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機器中捕捉社交智慧,來自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和大腦與認知科學系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能夠推斷目標和計畫的演算法,
同時也有3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年充斥著太多不安與悲傷,COVID-19形塑了恐慌,也阻斷交流, 然而她告訴我們:禍福相倚,瘟疫是禍,也是帶來轉機的福。 結束了艱辛的2020年,請好好思考自己2021年要往哪裡去。 今天邀請到知名腦科學家分享新書 [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 現場來賓:中央大學認知 神經科學研究所 講座教...
大腦與認知科學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大需要大家的協助!
跪求張忠謀先生對台灣大學,雪中送炭!
謝豐舟
21世紀是腦科學的世紀,台灣大學從2005年開始全面推動腦科學,現在非常需要一個腦科學大樓,把十年來累積的設施和人員集中在一處,以促進整合和跨科際合作,也讓台灣有一個腦科學發展的地標。
台積電做的晶圓屬於硬體,其上所乘載的資訊都是腦力工作的結晶。Zuckerberg創造的臉書就是腦子出來的點子,藉由電腦,網路這些硬體,改變了人類互動的方式。
按照摩爾定律,記憶體的價格每三個月就便宜一倍,所以將來的產業,不再是電腦,手機這些硬體,而是創意,點子。
高齡社會,無可避免地,延長了壽命,卻造成失能。眼睛,耳朵,手腳⋯⋯機能不良,人雖然活着,卻造成自己的不便和他人的負擔。解決之道,應該是擷取有效的腦電訊號,透過IC以及機器人技術,讓人類
See without eyes,
Hear without ears,
Move without legs
這就是21世紀的產業!
張忠謀所感謝捐款的MIT,現在就是以腦科學為發展的主要方向。MIT原來是以工程,物理,着稱。20世紀末期,MIT當時的校長Vest在經過全校教師的腦力激盪之後,決定選擇腦科學,取代原來的物理,工程,成為MIT21世紀發展的主軸。經過仔細的規劃,啟動神經科學的第一步就是把原本在文學院(liberal art)的大腦與認知科學系(the Department of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轉歸科學院(the School of Science)。此一學系被賦予的任務就是:將心智(mind)的研究連結到大腦的研究;把分子生物學、系統學、電腦科學、認知科學一直到心理學緊密地結合起來。
2004年MIT一反多年來該校校長不是物理學家,就是工程師的傅統,破例起用了Susan Hockfield女士這位卓越的神經科學家擔任校長,宣示MIT要在神經科學方面大展身手,經由大腦研究改善人類的溝通與學習,並對許多嚴重的神經疾病提供解決的曙光。
所謂「自助者,天助之」,
由於各界對大腦研究的重要性愈形了解,更多的慈善家相繼對MIT的神經科學研究投下大筆的贊助。MIT對神經科學的新嘗試吸引了麥高文(McGovern)基金會的注意。在仔細策劃安排之後,該基金會決定在MIT成立麥高文大腦研究院(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並由諾貝爾獎得主Phil Sharp擔任首任主管。Phil Sharp不僅帶來科學聲望,他卓越的智慧與經驗更為MIT開創科學研究的新契機。
另外,在Fairclild基金會贊助下,本來專研免疫系統的日本籍諾貝爾獎生理和醫學奬得主Tonegawa也應邀到MI開創了學習記憶研究中心(Center for Learning and Memory)。目前,該中心的主任就是出身台灣,現爲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大學研究講座教授的的蔡立慧教授。
張忠謀說:麻省理工學院是他正式教育最重要的一環,對他的一生有深遠影響。想來,台灣對張忠謀成就他的輝宏事業,應該也是非常重要的另一環。
我想,張忠謀在他人生的最高峰決定回饋MIT對他的裁培,應該是對自己的一個歷史定位。對於台灣的未來有一個劃時代的回饋,相信也會是他人生中一個值得社會大眾稱譽的善行。
當然,捐款給世界名校如MIT,是比捐款給台灣大學具有更高的可見度,但是以張忠謀勇於抗拒紅色供應鏈的豪氣和決心,相信不致於像某前副總統,出身T大政治系,又曾任該系系主任,卻對T大社會科學大樓的建造,吝於贊助,反而成為其美國母校的校董。
2005年李嗣涔校長為台大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掛牌揭幕,2010年台大腦與心智研究所成立,2011年台大醫院臨床神經科學與行為研究中心成立
2015年11月14日,楊泮池校長為身體,心靈,文化整合研究腦造影中心揭幕。可說腦與心靈兼顧,臨床與基礎並重。台大各學院和腦科學相關的教師和主治醫師近兩百名。十年來,腦科學相關的重武器如腦磁圖,先進功能性磁振造影,動物用磁振造影,動物用正子造影,動物行為測試裝置⋯⋯均已大致齊全。可惜,人員和設施仍分散各處,急需一個大樓,讓大家能密切互動。就如MIT有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哥倫比亞大學的Kabli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 今年也遷入新居,把該校腦科學相關的單位集中在一處,以促進合作和互動。如某位諾貝爾獎得主所說:距離若超過30分鐘車程,就很難有真正的互動。
台大近來是有些土地可供興建腦科學大樓之用,只是政府財務困窘,對大學的資助逐年減少,導致有些學院連走廊電燈都不敢開,以節省省電費,何來餘力興建此一攸關台灣未來發展的脂科學大樓。
10月2日的Science刊出,今年六月在蘇州召開的大型腦科學研究研討會的會議報告。繼美國,日本,歐盟之後,中國打算投入千億人民幣於腦科學研究。該次會議幸好有江安世教授,孫以瀚老師代表台灣與會,在Science的會議報告中得以和亞洲各國並列,不致像亞投行一樣,變成小弟。往後的發展,就看台灣自身的努力了!
