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為何光電越來越便宜?!】
#市場規模帶動成本下降 #光電越來越便宜
太陽能成本超出預期的直線下降,已使其成為世界上許多地方廉價電力的首選,甚至不計石化業要支付的空污和減碳的額外成本,仍可低過化石燃料的價格。目前,太陽能的平均成本約為每度電0.05美元,已達到6年前IEA預估、到本世紀中葉才會出現的水平。這篇文章就來討論便宜太陽能的地區、原因和未來。鼓勵大家多多認識當前再生能源趨勢咩~ 但即便太陽光電這種較不因地區差異影響學習曲線的能源,目前我國光電躉購費率(並非實際成本)都比下面提及任何數字還高。
▉最便宜的太陽能在哪?
世上最便宜的太陽能交易是上個月由阿布達比簽下的每度電0.0135美金,低於今年稍早杜拜和卡達創下的紀錄。分析師認為,#中東國家的電力業受益於免費的土地與電網連接費用,使價格可以低過實際成本。
而在其他地區,即使陽光充足也可能遇到一些融資障礙,例如印度政府因力圖振興煤炭業,使太陽能業者的借貸利率是中東地區的好幾倍。而在非洲,因為能源需求飆升使貸款門檻提高,造成太陽能前景稍微停滯。整塊非洲大陸目前總共僅安裝了5GW的太陽能,還少於日照遠低於非洲的英國。
▉太陽能怎麼變便宜的?
光電板是在2000年前後透過類似德國的補貼而推向全球市場,並在中國大規模製造,2018年MIT發表在《能源政策》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提出了太陽能成本下降在技術面與政策面的原因。技術端主要來自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conversion efficiency)的提升,屬於成本因素中的下游機制(low-level mechanisms ),而上游機制則是改善並優化製程、開發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與做中學習(learning by doing)等。
1980年至2012年間,太陽能模組的成本下降了97%,其中6個下游因素使總成本下降10%、4個上游因素各下降15%成本,若以時間為界,在產業初期,設備與技術的提升是降低成本的主力;但過去十年中,隨著產業與工廠的規模不斷擴充,上游因素中的「規模經濟」(指隨著產線與規模的增加,平均成本隨著降低)才是太陽能降價主因。規模經濟與政府政策有關,政府刺激市場的政策約占產業總成本下降的六成左右,包括制定再生能源配額(RPS)、躉購制度(FIT)、各種補貼與減免等,各國平均也有三成的太陽能研發來自政府部門。
這種從技術水平涵蓋到政策措施來全面考察成本下降的研究方式,也可以應用到其他產業如核電或太陽能裝置的其他區塊,即所謂的「系統平衡」(balance of systems),指的是太陽能模組的支架結構(mounting structure)與功率控制。
Wisconsin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Gregory Nemet總結:太陽能 #需求的增長是成本下降的最大驅動力,包括日本、德國、西班牙、加州與中國的政策推動了市場,並給太陽能產業的自動化、規模化、與做中學習創造了機會,因此部署的太陽能發電廠越多,技術的價格下降就越多,雖然收益會隨時間趨緩。過去德國的做法催化了學習曲線,目前大多數太陽能板則多在中國製造,製程因優化而更有效率,使價格降至到燃煤發電的水平。
▉太陽能的未來在哪?
根據專家分析,到2035年,世界上陽光充足地區的太陽能均價有望達到每度0.01美元,這種競爭力在市場上會使世上剩下的燃煤電廠破產,但有些分析師就沒那麼樂觀,他們質疑學習曲線的適用範圍究竟是太陽能的總成本(total cost) 還是資本成本(cost of capital),因此太陽能價格的預測範圍從每度0.01美元到0.025美元都有,不過都遠低於現有燃煤電廠的運營成本。
Eindhoven大學的電動車專家Auke Hoekstra則認為還必須解決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問題,也就是說,太陽能的吸引力也取決於電網平衡供需與儲存電力的技術水準,例如更多的電網建設會產生整體成本取捨。而且當再生能源在電網中占主導地位運轉時會將電價壓低,而侵蝕電力業者的收入。根據《Renewable Energy》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儲能方式,也可能抵消掉下降的成本,如同說說能源先前提過的MIT研究。
▉結語
長期以來最廉價的電力是燃煤,如今在太陽能競爭下已失去優勢。專家預測十年內,在全球任何地方關閉燃煤電廠改建光電板與風機,都會比燒煤便宜。因為成本下降,也會使對緩解氣候變遷較不友善的國家(如目前的美國政府)改變心意。智利前環境部長就說:「一國總統的想法並不重要,市場會決定一切。」
但正如市場會決定一切,上述諸多國家的成功其實也仰賴於當替特殊地理條件,例如光照與土地面積等等,搭配政策補貼後才能快速發展。但若本身不具備優良光照以及低廉土地,就得繼續在補貼政策的存續以及減碳工具上做抉擇了,此外所謂的市場選擇,這個市場是否是自由的市場?又或者受許多條件(如再生能源優先併網)等限制,都會在近一步影響光電成本。
▉參考資料:
https://reurl.cc/7XWMr5
https://reurl.cc/V6l5DQ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太陽能 支架 價格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推薦大家都看一下 上下游 News&Market 的報導
