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樂活橫山慶天穿2.16新竹橫山國小-大自然是我們的家園
#愛騎車四處趴趴走的NANA媽 #新竹橫山國小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今許多青少年都會認為,環境被破壞上一代有責任」 目前就讀大二的簡劭丞說:「但我曾看過認真教孩子的大人,也曾看過無視環保的小孩,但如果上一代的人真心感受到地球的狀況需要被改變,那他就有責任要教給下一代。」 還記得你兒時的家園嗎?無論是是中生代還是新生代,每個世代都有悠遊在大自然的記憶,但隨著氣候變...
大自然是我們的家園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現今許多青少年都會認為,環境被破壞上一代有責任」
目前就讀大二的簡劭丞說:「但我曾看過認真教孩子的大人,也曾看過無視環保的小孩,但如果上一代的人真心感受到地球的狀況需要被改變,那他就有責任要教給下一代。」
還記得你兒時的家園嗎?無論是是中生代還是新生代,每個世代都有悠遊在大自然的記憶,但隨著氣候變遷影響加劇,我們該如何將美好的地球保留給下一代以及他們的下一代?
「千萬不要小看自己的影響力,小小的一件事都有可能幫助地球,讓環境更好。」
#環境教育 #SDGs #環境 #永續 #U20 #新北市教育局
相關文章: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3980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大自然是我們的家園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於去年夏天在澳洲維多利亞州的森林大火中被獲救的14隻樹熊終於返回家園。
大火過後,受傷樹熊於一月在東吉普斯蘭(East Gippsland)森林區設立的治療中心接受了緊急治療。然後再送往希斯維爾野生動物保護區(Healesville Sanctuary)和墨爾本動物園(Melbourne Zoo)的維多利亞動物園(Zoos Victoria)獸醫設施中繼續接受治療。當中,有部份嚴重燒傷的樹熊需要進行多次手術,並需要接受連續數個月的治療。
當它們完成治療後,樹熊安排到菲利普島自然公園和希爾斯維爾保護區中康復,在維多利亞動物園的獸醫照料下讓它們能夠重新學習攀爬能力的生存技能,這對於樹熊重回棲息地至關重要。
在過去一個月,康復良好的樹熊已重返東吉普斯蘭(East Gippsland)的森林,鄰近當初發現它們的地方,而最後一組8隻的樹熊亦於上週安置在馬拉庫塔(Mallacoota)的再生灌木叢林。
樹熊能夠返回大自然是多家野生動植物機構共同合作的成果,在被選為樹熊棲息地之前,該地點進行仔細的評估以確保樹熊有個合適環境生活。
維州環境部長Lily D’Ambrosio對此消息表示歡迎。
環境部長Lily D’Ambrosio表示:「當親眼目睹了它們承受不同程度的傷勢,我對於樹熊健康地重返棲息地感到高興。」
負責協助及監測樹熊項目的維多利亞動物園高級獸醫Leanne Wicker博士表示:「我要祝賀每位幫助樹熊生存和康復,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成果。」Leanne Wicker博士表示,每隻樹熊裝有跟踪裝置,以便動物專家和科學團隊在未來幾個月內監測樹熊在野外棲息地重新開始生活的進展。
Leanne Wicker博士續說:「這些樹熊經歷了很多過後,終於重返回到野外,這是一個特別的時刻。我永遠不會忘記在一月時當它們到達野外治療中心時的情況。雖然我們無法挽救全部動物而令人遺憾,但我們全力以赴治療嚴重燒傷的動物,特別爪子、鼻子和耳朵,同時監測內部傷勢。」
「對所有救援人員來說,讓樹熊慢慢地康復是一個重要使命。現在,能夠將樹熊重回棲息地,這是他們的榮幸。項目團隊將繼續監控樹熊,以進一步了解對受火災影響而重回野外的樹熊的健康情況和長期生存的需求。」

大自然是我們的家園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加州野火燒」vs.「奧斯卡新規」。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加州野火燒」獲得66.8%的票數。
