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六福村徵人廣告】 #哇管理員有槍阿
六福村為全臺第一座放養型野生動物園,1979年開幕前曾於報刊登載徵才廣告,開出多項職缺要求,惟當時就業及勞動法規尚不健全,除有性別及年齡限制外,更表明僅月休四天,和現今狀況大相逕挺。
#有幻想在動物園工作過嗎
#小編好想報名餵企鵝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79/3/9
來源:聯合報12版
歷史新聞
【1979-03-18/民生報/08版/國際視窗】
關西六福村
野生動物園 將於七月開幕
面積比圓山動物園大十三倍
獅虎野獸都生活在觀眾身邊
【本報記者曾素姿】六福村野生動物園,將於七月初開幕,屆時國內將有一處最生動、最具原始風味的場所,可供觀賞。
六福村野生動物園,位於新竹縣關西鎮,佔地七十五甲,面積比目前的台北新公園大一倍,比台北圓山動物園大十三倍,在這幅員廣大的土地上,已規劃為六大區:
(一)草食區:將有進口鳥類三十五種和梅花鹿、台灣猴、羌、水鹿、水牛、非洲象、長頸鹿、駝鳥、雞、鴨、鵝等,都是群體引進,且不予分欄,使這些動物自由地生活在一起,為的是能保留野生動物自立家族的獨特風格,進而使參觀者能深入認識其個體型態、生活型態和社會組織。
(二)肉食區:將有非洲豹十隻、虎十隻、黑熊十二隻、獅子廿五隻,此區內各種動物各自分欄而居,以免互相侵害,且因獸性兇猛,參觀遊客,需駕車進入,嚴禁徒步或拉下車窗,以免釀成不幸,若不能自備交通工具者,可搭乘園內特設大型遊覽車入園。
(三)可愛動物區:以非洲溫馴動物為主,如紅鶴、同命鶴、斑馬、羚羊和三種專吃蛇的犀鳥和秘書鳥。另有澳洲綿羊,每年春天將舉行剪羊毛表演,紅鶴鳥團可配合音響,由二位女孩指導,作分列式飛行、走步等表演。
(四)非洲農舍:以非洲色彩濃厚之農舍,配合雞、鴨、鵝、火雞、珠雞群等,在此區內,生長在都市的孩子,將可以看見母雞帶小雞、鴨子游泳及小野禽們從孵出到長大的過程。
(五)親親園區:遊此園者可進去與動物玩耍,其中將有初次引進國內的南美駱馬(一稱駝羊)二隻、山羊、乳羊、和Pony迷你馬,可供小孩騎乘,至於騎象、騎駱駝,則連大人都可參與同樂。
(六)人工湖區:除供養白鷺鶿外,將有黑天鵝、白天鵝、冠鶴、鴛鴦和大下巴方便捕魚的塘鵝,及訓練後可替漁人捕魚的捕魚鳥等。並在湖畔樹上特設供養黑猩猩的「人猿泰山之家」,可供小孩攀爬玩耍。
在這種野生動物雜居的園裏,最令人關心的是安全問題,據六福野生動物園的負責人莊福表示,當遊客進入草食動物區,行動尚可自由,安全亦不堪虞。待進入肉食區時,即設有雙重門,進入第一重門準備區,拉上車窗,關妥車門,確實安全後,即可開啟第二重門進入猛獸區,在獅柙虎穴,佈有欄杆,熊窩則更加裝上、下鐵板,免得它打地洞逃出,或攀越柵欄傷人,猴欄更通上電流,免得猴性難改,越欄遠遁。
此外,在肉食區內,特設Ranger部隊,配帶獵槍、獵帽、身著獵裝和無線電對講機,駕著斑馬車,機動巡邏,確實保障遊客安全。更使人如置身在非洲影片的情境中。
另外,該園尚設置有:
(一)動物醫院:先由國外動物保護組織,派遣世界知名獸醫權威人士抵台作開幕前後十天的特別觀察,鑑定設備、醫療、環境都足以讓動物適應生活,足以繁殖,再由園內特聘之獸醫駐院照拂,亦可開放讓一般學校作教學觀摩之用。
(二)中國街:附設中式小吃部,並有民藝表演如捏麵人、舞龍、舞獅、布袋戲等,於特別假日特定時段,陸續安排演出。主要在於能同時吸引國外觀光客。
也許讀者們會問,六福村野生動物園該如何去呢?無論南北遊客,皆可從高速公路新屋交流道下,十分鐘後抵埔心火車站,由左側進入,再十分鐘後可抵龍潭,約十分鐘即可抵關西野生動物園區。
倘無自用車,亦可搭乘新竹客運專開車,從新竹起程,約二十五分鐘可達,中壢出發亦可。
一座耗資數千萬元的六福村野生動物園,能夠具備那麼多項獨特的功能,難怪六福村負責人莊福要得意地稱說:「活了七十二歲,總算作了一件最有意義的社會服務事業。」
事實上,這座野生動物園在國內不僅是創舉,即與國外相比亦不遜色,因為國外以單一野生動物園為多,綜合性野生動物園就很少,加上該園的規劃,儘量保留原始型態,按照原有的結構增添發揮而已,有朝一日可成為國內稀有野生動物的收容所。加上,該園開創的宗旨即在讓孩子們上一堂活生生的自然課。也使六福村野生動物園更具社教意義,讓我們拭目靜候它的揭幕吧!
