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後七日,氣溫驟降,東北季風來襲,風中夾著寒意。
河邊看芒草,一叢一叢,隨風低揚起伏。忽然想起少年時熟讀的「論語」的句子「風吹草偃」。孔子也常在河岸邊看叢草風中飛揚起伏的樣子嗎?
那一段故事是講統治者季康子問政,他問孔子:為了使人民趨向「善」,要不要用「殺」。
現在的執政者也會有季康子一樣的困擾吧?歐洲從上個世紀就從各個領域探討「死刑」存廢的問題。不容易有結論,但是各種從不同角度出發的意見,讓大眾的思維更成熟周到,不會被粗暴的情緒意氣左右。
孔子回答季康子的話令人動容,他說了三個字:「焉用殺」。
為什麼要殺?
那三個字其實是歐洲討論死刑存廢問題的核心價值。生命存活的意義何在?誰可以判定他人生命的存廢?
我喜歡的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在他的「十誡」影集裡就深刻以基督教義闡述了現代「死刑」矛盾。許多發人深省的哲學都未必在當時發生結果。孔子回答統治者季康子的話,兩千年過去,依然在風中迴響。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在上位者,居於社會主流,像風一樣,言行舉止有必然的影響,在下位的人民百姓大眾,一定跟風。
季康子也許應該聽懂,孔子不贊「殺」百姓,因為他們只是跟「風」,大眾永遠是「風吹草偃」,他們若有偏差,真正該「殺」的不應該是他們。
「奇 士 勞 斯 基 十誡」的推薦目錄:
奇 士 勞 斯 基 十誡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 金馬影展開幕,前往明天的路上】
金馬影展今晚開幕,由《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帶來的《同學麥娜絲》以及《陽光普照》編劇張耀升開幕,兩部作品皆由鍾孟宏擔任監製,這群鍾家班、台灣影視的中流砥柱,齊力打響 11 月的金馬月。
兩周前專訪黃信堯,是份特別的經驗,我們談創作、角色、紀錄片與劇情片的差異性等等,黃信堯慢條斯理,溫溫的回答,嗓音就跟電影中自己配音的旁白一樣,無論在影像上、現實中,都充滿了故事性。
由於最近有點忙碌專訪文章還沒產出,暫時先不深入討論《同學麥娜絲》的核心內裡,先幫大家科普《同學麥娜絲》的相關背景。
黃信堯《同學麥娜絲》的「麥娜絲」不難猜,是英文諧音「Minus」,意即減法。黃信堯表示:「《大佛普拉斯》與《同學麥娜絲》的『加與減』代表著人生有起有落,其實每個人都會面臨『生活好難』的困境,要如何面對,有時真的需要一些老朋友支持和讓你抒發情緒。在第一部電影後我重新審視自己,也想起了我年輕時最親密的朋友們。」黃信堯進一步說:「這些人物就像你騎車停紅綠燈時,和你一起等紅燈的騎士的故事。」
《大佛普拉斯》從短片《大佛》延伸;《同學麥娜絲》靈感則從黃信堯的紀錄片《唬爛三小》而來。據「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的資料顯示,《唬爛三小》是黃信堯在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剪輯完成的紀錄片作品。英文片名為《All about Bullshit》,指導教授是台灣藝文界的大前輩張照堂。
《唬爛三小》參考的影像作品則有北野武 《性愛狂想曲》、周星馳 《唐伯虎點秋香》、小津安二郎 《秋刀魚的滋味》、奇士勞士基 《十誡》、逹頓兄弟 《美麗羅賽塔》等等;參考的文學作品則有卡繆 《異鄉人》、杜斯妥也夫斯基 《卡拉馬佐夫兄弟》、班雅明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陳慶德 《靈光消逝,機械複製─論班雅明的電影美學》等等。
🎬完整報導請參考👉https://bit.ly/3mV0oPf
最後,如果有看過黃信堯的紀錄片,會發現紀錄片和劇情片,對於黃信堯來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媒介,黃信堯在當中也是兩名不同的導演。前者是個人的私密低語,後者是大眾的商業導向。
《同學麥娜絲》則介於中間,遊走於劇情片和紀錄片,充滿黃信堯的創作手痕,然而相較於《大佛普拉斯》,我更喜歡《同學麥娜絲》運用打破第四面牆的方式(或許今晚看完的朋友可以私訊我討論),再對比於《大佛普拉斯》,我認為黃信堯的《同學麥娜絲》更向觀眾靠攏。至於創作理念、故事劇本等細節,等專訪文章順利產出後再談。
總之我喜歡《同學麥娜絲》,今天開幕,望大家有個愉快的金馬之夜。
#金馬影展 #同學麥娜絲 #黃信堯
奇 士 勞 斯 基 十誡 在 練健輝 Lian Kien Hu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聊聊香港電影《 #幻愛》(無雷,吧?)
