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於好萊塢的自由靈魂—— #趙婷】
「不管是拍片還是生活,我總會整個人直接跳進去、濺起水花,然後在水中再來摸索方向。你應該得要去不斷地追逐那個地平線。」
她是今年奧斯卡大熱門《#游牧人生》(#Nomadland)背後的靈魂人物,同時身兼該片的編劇、導演、製片、剪輯。她即將跨界好萊塢商業製作,接連帶來漫威宇宙的最新力作《#永恆族》(Eternals),以及環球影業重啟的,帶有西部片與近未來科幻元素的新版《#德古拉》。
她也是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獨樹一格的新導演。她在今年成為金球獎 78 年歷史上,首位入圍最佳導演的亞裔女性。
她是 38 歲的中國籍旅美導演——趙婷(Chloé Zhao)。
趙婷在北京出生並度過童年,父親為國內鋼鐵巨亨,母親為醫院職工。然而趙婷從小就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整天沉迷於日本漫畫、MTV,和西方流行文化,並嚮往去西方世界闖蕩。她在 14 歲時,以幾乎不會說英語的狀態下前往英國就讀寄宿學校,並在 18 歲時獨自移居到美國洛杉磯完成高中學業,第一次親身體驗到美國夢與現實的差距。
後來,在因緣際會之下,她到了麻州的私立女子大學取得了政治學位(並發現她對政治學興趣缺缺)。畢業後,她度過了一陣子的摸索時期(做過活動統籌、不動產業、酒吧調酒師等零工),後來成功報取紐約大學著名的 Tisch 藝術學院修研電影製作,她的其中一位老師正是 #史派克李。
「我們遲早都會經歷自己私人的世界末日。我們會被迫奮力抵抗,有時也必須重新定義自己,因為過去所定義自己的東西已不復存在。這個堅毅的能耐、找尋新的生命和新的自我的過程,對我來說,就是所謂的『人類精神』(human spirit)。」
對於她中國籍的包袱,她曾表示:「因為我並不屬於那裡的歷史以及那裡所代表的一切,這使我感到更加自由」。長年旅居美國的她,雖然曾在碩二那年短暫回國拍攝學生短片(據她說那是一部模仿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的令人翻白眼之作),但也讓她覺悟到在美國拍片的自由度(至少在心理層面是如此),「若我回中國拍片,可能會有更沈重的包袱,也因此我還沒有準備好要回去」。
然而在那次作業的經驗中,她從一個舞蹈學校找到了一名年輕女孩,也開啟了她與素人演員合作的創作模式。他認為:與其刻意指導、雕塑一個演員符合自己的期望,不如先找到已經在那個環境當中的人物,並試圖從他發展出整部電影的故事和世界觀。
她的首部長片《#SongsMyBrothersTaughtMe》講述著 Lakota Sioux 美國原住民族的手足之情,第二部長片《#重生騎士》(#TheRider)則關切一名頭部受創而無法繼續追逐生命熱情的原住民牛仔,今年的《游牧人生》(Nomadland)則追逐著橫跨美國中西部七大州的打工游牧民族。她大量啟用素人演員,以幾乎紀錄片的樸實拍攝手法,訴說著社會底層邊緣人的故事。
「我一直以來都是外來者,我也因此被同樣是外來者的故事所深深吸引」,但或許也正因為他不帶包袱與偏見的外來視角,才有辦法清晰地看透並述說這些本質上再「美國」不過的本土故事。
《#神鬼獵人》的墨西哥導演 Alejandro G. Iñárritu 就曾如此誇獎她的作品:「身為外來者,有時候反而讓你有清晰的神智和足夠的距離,去客觀而清楚地觀察事物。當你觀看鏡中的倒映,就算再怎清晰,都會帶有反光。《重生騎士》和《游牧人生》之所以是強而有力且真實的美國電影,正是因為她可以以一個外來者的角度,不透過任何濾鏡或薄幕去觀察。」
而自從去年威尼斯影展首映後,《游牧人生》一路在獎季上勢如破竹,不僅影評盛讚,業界也普遍叫好。如今,她已成為近代影史上,#單一獎季獲獎數最高的影人。目前為止,她已經以《游牧人生》贏得了 57 座個人獎項 ―— 35 座最佳導演獎、13 座最佳改編劇本獎、9 座最佳剪輯獎。
若連同她身為製片之一的身份所拿下的 24 座最佳影片獎項,單單她一人在此獎季就已經拿下了 81 座獎項。而這還不包含尚未揭曉得獎名單的金球獎、影評人之選獎、英國影藝學院獎、導演工會獎、獨立精神電影獎,甚至奧斯卡獎等。
