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小時的穿越,北北基小農桃源:瑪陵休閒農業區 》
驟雨不停的十月初,我在難得的天氣空檔駕車自新店一路北上,驚訝導航的目的地居然只要30分鐘,以為自己看錯。繼天上山後,我收到了基隆市政府的邀請,走了一趟「瑪陵休閒農業區」,感受這夾在台北與基隆之間,歷史悠長卻容易被遺忘的可愛山村。
瑪陵坑位於陽明山系東南方,一條基隆河支流:瑪陵坑溪的溪谷之中,屬於基隆市七堵區;然而和我們印象中的貨櫃、火車、基隆河不同,它是七堵關於山的那一面。這裡早期是北部平埔族巴賽族的聚落,族語「瑪陵」原意為「女巫的墳墓」,來到此地的西班牙人,將其譯為吉馬利社(Kimari),曾將此作為進入台北盆地的中繼站;而漢人以對溪谷的慣稱,為其加上「坑」字後,成為今日的「瑪陵坑」。
瑪陵坑的開發非常早,清代就開始有種茶等農業,日治時期這裡發現煤礦後開始蓬勃發展,甚至在1920年代成為了七堵的行政中心,直到1970年代礦坑陸續關閉、人口外流後,繁華落盡回到最初的農村樣貌,並留有許多礦業遺跡等歷史資產,成為自然與人文並茂的多元小山村。
因地處溪谷,又是山系末稍,瑪陵坑四周全是低矮的小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那頭蹲坐瑪陵坑南隅的獅子:石獅山莫屬了。石獅山步道是原始的緩坡,平坦好走,從創昇公司旁的步道口到海拔160公尺的山頂只要630公尺,上升130公尺,是適合全家大小郊遊的步道。山徑兩旁可見夾道的筆筒樹、臺灣桫欏、鬼桫欏等眾多大型蕨類,我上山時也遇到美麗的台灣特有種紅圓翅鍬形蟲,生態相當豐富;而山頂往北的展望非常好,可以鳥瞰整個瑪陵坑景色、北二高跨越瑪陵坑溪的巨大水泥拱橋:瑪陵橋、以及位於舊七堵收費站的消防署特搜北部分隊等,值得一走。
在山頂看著壯觀的瑪陵橋,讓我不禁想起在參觀美國胡佛水壩時,從壩頂往南一望,那高懸天空的宏偉州際公路拱橋。雖然瑪陵橋非常突兀,甚至成了視覺焦點,但也正是這巨大的水泥量體,和62號快速道路組合成通往瑪陵坑的捷徑,實現了台北到此只要半小時的無感距離,真是使矛盾之情油然而生啊!
石獅山腳有著瑪陵坑最著名的餐廳之一:芳裕農場。女主人楊媽媽深耕在地40多年,從養雞轉到有機農場,以各式自產特殊香草入菜而聞名。我從石獅山下來後在此享用午餐,點了口味清爽的紫蘇松阪豬、用料實在的蜂蛋與撒著帶有特殊辛香氣「辣蓼」的紅糟香草鰻魚,搭配混入狗杞葉製作拌著香濃油蔥的枸杞麵線,以及帶有醃漬月桃香甘味的月桃雞湯,享受了一場香氛獨特的味覺小宴。我非常推薦來此用餐,除了養生之外,別的地方不容易吃到的特殊有機香草調味,也是讓人難忘的在地經驗。
餐後我隨著熱情的楊媽媽,到農場後方的午茶小屋「山茶坊」參觀。打開紗門,簡單的木質內裝與大片玻璃帷幕映入眼簾,光線帶著窗外的綠意灑落光滑的水泥地面,柔美而令人放鬆,是個非常適合點杯自產香草茶或咖啡,悠閒度過午後的好地方。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楊媽媽母女熱情的介紹園區裡的一草一木,甚至順手放進嘴裡——那些全是可以應用的有機香草呢!