上週四在台灣上映的第一天,便和女主角 #蔡思韵 的北藝大戲劇系的同班同學一起首刷。說起跟這位演員同學 #楊靖輝 的認識過程也是很奇妙,因爲在北藝大電影碩班製作課演員徵選階段,在學校社團張貼了相關徵選的文案。當時就是蔡思韵tag這位同學的,也讓我順利地找到需要有特殊才藝的演員。
抱歉題外話,現在進入正題。
我必須說,金馬評審低估了這部香港電影!
從入圍名單去分析,其實很多獎項,我個人認為《幻愛》都必須在這個名單之中。而最終《幻愛》僅入圍新演員、音效、改編劇本獎三項。最讓我覺得可以叫屈的,則是男女主角和導演獎項(本片不是導演的首部電影,因此不能角逐新導演獎,首部電影為《一個複雜故事》)。
先從這部電影的表演開始講吧!廣東話是一門聲音藝術,比起說華語,廣東話的聲母和韻母數量更多,也更為複雜。我們平常說華語,一到四聲,頂多翹舌沒翹舌。但廣東話則不是如此,有些咬字可能介於華語的三四聲,或是一二聲之間,而且廣東話有很多詞句都是很重的詞/語氣,這些咬字在表演上的拿捏也就更為困難。
《幻愛》的兩位主角 #蔡思韵 和 #劉俊謙 的聲音表演是非常優秀的,加上其實劇中兩個演員其實處在虛實之間,透過鏡頭和聲音表演的轉換,觀眾可快速地進入情境的轉變,導演 #周冠威 在這個部分拿捏得非常精準。有好幾場戲,即便只有屏息,也充滿戲劇張力。聲音表演在電影中的處理是極為重要的,我們看電影不是只有在看影像,大部分時間甚至是透過聲音去跟著演員一起呼吸的。這個部分則是台灣演員非常弱的地方,好幾部上映的國片,新演員面對情緒比較重的戲,都很愛用吼用叫的。不僅是新演員,連一些資深演員也不會消化台詞,往往把台詞平鋪直敘地說出來,有時甚至可以用「毀了編劇辛苦寫出來的台詞」來形容,真的是這樣,所以真的麻煩演員們,台詞上的字字句句,不是看起來就是如此而已。演員的劇本功課往往不是只有把台詞背熟而已。或是有些戲在身體情緒很滿的狀態下,沒辦法控制聲音表演,以至於台詞說出來沒有原先劇本設定的層次,這都是相當可惜的表演!《幻愛》的兩位主角聲音表演都很值得參考,當然包括音效處理上的協助,有些台詞甚至分佈在不同的聲軌上,加深了劇情的傳達,也為表演加分!
再來是編導與演員之間的信任程度,從整部電影的觀看結果,編導和演員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故事好看是一回事,演員和導演對於劇本和角色功課做得很足,讓人意料之外的劇情發展與演出都是很好的證明。比如劉俊謙這個演員便讓人相當驚喜,他的表演層層堆疊,很多戲甚至是保持在無我的狀態的,但又不是放空。透過一些特寫鏡頭和情境營造,攝影機捕抓到更多這個角色乃至於這個演員的一些很棒的特質。重點是,這些狀態/情緒,和劇情是吻合的,而且具有危險性。這種危險性讓觀者不安,果然常常一觸即發,與精神病患的處境一樣令人痛心。這讓我想起 #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在電影《十誡》中的《愛情電影》,當正處青春期的少年,開始對住在對面大樓的熟齡女子產生興趣,甚至這段愛戀的狀態最終被戲弄、幻滅、感傷到無情,都有跟《幻愛》裡劉俊謙飾演的李志樂有異曲同工之處。
蔡思韵的表演則是突飛猛進,先不提她過往在台灣演的幾部國片(有些真的是毀了這個演員)。關於演員成長這件事,在蔡思韵身上可以得到很好的驗證。過往沒有看過她的表演其實沒關係,只要到Youtube搜尋 #魏如萱 的《彼個所在》,短短的MV便讓人印象深刻。蔡思韵其實非常年輕,即便《幻愛》裡的年紀設定是與她年紀相符的碩士生,但角色一些過往的經歷,都得用高標準的超齡演出來檢視。有好幾場戲都相當精彩,其中在幾段諮商的戲,可以看到很多表演細節,一些簡單的眼神與肢體動作,呈現了許多角色的矛盾和不安。
《幻愛》裡的葉嵐這個角色其實很蛇蠍美女的設定,出眾的外表總有辦法引起男性的興趣,無助和假裝可以讓男性不小心就撲了過去,最終則是被她無情地拋棄。這個角色在正與邪之間遊走,更不用說在虛虛實實之間的劇情轉換,如何讓觀眾對這種刻板的角色湧起憐憫之心是非常困難的。在整部電影的架構中,觀眾對這個角色的解讀,比起男主角而言是相對困難。劇情大部分都會嘗試演繹男主角的狀態,不論是身體或是心理甚至是幻想的。但很多時候我們必須仰賴表演來得知女主角的個性,以及為何從最初的冷漠,到慢慢解開過往傷疤。演不好觀眾反而會更討厭這個角色,畢竟這個世界太欠缺同理心了(你說是吧)。但我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會認同她的,尤其後半段審問的戲更讓人驚艷,鏡頭也精準地捕抓到演員的詮釋,可以說是2020華語電影裡最精彩的一幕!
