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420的網紅まとめまとめ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まとめのまとめ】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QN6ioA 長年続いた姉絡みの修羅場 もろもろ、 フェイク多少あり○年前、 姉が不倫して離婚しそうになった。 逆ギレ開き直る姉に昔から 姉に甘い両親すらも呆れて 怒りと情けなさでマジ泣き。 もちろん離婚だろなと思っ...
「大徹大悟意思」的推薦目錄:
大徹大悟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思閘門。61.4]
在人類圖的資訊中,1爻與4爻是相互共振的,意思是這兩者之間會有相近的特質。基於這個層面,我認為61.4的人追求的不僅僅是覺知與奧祕,那些科學無法解釋的神祕學,他們追求更多的是「如何把這些原則普及化,帶來突變」。
意思是61.4比起61.1,更加想要把這些覺知傳遞給大家,所以不斷深入研究,或是找人一起研究。61.1而是專注於覺知本身,為了透徹領悟內在真理,所以傳遞。也就是說,61.4是因向外而往內,61.1是向內而往外。
61號閘門代表的是內在真理,是覺知,是神祕學,是那些科學沒辦法解釋的因子,意思是你會對這些事物感到好奇有興趣,甚至你本身就內建自己一套的內在真理與對世界不一樣的理解。在61.4的表現則是想要讓人們一起透過這些神秘知識變得更完整,所以,究竟要怎麼樣把這些抽象的聲音傳遞給大家呢?就會是他們想要深入探究的議題。
61.4在探究神祕學與人們之間的連結歷程,可能會因為腦的壓力,更想趕緊得到基本原則,好讓這份原則成為普世標準,更能有效的傳遞給身邊的人。因此,在這股壓力之下,可能走出一段幾近瘋狂、過度專注探究真理的過程,一切都是出自於腦所帶來的壓力。若你的頭腦中心未定義,有機會是在被接通的時候有這段路,也可能在真我狀態維持平衡,不會過度因為腦袋壓力而迫使自己走上極端。
除了上述所述,61.4也有機會為了要讓這份覺知快速擴展與整合,四處找人一起研究,最終有可能會因運作不對,彼此的資訊與理解不在同一個水平上,引發更多的問題與混亂。
無論是哪個歷程,最後61.4會理解的是,這些內在真理都是特別的,只要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與正確的人連結與傳遞,必定可以激勵對方,在這之前,只要好好探究這股內在真理,究竟要如何普及化就好,突變總是發生在瞬間,不必強求。
#人類圖 #人類設計 #閘門 #我思閘門
大徹大悟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Go to the basic:再回到一階》
我想要回去複訓一階的想法,起始於年初參加台中夥伴時段的啟發。那時,有個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生產者等待回應、投射者等待邀請,那麼,兩者的「等待」有何差異?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雖然聽起來輕易,對人類圖有基礎了解的人,大概都能侃侃而談其中的分別。然而,我回答得並不好。我發現,我居然沒有辦法用很簡單的語句、出現在日常生活的例子,讓對方明白,為什麼聽起來都是一個類似等待的過程,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運作方式?
我一直對於那位朋友感到抱歉。覺得辜負了她遠道而來的心意。我也感謝她的這一題,在我心中種下了複訓的種芽。Go to the basic,是我的老闆們常常對我說的話,過了幾年,我也偶爾跟團隊這麼表達,當我們卡關,對於原本很確定的地方,覺得搖擺和遲疑。那我們就回到原點吧。看看是不是在原點就遺落了甚麼,順便把原點的初心也一起帶回來。
所以回去上了John的一階。有一種徹底跳脫既有框架的刺激,回到原點無誤,但這一次,是站在原點的對面,戴上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全新濾鏡。
上到四階,我們學到各種拆解圖面的方式,觀察能量如何流動、又會被哪些深井制約。越走越深,慢慢會模糊一個基本的真理:「二元性」。像是,黑與紅,個性與設計,感性與理性,想像與期待,那是我們風格與特質之所以千變萬化的起源。
John的一階,我看到的是,以二元性為核心,將圖面切割成四大象限的架構,當中蘊藏了一至七階的智識,細節可以說一千個晚上也說不完,真正的關鍵,四個象限就一目瞭然。
對於我這樣一個天生囉嗦的人,上課時,內心覺得頗為震撼,大道至簡,原來如此。好的脈絡,隨著一根線頭按圖索驥,解釋了說不清理還亂的人生。從二元性出發,維持客觀,更能好好傳遞理解與支持。