天鵝魚繁殖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贈書】【好書分享:兩性/社會科學《變身後媽:打破壞皇后詛咒》】
「如果你已經盡力了,停止努力也沒關係。」
提到「繼母」這詞,你會想到什麼?
邪惡、陰險、惡毒、偏心、虐待繼子女?
西方童話有壞皇后想方設法毒死白雪公主;東方有「蘆衣順母」,繼母給親生兒子穿棉襖,給繼子閔子騫穿塞蘆花絮的假棉襖(仔細想想,這兩位繼母都特地「客製化」,挺用心的);閩南語有句俗諺「春天後母面,欲變一時間」,形容春季氣候多變,如喜怒無常的繼母。更別提一拖拉庫電視、電影、小說中對繼母之刻板印象,「繼母」這位置,還真不好坐啊~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溫絲黛.馬汀(Wednesday Martin)以《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一書聞名全球,擅長以人類學專業闖蕩紐約上東區,用犀利風趣筆鋒剖析社會現象的她,也是一位「繼母」,並為此所苦。
無論是耶魯大學博士、暢銷作家身分,或自豪之幽默爽朗個性,在兩位正值青春期的繼女面前,都毫‧無‧用‧處!長年累積的自信在一次次對仗下土崩瓦解,溫絲黛開始質疑自己,或許她的確是個刻薄壞心腸的後母?
為了解決長存於人們心中之「繼母」議題,打破母親神性與伴侶關係迷思,溫絲黛再次執筆寫作了《變身後媽:打破壞皇后詛咒,改寫伴侶關係與母親形象的新劇本》一書。
本書結合自身經歷和多位繼父母、繼子女的真實人生故事,從童話、歷史、心理學、人類學與社會生物學觀點出發,以嚴謹態度及活潑筆觸探討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強調「在身為母親之前,我們也是一個女人」,「要先愛自己,成為自己人生的重心」,因為就算付出一切,其他人可能也不會愛妳。
老天鵝哪!別說繼母,就算是生母,在東方社會講出此番言論,大概會被觀念老派的人浸豬籠水刑,貞節牌坊還沒立起,便轟隆隆地像骨牌般倒塌了,被嚴詞指責:
「孩子是最重要的,別那麼自私!」
「妳不是好媽媽!」
「妳缺乏母愛!」
「當妳的小孩真可憐!」(搭配韓國瑜「可憐哪~」圖片)
由於多數人對母職的過度神化和過度期待,身為一位母親若沒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就好像有罪似的?女人可以扮演許多社會角色,母親、女兒、姊姊、上班族、主管、更是獨立的個體。當母親會犧牲很多,但不代表得犧牲做人的權利,故書中言:「如果你已經盡全力了,停止努力也沒關係,請重視自己的需求。」
除了破除束縛母職之神性枷鎖,作者進一步探究男性心理,有時咎於造成孩子破碎家庭之愧疚心態,男方習慣逃避現實,讓「闖入者」女方收拾善後,導致重傷伴侶關係(先把裝死這隻鞭數十,驅之別院);也有可能,男方因離婚面臨沉重財務及情緒壓力,恐懼再次搞砸事情,害怕觸怒子女或伴侶而不敢動作,此時順暢溝通管道和婚姻諮商是救命索,先釐清問題所在,再開扁也不遲(咦)。
書中亦針對不同形式、狀況的「繼親家庭」提出具體可行改善建議,例如:勿將所有精力都投注在孩子身上,被其喜怒哀樂牽著鼻子走,在關心和放手間取得平衡。且於一開始便建立明確家庭階層,夫妻教育方向要一致,避免孩子鑽空隙,使父母左右為難。這些建議不僅限於「繼親家庭」,對一般家庭也很實用。
由於個人目前尚未嫁給擁有廣大葡萄園🍇、宏偉古堡和世襲貴族封號的單親爸爸,暫時毋須煩惱如何和繼子女相處(大概選擇野放吧)(喂喂),所以我最喜歡本書的部分,其實是從童話故事和歷史層面探討「繼母」象徵之符號。
譬如從白雪公主、灰姑娘到糖果屋,繼母一再以殺人兇手、女巫、賤女人等面貌出現。實際上,在《白雪公主》和《糖果屋》的原始版本中,痛下殺手的人皆為生母。為了讓故事不那麼駭人聽聞,後世用繼母取而代之。
由此連結到歷史上的真實事件「1930年的火把殺人魔」:艾德娜‧芒布羅和丈夫羅夫共同撫養八歲的繼女希爾達,希爾達因公寓起火死亡。當社會大眾發現艾德娜是「繼母」而非「生母」時,陪審員開始覺得無血緣關係的繼母有可能做出喪盡天良的事。
即便無直接證據證明,且生父羅夫也有嫌疑,艾德娜依然被判有罪,因為故事裡永遠存在作惡多端的繼母、受騙的父親和無辜被害者。直至如今,孩童搗亂揭發繼父母真面目,促使全家破鏡重圓,永遠幸福快樂美滿的劇本不也常在好萊塢上演嗎?
