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天價】呎價衝破8萬,何止天價,直頭癲價。
https://ps.hket.com/article/3055801?r=mcsdfb2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hket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由新地及港鐵合作發展的九龍站發展項目第6期天璽,發展商開放示範單位共有5個,全部位於20座第2區32樓全層,為現樓交樓標準單位。其中A室及B室為海景單位,A室實用面積928平方呎,3房(連套房)加連廁士多房間隔;至於B室1,161平方呎,4房(連套房)加連廁士多房間隔,為今次開放面積最大單位。至於C...
天璽6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十二萬物管王國】全面剖析港鐵物業管治術 #永續港鐵霸權 #7月專研
鐵路上蓋物業發展獲取龐大地產紅利,當中所引伸出的規劃及土地供應問題,現時已漸成為社會討論港鐵霸權的重點課題。而港鐵本身除了興建貴價私樓外,在港鐵的物業版圖不斷擴展下,亦開拓出另一門物業租務及管理(rent and property management)的管治策略,更甚有指港鐵漸漸走向物管為本的模式 (management-based model) (Aveline-Dubach, N., & Blandeau, G., 2019)。因而,現時更有需要檢視港鐵如何壟斷物管項目的方式,主宰整個社區管理,有助我們了解現時港鐵興建私樓獲利之外的地產霸權模式。
▍港鐵作為物管的「當然成員」
現時港鐵住宅物業管理的整全面貌一直少有人整理。透過整理中原地產及香港置業等地產代理網站的樓市資料,以及抽查港鐵上蓋物業的屋苑公契,便可以全面了解現時港鐵物管王國的版圖規模,揭示港鐵在物管市場的「壟斷」地位。
最新統計,港鐵到2021年有份參與的77個上蓋住宅物業項目(以項目期數作統計),當中有68個直接由港鐵的物管公司負責管理,涉及近112,759個住宅單位,近30多萬人的日常居家生活,而按照港鐵即將落成的上蓋發展項目 (如日出康城未來期數、黃竹坑上蓋、何文田上蓋等),可預計未來有近34,060個房屋單位將由港鐵物業管理,港鐵物管的規模已足以跟大地產商匹敵。
港鐵住宅物管王國列表:https://bit.ly/3BAfuC3
我們抽查當中10個屋苑的大廈公契(Deed of Mutual Covenant),揭露港鐵物管公司經常「中標」的原因:上蓋物業發展項目的公契協議中往往註明港鐵公司為發展項目的「經理人」(manager)。港鐵由招標、興建到管理,一站式包攬上蓋物業發展項目,業主購入單位時, 只能被迫接受港鐵管理其屋苑。這種起樓配物管的「銷售策略」亦經常出現在其他地產商的住宅發展項目,更反映港鐵的地產商定位愈來愈明曬。而有趣的是,雖然各大地產商都曾多次參與港鐵的物業發展項目,但最後往往由港鐵獨吞物管服務,跑贏有份參與的發展商,成為發展項目的「經理人」。手握執行大廈公契的權力,港鐵當然地主導整個屋苑的管理。
港鐵亦會將物業管理權外判予其他發展商轄下的管理公司,港鐵可以明正言順做「二房東」,既可謀取物業管理的行政收益,亦可與其他發展商保持「良好」合作關係。以港鐵與新鴻基合作發展的火炭站上蓋住宅項目駿景園為例,港鐵外判屋苑的日常管理予新鴻基轄下的啟勝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負責,當屋苑出現管理開支糾紛,管理公司就有「偏幫」港鐵之嫌【註一】,更顯港鐵與發展商的互利合作關係。
除了與大地產商合作興建私樓分享地產紅利外,港鐵更跑贏其他地產商,包攬上蓋物業的管理業務,創造恆常收入。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預料在未來會不斷擴展,港鐵物管只會愈做愈大,正正式式以地產為本業。