儘管星度急遽上升,趙婷依舊維持她不修邊幅的浪漫形象。五年來沒進過理髮廳的她,在今年的許多線上訪談或Q&A的鏡頭前,她常常穿著一件寬鬆的長T,頂著蓬鬆的長髮和近乎素顏的姿態露面。而她真誠的笑顏,和毫不做作的談吐,持續擄獲不少新舊粉絲的心。
她目前與她的伴侶,同時也是她三部片的攝影指導 Joshua James Richards ,同住於洛杉磯郊外的山谷小鎮 Ojai(她嫌好萊塢市區太過喧囂擁擠),兩人育有兩隻狗、三隻雞。
-
趙婷歷年作品:
2015《Songs My Brothers Taught Me》
坎城影展入圍金攝影機獎(最佳首部作品)
2017《重生騎士》The Rider
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藝術電影獎
美國獨立電影哥譚獎最佳影片
2020《游牧人生》Nomadland
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多倫多影展觀眾票選獎
美國獨立電影哥譚獎最佳影片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紐約/洛杉磯/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
2021《永恆族》Eternals
-
《游牧人生》將於明日上架 Hulu 串流平台及美國特定影院。台灣則將於 3/19 上映院線,由迪士尼/二十世紀影業發行。
-
【參考資料】
獎季得獎數統整:
https://variety.com/feature/2020-2021-awards-circuit-winners-chart-1234878336/ ,另外計入今日才公佈的愛荷華影評人協會獎
訪談資料與圖片來源:
https://www.vulture.com/article/chloe-zhao-nomadland.html
https://www.indiewire.com/2020/09/nomadland-interview-chloe-zhao-1234584703/
https://deadline.com/2021/02/nomadland-director-chloe-zhao-searchlight-pictures-interview-news-1234684285/
https://www.rollingstone.com/movies/movie-features/chloe-zhao-director-nomadland-marvel-eternals-interview-1115696/
https://www.vogue.com/article/chloe-zhao-the-rider-vogue-april-2018
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features/director-chloe-zhao-arrives-with-hot-oscar-contender-nomadland-and-next-years-eternals
https://www.vanityfair.com/hollywood/2020/11/chloe-zhao-on-nomadland-and-a-career-on-the-rise
-
#chloezhao #chloézhao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製造渠蓋山丘變手信 90後設計師裸辭創業 月入低過$1,000堅持做本土產品:盼喚起港人香港回憶 香港製造買少見少,90後本地設計師錢子略(Jarvis)2018年裸辭創業,全職創作本土特色產品,希望把香港印象變成收藏品。 「關於香港的紀念品很多,大部份都是從遊客、外國人的角度出發,但在香港...
大紅 燈籠 高 高 掛 人物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徑分岔的花園:通往未來的多種可能性】
這是推薦的短篇小說,會有一點燒腦,出自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
