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國曆8月7或8或9日)(今年是8月7日)
立秋象徵秋天的開始。天氣也從暑熱慢慢轉涼。
俗諺說:「一天落雨一天涼」,就是說如果立秋後開始下雨,氣候就會開始轉冷。但如果不下雨,氣候乾旱,作物的收成就會不佳,所以又說「立秋無雨最堪憂,萬物從來只半收」。
立秋時大約是農曆七月左右,時序入秋,夏季狂暴的雷雨、西北雨漸漸減少,傳統上認為「七月雷聲七分飛」、「雷打秋,年冬高地半收,低地水漂流」,立秋打雷,東北季風就起,東北季風來得太早,稻作就會欠收,所以立秋日最怕打雷。
節氣與民俗
七月為傳統上的鬼月,七月初一開鬼門,為鬼月揭開序幕。家家戶戶也會在自家門口,準備豐盛的祭品,祭祀陰間來的好兄弟。
七月七日是七夕,這天不但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也是讀書人的守護神—魁星君的誕辰。
七夕時婦女會向傳說手藝很好的織女娘娘乞巧,考生們也會在這天祭拜魁星君,祈求好考運。另外七夕這天是「七娘媽生」,民間認為七娘媽是孩童的守護神。
*********************************************
本文章為純分享民俗知識~
若您覺得不錯,也請您分享給親朋好友~~
大旱太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降雨略趨緩苗栗以南仍有陣雨 周四起高壓西伸轉熱
今天清晨仍有西南風,配合上海陸風環流,在苗栗以南都有顯著的降雨,不過降雨量和昨天相比,降雨量大約只有昨天的一半不到,較為零星有短暫陣雨,明顯的緩和很多,主要是西南風的水氣也減弱,周三仍為類似情境,降雨會更為緩和一些,改變的時間點會在周四。
周四開始太平洋高壓逐步的西伸到台灣,天氣開始有顯著的轉變,會有將近兩周都是晴朗穩定的天氣型態,提醒您要注意這轉變,在太平洋高壓盤據的天氣型態下,降雨會趨緩,只剩下靠山有零星的熱對流,預期也會受到些抑制。臺北盆地會開始連續的高溫熱浪天氣,中午前後的高溫會上看36-37度,甚至連續幾天不排除到38度的機會,連續型的高溫這對身體會有很大的不適應,要注意防曬防中暑,不只白天熱,晚上也很熱,像今天清晨在市區都已經接近30度了,未來兩周還比最近還要更熱一點。
而中南部連續每天降雨將近一個月,從過去乾旱期待下雨,下了將近一個月,反而很期待天氣晴朗不下雨,當周四開始高壓西伸後,連續將近兩周的環境改變,會突然感受上變得很熱,提醒農民等戶外工作者要特別注意這樣的熱。雖然五月在月底梅雨鋒面來臨前,也有異常的太平洋高壓西伸,但當時強度和這一波相比仍不夠強。周四開始的這一波務必要注意年長者的健康,特別是中南部的感受落差相當大,身體會覺得很不適應,務必要特別小心。
梅雨北抬後,這一波的梅雨鋒面即將會長時間的在長江中下游盤據,也宣告台灣的梅雨季結束,對岸氣象單位提醒梅雨的兩種,枯梅或暴力梅,代表降雨的不同所造成的顯著差異,例如在1998年長江水患,就是遇到連續幾周的梅雨鋒面盤據,造成很劇烈的降雨,就是俗稱的暴力梅,這也是未來一兩周須關注的焦點,屆時梅雨鋒面的結構相當好,是非常具有威脅性的,遠超過今年三波梅雨鋒面影響台灣的強度。
台灣在進入太平洋高壓西伸的環境中,要有天氣的變化就是要看颱風了,的確在下旬期間,會有較密集的熱帶擾動發展,目前在關島附近已經有擾動開始發展,但說是否過幾天有颱風與否都還太早。如果一年以24-26個颱風生成,擾動常常是數倍於颱風生成數量,另外有更多在電腦預測裡面的颱風,真實世界都不存在,也建議您等颱風即將生成時再來觀察會比較有參考價值。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彭啟明博士提供
大旱太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天氣趨於穩定回溫 午後有局部雷陣雨發展
昨天午後在桃園上空發展起來一波午後熱對流,閃電雷擊非常旺盛,雲雨帶也正好位於石門水庫集水區,在水庫的最大累積降雨達到158毫米,上游區域也有超過一百毫米,石門水庫的水位也上升超過兩公尺,這個雷雨胞來得可真是時候,對水庫有很大的幫助,目前石門水庫的蓄水量也達三成,也略超過去年在梅雨季前的最低水位,雖然離歷史平均水位仍有段距離,但至少短時間內到七月底,縱使不下雨也不會缺水,這兩周的降雨真的是來得很是時候。
今天的環境又和昨天有些不同,水氣顯著的移到台灣東到東南方,台灣附近環境風場是顯著的偏南到東南風,東半部雨勢會略多一些,西半部或靠山區仍有發展午後雷陣雨的機會,但相較於過去這幾天,會較為局部零星,較小範圍的發展,不過午後雷陣雨常發生時雨量破百的紀錄,如果雷陣雨發生在您頭頂上,感受上會是相當劇烈,也很容易有致災可能的天氣系統,還是要減少不必要的外出。
預計這周的天氣都很類似,溫度也逐漸回溫,中午高溫上看32-35度,由於水氣較多,中午前後有雲系發展,較難再攀高溫,如果有發展午後熱對流,傍晚後的天氣會舒適許多,若沒下雨,還是有顯著的悶熱感覺。
未來就要看這周末開始,西南季風與太平洋高壓的互動,目前都還在轉換改變當中,也不排除周末到下周,會逐漸有低壓擾動發展起來的趨勢,但現在說會不會影響台灣也都還太早。
從去年沒颱風,又遇到今年春雨顯著偏少,有將近一年全台灣缺乏像過去兩周全面性的較大雨勢,總算迎來滯留鋒面帶來全面降雨,也暫時解渴,未來進入雨季,會有較多零星午後熱對流,暫時可以維持水資源的穩定,這樣旱澇不均的變化,不會只來這一年,也建議您可以趁這次事件,思考開源節流的方式,才可以更從容的面對下一次的乾旱。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彭啟明博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