▍港鐵業權壟斷全攻略
港鐵包攬眾多物業管理項目,時常有報導提及業主投訴港鐵管理問題。而背後除了管理不善外,壟斷式的物管業權操作更令港鐵可以在物管市場多年來「屹立不倒」。我們隨機抽樣翻查港鐵上蓋住宅物業的公契,發現港鐵將上蓋屋苑業權和港鐵相關的發展項目捆綁,上蓋屋苑的業主難以集合足夠業權成立業主立案法團和更換物管公司(按照《建築物管理條例》規定,一般需要得到30%業權同意),於是港鐵便可以輕易主導屋苑的物業管理。而港鐵的業權操作大致有三種:
- 「巨無霸式」業權壟斷:
例子包括數個港鐵大型屋苑,如九龍灣站的德福花園、葵芳站的新葵芳花園、荃灣站的綠楊新邨、青衣站的盈翠半島、坑口站的蔚藍灣畔、康城站的日出康城和將軍澳站天晉等等。業權分佈往往和樓面面積無關,港鐵站及車廠就已經在公契中佔總業權的51%,代表港鐵可以絕對話事,壟斷屋苑的物業管理權。
- 「堆砌式」業權整合:
透過抽樣查冊,仔細檢閱港鐵上蓋物業的公契條款,發現除了港鐵站業權(non-station shares)外,港鐵更可將住宅物業以外的發展項目業權份數一併納入公契之中,例如將軍澳站的天晉及九龍站的天璽。將軍澳站天晉的私人屋苑只佔13%業權,而港鐵竟然將商場等商業項目 (Commercial accommodation) (佔12%)和辦公室項目 (Office accommodation)(佔1.4%)納入計算總業權份數,甚至由新鴻基發展的星峰薈服務式住宅、香港九龍東皇冠假日酒店及三星級香港九龍東智選假日酒店(Hotel accommodation)(佔20%) 這些跟社區居民無關的項目也計算在內,這種業權操作在港鐵圈地式發展項目尤其常見,令港鐵及發展商仍然可以掌控大多數物業的管理話事權。
- 「落釘式」業權否決:
雖然港鐵並非坐擁每個上蓋屋苑的大多數業權,但仍有保持物管霸權的「暗黑兵法」。其實只需掌握上蓋物業發展至少20%業權,就可擁有否決權。由於按照現時《建築物管理條例》,只要有超過兩成業權人反對,業主立案法團就難以成立。歷年來只有少數港鐵上蓋屋苑成立了業主立案法團,其中海翠花園成功「取締」港鐵物管公司,箇中原因正正是港鐵所佔的業權只有18%。
在「鐵定管理權」下,港鐵無須在物管市場上與同行競爭,更可與其他地產商及承建工程商「同謀」合作,而屋苑業主根本無法取締港鐵管理公司,將加劇港鐵物管的管理不善、「黑箱」作業以至剝削小業主的情況:
- 管理費繼續狂飆:港鐵上蓋映灣園曾經試過一年管理費加價19%【註二】,而港鐵新葵芳花園亦可在疫情期間,逆市加價管理費,忽視小業主的民生訴求。
- 維修工程「頹」做:自被揭發德福花園的外牆業權不屬屋苑業主後,港鐵卻不願意答應承擔全部維修責任,全面翻新外牆,只按照強制驗樓要求,將屋苑外牆變得「一撻撻」【註三】,作為物管重中之重的維修工作都可以置之不理,可預期日後港鐵每況愈下的物管質素。
- 物管「暗黑」財務:將軍澳天晉被揭發港鐵物管公司收取的管理支出欠透明,港鐵往往會拒絕公開部分財務細節,例如個別員工詳細薪酬,以至外判標書的詳細內容,批出的工程更可能有「圍標」之嫌【註四】,而屋苑業主根本無法從中監察。
- 「收割」業主補貼公共設備:除了以往康城的行人天橋業權爭議外,翻查大圍站柏傲莊第二期的大廈公契條款,當中有列明上蓋物業發展項目的業主(包括屋苑業主和港鐵)需分擔大圍站蓋下的公共運輸交匯處(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上蓋的城市大學專上學院(Post secondary college)甚至大圍站鄰近公廁(Public toilet)等公共設施的維修開支。當上蓋物業的發展項目中所牽涉的社區公共設備愈來愈多,港鐵作為大廈公契撰寫人卻可以暗藏「補貼」條款,輕易將管理成本漸轉移至屋苑業主身上。
即使政府成立物業管理監管局,仍無法阻止港鐵壟斷式物管操作帶來的必然惡果。在可預見的港鐵的物業版圖擴展下,愈來愈多新上蓋屋苑被迫無理接受港鐵的粗暴管理,無法當家作主地決定自家屋苑的大小事務,這或者正是港鐵自稱「世界級管理」的真實面貌。
