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關係,我有個朋友和她先生已經快三個月沒見面了,久到她都擔心起來,我問她擔心什麼,結果答案出乎我意料,她說:「這三個月我完全覺得沒差別欸,老公在不在感覺都沒差,這樣婚姻是不是出了問題啊?」
唉唷,果然是個好問題,問題是:我們對於「幸福的關係」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就像初戀的少女,對另一半總是全情投入一樣,我們會忍不住在心裡勾畫未來,想像著兩個人組成的家庭是什麼樣子,那不僅僅是因為單純,更是我們頭一次接觸到自己有「創造完全屬於自己的幸福」的可能性,不是說我們原生家庭不幸福,而是裡頭總有太多不盡如人意的部分,爸媽愛你但不懂你、手足懂你但同時又是亦敵亦友的競爭者……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愛你又懂你、同時可以扮演家人愛人和朋友的角色的對象,感覺就像是剛報名繪畫班的孩子,帶著一盒72色水彩,躊躇滿志,以為自己可以畫出足以掛在羅浮宮的藝術巨作。
只不過,真正的繪畫大師,只需要幾個基礎色,就能畫盡世間萬物。
後來我們總會發現那個人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合拍,尋覓再尋覓後,終於知道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與另一個人完美契合,於是我們挑了一個還算對的上的,咬緊牙根,決定努力一輩子。
但是心裡總是充滿疑惑,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踏錯了回不了頭,我身邊的周遭朋友、連同我自己都是這樣,常常在睡前突然檢討起自己的人生,細數自己擁有什麼,想來想去好像挑不出什麼大毛病來,也知道生活中那些細碎摩擦無可避免,身邊那個人,縱使你對他有很多埋怨,但也知道他是個好人、對你也不錯,想來若你明天一個不小心走樓梯時摔斷了腿,他應該會照顧你幫你推輪椅……但這樣就是幸福嗎?
幸福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是兩個人形影不離、還是各自有一片天地?
上週有則影視新聞,說的是霍建華和林心如共同出席了什麼活動,粉碎婚變傳言,這一對金童玉女,明明怎麼看怎麼相配,可從結婚以來,婚變傳言就沒有斷過,仔細想想,或許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們甚少「合體」吧?不像許多藝人夫妻總是聯袂搶錢,一起代言產品、一起上電視節目,他們倆個總好像各過各的,媒體最喜歡的畫面,就是兩人一起參加了什麼活動,活動上笑語嫣然、看來恩愛萬分,但活動一結束卻分道揚鑣、各走各的,然後就可以下個驚悚的標題,叫做假面夫妻。
我們小時候對幸福的幻想,是兩個人做什麼都在一起,互相陪伴,可長大後才發現,這簡直是作夢,不是說我們不願陪伴對方,而是一個人能做完的事、卻要花兩個人力,實在是再愚蠢不過的做法,電視劇裡演的恩愛夫妻,常常是早上一起出門,先送小孩上學,然後丈夫把妻子送到公司,再自己驅車前去工作,真實人生裡,你這麼做試試看?保證每天在車上吵到翻天,這不是因為你們感情不好,而是為生活忙碌睡不飽的兩個人、加上一個睡不飽不想上學的孩子,沒發生血案都是上天庇佑。
分工合作似乎才是人生正理,你接孩子放學時我剛好去買菜,我幫孩子洗澡時你剛好整理家務,然後兩人才能在睡前偷得一點時間,滑滑手機追追劇,可是這樣一來,夫妻兩人好像又變成各過各的、毫無交流,然後就會像我朋友那樣,覺得老公在不在身邊都沒差,懷疑婚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無知婦孺我也喜歡追影劇八卦,林心如與霍建華這一對,經常讓我想到另一對也老讓人猜測感情好不好的夫妻梁朝偉與劉嘉玲,這兩對夫妻有很多共同點,像是男女雙方感覺性格嗜好差很多、好像各有各的生活圈完全不交集、而且很少一起出現。
可是仔細想想,他們都是非常完整的自己吧?想到梁朝偉,我們會先想到《色戒》、想到《花樣年華》,而不是想到劉嘉玲;而想到林心如,我們會先想到《還珠格格》裡的紫薇、《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裡的公冶小蔦,而不是霍建華。我的意思是,他們的伴侶在他們的生命裡,起到的都是錦上添花的作用,就像新戲要宣傳時拉出伴侶就肯定能博得新聞版面也就夠了,可少了另一半,他們還是功成名就的人。
熱戀時我們恨不得合而為一,可是過生活的時候,伴侶起到的,必須是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
畢竟戀愛可以不談,但生活總是要過,而能跟另一個人一起生活,無論是什麼形式,都是最貨真價實的感情吧。
天地萬物一盒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真相不只有一個!EP6:什麼是巫?如何才能成為巫?