兩個主角沒有入圍金馬獎的男女主角獎,我覺得非常無奈。從入圍名單看來,我甚至不覺得他們有輸其他演員什麼地方。所以我蠻討厭看到什麼遺珠這種說法,一些值得鼓勵的新演員,因此被犧牲掉被看見的機會,重點是,他們沒有比較差,甚至更好,好嗎?
劉俊謙在一段幕後特輯訪談中提及:「到底我跟角色的連結在哪裡?我覺得其實都是一個很脆弱的人,那個脆弱是同等的。」
這句話其實很適合作為這部電影的主題,無論所謂「正常人」亦或是精神病患,我們在這部電影都能找到一些相似的感受。電影結束後,我跟這名同行的演員說,這部電影是很能夠感同身受的。很奇怪喔,我不是精神病患,但某種程度而言,其實我們和精神病患是沒有什麼不一樣的。
活在這個世代,面臨每一天的高壓狀態,豐富的虛實資訊不斷灌入我們身上,每個人的「幻」與「愛」,都會不經意地出現在某個生活的片刻之中。這部電影是一個寄託,甚至給人勇氣。導演是一個極為溫暖的人,他試圖透過電影鼓勵了更多活在恐懼之中的人們。「幻」不滅,唯有「愛」可以讓虛幻成真。祝福香港!
圖片:《幻愛》電影粉絲專頁
#全台熱映中 #請進戲院支持感謝
奇 士 勞 斯 基 十誡 在 波蘭大師奇士勞斯基名留影史的電視影集《十誡》 - 24電影誌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波蘭大師 奇士勞斯基 名留影史的電視影集《 十誡 》,經過數位修復之後,日前在金馬影展進行放映。透過<聖經>中的誡律所衍生出的十段故事,我們可以看到 奇 ... ... <看更多>
奇 士 勞 斯 基 十誡 在 《十誡》幕後花絮:共同編劇分享創作過程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波蘭大師 奇士勞斯基 名留影史的電視影集《 十誡 》描繪出波蘭社會的巨大輪廓,並具體地呈現出導演對生命意義的多種詮釋與猜想。這段影片由本片的共同 ... ... <看更多>
奇 士 勞 斯 基 十誡 在 [請益] 奇士勞斯基的十誡DVD/VCD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一直超級喜歡奇士勞斯基導演的
記得大概十五年前我在北車附近的文具店看到十誡一片39元
立刻就把五片(一片裡有兩誡)買回家
(不過後來媽媽竟然把我的VCD丟掉了 我生氣超久)
自從VCD被丟掉之後我這幾年一直心心念念就是好想再看一下這十個故事啊
請問有沒有板友知道哪裡還有在賣的?
只要在台灣 在任何縣市我都願意去!
或者有沒有人知道台北哪裡借得到完整十誡?
或者有沒有人有珍藏
可以借我的話 我可以給你所有P幣
剛剛Q我自己一下 有這些:
《ID暱稱》overslept (睡過頭) 《經濟狀況》小康 ($15377)
拜託拜託
喜歡的電影看不到的悶悶的苦 這十幾年來一直讓我覺得焦躁
請好心板友幫忙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39.2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05315172.A.1C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