今年,美國一位富豪Ted Stanley 捐助六億七千萬美元給由MIT和哈佛大學合辦的Broad Institute,震驚學界。此一捐款的目的是,希望能藉由近年來突飛猛進的基因體研究技術,能對精神疾病的瞭解有新的突破。Stanley的兒子三十年前爲躁鬱症所苦,如今雖己克服病魔,但Stanley仍希望能藉由分享他的財富,對為精神疾病所苦的人,有所助益。台灣不乏名列世界富人排行榜的富翁,然而卻未見Ted Stanley這種大手筆,乾乾脆脆,不附帶種種條件,捐助科學研究的壯舉。
今日的人類,兒童時期為自開症,過動症所苦,中年人爲憂鬱症,藥癮所苦,老年人刞為失智症,巴金森症所苦。腦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我雖是婦產科醫師,但從2000年之後,深覚腦是人類最後的未知領域。人是什麼?有人說:人類花費鉅額資源,探索宇宙的目的,其實是要瞭解人類本身。我想,腦研究才是追尋這個大哉問的關鍵。
所以我從2005年,以唐吉軻德的儍勁,去推動台大的腦科學這看來不可能的任務。不過,在大家的努力下,十年後的今天,總算把腦科學的舞台,燈光,音響,演員都準備就緒,就等有心人士,如張忠謀之回饋MIT,慷慨解囊,建造一個有水準的劇院,譲好戲可以及時登場!也讓台灣在腦科學,這個人類的last frontier 不會缺席。
大腦與認知科學 在 豐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年充斥著太多不安與悲傷,COVID-19形塑了恐慌,也阻斷交流,
然而她告訴我們:禍福相倚,瘟疫是禍,也是帶來轉機的福。
結束了艱辛的2020年,請好好思考自己2021年要往哪裡去。
今天邀請到知名腦科學家分享新書 [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
現場來賓:中央大學認知 神經科學研究所 講座教授暨創所所長 洪蘭
< 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 >
作者: 洪蘭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0/12/21
#成長心態 #翻轉大腦 #開創新局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ON AIR同步即時味】
●網頁版線上收聽 http://www.bcc.com.tw/stream.html?c=0
★手機APP-蘋果ios系統 https://apple.co/2Icmyek
★手機APP-安卓系統 https://bit.ly/2PsBUOB
【有空再來慢慢sway】
◆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iLikeRad...
◆ Podcast頻道
◎ Apple Podcast-蘋果ios系統 https://apple.co/3jQQai2
◎ Google播客-安卓系統 https://bit.ly/2PvET8R
◎ Spotify Podcast https://spoti.fi/3gK7jYE
【頻率永遠是我們的根】
FM103.3 台北、基隆、桃園、台南、高雄、屏東、玉里、澎湖
FM102.9 新竹、苗栗
FM102.1 台中、彰化、南投、台東、花蓮、宜蘭
FM103.1 嘉義
FM107.3 埔里
FM 96.3 金門
大腦與認知科學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同理心 和 #共感力 重要嗎?你相信原來人人都是模仿貓?!宜婷看到 吳青峰得到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時,痛哭流涕!雅惠也因為身旁的人焦慮而顯得不安,您們是不是都有相同的經驗,容易對身邊的人或注目的對象產生共感呢?原來這和我們大腦的內建模仿機制有關係喔!今天宜婷和雅惠要和大家談談為什麼我們都是模仿貓!🔜🔜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大腦天生的模仿機制?
🔸模仿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什麼是維特效應及帕帕基諾效應!
🔸面對負向情緒的人事物,我們要如何應對!