企劃第六集挑選了新時代最多人關注的「巫」為主軸,聚焦於兩個最常被問的題目:「你認為巫是什麼?需要具備什麼才能稱為巫?」、「對於想成為巫之人你提點他什麼?」,並邀請到九位各種流派的魔法師、能量工作者,為我們分享他的觀點,分別是-一個台灣巫師的影子書、仲司貓 City Shaman、#極樂母艦、#四根權杖心靈癒所、靈魂系男孩YoYo、安妮的奇異星球 插畫x靈性生活、 一千星際頻道、愛必、寓言盒子。
綜觀而論,在面對「何為巫」的解讀上,每位老師有不同的見解,但如「通曉與連結天地」、「奉獻自己為他人服務」等是被重複提到的關鍵字。對於「是否人人都可以經過訓練而成為巫?」大致分為兩種看法,一是「可以」,二是「否,成巫必須帶天命」。對於「如何成巫」這題,則出現多次如「師法自然」、「持續觀察、感受、實踐」、「相信自己」、「回歸生活」等觀念。以下簡單節錄每篇文章標題:
✨ 成巫必須帶天命,超越個人意志派
一個台灣巫師的影子書 :「巫術教導我們與自身所生活的大自然和諧共處」
仲司貓:「無天命者想成巫必須通過巫病或魔考來磨練同理心」
極樂母艦:「想成為巫對我來說是不可思議,這件事無法『想』」
✨ 人人可以成巫派
四根權杖心靈癒所:「巫是體現完整後,成就圓滿的一種路徑」
靈魂系男孩 YoYo:「渴望、體驗並知曉萬物者便是巫」
安妮的奇異星球:「成為巫,需要擁有理性跟感性的知識量」
一千星際頻道:「巫是可通天地並運用其能量者」
愛必:「不是巫使用了魔法,而是魔法使用了巫」
✨ 成巫資格沒有言明派
寓言盒子:「巫者要對天地運行到現實生活皆有透徹的理解與體驗」
每篇受訪內容皆有完整文章,請到 #時花靈性生活誌 官網上閱讀。
https://reurl.cc/En6Zvv
天地萬物一盒 在 去倫敦上插畫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4.22
不管是不是地球日,每天我們都可以離大自然進一點。進一點的感受它、享受它然後主動的去珍惜、尊重並且歌頌它。
地球日出生的室友Yeshe,稱自己是地球的孩子“Earth Child”,好幾個月前她就安排好,她生日這天,地球日這天,要是我們大家一起遠足去森林的野餐日、是大家一起在泰晤士河上踩腳踏船之日。
準備了一個晚上的手作三明治和純素蛋糕們作為主食,我們扛了大包小包鍋碗瓢盆事先準備好的食物走了40分鐘以上到皇家園林,再把沒吃完的、垃圾通通打包帶走。
沒吃完的食物,回家當宵夜;喝飲料的塑膠杯洗好晾乾,等下一次的野餐日用。塑膠餐盒都是我們平常天天重複使用的。
(當然,愛吃零食的我們、在備料過程中還是產生了很多垃圾。)
室友身上的衣服、飾品,多半來自慈善二手商店。一群女生住在一起其中一個的好處就是,服飾可以互穿戶戴,妳沒有的她有,就不用再買新的了,我們好像除了內褲,其他都會借來借去。粉紅色的洋裝來自壽星的衣櫥,我看起來好像森林中的其中一朵花。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地球的孩子。地球是萬物的,萬物也是地球的。
Ps. 科普一下,我們所處的野餐地:Richmond Park皇家園林中的Isabella Plantation伊莎貝拉植物園,種滿了各種顏色的杜鵑花為英國嚴重的入侵外來種。
自大航海時代,英國的植物採集者受皇室所僱,開始在全世界採集花草帶回英國種植在皇室的植物園。久而久之,賞花、園藝不再只是貴族的休閒愛好,一般平名百姓也迷上了種植來自世界各地多樣且稀奇的花木。幾百年前的人們,並沒有外來種會造成生態浩劫的概念,可預想的,沒有人想面對的事還是發生了。
植物採集者因為在某些熱帶殖民地過度採集某物種,造成當地此野生物種瀕臨滅絕;攜帶回國的物種夾帶的病蟲害,當地沒有天敵而大為流行,造成英國的原始植物幾乎大滅絕。最廣為人知的就是1960年代的「荷蘭榆樹病」,由加拿大傳入大英帝國,殺死了上百萬顆榆樹,導致英國沒有倖存的原始榆樹,荷蘭榆樹病至今還流行著。
但也因為長達兩百多年的植物採集歷史,以及擁有近乎全世界的植物,英國的植物學得以蓬勃發展,皇家植物園內也得以保有豐富的植物基因庫。
而在園林內池塘可見外來種鴛鴦、埃及雁、加拿大雁,等等,後兩者已對英國原始物種造成威脅。
不管是杜鵑花、外來水鳥、或是上述沒有提到的綠鸚鵡、灰松鼠,打了這篇小科普是想鼓勵大家親近大自然的同時,注意周遭的物種,認識新的動植物,拍照、詢問或者網路搜尋會讓整個旅途更有意義!在選擇居家植栽的時候也盡量選擇本土植物;也要提醒大家,植物園內的物種不要隨意摘取,外來種擴散了,就不好了。
有看完的大家,我超感動!如果你也對植物學、英國植物園發展史有興趣的可以買商周出版的「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來看,我覺得超好看,二刷中。
另外推薦一本之前我看到捨不得睡覺的小說,三浦紫苑的「沒有愛的世界」,如果你跟我一樣曾經夢想當一個生物、植物或昆蟲學家,這本小說的女主角是一個專門研究雜草「阿拉伯芥」的植物科學研究生,作者很仔細的寫出了實驗過程。植物學實驗室裡的人,搭配男主角所處的餐飲業碰撞出的火花,是一個充滿力量,擇我所愛、愛我所擇,感人的小說。
喔對了,其實這些小小的科普知識,很多都是從我做project的過程慢慢學習的,將生態議題結合創作以及對所使用的媒材嚴格把關,審問自己這個媒材符合我的theme嗎?這也導致每次我都在跟自己的內心打架conflict。
人不可能100%環保、無毒、無害,除非我們直接滅絕(這個我蠻支持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儘自己所能,用自己的方式(正確的方式)來愛這個地球。
留言處還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