他在這部〈小徑分岔的花園〉的短篇中,用了類似於量子力學的概念,探討關於「時間」的奧秘。
而對很多作家來說,故事裡出現太多「巧合」會是一大敗筆,但在這部短篇中,這些巧合反倒成為一種特別的隱喻。
一起來看看這部頗有深意的文學作品吧。
-
小徑分岔的花園 / 博爾赫斯
獻給維多利亞·奧坎波
利德爾·哈特寫的《歐洲戰爭史》第二百四十二頁有段記載,說是十三個英國師(有一千四百門大炮支援)對塞爾-蒙托邦防線的進攻原定於1916年7月24日發動,後來推遲到29日上午。利德爾·哈特上尉解釋說延期的原因是滂沱大雨,當然並無出奇之處。青島大學前英語教師余准博士的證言,經過記錄、複述、由本人簽名核實,卻對這一事件提供了始料不及的說明。證言記錄缺了前兩頁。
……我掛上電話聽筒。我隨即辨出那個用德語接電話的聲音。是理查·馬登的聲音。馬登在維克托·魯納伯格的住處,這意味著我們的全部辛勞付諸東流,我們的生命也到了盡頭——但是這一點是次要的,至少在我看來如此。這就是說,魯納伯格已經被捕,或者被殺。在那天日落之前,我也會遭到同樣的命運。馬登毫不留情。說得更確切一些,他非心狠手辣不可。作為一個聽命於英國的愛爾蘭人,他有辦事不熱心甚至叛賣的嫌疑,如今有機會挖出日爾曼帝國的兩名間諜,拘捕或者打死他們,他怎麼會不抓住這個天賜良機,感激不盡呢?我上樓進了自己的房間,可笑地鎖上門,仰面躺在小鐵床上。窗外還是慣常的房頂和下午六點鐘被雲遮掩的太陽。這一天既無預感又無徵兆,成了我大劫難逃的死日,簡直難以置信。雖然我父親已經去世,雖然我小時候在海豐一個對稱的花園裡待過,難道我現在也得死去?隨後我想,所有的事情不早不晚偏偏在目前都落到我頭上了。多少年來平平靜靜,現在卻出了事;天空、陸地和海洋人數千千萬萬,真出事的時候出在我頭上……馬登那張叫人難以容忍的馬臉在我眼前浮現,驅散了我的胡思亂想。我又恨又怕(我已經騙過了理查·馬登,只等上絞刑架,承認自己害怕也無所謂了),心想那個把事情搞得一團糟、自鳴得意的武夫肯定知道我掌握秘密。準備轟擊昂克萊的英國炮隊所在地的名字。一隻鳥掠過窗外灰色的天空,我在想像中把它化為一架飛機,再把這架飛機化成許多架,在法國的天空精確地投下炸彈,摧毀了炮隊。我的嘴巴在被一顆槍彈打爛之前能喊出那個地名,讓德國那邊聽到就好了……我血肉之軀所能發的聲音太微弱了。怎麼才能讓它傳到頭頭的耳朵?那個病懨懨的討厭的人,只知道魯納伯格和我在斯塔福德郡,在柏林閉塞的辦公室裡望眼欲穿等我們的消息,沒完沒了地翻閱報紙……我得逃跑,我大聲說。我毫無必要地悄悄起來,仿佛馬登已經在窺探我。我不由自主地檢查一下口袋裡的物品,也許僅僅是為了證實自己毫無辦法。我找到的都是意料之中的東西。那只美國掛表,鎳制錶鏈和那枚四角形的硬幣,拴著魯納伯格住所鑰匙的鏈子,現在已經沒有用處但是能構成證據,一個筆記本,一封我看後決定立即銷毀但是沒有銷毀的信,假護照,一枚五先令的硬幣,兩個先令和幾個便士,一枝紅藍鉛筆,一塊手帕和裝有一顆子彈的左輪手槍。我可笑地拿起槍,在手裡掂掂,替自己壯膽。我模糊地想,槍聲可以傳得很遠。不出十分鐘,我的計畫已考慮成熟。電話號碼簿給了我一個人的名字,唯有他才能替我把情報傳出去:他住在芬頓郊區,不到半小時的火車路程。
我是個怯懦的人。我現在不妨說出來,因為我已經實現了一個誰都不會說是冒險的計畫。我知道實施過程很可怕。不,我不是為德國幹的。我才不關心一個使我墮落成為間諜的野蠻的國家呢。此外,我認識一個英國人——一個謙遜的人——對我來說並不低於歌德。我同他談話的時間不到一小時,但是在那一小時中間他就像是歌德……我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我覺得頭頭瞧不起我這個種族的人——瞧不起在我身上彙集的無數先輩。我要向他證明一個黃種人能夠拯救他的軍隊。此外,我要逃出上尉的掌心。他隨時都可能敲我的門,叫我的名字。我悄悄地穿好衣服,對著鏡子裡的我說了再見,下了樓,打量一下靜寂的街道,出去了。火車站離此不遠,但我認為還是坐馬車妥當。理由是減少被人認出的危險;事實是在闃無一人的街上,我覺得特別顯眼,特別不安全。我記得我吩咐馬車夫不到車站入口處就停下來。我磨磨蹭蹭下了車,我要去的地點是阿什格羅夫村,但買了一張再過一站下的車票。這趟車馬上就開:八點五十分。我得趕緊,下一趟九點半開車。月臺上幾乎沒有人。我在幾個車廂看看:有幾個農民,一個服喪的婦女,一個專心致志在看塔西倫的《編年史》的青年,一個顯得很高興的士兵。