其中我最喜歡這段:『佳冬養殖漁民楊傳章表示,佳冬除了少數廢棄魚塭有轉設置太陽能電板外,其他絕大部分漁塭並不願意轉做光電。主因是屏東養殖物種以高單價的石斑、午仔為主,養殖的收益大於每年租給光電業者的租金收益,漁民就不會放棄養殖,或為了光電增加自己養殖困難度。「我養魚高風險,報酬也相對高,比你好賺,石斑魚價格再差,一公頃也有五十萬。午仔魚現在價格這麼好,隨便都有一百萬以上,怎麼都比光電還要好。簽約之後會增加養殖作業困難度,因為光電支架架在池子裡,無法拉網子抓魚,必須將池水放乾後,整池魚清光,這個動作不容易,裝太陽能板讓漁民覺得麻煩。」楊傳章說。』
「魚電共生」或「農電共生」真的是我聽過最機掰的名詞,有良好的農業或漁業政策,誰還要靠那所謂共生來多賺幾口錢。不過這也就看漁民意願,反正這是私有地。
當然啦,在魚塭上加蓋光電板還是有一些好處,例如熱浪來襲時可以減少池溫突然大幅上升漁民心血泡湯,或一些支架可以保護魚塭結構之類的 ~
太陽能 支架 價格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綠電為降空污良藥,發展太陽能仍有挑戰?(01/06/2020 TechNews科技新報)
太陽能發電最佳是 5~8 月,正好補足尖峰期用電
國人一直關心的台灣是否有缺電危機,台灣太陽光電系統工會理事長蔡宗融表示,根據經濟部資料,2019 年全台夏天用電高峰時,並未產生缺電問題,且備載容量超過 10%,目前太陽能電站還沒有大力推動前,電量就充裕,若未來廠商積極種綠電,更可以提供更多充沛的電力。
台灣近幾年建置太陽能電站的發展速度很快,以 2009 年甫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到 2016 年,台灣只完成 980MW 電站,但自 2016 年迄今 3 年多,台灣累積裝置量已完成 3.9GW,短短 3 年多已是先前 4 倍。2019 年夏季時太陽能發電已可超越核能,尤其台灣在亞熱帶,日照環鏡充足,而且台灣容易缺電也是在 5~8 月,這時候太陽光電發電也最有效率,正可補足尖峰時候用電。
而各類新能源發電,要選擇對環境衝擊最小的,太陽能每發 1 度電,可減碳排放量 0.5~0.55 公斤,對環境衝擊的減少很有利,但不可否認太陽能不是恆常性發電,但目前很多技術在發展,未來儲能系統是否可以補足太陽能只能間接發電的問題,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太陽能可創造投資 1.2 兆,85% 為 Made in Taiwan
蔡宗融表示,以太陽能產業鏈中下游角度來看,台灣除了欠缺上游,電池以下包括模組再到電廠,自給率超過 85%,未來若 2025 年國家政策達到目標裝置量 20GW,蔡宗融表示,將可創造約 1.2 兆元投資,若以台灣超過 85% 自給率,等於將有 1 兆市場留在台灣。
另一方面,依估計,太陽能電廠 1MW 的建置需從業人員約 20~30 人,所以若平均 1 年可新增 2.5GW 的電廠建置量,不包括其他周邊產業,如支架、鋼材等等,估約需要從業人員 5 萬至 6 萬人,等於是創造新的產業模式。
除了建電廠要固定的從業人員,未來若可達到 25GW 的目標,蓋成的太陽能電廠還要維運的人才,包括清洗以及系統維護等,也是可以長期發展的產業。
太陽能為最成熟的再生能源,在台發展仍有土地、饋線問題
以目前的政策目標,太陽能 2025 年達 20GW 的裝置目標很高,推動也有很多挑戰,蔡宗融表示,最主要的 3 大問題即是土地、饋線和資金的問題,但目前台灣願意投資「已併網的電廠」眾多,因固定 20 年的報酬率為 5%~6%,為大型壽險或外資所偏愛,故在投資電站不缺資金;而在饋線部分,在太陽能發電後要接上台電既有的饋線,電壓變動率不能超過 3%,才能維持用電的品質,若部分的電廠離目前電網太遠,拉饋線可能會經過很多土地和道路,其中只要有一戶人家不想被饋線經過,拉線就很困難,這部分台電需要與產業搭配,透過拉專線或改變饋線的方式,解決配電的問題。
但目前最大的挑戰則是土地問題,依估計,要發展 20GW 的太陽能估計要低於 2 萬公頃的土地,目前台灣休耕、受污染、嚴重地下陷區的土地可用,但本位主義的影響下將太陽能產業污名化,以目前太陽能已是對環境最小衝擊的產業,但地方人士的抗爭等因素,抱持著抵制的心態,造成案場無法進行,也提高外部成本。
發展再生能源真的提高工業或用電價格?
太陽能近十年的生產成本下滑快速,過去太陽能模組占整個電站成本約 50%,但目前已降到只占系統建置比重的 20%~25%,模組價格也從過去 1watt 的 1.8 美元到現在 0.33 美元,主要則是因為效率提升以及成本下降,相對於其他再生能源,包括風力、地熱、生質能及水力發電等等,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一直下降,降幅可說是最大。
也因為太陽能產品價格降幅大,台灣補助太陽能的躉購費率也快速下降,由 2010 年 1 度電躉購費率 12.972 元,到 2020 年大型電站躉購費率僅剩 3.9 元,雖然比一般家庭自用電 1 度 2.6 元還貴,但比起用電大戶工業用電要價 5.5~6 元相比,太陽能的躉購費率算在中間,蔡宗融表示,若未來在國內外對環境重視風氣日益提升下,再生能源憑證平台上路,綠電憑證可以自由買賣,目前 1 度電的憑證交易價約 1~1.3 元,若考量到憑證也可買賣的收入,太陽能未來是可達市電同價的基礎,長期來看,太陽能將不用政府靠補助,未來躉購費率制度可望退場。
(本文作者為 MoneyDJ新聞)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echnews.tw/2020/01/06/challenges-in-the-development-of-solar-ener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