#影片大綱
🔸天生愛模仿
▫人從小就會模仿,透過模仿理解對方的行為動機及思考模式。
▫藉由模仿,進而發展出共感、同理心。
▫除人類外,許多動物也都有模仿行為,如:貓、猿、鳥等。
🔸模仿的腦科學-鏡像神經元
▫鏡像神經元於1990年代由義大利科學家觀察獼猴行為所發現。
▫在大腦中有許多控制動作和情緒的腦區,包含前扣帶迴、頂下小葉、運動皮質區和頂顳葉溝的皮質區都有分布。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鏡像神經元與人類的表情認知、情緒傳遞和同理心也有極重要的關聯。
▫自閉症的社交障礙,目前研究可能與鏡像神經元的活動難以活化導致。
▫近年fMRI研究顯示,當看到與自己相同或喜歡的族群時,鏡像神經元相對應的腦區有更多活化,代表這與人類的學習、資訊傳遞與社交活動,均扮演重要角色。
🔸維特效應與帕帕基諾效應
▫維特效應一詞來自少年維特的煩惱一書出版後,產生的模仿自殺的效應,特別是在大眾媒體對自殺新聞進行不當宣傳報導之後。
▫帕帕基諾效應出自莫札特的魔笛,儘管被觸動自殺的念頭,很有可能在親友及媒體正面報導下,轉念間,生命劇本就會改寫。
🔸結論
▫我們的行為和情緒,都容易在鏡像神經元的作用下,慢慢被影響,所以自我察覺十分重要。
▫當遇到負面情緒難以消化時,可以採取行動,如暫時遠離充滿負能量的人事物,或找尋親友或專業人士協助。
TalkShow :賴宜婷 Bear Lai。汪雅惠 Zona Ya-Huei Wang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 黃詠荃。 Festiva Hsieh 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鏡像神經元 #同理心 #共感 #copycat #維特效應 #帕帕基諾效應 #正向 #腦科學 #集體焦慮 #自我察覺 #獼猴 #社交 #學習 #媒體傳播 #社群 #魔笛 #媒體自律 #情緒渲染 #轉念 #生命劇本 #模仿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大腦與認知科學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 #老年憂鬱症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17 什麼是失智症?
02:32 失智症的分類
03:38 阿茲海默症的病因
05:25 正常老化與失智的差別?
06:38 老年憂鬱 vs. 失智?
08:05 如何與有失智症的家人互動?
09:30 我們的觀點
11:00 提問
11:12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關於失智症 - 台灣失智症協會 :https://bit.ly/3kXESIt
→阿茲海默症的10個警訊:https://bit.ly/3cMnKTd
→巴金森氏症病患注意!四成病患容易發生「失智」症狀 - 愛.長照:https://bit.ly/3cPM0nG
→「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氏症」症狀差在哪?林志豪醫師10秒教你分辨:https://bit.ly/347OdGY
→健忘不等於失智!這 6 個生活習慣預防失智提早找上門 - 健康遠見:https://bit.ly/3cGso58
→是失智症,還是老年憂鬱症?同樣是健忘,差別在於「病識感」 - 早安健康:https://bit.ly/2GfHZwt
→失智症初期照顧方法:與正常老化的差異│家天使-失智症照顧安心託付:https://bit.ly/3kWKP8G
→老年憂鬱症(一):健忘又愛發脾氣,真的只是失智嗎?|家天使照顧服務:https://bit.ly/33cl8uQ
→不一定是失智症,老年憂鬱症也會引起「記憶障礙」 - 健康遠見:https://bit.ly/34ejtnG
→「我不認識你,但我記得你的好」失智長者不會表達,可是感覺得到-《把時間留給自己》 - 愛.長照:https://bit.ly/2GbS2Tt
→失智症的早期症狀有這12個!痊癒者描述自己逐漸失智的情形 - Heho健康網:https://bit.ly/348ajsR
→《依然精彩—輕度失智症因應之道》 - 台灣失智症協會:https://bit.ly/3jfJol7
→照顧失智長輩可以這麼快樂!曹汶龍:陪他玩,但別老問「我是誰?」 - 50+:https://bit.ly/3ihxYfz
【 延伸閱讀 】
→失智症的預防 -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https://bit.ly/3n3EcU4
→記憶力變差、常跌倒是正常老化,還是失智了?影像檢查及早揪出早期失智症 - 華人健康網 :https://bit.ly/3cP0GTV
→正常老化?或失智症? - 高醫醫訊 慢性疾病專刊 2018.05 第37卷12期:https://bit.ly/3cMnTpJ
→為什麼檢查正常但大腦就是不舒服? 腦霧、失智你現在就該知道的事!:https://bit.ly/3jfBvwf
→老人憂鬱與認知功能障礙《內科學誌》2014:25:158-164:https://bit.ly/3l3iLAF
→衛福部長照專區:https://bit.ly/3jgpmHr
→什麼是「主要神經認知障礙症」?:https://bit.ly/2ScYqfU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大腦與認知科學 在 NTU Neuroscience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NTU Neuroscience. 2208 likes · 75 talking about this. 整合台灣大學「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台大醫學院「腦與心智科. ... <看更多>
大腦與認知科學 在 有人修過大腦與認知科學嗎- 交通大學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大給賀明天選課截止但老師還沒上過第一堂課qq 想問看看有修過這門課的同學loading 會很重嗎? 還有期末的書面報告形式長怎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