列車終於開動。我認識的一個男人匆匆跑來,一直追到月臺盡頭,可是晚了一步。是理查·馬登上尉。我垂頭喪氣、忐忑不安,躲開可怕的視窗,縮在座位角落裡。我從垂頭喪氣變成自我解嘲的得意。心想我的決鬥已經開始,即使全憑僥倖搶先了四十分鐘,躲過了對手的攻擊,我也贏得了第一個回合。我想這一小小的勝利預先展示了徹底成功。我想勝利不能算小,如果沒有火車時刻表給我寶貴的搶先一著,我早就給關進監獄或者給打死了。我不無詭辯地想,我怯懦的順利證明我能完成冒險事業。我從怯懦中汲取了在關鍵時刻沒有拋棄我的力量。我預料人們越來越屈從於窮凶極惡的事情;要不了多久世界上全是清一色的武夫和強盜了;我要奉勸他們的是:做窮凶極惡的事情的人應當假想那件事情已經完成,應當把將來當成過去那樣無法挽回。我就是那樣做的,我把自己當成已經死去的人,冷眼觀看那一天,也許是最後一天的逝去和夜晚的降臨。列車在兩旁的梣樹中徐徐行駛。在荒涼得像是曠野的地方停下。沒有人報站名。是阿什格羅夫嗎?我問月臺上幾個小孩。阿什格羅夫,他們回答說。我便下了車。
月臺上有一盞燈光照明,但是小孩們的臉在陰影中。有一個小孩問我:您是不是要去斯蒂芬·亞伯特博士家?另一個小孩也不等我回答,說道:他家離這兒很遠,不過您走左邊那條路,每逢交叉路口就往左拐,不會找不到的。我給了他們一枚錢幣(我身上最後的一枚),下了幾級石階,走上那條僻靜的路。路緩緩下坡。是一條泥土路,兩旁都是樹,枝丫在上空相接,低而圓的月亮仿佛在陪伴我走。
有一陣子我想理查·馬登用某種辦法已經瞭解到我鋌而走險的計畫。但我立即又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小孩叫我老是往左拐,使我想起那就是找到某些迷宮的中心院子的慣常做法。我對迷宮有所瞭解:我不愧是彭㝡的曾孫,彭㝡是雲南總督,他辭去了高官厚祿,一心想寫一部比《紅樓夢》人物更多的小說,建造一個誰都走不出來的迷宮。他在這些龐雜的工作上花了十三年工夫,但是一個外來的人刺殺了他,他的小說像部天書,他的迷宮也無人發現。我在英國的樹下思索著那個失落的迷宮:我想像它在一個秘密的山峰上原封未動,被稻田埋沒或者淹在水下,我想像它廣闊無比,不僅是一些八角涼亭和通幽曲徑,而是由河川、省份和王國組成……我想像出一個由迷宮組成的迷宮,一個錯綜複雜、生生不息的迷宮,包羅過去和將來,在某種意義上甚至牽涉到別的星球。我沉浸在這種虛幻的想像中,忘掉了自己被追捕的處境。在一段不明確的時間裡,我覺得自己抽象地領悟了這個世界。模糊而生機勃勃的田野、月亮、傍晚的時光,以及輕鬆的下坡路,這一切使我百感叢生。傍晚顯得親切、無限。道路繼續下傾,在模糊的草地裡岔開兩支。一陣清悅的樂聲抑揚頓挫,隨風飄蕩,或近或遠,穿透葉叢和距離。我心想,一個人可以成為別人的仇敵,成為別人一個時期的仇敵,但不能成為一個地區、螢火蟲、字句、花園、水流和風的仇敵。我這麼想著,來到一扇生銹的大鐵門前。從欄杆裡,可以望見一條林陰道和一座涼亭似的建築。我突然明白了兩件事,第一件微不足道,第二件難以置信;樂聲來自涼亭,是中國音樂。正因為如此,我並不用心傾聽就全盤接受了。我不記得門上是不是有鈴,還是我擊掌叫門。像火花迸濺似的樂聲沒有停止。
然而,一盞燈籠從深處房屋出來,逐漸走近:一盞月白色的鼓形燈籠,有時被樹幹擋住。提燈籠的是個高個子。由於光線耀眼,我看不清他的臉。他打開鐵門,慢條斯理地用中文對我說:「看來彭熙情意眷眷,不讓我寂寞。您准也是想參觀花園吧?」
我聽出他說的是我們一個領事的姓名,我莫名其妙地接著說:「花園?」
「小徑分岔的花園。」
我心潮起伏,難以理解地肯定說:「那是我曾祖彭㝡的花園。」
「您的曾祖?您德高望重的曾祖?請進,請進。」
潮濕的小徑彎彎曲曲,同我兒時的記憶一樣。我們來到一間藏著東方和西方書籍的書房。我認出幾卷用黃絹裝訂的手抄本,那是從未付印的明朝第三個皇帝下詔編纂的《永樂大典》的逸卷。留聲機上的唱片還在旋轉,旁邊有一隻青銅鳳凰。我記得有一隻紅瓷花瓶,還有一隻早幾百年的藍瓷,那是我們的工匠模仿波斯陶器工人的作品……斯蒂芬·亞伯特微笑著打量著我。我剛才說過,他身材很高,輪廓分明,灰眼睛,灰鬍子。他的神情有點像神甫,又有點像水手;後來他告訴我,「在想當漢學家之前」,他在天津當過傳教士。
我們落了座;我坐在一張低矮的長沙發上,他背朝著視窗和一個落地圓座鐘。我估計一小時之內追捕我的理查·馬登到不了這裡。我的不可挽回的決定可以等待。
