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與證哪個重要?今天分享一個有趣的案例,有一位31歲的女性病患十月初因為長期睡眠問題來門診,病患不管幾點上床每天都要到凌晨4-5點才能睡著。病患長期在大陸工作曾經在大陸及台灣看中醫服中葯,每次服葯都是初起一二天好睡之後就沒效,病患問我:她是不是對中葯有抗藥性?不然怎麼會2位醫師的藥都吃2天就沒效。病患來看診的時候帶了大陸醫師的水葯處方,病患的脈極弱,大陸醫師處方歸脾湯加減做治療。但病人主訴自覺非常熱,冷氣要開到21度才有辦法睡,而且多噩夢,這是有痰有熱的表現。如果光看脈象用歸脾湯系一定沒有錯,但是脈與證不合。這時怎麼辦?捨脈從證?捨證從脈?既然大陸醫師已經走了一條此路不通的治療方法,那我就走另外一條。病患因為四天後回大陸,所以初診服葯三天後回診睡眠就有改善拿一個月的葯回大陸。這次一個月回診睡眠仍好,在大陸壓力大但是3點可以睡,台灣比較沒有壓力可以從1點睡到早上7點,但是噩夢仍有。有趣的是⋯⋯病患的脈象改變了,有痰熱的脈象出現。所以有時候脈是會騙人的,常常有病人在看診完之後喜歡問:我的脈有沒有比較好?有時候症狀改善但是脈象沒有變,我通常回答和上週差不多,病患就會露出失望的表情。脈象的改變有時候並不能立即反應病情。中醫四診望聞問切,把脈是切診是放在最後的。其實中醫師最討厭的就是病人一伸手什麼話都不說就要來給醫師考試,脈會騙人、證也會,所以中醫需要脈證合參,才能找到問題的癥結。所以脈和證一樣重要,下回不要在伸手考中醫師了,只給一半的資訊,醫師也只能給你一半的解答了!
順便一提:中葯是非常複雜的複方,很少有抗葯性。如果要換中醫師的時候,帶著前一個醫師的處方會有點幫助!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