#法律歷史上的今天
#中華奧會 #中國奧會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台北 #中國台北 #中華 #中國
#大家都是Chinese
#不要分彼此
奧運會英文全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柳美里 『JR上野駅公園口』| Yu Miri "Tokyo Ueno Station"
色彩繽紛的英文譯本封面,吸引了我的注意,讀後才感到這短篇小說的重量。作者柳美里是韓裔日本人,從受歧視者的身分,寫了這本關懷可能算是社會最低層受歧視者的故事。上野我們很多人當遊客都去過,甚至全名「上野恩賜公園」的上野公園。「恩賜」,意思是天皇的禮物,然而這地方也是眾多無家者的居所。不過,每次天皇出訪,政府就洗太平地,把他們「暫時」趕走,無家者隨時家當盡失。
故事主角悲劇一生,都是兩個字:貧窮。還有天意弄人,他的一生中,重要的人、事和時間,巧合地與天皇扯上關係,更令人覺得諷刺。一個農村小人物,碰上日本大時代的變化,由1964年到2020年奧運會,甚至2011年東北日本大地震,作者巧妙地把對這些地方的面貌和周遭的人和文化甚至信仰,從主角眼中細看,從而成為對社會不公平和歧視的靜默控訴。
在書的後記,作者說:「很高興能在被歧視和排斥的一邊,因為這才讓我可以與全世界受歧視和排斥的人,團結一起。」
#柳美里 #JR上野駅公園口 #YuMiri #TokyoUenoStation
#和你讀
#光讀書 #書評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