「彭㝡的一生真令人驚異,」斯蒂芬·亞伯特說。「他當上家鄉省份的總督,精通天文、星占、經典詮估、棋藝,又是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他拋棄了這一切,去寫書、蓋迷宮。他拋棄了炙手可熱的官爵地位、嬌妻美妾、盛席瓊筵,甚至拋棄了治學,在明虛齋閉戶不出十三年。他死後,繼承人只找到一些雜亂無章的手稿。您也許知道,他家裡的人要把手稿燒掉;但是遺囑執行人——一個道士或和尚——堅持要刊行。」
「彭㝡的後人,」我插嘴說,「至今還在責怪那個道士。刊行是毫無道理的。那本書是一堆自相矛盾的草稿的彙編。我看過一次:主人公在第三回裡死了,第四回裡又活了過來。至於彭㝡的另一項工作,那座迷宮……」
「那就是迷宮,」他指著一個高高的漆櫃說。
「一個象牙雕刻的迷宮!」我失聲喊道。「一座微雕迷宮……」
「一座象徵的迷宮,」他糾正我說。「一座時間的無形迷宮。我這個英國蠻子有幸悟出了明顯的奧秘。經過一百多年之後,細節已無從查考,但不難猜測當時的情景。彭㝡有一次說:我引退後要寫一部小說。另一次說:我引退後要蓋一座迷宮。人們都以為是兩件事;誰都沒有想到書和迷宮是一件東西。明虛齋固然建在一個可以說是相當錯綜的花園的中央;這一事實使人們聯想起一座實實在在的迷宮。彭㝡死了;在他廣闊的地產中間,誰都沒有找到迷宮。兩個情況使我直截了當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一是關於彭㝡打算蓋一座絕對無邊無際的迷宮的奇怪的傳說。二是我找到的一封信的片斷。」
亞伯特站起來。他打開那個已經泛黑的金色櫃子,背朝著我有幾秒鐘之久。他轉身時手裡拿著一張有方格的薄紙,原先的大紅已經退成粉紅色。彭㝡一手好字名不虛傳。我熱切然而不甚了了地看著我一個先輩用蠅頭小楷寫的字:我將小徑分岔的花園留諸若干後世(並非所有後世)。我默默把那張紙還給亞伯特。他接著說:「在發現這封信之前,我曾自問:在什麼情況下一部書才能成為無限。我認為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迴圈不已、周而復始。書的最後一頁要和第一頁雷同,才有可能沒完沒了地連續下去。我還想起一千零一夜正中間的那一夜,山魯佐德王后(由於抄寫員神秘的疏忽)開始一字不差地敘說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這一來有可能又回到她講述的那一夜,從而變得無休無止。我又想到口頭文學作品,父子口授,代代相傳,每一個新的說書人加上新的章回或者虔敬地修改先輩的章節。我潛心琢磨這些假設;但是同彭㝡自相矛盾的章回怎麼也對不上號。正在我困惑的時候,牛津給我寄來您見到的手稿。很自然,我注意到這句話:我將小徑分岔的花園留諸若干後世(並非所有後世)。我幾乎當場就恍然大悟;小徑分岔的花園就是那部雜亂無章的小說;若干後世(並非所有後世)這句話向我揭示的形象是時間而非空間的分岔。我把那部作品再流覽一遍,證實了這一理論。在所有的虛構小說中,每逢一個人面臨幾個不同的選擇時,總是選擇一種可能,排除其他;在彭㝡的錯綜複雜的小說中,主人公卻選擇了所有的可能性。這一來,就產生了許多不同的後世,許多不同的時間,衍生不已,枝葉紛披。小說的矛盾就由此而起。比如說,方君有個秘密;一個陌生人找上門來;方君決心殺掉他。很自然,有幾個可能的結局:方君可能殺死不速之客,可能被他殺死,兩人可能都安然無恙,也可能都死,等等。在彭㝡的作品裡,各種結局都有;每一種結局是另一些分岔的起點。有時候,迷宮的小徑匯合了:比如說,您來到這裡,但是某一個可能的過去,您是我的敵人,在另一個過去的時期,您又是我的朋友。如果您能忍受我糟糕透頂的發音,咱們不妨念幾頁。」
在明快的燈光下,他的臉龐無疑是一張老人的臉,但有某種堅定不移的、甚至是不朽的神情。他緩慢而精確地朗讀同一章的兩種寫法。其一,一支軍隊翻越荒山投入戰鬥;困苦萬狀的山地行軍使他們不惜生命,因而輕而易舉地打了勝仗;其二,同一支軍隊穿過一座正在歡宴的宮殿,興高采烈的戰鬥像是宴會的繼續,他們也奪得了勝利。我帶著崇敬的心情聽著這些古老的故事,更使我驚異的是想出故事的人是我的祖先,為我把故事恢復原狀的是一個遙遠帝國的人,時間在一場孤注一擲的冒險過程之中,地點是一個西方島國。我還記得最後的語句,像神秘的戒律一樣在每種寫法中加以重複:英雄們就這樣戰鬥,可敬的心胸無畏無懼,手中的銅劍凌厲無比,只求殺死對手或者沙場捐軀。