特別是在講到投射者的時候,John分享了一個很犀利的觀點,協助我重新檢視「苦澀」為何積聚,唯有勇敢觸碰「代價」與「報酬」的議題,才能有效避免苦澀,也通常能過濾「邀請」的本質是否正確。
由於投射者的能量運作,是先聚焦再向外投射,一旦選擇投入,將毫無保留,將自己傾洩而出。之所以覺得苦澀,除了因為不被看見、不被理解、不被接受,也出自於能量全被他人掌握或取奪,自己甚麼也不剩的虛無。
因此,要回到內在權威,也要心中有譜,先問好,「我會得到甚麼?」。能量的交換,必須有價。不用不好意思。如果不確定會得到甚麼,或付出與收穫不成比例,接受邀請前,務必三思。
聽起來很像是常識,我媽就一直不懂,為何我自信心低落、老是拿熱臉貼冷屁股,把自己搞得跟鼈三沒兩樣。(其中也蘊含了空白意志力中心的課題)
但對我來說,這件事很難做到,我超級不擅長談薪酬。求職、轉職、升職,永遠很羞於啟齒,自己的價碼幾何。同時也很疑惑,我真的可以要這麼多嗎?會不會被拒絕。每次每次,都要和先生不斷練習,把腳本背得滾瓜爛熟,但真的到了談判桌上,立馬忘光,時常簽下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
回顧我的職場經驗,那些在「代價」與「報酬」上,相對失衡的工作,大部分都沒有好下場。那時我的想法是,錢少一點沒關係,經驗無價。我也長期信奉,成功不必在我、成功一定有我的推手哲學。這些觀念,有其真理,但施與受的天秤長久傾斜,越到後期,越嚴重影響身心健康,都快把自己的五臟六腑、畢生絕活傾囊而出,依然不受重視、沒被買單,有強烈的被糟蹋與被輕賤感。真心換絕情。
聽了John的觀點,我在銀幕前大澈大悟,如果連自己都不珍惜自己的價值,任意揮霍在他人身上,又怎麼能期待對方理解「免費的,其實最貴呢」?
有趣的是,我現在的這份工作,是所有工作歷程中,最放膽一搏、去談「代價」與「報酬」的Offer。也許是因為當時處於大休息狀態,身心回到健康水平,才剛從可怕的職場霸凌離開,求存意識十分高漲,我不想再委屈與馬虎自己,從一個屎坑淪落到下一個。也許是當時的主試官的「夢想說」,深深觸動了我。他不問我能貢獻甚麼,反而好奇,What do you dream for?
他認同夢想,也尊重築夢的精神,值得我提出來的酬償。(天知道,真相是,我壓根不知道該出多少價,又覺得自己不被錄取的機率很大,索性出了心目中的天價。)
因此,我永遠記得接到offer的那天下午,整個台北市突然下起午後雷陣雨,老是忘了帶傘的我,站在雨中,內心百感交集,應該要開懷,卻哭了出來。許多年積壓著的苦澀,老天用一場雨拂去,我淋得全身溼透,裡裡外外都得到了平反。
「代價」與「報酬」,很需要被提醒,特別當投射者長期處於等待,關於價值,很容易被忽略,或因為害怕再度失去機會,而不被列入優先考量。弔詭的正在於,屬於你的邀請,是不會吝惜對你的「代價」與「報酬」的,重點是,你也要相信自己有價,勇敢提出來。
學到四階,回看一階,斷垣殘壁突然都接得起來了,能量的來去,既互相效力、亦此消彼長,謝謝John帶我看到那樣的世界。
也很推薦John的一階,如果你是新手,這將是一個相對宏觀的起點,御繁為簡,以空飛機遊覽納帕河谷的概念。如果學到中途,這則是溫故知新的回歸,以大窺小,慢慢拾起迷失的零星碎片。
學院一階課程 :
https://humandesignasia.org/course/lv1
*歡迎當時的那位朋友再出聲一下,我現在能夠比較完整地回答妳的問題了。
大徹大悟意思 在 まとめまとめ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まとめのまとめ】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QN6ioA
長年続いた姉絡みの修羅場
もろもろ、
フェイク多少あり○年前、
姉が不倫して離婚しそうになった。
逆ギレ開き直る姉に昔から
姉に甘い両親すらも呆れて
怒りと情けなさでマジ泣き。
もちろん離婚だろなと思っ
てたんだけど当時
中学生だった姉の娘が、
自分が成人するまでは離婚
しないでほしいと言い出した。
理由は、父子家庭だと
カッコ悪いし友達にハブ
られるかもしれないから。
娘本人は真剣、苦い顔の姉
旦那と逆に姉は
あからさまにテンション
アップでやっぱりママと
一緒にいたいよねママ
いないと寂しいもんね云々。
そこで子供が
母子家庭じゃなく父子
家庭と言ってる時点で
お前のこと完全に切り捨て
てるだろと思ったけど。
娘の意思を尊重し、彼女が
成人するまでは離婚は
ナシという方向でまとまった。
○年経ち、
姉の子供が無事に成人した。
そして約束通り離婚の話になり、
こっちサイドが姉の旦那
サイドに改めて謝罪する
なか姉だけ激怒。
とはいえ姉以外は
みんな時が来れば約束通り
離婚で確定と思ってたし、
むしろ子供の希望通りとは