加州野火這條新聞真的是最近美國各大媒體的頭版頭,美國加州從8月中雷擊引發火災後,就提前拉開了今年野火季的序幕,現在各個城市都被煙霧籠罩,整個很像沙塵暴一樣,非常誇張。這場大火真的超嚴重,不只加州發生森林大火,加州北部的奧勒岡州、更北的華盛頓州,也都有很慘烈的火勢,地圖上看起來可能覺得小小的沒什麼,但其實每塊區域都是幾千公頃在燒,現在整個美國西岸的沿海城市都變成橘紅色,有民眾說一覺醒來還以為自己在火星,真的跟電影裡的世界末日很像,我們也有網友留言說,煙霧甚至已經飄過國界跑去加拿大溫哥華,當地pm2.5已經紫爆了。根據外媒報導,這場延燒一個月的大火已經奪走至少26條人命,還有數十人下落不明,數千個民宅被毀,至少180萬公頃土地化為焦土,相當半個台灣的面積。奧勒岡州州長還說,當局正在為「大規模死亡事件」做準備。現在因為很多地方剛燒完或是還在燒,大家還不能進去,所以無法評估火災破壞程度,也還沒辦法確定傷亡數據。
很多人就問說其實美國西岸應該每年都在燒,但今年怎麼會那麼嚴重呢?原因就是氣候變遷!其實加州夏季本來就非常乾燥炎熱,8月16日當天加州南部沙漠地帶死亡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一度測得攝氏54.4度的高溫,創下1913年以來全球最熱紀錄。這種乾熱天氣就會導致密集的雷暴現象,就是瘋狂閃電沒有下雨,加州8月中的時候,一週就發生上萬次閃電,是1980年代以來最密集的紀錄,那閃電就非常容易引發森林大火,另外氣候乾燥也導致森林裡的枯樹越來越多,就是非常棒的助燃物,因此高溫乾燥、閃電打下來再加上風一吹,很容易就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這次的大火除了天災還有人禍。像是南加州一場大火,起因竟然是一場「寶寶性別揭曉派對」,「寶寶性別揭曉派對」是近年在歐美非常流行的活動,通常懷孕第20週就可以透過產檢知道寶寶性別,那準爸媽會要求超音波掃描師不要當面告知是男是女,而是寫在紙上放入信封封好,再由準爸媽交給一兩個值得信賴的人,這個人開信封得知「謎底」後,在全程保密情況下,根據寶寶性別來籌辦派對。通常透過切蛋糕,展示蛋糕切面是粉紅色或藍色,來象徵懷了女兒或兒子,或者是拉開氣球,看看噴出來的是粉紅色或藍色碎紙花。然後這種派對就越玩越大,大家都想要跟別人不一樣,什麼煙火、煙霧手榴彈、爆破裝置樣樣來,先前也有鬧出人命過。然後這場發生在「聖伯納地諾」(San Bernardino)的火災,就是因為當地有一對夫婦5日舉辦這種派對,為了耍噱頭,使用一個煙火裝置,結果射出去之後,附近的野草迅速著火,這對夫婦狂奔到車上拿水瓶想滅火,結果當然沒用啊,只好趕緊報案,附近居民也被迫撤離。
不過這次山火其實也燒出了外界很多疑問,明明樹林裡這麼容易發生火災,到底為什麼大家還要跑去這種野火好發區蓋房子呢?其實最主要原因就是大城市房價真的太貴了,我們先前都住過加州嘛,像舊金山、洛杉磯這種地方,賣腎都住不起,州政府為了解決住的問題,就會施壓地方政府多蓋一些房子應付住房需求,否則拿不到州政府的補助,那未被開墾的山林野地就理所當然成了目標。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加州的「索諾馬郡」(Sonoma county),1964年的森林大火只燒毀了幾百間民宅,但2017年又發生了一場差不多面積的大火,就摧毀超過5000間房屋,顯示當地人口成長了很多。那在三年前的大火之後,當地官員受訪的時候就說,這種事情一定還會重演,因為站在政府立場,他們沒有權力去叫人民不要重建家園,主要有兩個考量,第一是財政:你不重建就會讓人口外移,沒有人就沒有稅收,對地方財政會是重大打擊,沒錢去支付義務教育、垃圾清運、警消部門的薪水,站在經濟的考量下,重建是復甦的唯一辦法。
很多人會說重建可以蓋好一點的房子!像是提升標準、用防火建材之類的啊!不過這就遇到第二點「情感上無法」。這些一夕間一無所有的屋主,勉強住在車上或半燒毀的房屋裡,只希望政府用「最快最便宜」的方式,幫他們重建家園,讓他們的生活盡快回到軌道上,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沒有地方官員會忍心說不,或是拿自己的烏紗帽開玩笑。另外還有一個是,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靠雙手重建家園這樣的觀念似乎變成一種「美國精神」,每次天災後官方就會喊話說:「我們的第一要務就是重建家園!」就好像不重建就等於「投降」,放棄了你的老百姓,放棄了你的選民。結果現在就是燒掉重建、重建又被燒掉這樣一直惡性循環下去。最後恐怕要靠保險公司拒保、讓房市崩潰,才能終結掉這個循環,但就是非常殘忍啦!
雖然氣候變遷的問題我們沒辦法馬上就解決,但至少可以把災害的損失降低,例如根本就不要把房子蓋在野火區,而已經存在的社區,也要靠政府幫忙遷出危險區域,才是目前最能夠治本的方法。大家也不要覺得加州大火跟我們沒關係喔,在台灣也是有很多人把房子蓋在順向坡、土壤液化區,這件事情也非常值得我們思考,人類與大自然爭地的代價,我們扛得起嗎?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我們下週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