從那一刻開始,我覺得周圍和我身體深處有一種看不見的、不可觸摸的躁動。不是那些分道揚鑣的、並行不悖的、最終匯合的軍隊的躁動,而是一種更難掌握、更隱秘的、已由那些軍隊預先展示的激動。斯蒂芬·亞伯特接著說:「我不信您顯赫的祖先會徒勞無益地玩弄不同的寫法。我認為他不可能把十三年光陰用於無休無止的修辭實驗。在您的國家,小說是次要的文學體裁;那時候被認為不登大雅。彭㝡是個天才的小說家,但也是一個文學家,他絕不會認為自己只是個寫小說的。和他同時代的人公認他對玄學和神秘主義的偏愛,他的一生也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哲學探討佔據他小說的許多篇幅。我知道,深不可測的時間問題是他最關心、最專注的問題。可是《花園》手稿中唯獨沒有出現這個問題。甚至連『時間』這個詞都沒有用過。您對這種故意迴避怎麼解釋呢?」
我提出幾種看法;都不足以解答。我們爭論不休;斯蒂芬·亞伯特最後說:「設一個謎底是『棋』的謎語時,謎面唯一不准用的字是什麼?」我想一會兒後說:「『棋』字。」
「一點不錯,」亞伯特說。「小徑分岔的花園是一個龐大的謎語,或者是寓言故事,謎底是時間;這一隱秘的原因不允許手稿中出現『時間』這個詞。自始至終刪掉一個詞,採用笨拙的隱喻、明顯的迂迴,也許是挑明謎語的最好辦法。彭㝡在他孜孜不倦創作的小說裡,每有轉折就用迂迴的手法。我核對了幾百頁手稿,勘正了抄寫員的疏漏錯誤,猜出雜亂的用意,恢復、或者我認為恢復了原來的順序,翻譯了整個作品;但從未發現有什麼地方用過『時間』這個詞。顯而易見,小徑分岔的花園是彭㝡心目中宇宙的不完整然而絕非虛假的形象。您的祖先和牛頓、叔本華不同的地方是他認為時間沒有同一性和絕對性。他認為時間有無數系列,背離的、匯合的和平行的時間織成一張不斷增長、錯綜複雜的網。由互相靠攏、分歧、交錯,或者永遠互不干擾的時間織成的網路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在大部分時間裡,我們並不存在;在某些時間,有你而沒有我;在另一些時間,有我而沒有你;再有一些時間,你我都存在。目前這個時刻,偶然的機會使您光臨舍間;在另一個時刻,您穿過花園,發現我已死去;再在另一個時刻,我說著目前所說的話,不過我是個錯誤,是個幽靈。」
「在所有的時刻,」我微微一震說,「我始終感謝並且欽佩你重新創造了彭㝡的花園。」
「不可能在所有的時刻,」他一笑說。「因為時間永遠分岔,通向無數的將來。在將來的某個時刻,我可以成為您的敵人。」
我又感到剛才說過的躁動。我覺得房屋四周潮濕的花園充斥著無數看不見的人。那些人是亞伯特和我,隱蔽在時間的其他維度之中,忙忙碌碌,形形色色。我再抬起眼睛時,那層夢魘似的薄霧消散了。黃黑二色的花園裡只有一個人,但是那個人像塑像似的強大,在小徑上走來,他就是理查·馬登上尉。
「將來已經是眼前的事實,」我說。「不過我是您的朋友。我能再看看那封信嗎?」
亞伯特站起身。他身材高大,打開了那個高高櫃子的抽屜;有幾秒鐘工夫,他背朝著我。我已經握好手槍。我特別小心地扣下扳機:亞伯特當即倒了下去,哼都沒有哼一聲。我肯定他是立刻喪命的,是猝死。
其餘的事情微不足道,仿佛一場夢。馬登闖了進來,逮捕了我。我被判絞刑。我很糟糕地取得了勝利:我把那個應該攻擊的城市的保密名字通知了柏林。昨天他們進行轟炸;我是在報上看到的。報上還有一條消息說著名漢學家斯蒂芬·亞伯特被一個名叫余准的陌生人暗殺身死,暗殺動機不明,給英國出了一個謎。柏林的頭頭破了這個謎。他知道在戰火紛飛的時候我難以通報那個叫亞伯特的城市的名稱,除了殺掉一個叫那名字的人之外,找不出別的辦法。他不知道(誰都不可能知道)我的無限悔恨和厭倦。
大紅 燈籠 高 高 掛 人物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一種神話叫「港劇」
電視台前資深編審譚嬣訪談
電視劇取代粵語片
譚嬣可以說是見證香港電視行業冒起的資深編劇,她入行是做粵語片的場記,跟隨李晨風、李鐵等著名導演,王天林、蕭笙當年也在片場做副導。60年代香港電視剛崛起,不是每個家庭有電視,當時麗的呼聲也不是免費電視,是每個月收費,並以英文頻道為主,1963 年才增設中文頻道。香港一直只有收費電視,直至1967 年,無線電視開台才有免費電視廣播,而麗的呼聲在1973 年才改為免費電視,亦改名麗的電視。