いえ姉旦那さんはこの
数年間本当に
つらかったろうなと
申し訳なかった。
でも姉だけは頑なに
謝らないしここまできたら
自分こそが被害者だと
言って譲らない。
子供が成人したら離婚だと
念書付きで決めてただろと
周囲に言われても普通は
あのまま再構築するのが
世間の常識で自分は何年も
騙されたと激怒。
そんな言い分を聞く
必要はないので姉の
旦那さんは子供と一緒に
引っ越していった。
その後、
姉を一人にしとくとろくな
ことにならないからと
両親に言われ私の借りてる
マンションで二人暮らし。
昔から妹=奴隷の認識だし
両親も
「姉を見張るのは妹の役目」
でノータッチだから日々
ストレスだった。
でも昔と違って反論も
できるようになり何もかも
言いなりの奴隷には
ならなかったし、
そのせいで姉の
ヒステリーが悪化したり
両親に姉を大事にしろと
叱られたりして
腹立ったけど数年間ずっと
修羅場だったであろう姉の
旦那さんに比べれば
マシだろうと思い適当に
交わしつつ過ごしてた。
私に結婚話が持ち上がった際、
姉と同居を条件にしろと
両親と姉が言い出したのを
機に結婚話そのものは
駄目になったものの
最終的には私も家族から逃げた。
しばらくは徹底的に断絶状態。
現在、
連絡はお互いとれるように
なってるけど別に会う
こともないしそれなりに平和。
災難だったねぇ
無事離れられて
何よりですでも両親は
761に押し付ければ一応
何とかなる!
って印象付けちゃったっぽいから
何かあったとき真っ先に
呼び出されそうな気がする
(たとえば介護だとか、
姉の娘が就職失敗したから
助けてやってくれだとか)
なるべく被害が最小限に
なるように準備と覚悟は
しておいたほうがいいかもね
介護支援だとか逃亡
準備だとか役所の書類だとか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両親の介護に関しては一応、
内緒で貯金とか資料集めしてます。
言うとあてにさ
れそうなので本当に必要な
時が来るまでは言わない
つもりですが。
姉に関してはもう押し付け
られそうになっても断固
NOと決めました。
半絶縁状態だったときに
親も多少は懲りてくれた
みたいなので。
肝心の姉は
相変わらずですがきっと
一生変わらんのでしょうね
(‘A`)
言っちゃなんだけど
親御さんも毒親気味な気がする
どこが「気味」なのか、
さっぱり分からん
ここまでされて介護するとか、
完全に洗脳済みじゃん
だよね。
自分の結婚を破談にさせられても、
まだ親の面倒を見る
つもりとかかなりのお人よしさん。
子供の頃からずっと
そういう環境で育ったなら
染み付いててもしょうがない
でも言い方は悪いかも
しれないけどは完全に洗脳
されてるよ
親は施設に放り込めば
OKだけどそれ以上の
情けは捨ててもいいと思う
何歳なのかわからないけど、
もしまた結婚の話が出たら
同じようなことになるかも
しれないし
スパッと絶縁推奨
&763です。
色々アドバイス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親に関してはいざと
なったら施設に入れて、
そこで終わりにするつもりです。
介護しろと言われても無理ですし、
かといってその時になって
施設を探しだすと大変そうなので。
確かに洗脳状態なのかも
しれません。
そういった自覚を持って、
距離をとり続けます。
姉に関しては本当にもう
スルーしてますし今後も
そのつもりです。
お気遣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ただ、結婚はもう諦めてます。
うちは両親が10代の時に
姉を産み姉も同様に
10代で出産してますが
私だけ年が離れてて
(姉ともかなり年齢差あります)
そのせいなのか両親や姉と
比べて異性関係が苦手で、
前回の結婚話が最初で
最後だろうなと
思ってましたし実際
そうだと思います。
それに家族もこんな感じですし、
大人しく一人でのんびり
生きていきます。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結婚しないって言っ
てるけどこの先何があるか
わからないぞー
大徹大悟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珍珠港:日本帝國殞落的序幕」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內容簡介:
《日本最漫長的一天》前傳
相隔36年完成的歷史大作
半藤一利把日本人從忐忑、憂心到狂熱、興奮的開戰經過
一口氣告訴你全過程
東京的決策,攸關太平洋未來四年超過4,700萬人的生死
日本一副戰爭迫在眉睫,不得不發動的態勢
美國則是憂心忡忡,明知戰爭無法迴避,只能推拖拉,延後戰爭的發生