參考資料
【註一】蘋果日報(2015年05月20日):駿景園業主斥港鐵索維修費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530084946/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520/19154044
【註二】蘋果日報(2013年11月2日): 管理費狂飆 映灣園加19%最狼 港鐵4屋苑平均升一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406015956/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102/18490095
【註三】獨立媒體(2021年05月25日):逾二千德福花園居民聯署 抗議大業主港鐵背信棄義拒修外牆 https://bit.ly/3zlZilG
【註四】仁聞報(2016年12月12日):薪金異常高昂 支出五花八門 港鐵物業收費欠透明
https://jmc.hksyu.edu/ourvoice/?p=7308
Aveline-Dubach, N., & Blandeau, G. (2019).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nsit value capture: The changing business model of the MTRC in Hong Kong. Urban Studies, 56(16), 3415-3431.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天璽6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10517蘋果 台北豪宅Q1交易10賺2賠 抱6年轉手賺3500萬
蘋果原址→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10517/OTUEV444SVD2LFF633TLNILSLU/
豪宅用時間換增值空間,只要等夠久,荷包有機會賺滿滿。房仲業者統計北市第一季12筆轉手交易的豪宅,其中10筆獲利,而獲利前五高由屋齡12年的「國泰信義富鼎」、屋齡17年的「達麗花園」與4年屋齡的「長虹天璽」三豪宅囊括。普遍持有超過6年,轉手獲利高達1848萬至3500萬元,專家指出,具備內外優勢的豪宅,只要屋主願意等待,增值空間極為顯著。
(施智齡/台北報導)......↓
台灣房屋集團依據實登資料,彙整今年Q1有轉手紀錄的北市豪宅交易共12筆,其中有十筆獲利。在前五名獲利排行中,信義區「國泰信義富鼎」一次拿下兩席,且都是139.37坪的8樓戶交易,2戶由法人奕如實業於2015年購入,成交價皆為1億6400萬;今年奕如實業以1億9900萬、1億9180萬分別賣出,獲利3500萬、2780萬,亦即兩戶持有6年,直接替公司入袋6280萬。
台灣房屋信義101特許加盟店店東向秦毅表示,「國泰信義富鼎」屋齡12年,一層兩戶、全棟僅16戶,屬於中古華廈型豪宅,與周邊新豪宅相比,價格較親民且具「低公設、戶數單純、易管理維護」優勢,受到許多低調富豪的青睞。
向秦毅接著說,「國泰信義富鼎」是信義區少數符合坐北朝南的帝王座向豪宅,雖然樓層不高,但鄰近三張犁公園、面向信義國中運動場,棟距、景觀條件都不錯,又有老牌建商國泰建設的品牌加持,中長期持有,增值空間大。
轉手獲利前五名排行,亦有大直豪宅「達麗花園」跟內湖豪宅「長虹天璽」,其中屋齡17年的「達麗花園」,其九樓頂樓戶3月份以1億2388萬成交,每坪單價103.9萬元,對照七年前的9500萬成交價,屋主賺了2888萬,獲利三成。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達麗花園樓高僅九樓,社區共34戶,有游泳池,屬於低調的高級華廈,該社區近年平均成交價格125萬左右;雖然非水岸第一排,不過頂樓戶享有水岸景觀且隱私性,若屋況維護不錯加上裝潢價值,賣出社區136萬的最高單價也不意外。