隨著電視愈來愈流行,粵語片式微,當年紅小生張清入主麗的呼聲做創作總監,譚嬣也順勢入麗的做編劇。她喜歡在電視台工作,環境沒片場那麼複雜,她記得麗的第一部連續劇是改編自名著小說的《斷鴻零雁記》,劇本由梁鳳儀負責,江雪做女主角,這部是香港電視史上第一部電視劇,一星期播3 晚。
6、70 年代的電視劇比較簡單,剛開始寫的劇本都是3 集至7 集,譚嬣在麗的合作最多的導演是李兆熊,不少演員演過她的劇本後走紅。尤記得劉松仁(1970年)剛入行,在演出《水百合》後成名。他在訓練班畢業後,發展不理想,其後去了美國讀書,並寫了一封信告訴譚嬣,他想回香港發展,可否替他準備一個劇本,於是她寫了3 集《水百合》,並由陳依齡擔任女主角,劉松仁憑此劇令人認識。其後80 年代,無線電視的《京華春夢》令二人再度合作,亦成為經典劇之一。
《江湖浪子》令周潤發上位
譚嬣在麗的工作多年,直至1976 年女導演吳小雲跳糟到無線,找她寫《江湖浪子》的劇本,於是她過檔無線,成為她在無線首部電視劇,此劇的監製是王天林。她尤記得當時無線準備捧黃允財,但他跌傷腳,改由周潤發補上,令他正式演出有戲發揮的角色。這套劇的男主角是伍衞國,但周潤發飾演一個吊兒郎當愛揸電單車的角色,戲中與趙雅芝是一對,他楂電單車在沙灘片浪十分cool,遇上車禍後更患上精神病,這樣的角色很出位。譚嬣每設計一個人物,都會讓他發揮,不過,演員能否遇到好角色,有時也要講機緣。
《家變》令編劇叫苦連天
自佳視在1975年開台後,三間電視台為搶收視,爭相製作各種類型電視劇。無線在1976 年製作1 小時長劇《狂潮》收視很好,結果掀起百集長劇熱潮。其後譚嬣亦有參與110 集的長篇電視劇《家變》,尤記得由陳韻文負責故事,然後由數名編劇寫劇本,當時是一個編劇夥拍一個導演,譚嬣剛好拍住林嶺東、招振強,她負責寫了4、50 集。開始度劇本時,陳韻文有交每集故事單及一起開會,直到數十集後,她跟公司鬧意見,中途突然退出。
當時劇集巳在拍攝中,編審劉天賜和幾個編劇惟有每天返公司開會度劇情,然後回家趕稿,大家花了很多心機,有些編劇呻寫得好辛苦,但陳韻文仍然每集掛故事的名字,她曾經大膽向劉天賜提出,既然陳韻文退出該劇,是否應該有參與的部分才刊登她的名字。劉天賜於是向上級反映,但最後沒有這樣做。譚嬣坦言,她也欣賞陳韻文的才華,只想講句公道說話,問題在開了個頭然後走掉,對其他編劇不公平。記得有一次開會,編劇們由早上開到夜晚10 點幾,大家沒有吃飯。散會後才由劉天賜帶去九龍城食飯,酒樓巳接近打烊。不過,參與這個劇有痛苦、有開心,因為觀眾反應很好。
譚嬣分析,《家變》成功的其中一個原因,TVB (無線)很支持編劇做資料搜集,劇情有地產公司,劉天賜便找行内人讓編劇了解,這是硬件部份。至於軟件部分是劇情集中大婆、二奶兩家人之間的愛恨交纒,他們都不是壞人。此外,駱輝被廉署拘捕後入獄的情節,這個很配合當時的時代。此劇由鄧碧雲演大婆很壓場,其夫駱輝坐監,由二奶女洛琳(汪明荃飾演)撐起整個家,她還照顧大婆一家。其中一幕探監戲,大婆女兒(陳嘉儀飾演)勸母親讓一個月給洛琳兩母女探監,劇情感動了觀眾,編劇寫好細節位,劇集好看有時在細節位置,有時毋須很多對白,也可以很感人。
譚嬣由麗的時代到無線,總共寫過40 多部電視劇,尤以武俠劇見稱,她亦曾替佳視操刀寫《金刀情俠》,90 年代更寫過台灣電視劇,可算是電視劇的活歴史。不少人認為現在的港劇不如當年,譚嬣認為當年的人沒太多娛樂,電視劇劇情較現實,令人有生活共鳴,主題曲亦很動聽,吸引不少人看電視劇。此外,那個年代人心較善良單純,容易被感動,生活亦很簡單,一家人晚飯後便會看電視,這個可能是當年港劇成功的原因。
《家變》主題曲 👇🏻
https://m.youtube.com/watch?v=7oJlaVEreUU
簡介
譚嬣15 歲入行做電影場記,師承粵語片著名導演李晨風。1967 年轉至麗的呼聲做編劇,參與《故苑情深》、《母親》、《水百谷》等電視劇。及至1976 年跳糟到無線電視,參與多部經典電視劇《書劍恩仇録》、《鹿鼎記》、《家變》、《強人》、《輪流傳》等編劇及編審工作,其中有10 多部武俠劇。90 年代參與台灣電視劇《大紅燈籠高高掛》、《情劍山河》等的編劇工作,她亦曾任電影編劇。