但是,戰爭在美國人意料之外的地方發生了,成為永遠的國恥日
詭譎的國際情勢,鼓吹出日本國民的好戰情緒
1941年,國際局勢充滿了詭譎。中日戰爭在日本咄咄逼人的態勢下,不斷往中國內陸推進,同時竊據中南半島,覬覦南方油田的企圖昭然若揭。德國鐵騎橫掃西歐,對莫斯科也形成合圍之勢,軸心國一統天下的態勢再明顯不過了。歷史的滔滔潮流,已經變成了任誰也無法阻擋的激流。
在12月的關鍵一週,雙方交涉來來回回,就是無法有個明確的結果。日本固然是有意拖延,美方在破解日本的密碼電報的情況下,也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遲遲不作出表態。
另一方面,日本的大眾傳播媒體也擺出一副好戰勇猛的陣仗。「發動一億總進軍」、「應當配合國民的覺悟,全力集中完備國內各體制」的說法響徹雲霄。對美強硬的主張,可說是一片鑼鼓喧天,感染了每一個日本國民。對日本民眾來說,「亞洲民族的解放」,就是他們這個世代的使命—或者說,想要去相信這一點。
在兵棋推演上沒有成功過的珍珠港作戰,最後還是一意孤行的打下去了。日本明知道為了生存,必須做點什麼,但卻是選擇了戰爭這一條路。對於日本全國來說,這就是所謂的聖戰!「羅斯福、邱吉爾這些傢伙,乃是製造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我們日本就是因為憎惡戰爭,所以才斷然決心投入戰爭的。這是一場為滅絕戰爭而戰的戰役。現在日本在進行的,正是將戰爭這種不祥之事從根本擊潰的最後之戰啊!」戰爭成了日本大本營的唯一選項,歷史長河也就在這裡有了180度的發展。
「必須是日本先開第一槍」
戰爭危機一觸即發,美國多次有機會警告軍隊卻總是延誤戎機。羅斯福致天皇的親筆信函也是陰差陽錯地在開戰前半夜送達。
「希望由日本方面,來大膽採取最初且明確的行動」,換句話說「必須是日本先開第一槍」。相信珍珠港攻擊乃是陰謀論的一派始終認為,美國才是戰爭的始作俑者,為首的就是羅斯福總統。因此才會有「必須是日本先開第一槍」的說法。
而負責實行指揮這個「開第一槍」計畫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卻是在地球的另一端積極地「配合」著備戰,為日本如何成功「開第一槍」做好準備。不管大家在心裡怎樣期待,轉動的戰爭齒輪已經停不下來了。「必須是日本先開第一槍」的說法不脛而走,半藤一利認為,毫無疑問這是羅斯福的意思。
「殺吧!我們的敵人英美!」當收音機中播出《軍艦進行曲》,大本營發表著驚人大勝利報告。日本在珍珠港獲得大勝利日本人完全不知道開戰第一天歐洲的潮流就已經逆轉,還沉醉在勝利當中,做著安穩的美夢。
得知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只是喃喃自語地說:「糟糕啊,情況真的相當糟糕啊!」美國國內一片沸騰。國民的情感也整個團結在一起:「現在美國該做的事,就是把小日本那口暴牙狠狠地打斷啦!」「勿忘珍珠港」,不久後就變成了戰時美國國民團結的象徵。日本成了羅斯福口中「卑劣的偷襲」的施行者,美國國民因為珍珠港遭到無預警偷襲而激憤不已,從而導致全體的團結,發誓報仇的聲浪也益發澎湃高漲。
珍珠港,是日本「大東亞戰爭」美夢的起點,卻也是噩夢的開始。
作者介紹:半藤一利
日本「昭和史著作第一人」。1930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53年,從東京大學文學系文學部畢業。同年進入文藝春秋社。後歷任《週刊文春》、《文藝春秋》編輯長、出版局長專務取締役等職。
著作包括《日本最漫長的一天:決定命運的八月十五日》、《幕末史》、《昭和史》在內超過70部作品。1993年以《這不是漱石先生嗎》獲得第十二屆「新田次郎文學賞」,1998年刊行的《諾門罕之夏》,獲得第7屆山本七平賞。2006年以《昭和史》獲得「每日出版文化賞特別賞」。2015年更以《日本最漫長的一天》、《燃燒的海洋》等無數歷史非虛構文學作品,成為讀者不斷追求「戰爭真相」的指引,獲得「菊池寬賞」的肯定。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大徹大悟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拓展你的人生地圖」介紹
訪問作者:郭顺杰 (Soon Kiat Ker)
內容簡介:
《拓展你的人生地圖》是一本很適合中學生、大學生、或者剛出社會工作的人閱讀的一本激勵書,也是給一群正在求學、追求夢想的朋友們的一本借鑒之書。
本書將會從求學、思想、處事、成功等四大篇章,來為讀者點出讓自己卓越傑出,通往成功道路所需具備的思考邏輯與觀念,並點評讀者在社會上常聽到的一些謬論以及大家可能會面對的問題和疑惑。比如,在求學篇中我將會提到,大學文憑到底是不是只是一張紙?隨後,在思想篇當中,我也會為讀者講解為什麼乖孩子難以成功?