在芳裕農場大門右前方,有條隱於竹林的小徑「保甲路」,是日本時期瑪陵坑內十分重要的聯絡道路,串連著類似今日「鄰里」的「保甲」。沿著保甲路在林蔭下散步,十分舒服,沒多久就會抵達瑪陵坑溪畔,可以見到瑪陵橋、翠谷橋與百年糯米橋組成一幅跨越空間與時間縱深的四維立體畫面。這座糯米橋也是瑪陵坑特色之一,在日本時代以糯米等原料調製成黏著劑,將石塊砌成六角形石柱與橋面而成,可能是基隆唯一的糯米橋,在潺潺溪水的陪伴下留存至今。
翠谷橋下有基隆河水系常見的壺穴地形,是活生生的地質教室,也可看見百年前先人在巨石上鑿出的水道遺跡;這條河的上游林相茂密,素有「基隆亞馬遜」之稱,而往下游看去,在視野不遠處就是瑪陵坑的守護神石獅山。
過了糯米橋直走,在瑪陵坑幹道大華二路轉折處值走進小巷,不久就能看見右手邊一棟高聳的紅色三層樓建築「金明昌鹿園」,也是瑪陵坑的遊憩亮點之一。金明昌鹿園主人一家是在地務農,並也從事養蜂事業,自產的野花蜜蜜源就是這片小丘陵地的樹林,吃起來味道層次豐富,和果園的水果蜜不太相同;我個人很喜歡,當場就手滑了一瓶200克包裝的,1公克1.25元。養蜂之餘,他們也以副產品蜂蠟開發DIY手作課程,將其與乳木果油、已萃取左手香精油的米油等加熱均勻混合,倒入容器冷卻後就成為止癢消腫的純天然左手香膏了。
回到主業,金明昌鹿園內有四十餘頭鹿,可以拿牧草餵食最親人的門面招牌水鹿,近距離感受一下這種山裡也有的大型哺乳類。不過,在中央山脈上看了那麼多水鹿,且幾次被包圍的記憶仍然歷歷在目,這樣隔著鐵欄杆的互動方式,還真是讓我覺得有點陌生呀!除了鹿以外,這裏還有大魚池、一大群母雞、幾隻山羊、成排蜂箱,和一隻猴子,是個非常適合帶小朋友來玩的休閒農場,很有小動物園的感覺喔!
這天,我大概11點抵達瑪陵坑,爬完石獅山、在芳裕農場悠閒享用一餐、保甲路散步,到金明昌鹿園餵鹿、餵魚,做了幾瓶左手香膏後,竟然就已經天黑了!根本沒有時間再去其他地方,只好匆匆到農產品展售暨遊客服務中心,拜訪非常熱情的總幹事林飛海,聽退休後回歸鄉里服務的他講講瑪陵坑的故事,還有瑪陵坑溪上游的幾個重要景點:日德煤礦與福海煤礦、焦炭窯遺址,與親水公園、基隆亞馬遜…等,他的爸爸還曾經是本地礦工,陳列在遊客中心的礦工帽就是他提供的真品呢!
我確定瑪陵坑會是我有一天或半天空擋時,將再到訪的地方,把主委口中的那些史蹟、幽境都收進眼底。但比起景緻,這裡悠閒的山村氛圍,像極了中南部淺山,更讓我喜歡在此漫步的感覺。另外,這裏還有很棒的餐廳、眾多在地小農生產的特色產品,還有適合全家大小一起出遊的環境,實在是北部人不可多得的咫尺桃源呀!
如果你住在北北基,喜歡山村的氛圍,卻不想舟車勞頓到中南部縣市,瑪陵坑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項:半小時,這迅速的空間轉換,就像跳躍時空,眨眼讓人徹底擺脫喧囂、走入純樸的自然小鎮,感受小農的慢調生活,穿梭在百年歷史交織而成的美麗里山之中。
#基隆 #七堵 #瑪陵坑 #瑪陵休閒農業園區 #女巫的墳墓 #金明昌休閒農場 #芳裕農場 #石獅山 #瑪陵橋 #悠閒 #里山 #小農
大華畔 在 美國在台協會 AI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總統川普於5月18日向華府龍舟賽發表祝賀。川普總統於賀詞中讚頌了台灣的歷史以及台灣的傳統文化,並表示美國和台灣的共同目標之一就是實現更繁榮與自由的世界。川普總統表示:「在此向所有2019年華府龍舟賽與會者致上最熱切的問候。過去18年來,華府龍舟賽將台灣豐富的歷史帶到波多馬克河畔,與華府的遊客和居民分享歡樂。這項由大華府台美文化協會舉辦的活動,有助於讓美國人對台灣人民的傳統與文化有更深層的認識與體會。今天是一個建立新友誼,並彰顯美台促進全球繁榮自由共享目標的絕佳時機。梅蘭妮亞和我在此向這項特別的活動致上最溫暖的祝願。」
*照片來源:美國之音網站
On May 18, President Trump sent a greeting to the 18th Washington, D.C.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his congratulatory message, President Trump highlighted Taiwan’s history and the people of Taiwan’s tradition and culture, and sai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share the same goal of a more prosperous and free globe. President Trump said: "I send my warmest greetings to those attending the 2019 Washington, D.C. Dragon Boat Festival. Over the past 18 year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has brought the rich history of Taiwan to the waterfront of the Potomac River for visitors and residents of our Nation’s capital to enjoy. This event, hosted by the Taiwan-U.S. Cultural Association, helps to foster a deeper appreciation of the traditions and culture of the people of Taiwan. Today is an opportunity to forge new friendships and recognize our shared goals of greater prosperity and liberty throughout the world. Melania and I send our best wishes for a memorable event."