另一個有趣的章節則是從社會生物學觀察鳥、蜜蜂和白額蜂虎的「動物版」繼父母會怎麼做,由此對照人類行為。
從演化適應角度觀之,撫養繼子女,只會散布對手的基因,所以替代性伴侶不會協助撫養,反而傾向殺嬰,例如接掌獅群的公獅會殺掉小獅子(辛巴啊啊啊~)。
然而當繁殖地或交配對象稀少,為交換與對象繁衍後代的機會,繼父母轉而願意投注在繼子女身上,像小丑魚、某些狒狒或白額蜂虎。此類互惠行為亦見於人類,為了好對象和穩固家庭,新伴侶嘗試接納與投資,對雙方都有好處。
看到這裡,你應該了解作者想表達什麼了。無論是繼父母或生父母,他們都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感受、普通人的負面情緒,不可能一味付出。當社會要求父母「無私」貢獻時,不妨想想所抱持之扭曲想法是多麼「自私」。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兩本』《變身後媽:打破壞皇后詛咒,改寫伴侶關係與母親形象的新劇本》,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希望哪位知名人物當你的父母?(包含二次元角色),例如:
「《變身後媽》:為什麼我爸不是李嘉誠?(誤)」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3/21(六)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3/22(日)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變身後媽 #Stepmonster #溫絲黛馬汀 #WednesdayMartin #時報出版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前傳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耶魯大學博士 #繼親家庭 #再婚 #伴侶溝通 #婚姻困境 #兩性關係 #女性主義 #文化研究 #社會科學 #心理學 #首刷限量海報
🍎博客來:http://bit.ly/2TVlCRr
🍎時報悅讀:http://bit.ly/3b2NbOw
🍎誠品:http://bit.ly/2UaKKCG
🍎金石堂:http://bit.ly/38PdPZC
🍎讀冊:http://bit.ly/2IUcsOB
※贈書由時報人文科學線提供
天鵝魚繁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全球暖化:
*南半球才早春未進入夏季澳洲已爆發世紀野火🔥季、紐約時報稱:這是未來的預演
*北半球阿拉斯加森林野火🔥已三個月,仍未消滅
*NASA公布今年八月北極冰層冰融比三十五年前多出95%
*氣候專家表示:目前全球的氣候狀態,在二十年前的預測應該2050年才發生,全球暖化對人類居住、疾病、海平面上升、乾旱、野火、及生物多樣性生態鏈的衝擊提早了三十年
內文:燦爛的陽光化為烈焰,昆士蘭大片區域被暴風雨般的大火吞噬,形同火海,這裡曾經是夢幻的人間天堂,如今卻和地獄沒有兩樣
(災民)
爸爸 我們得繼續走 爸爸
整條街上的人們都深陷極度驚恐
(災民)
這真的很危險,就像徹底失去理智一樣,我們快走
因為超過130起不同型態的森林大火,在過去一星期,橫掃澳洲東岸的昆士蘭及新南威爾斯,且不斷向外擴大超過20棟建築被毀,其中包括當地最古老的
自然度假勝地(the beloved getaway),為了盡快控制火勢,當局只得出動上千消防隊員,徹夜與烈焰搏鬥。
(Jackie Trad/昆士蘭代理省長)
整個昆士蘭仍有超過80多場火災仍在蔓延,當前的情況是,我們正在經歷乾燥 高溫 低濕度及大風,預計今天稍晚,這樣的情勢仍會為我們緊急服務的消防隊員,持續帶來挑戰
當地媒體報導稱,目前約有65%的昆士蘭省和98%的新南威爾斯地區正陷入乾旱
官員們也警告,全球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極度乾燥,正讓澳州迎來史上最早也最嚴重的野火季,眼前的這一切,不是什麼「新常態」,狀況還會持續變得更糟。
(Annastacia Palaszczuk/昆士蘭省長)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此刻想一想,這是一個人的家,是他們撫養兒孫的地方,所以我們現在有很多家庭都正經歷這樣的創傷,因此,我們正努力聯絡這些家庭,確保他們的安全,但他們現在會經歷很多傷痛,必須靠我們的社區齊心協力,才能讓他們重新靠自己站起來
