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日,我如常喺馬鞍山石灘散步,思考人生。
突然,一個斑馬頭破地而出。佢頭頂生咗一棵竹芋,又粉紅又白,好靚。隻斑馬再爬上少少,後面竟然有個海龜殼,殼上面仲有一朵原生自沙巴嘅大王花,好紅好大,仲真係好臭。我頂唔順,想伸手鏈住個鼻,但係俾忽然傳來嘅「呱」一聲嚇窒咗。我探頭一望,原來呢隻動物嘅斑馬頭下面,仲有個青蛙頭,啱啱仲伸條脷出黎食咗一隻蚊,速度之快,真係好驚人。望住呢隻雙頭動物,我意識到我已經唔可以再叫佢做斑馬,但係亦都唔知叫佢咩好,斑馬大花龜殼蛙?龜殼大花蛙斑馬?
原來仲言之尚早。隻動物繼續向上爬,用四隻有蹼嘅雀仔腳慢慢企咗起身,露出後面尾巴嘅第三個頭:一個蛇頭!佢望住我,扭下扭下,我驚到唔知點反應,淨係識得攞部手機出黎影相。由大學讀生態學到依家咁耐,都未曾見過咁樣嘅野生動物:三頭、四腳,有殼有翼有花。到底係乜嘢黎? 我應該點算好啊?
「梁彥宗你要保持冷靜啊,要思考啊!」我同自己講。
我立即用大腦高速思考,然後,我發現我喺馬鞍山。
但係我知只係得呢個資訊係冇用。於是我大腦再用力諗,頭頂開始出煙,終於俾我諗到多啲嘢:我喺海邊。
我知仲未夠。我再出埋最後一度飲奶力,大腦以最高速轉動,眼前影像開始變成一個個螺旋。啊,諗到喇!仲未到2021年9月30號!
原來,我可以攞呢張相參加「光影 ‧ 赤灣」攝影比賽2021手機組!實在係太開心喇!「光影 ‧ 赤灣」攝影比賽係一個大自然攝影比賽,接受「地理景觀 (Landscape) 」同「自然生態
(Life) 」兩個主題,喺船灣海、吐露港同赤門海峽海岸影嘅攝影作品。呢幅自然生態相咁稀有,又喺馬鞍山海邊影嘅,用黎參加比賽,一定嬴梗!
正當我歡喜若狂之際,呢隻馬鞍山獸個龜殼下面一對細細隻嘅蝴蝶翼輕輕拍咗一拍,成隻動物立即升起,向住夕陽嘅方向飛走咗。
我亦都慢慢掙開眼。原來,我喺床上,一切只係一場夢。
佳作冇咗,我有啲失望,不過我望一望手機,好彩仲未過截止日期2021年9月30號。諗起仲可以隨時參加「光影 ‧ 赤灣」攝影比賽2021手機組,我真係開心到笑出黎,牙都唔刷立即出發去船灣海、吐露港同赤門海峽一帶發掘海岸地理景觀同自然生態。最後我喺海邊周圍影相,度過咗愉快的一天。
多謝你睇完呢個故事。如果你都想度過愉快的一天,就記得參加「光影 ‧ 赤灣」攝影比賽2021手機組喇。大自然嘅美好同驚喜,等緊你。
《「光影 ‧ 赤灣」攝影比賽2021》詳情:
比賽主題:地理景觀|自然生態
比賽組別:學生組|公開組|手機組
立即報名:https://bit.ly/lot21entry
比賽詳情:https://www.afcd.gov.hk/english/conservation/con_mar/TKPlus/tkcom2021.html
截止日期:2021年9月30日23:59
完。
#好啦
#P圖係會被取消資格嘅
#影自然生態好喇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大 眼 青蛙 梗 圖 在 TEEPR 亮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比悲傷更悲傷的眼神(貞德編)
大 眼 青蛙 梗 圖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阿賢碎碎念】~ 小朋友爬山趣
因為每次帶小朋友去爬山,都會有人說怎麼那麼厲害?其實有更厲害的人,都帶小孩去走長天數的縱走,平時是看不到的...XD (我弱弱的都排單日的行程)。
今天就來聊聊帶小朋友爬山的契機,還有一些注意的事項吧。
坦白說,會帶小朋友去山上,純粹是自己愛往外跑,閒不下來;所以當老大會抬頭之後,就開始用揹巾往山上走了。
後來發現我真的太會流汗了!小朋友往往要在山上換好幾套衣服,就從朋友那兒接手了一個嬰兒背架,從此小朋友就很乾爽。
爬了一陣子山後,老二出生了,再度回到新生兒初期的忙亂時間;而且老大長大一些之後,暈車超級嚴重的,短短不到半小時的山路,都可以吐到不行,也減少了到山區活動的時間和動機。