*Photo credit: Voice of America
大華畔 在 A編工事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工商
成立粉絲頁之後,每次被問問題,大概很難不被問到以下這幾題:
「要具備哪些素質才能當編輯?」
「沒經驗可以進出版社嗎?」
「我要怎麼知道更多出版社的產業資訊?」
「出版業都在北部,南部有什麼機會嗎?」
身在出版業,我承認這個產業有點封閉,出版社越來越沒有資源訓練新人。而且因為產業結構和特性使然,出版業也都集中在北部為多。
But~~~這並不代表一般人就完全沒有理解出版業的機會,除了網路資訊、專書以外,還有很多採編營隊、作者和編輯等專業人士的分享對談。
IEDT 國際編輯人聚會在台南,就是一個跨出台北天龍國舒適圈,在台南用力耕耘在地編輯力的好去處!從2016年的EDT聚會,到今年的IEDT聚會,越辦越豐富,陣容超堅強。
中南部對出版編輯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趁這個機會刷一波充實的府城編輯力之旅!
///////////////////////
|2019IEDT Salon 跨字代|
獨立書店的倒閉、紙本刊物的衰敗、編輯產業的困頓──然而,編輯的靈魂能甘於黯淡?
跨越了時間的鴻溝、突破了載具的限制,蛻變之後,一睹編輯人如何駕馭新的時代。
時光滔滔,彷彿淹沒人們對編輯最初的想望,然而有過的夢,不會在江上載浮載沉,
那是跨越二十年,相異卻相通的靈魂-編輯人的堅韌與熱忱。
每個世代,都有專屬自己的故事。
◆活動時間
2019-06-15(六) 09:00 ~ 16:00
◆活動地點
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湖畔教室)
◆講者介紹
文訊雜誌總編輯/封德屏
方寸文創總編輯/顏少鵬
暖淚系青春愛情天后/晨羽
粉絲專頁「故事貿易公司」創辦人/張西
◆購票連結
https://reurl.cc/KLX49
#2019IEDTSalon跨字代X編輯已死!?
#點我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05031144446474020350
#0615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講者介紹
#張西 #二常公園 #你走慢了我的時間
「每個傷痕累累的人身上,
應該都有著別人的答案,
也許這就是我們相遇的原因。」──張西
在網路上發跡,持續寫作至今,張西做過許多書寫嘗試,包括創立了「故事貿易公司」,蒐集許多陌生人的故事,進一步發展成為動人的小說。在張西的文章裡,描寫的大多都是生活中每個人都曾有的經驗、感受,也因此才特別的直入人心。
目前,張西出版了多本散文集,同時也在最近出版了長篇小說──《二常公園》,二常便是正常與不正常,在這兩者之間,故事於焉產生。藉著故事的推進,張西也帶領著讀者思考關於生根於每個人內心的自卑、無法掌握命運的無力感。
她的作品總能在平淡中帶給讀者不同的感觸,可能在身處低谷時,便被溫柔又輕輕的一句話拯救。悲傷時,不會太過厚重,剛剛好的接住我們內心最深沉的痛,在一句句平淡卻直入人心的話語中,找到光亮。
在本次的講座裡,她將會分享自己的寫作經驗,並針對網路書寫與實體出版進行討論。如果你也是著迷於故事,喜愛張西文字的人,誠摯邀請你來參與這次的IEDT沙龍,一起創造故事。
關於本次主題「編輯已死」,張西這麼說:
「一開始我並不懂編輯主要的工作內容是什麼,與出版社開始合作後,逐漸明白編輯的角色意涵。我覺得編輯不會死,將創作者發散、零散或是自成一格的創作整理成更能夠襯托出創作者特色的作品(無論成冊或網路露出),都會依照編輯的功力不同而有不同展現。我眼中的編輯要有夠感性的眼睛去理解創作者,同時要有夠理性的思維去輔助創作者將創作變成相對完整的作品。編輯在一個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是與作品相輔相成的角色。」
張西‖網路自媒體時代
粉絲專頁「故事貿易公司」創辦人
2017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
2018台灣十大華文作家
來自1992,有一隻暮暮貓咪。喜歡散步,喜歡靠窗的位置,喜歡做白日夢。不喜歡氣溫超過23度。正在學習整理老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