另內湖屋齡4年的「長虹天璽」名列第四及第五名,該社區20樓戶、13樓戶屋主於2012年預售購入,今年1、2月轉手賣出,分別賺了2144萬、1848萬,每坪增值了25萬至27.8萬之間,獲利空間也十分亮眼。
然而豪宅轉手並非每件都漂亮,今年首季中山區屋齡約莫6年的「台北一號院」跟「豐匯」都出現賠售交易。「台北一號院」8樓戶持有5年,成交價從1億3600萬跌到1億2千萬,交易損失1600萬;「豐匯」5樓戶持有近7年,買賣價差也少了1490萬元。
對此,美商ERA不動產資深經理陳泰源說,總樓層20樓的「台北一號院」,位置因素,中低樓層房價易受高架橋波及,因部分買方在意風水上的攔腰煞、噪音上的物理及身體影響,致該物件成交價出現大落差。而另一筆賠售千萬的大直「豐匯」,因該戶買在2015年預售屋時期,當時正是房市高峰、原屋主買在高點,加上該物件存在住商混合型態,同樣地保值性也會較低。
張旭嵐說,首季豪宅轉手交易,就筆數上來看,賺的多、賠的少,不動產是時間財,漲跌相較於股市來得穩健,觀察獲利前五高的物件,都持有至少超過六年。「若是登記在個人名下且自用,獲利部分可先扣400萬再以10%稅率,繳納房地合一稅」;若屋主是法人,在房地合一2.0上路前,獲利所得仍適用營利事業所得稅的20%稅率。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5/210517-q1102-63500.html
天璽6 在 hketvide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由新地及港鐵合作發展的九龍站發展項目第6期天璽,發展商開放示範單位共有5個,全部位於20座第2區32樓全層,為現樓交樓標準單位。其中A室及B室為海景單位,A室實用面積928平方呎,3房(連套房)加連廁士多房間隔;至於B室1,161平方呎,4房(連套房)加連廁士多房間隔,為今次開放面積最大單位。至於C室、D室及E室望九龍站內園景,全部2房(連套房)間隔;其中C室面積669呎、D室679呎、E室684呎。
詳細內容: http://ps.hket.com/content/33478
天璽6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另外,必定要講的是天璽的減價。我用了很多時間去看資料。簡單來講,它己經低過市價幾個百分點,然後准900天成交期,900天即將近3年,計埋前後很容易會過了3年。過了3年即是沒有SSD。不過這是壓住了新地的錢,新地的錢被壓3年,如果提前成交,有信心買了不賣的話,它又會回贈9%,這是3年利息的成本。新地借錢大約要3%左右,所以3年要9%,但它給你這麼長期,又等於減了9%。當然最重要的是印花稅補貼,扺消了BSD和SSD的70%。現在這條數大約是23%,23%扺消了7成,其實是15%左右。意思是因為過去幾個月,自從辣招推出了之後,豪宅的成交幾乎完全停了,因為豪宅一定要用公司買。很多人都是用公司買,公司買便要抽這些稅,尤其是現在很難借到錢。這有三個原因。
第一,這個稅去到23%,即是話買了層6千萬的樓,便用1500萬稅。新地的策略,如果要折現來講,如果那個人是用公司買,或者香港有第2層樓的話,它是抵消了政府印花稅,其實是捱了15%。另外減價,真正的是減了24%,而這個價錢照過往的成交計算。我己經和大家講過新辣招的重災區是這個豪宅市場,因為它完全靠大陸人士即海外人士買,第二是公司買,第三是借不到錢。結果終於企不住,價錢開始下跌,我們會見到這不會是第一宗。所以如果你要買樓,我勸你都是先作觀望。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 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