更可怕的是 紐時報導稱,近來當地的野火,已進一步延伸到當地雨林,這種通常陰涼潮濕的雨林一旦燃燒,多半都是具有強烈的毀滅性,因為灼熱和低降雨量
會導致這些潮濕地區在一年當中,更長時間地變乾,這將使得涵養寶貴生態系統的雨林,陷入極大的起火風險。
(Jackie Trad/昆士蘭代理總理)
毫無疑問 隨著氣溫升高,氣候變化,科學家告訴我們的是,這些事件會更頻繁,而且會更加兇猛,這正是科學家一直不停在提醒我們的話
紐時報導用「未來的預兆」,形容2019澳州森林野火的提早報到,南半球這樣的早春時節,本該不是野火肆虐的戰場,一份最新報告卻指證歷歷,全球暖化的持續加溫,已讓過去50年澳洲炎熱的天數增加了一倍,且熱浪變得越來越難熬,極端氣候如洪水和颶風,頻率與強度也明顯加劇,儘管這次森林野火原因,多方指向是人為因素導致。
(Katrina Carrol/昆士蘭警方)
有些火災涉及兒童玩火,顯然後果是非常可怕的,正如我所說,其中一些是有目的和惡意的
這絕對不是特例,因為全球此起彼落,破紀錄的森林野火,皆相繼反映出人性的罪惡與貪婪,像是南美洲各國在調查亞馬遜雨林火災原因,除了指向巴西民粹總統波索納洛的鼓勵開發,號稱支持環保的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近期深入雨林火場救火,也是擔心自己一手催生 讓國家脫貧的,多項發展農業,向林區移居的法律,已被視為肇禍原因之一。
(新聞旁白)
這個夏天,如果你穿越阿拉斯加,從無冰的北方,到煙霧繚繞的南方,你會發現 當談到(暖化)驚人的變化時,最後邊界的感覺和最前線沒有兩樣
極圈以內的阿拉斯加往年野火季都在8月告終,今年的異常高溫與乾燥,卻導致天鵝湖當地的森林大火,延燒了三個月還無法撲滅。
(Brian Brettschneider/阿拉斯加大學氣候科學家)
如果你看一下實際的觀察結果,我們在2019年被濃煙籠罩的時數,已經是其它季節的兩倍多,實際上幾乎已和其他幾年加起來一樣多
這印證了近期一份科學研究,指自60年代以來,阿拉斯加冰川融化所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已經比格陵蘭 南極洲,或任何其它地方要來得更多,八月全球熱浪所引發的後遺症,更讓格陵蘭島一天之內融冰125億噸,創下史上第二多的紀錄。
(Bill Weir/CNN首席氣候特派員)
由於這些水分子,每一顆都會流進海洋,而且到處都是,這將不僅是一個改變阿拉斯加地貌的故事,這是一個邁阿密的故事,這是一個查爾斯頓與舊金山灣的故事
為了突顯1984到2019,整整35年間北極海冰的變化,NASA公布了長期以「周」計時的影片,赫然發現 多年海冰相較於1984已消融了95%以上,更有專家預測
到了2050年甚至是更早,北極海冰將完全消失,這將給地球氣候帶來重大衝擊。
(Brian Brettschneider/阿拉斯加大學氣候科學家)
一旦這種水融化並進入海洋,只要我們在大氣中存在所有這些二氧化碳,它就不會再回到(北極圈)這裡了
專家憂心,氣候劇烈改變可能衝擊生物多樣性,除了產生新的病毒導致更難對付的疾病,慣於生存在寒冷水域的鮭魚,它們一生如史詩般的旅行,恐怕也無法適應暖化後的環境。
(Sue Mauger/環保團體科學部門主任)
我們今年夏天看到的溫度,我們本來預期2069年才會出現,真的嗎?我們認為這個溪流的溫度提早了50年出現,所以真的非常令人擔憂
這是為什麼,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近期特別關注北極的各項變化
尤其是食物鏈底部。
(Lisa Eisner/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生物海洋學家)
我們正在研究有害的藻類大量繁殖,所以他們正在從有害的藻類加熱器中,取樣水中毒素
(Pete Shipton/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大學技術員)
當它(海水)變得更溫暖 它們(鮭魚)就會往北走得更遠
(Lisa Eisner/NOAA生物海洋學家)
所以可能很快,這對社區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可能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一場遠在南半球,看似遙遠的森林野火,危機可能就在眼前,正如全球暖化,讓人們容易忽略,卻可能牽動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