大紅 燈籠 高 高 掛 人物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製造渠蓋山丘變手信 90後設計師裸辭創業 月入低過$1,000堅持做本土產品:盼喚起港人香港回憶
香港製造買少見少,90後本地設計師錢子略(Jarvis)2018年裸辭創業,全職創作本土特色產品,希望把香港印象變成收藏品。
「關於香港的紀念品很多,大部份都是從遊客、外國人的角度出發,但在香港人的眼中,完全是另一個世界,你平時不會看到大紅燈籠高高掛,不會看見帆船,你看着維港,會先想起天星小輪……我是否可以生產一些紀念品,服務本地人同時又服務到外國人呢?」日紙 Concretology 創辦人錢子略(Jarvis)在2018年開始全職做香港文化有關的創作,從物料、設計、畫圖、生產、測試、包裝,都由自己一腳踢。
Jarvis修讀產品設計,一直想擁有自己的產品,曾到大公司工作,卻發覺是另一回事,覺得打工永遠事與願違,無法呈現心中所想,於是他決心自行創作,嘗試製造自己想做的產品。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渠蓋 #設計師 #香港製造 #紀念品 #裸辭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OwJeTqtGDw/hqdefault.jpg)
大紅 燈籠 高 高 掛 人物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ard Rock是搖滾界的傳奇名字,由1971年設立於倫敦的美式漢堡店開始,不久即成為搖滾巨星的聚腳地,慢慢更擴充版圖,於世界各地開設餐廳、酒店、賭場,主題公園等,成為家傳戶曉的品牌。
若大家想去朝聖,最近的話,可以去剛剛過了一周年紀念的深圳Hard Rock,在這裏有四件必做的事情!
一) 看搖滾巨星的收藏品
當年Eric Clapton送了一把結他給倫敦的Hard Rock Café始創店,後來竟然吸引不同的搖滾巨星跟風,爭相送出個人物品,自此展開品牌的收藏事業。至今品牌的音樂名人收藏品已經超過8萬件,成為全球各地的Café及酒店的室內擺設。深圳Hard Rock亦不例外,有160件展品,當中包括貓王、Elton John、Bon Jovi、Michael Jackson及Lady Gaga等天王巨星的收藏品!為了打入華人音樂市場,品牌還找來一些華語音樂代表的收藏品,例如五月天、二手玫瑰及G.E.M.等,樂迷的打卡位多不勝數。
二) 入住Hard Rock酒店搖滾主題套房
酒店剛開業一年,設施不但新淨,風格亦特別,四周設計都加入音樂元素,Rock味十足,值得來體驗一下。間房寬闊,貫徹搖滾主題,例如睡床放置於圓形地氈上,就像睡在唱片上一樣,連細節都充滿玩味!除此之外,酒店還有一個「The sound of your stay」服務,住客可免費選一部Fender結他,連amp及耳筒入房玩,最適合技癢的rock友!
三) 到Hard Rock Café吃招牌漢堡
品牌由漢堡店起家,粉絲當然要做足全套,吃過Hard Rock Café才算圓滿!Café的招牌菜漢堡包,做法跟足原著,足足有200克的漢堡肉!胡桃木煙燻燒烤香口惹味,都值得一試。除了食物,這裏另一主菜是音樂,這裏有一個感覺搖滾感的舞台,星期二至日都有駐場樂隊現場表演,讓大家一邊吃一邊看show。
四) 買地區限定紀念品
Hard Rock的紀念品是粉絲不可以錯過的收藏,而且各地都有推出自己的限定產品,深圳這裏的設計則加入了中國元素,例如龍、太極、大紅燈籠、四大美人等,相當有趣!多給大家一個貼士,留意一下這裏的職員頸上掛着的員工證,通常也別上幾個扣針,大家可以跟他們等價交換,用扣針換扣針——這是全球Hard Rock酒店的一大傳統呢!
Hard Rock Hotel Shenzhen
地址:廣東深圳市龍華新區觀瀾高爾夫大道9號
電話:+86 755 3395 2888
房價:雙人房每晚$687起
採訪:溫曉嵐
拍攝:周義安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kcn9_2VJ7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