這一兩年,老二進幼兒園後,老大暈車的情況也有改善後,才重新開始走一些超過3-4小時的步道。
很幸運地,他們兩個也都不排斥大自然,甚至在去年某次玩過白石山岩稜的拉繩路線後,就一直要求去走要拉繩子的有趣路線。(那時候6歲&4歲)
接下來,就分享帶小朋友爬山要注意的三個重點:
1. 興趣:
有興趣很重要,覺得有趣才會一次接一次想爬 (而且小朋友不是大人,往往說下次不爬了,就是真的下次不來了!才不會跟你玩那套嘴巴說不要,下次報名又衝第一個)。
以我們家的情況來說,他們最愛的就三件事:玩水、動/植物、拉繩子。
所以夏天就排一些有溪流或瀑布的步道,可以下去冰鎮一下;秋冬較冷,就排一些有野溪溫泉或下山就有泡湯點的行程,他們就會很期待。
而在親水的路程中,往往能看到溪魚、溪蝦,甚至有蝌蚪或青蛙,他們就會HIGH翻天。一般的步道上,他們也總能看到一些動物,例如:蚯蚓、人面蜘蛛、松鼠、老鷹。
真的沒動物可看時,路旁要是有些含羞草,也能玩好一陣子;或是拿芒花梗互相打來打去,玩玩枯木上的香菇,在苔蘇地毯上打滾,甚至是把大花咸豐草的種子黏在我身上,都能增加行程中的樂趣。
最後就是拉繩子區,這是他們最新發現的樂趣;基本上到這種區域,兩個的腎上腺就爆發了,集中力和平時完全不同,如果有多種可能路線,還會叫我不要多嘴,他們要自己想路線。
2. 安心:
小朋友到野外去,畢竟是他們不熟悉的環境,一定要給他們有安心的感覺,不然情緒波動一定很大,稍不順心可能就會哭鬧想下山了。
我們家的有安心小被被,有點像史努力卡通裡的那個,帶著它就會很安心,情緒來時,吸一下就能恢復穩定的狀況。現在長大一點,就需要一些點心,讓休息時,能夠更有動力。
現在比較大了,就會在行前,進行行程的說明,把別人的網誌點開來,讓他們了解會遇到的步道是什麼狀況 (石階?泥土路?拉繩?);再把魯地圖打開,看看等高線的變化,還有上面紅點點的路徑。有時也會準備一兩條備選路線,讓他們自己決定今天要走哪條,比較有參與感。
3. 安全:
最後,就是安全性了;小時候剛開始爬山,我都會跟他們說:「我帶你們出來,就一定會平安帶你們下山。」(這好像也可以放在安心那一項)。
相信大家帶小朋友出門,也是希望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到山裡的不確定性更多,所以要事先做好準備。
路線安排上,建議從1小時左右能走完的步道開始,一方面讓小朋友有能力自己走完,建立自信心;一方面是這樣的步道在有狀況時撤退比較方便快速。
再看小朋友適應的情況,慢慢增加需要的時間;要記得,小朋友心肺功能很好,但是肌力肌耐力還沒辦法和大人一樣,所以會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 (心肺耐力還夠,但肌力已經用完了...大人如果不常爬山的,常常會反過來,還有力,但已經喘到不行,走不上去了)。所以中間多停個幾次,喝喝水、吃吃點心,他們就可以走很久,不要用大人的步調去走,像是一小時休息個10分鐘之類的。
我們家兩個目前是都能自己走完,但我還是會把背架帶著當成保險,以防他們真的走不動,或是受傷下不了山,可以直接背下去。
另外,小朋友上高山的部分,我們在之前有討論過,這兒就不展開來談了。(記得去複習兒童高山症評估那篇)
https://www.facebook.com/FMOMdoctor/posts/2737843889780000?__tn__=%2CO*F
※ 結語:
其實小朋友能做的活動很多很多,會讓他們接觸爬山這塊,其實私心就是自己想上山,讓我一解登山的癮。
剛好他們也爬出興趣,是個開心的結果;如果他們沒興趣,當然也不用勉強,很多人也是到了成年才對登山有興趣;父母能做的就只有提供各種選項,讓他們多接觸,再自己決定囉。
那天小朋友走到一半突然回頭跟我說:「拔拔,如果我以後練強一點,可以和你一起在山裡用跑的嗎?」
眼淚差點就噴出來了⋯⋯當然可以呀,那我要繼續練,維持體能,才不會之後是你要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