當然,市面上關於各種技巧的書多不勝數,有教導成功的技巧、談判銷售的技巧、應對考試的技巧、有泡妞的技巧⋯等等。要知道光學技巧是不夠的,技巧是會跟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的。這些技巧總是會有漏洞,會因為文化地理的差異而有所不同,而這些漏洞將會科學式地被研究, 然後我們的後代便會發明一個技巧去填補這一代的漏洞, 下一代技巧的漏洞就會再被下下一代填補上去,如此反復的驗證,這就是科學。
外在的技巧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每個人使用出來的效果都不一樣。它是由個人教育、理解程度、領悟力和天分而決定的。我常常把這種技巧,比喻為武俠小說裡面所說的外招,光練外招是不夠的,還必須要修煉「心法」。武功裡面的「心法」指的就是內功、氣和心靈的修煉。
我們除了要掌握技巧和知識之外,還必須訓練處理事情的思維,這種修煉是需要時間的,但是當你修煉了以後, 它就成為你的一部分,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這個心法都會為你帶來屬於自己的一套方法。
而本書所要帶給讀者的正是一個心法,一個修煉自我的旅程。
本書名為《拓展你的人生地圖》,在 NLP(神經語言程式)的學問中, 其教條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地圖上的界線並不等於真正的地域 」(英文譯: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當年,我在新加坡學習第一階段的 NLP 執行師認證課程的時候,第一次接觸了這個教條,並對於它的含義有著很深的共鳴。所謂的「地圖」,代表的是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是由感官經驗、環境所得來的,由我們給予它們意義。而「地域」則類似所謂「絕對真實的世界」, 一個等待我們去突破的領域。有鑒於這樣的啟發,我決定在本書中拓展這樣的思想。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地圖」,而這個地圖可以理解為框架一個人的行為,成功與否的界限。正如地圖上的界限,它框架著你的活動範圍,能走多遠等等。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閱歷(教育與上學的程度)、思想、處事方法、對成功的觀念、正決定了我們人生地圖上的界限。本書,我要表達的是地圖上的界線並不等於真正的地域。每個人一生下來,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為自己繪製各式各樣的地圖。然而,我們不應該被地圖的界限框架了自己,相反地應該勇於拓展未知的領域。
作者希望透過書中的四個篇幅來拓展讀者的人生,讓大家獲得多方面的提升。透過本書,你將理解讀書的重要性、學習讓你卓越的思維模式、處事法則,與建立良好信念的方法。這些心法將讓你飛得更高,走得更遠,人生更卓越!
作者簡介:吳文捷
出生於馬來西亞的柔佛麻坡,通曉中文、英語、馬來語、日語和西班牙語。
他目前在著名會計咨詢「四大」的安永(EY)擔任科技諮詢顧問,主要負責處理業務與流程自動化(RPA)與大數據專案,並曾協助多家國際銀行與 500 強企業制定策略與自動化方案。順杰擁有多個編碼與科技認證,截至目前為止,他已榮獲 Blue Prism、Automation Anywhere、UiPath 高級RPA 研發認證、Python,SAS,區塊鏈等IT認證。此外,他也是專業敏捷(Agile)開發教練與專家,精益六西格瑪黑帶(Lean Six Sigma Black Belt)執行師與樂高團隊組織訓練員(Lego Serious Play® Teamwork Facilitator)等證照。
教育背景方面,順杰 2016 年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主修國際貿易與經濟,隨後他在 2017 年獲得了英國劍橋大學科技政策碩士學位。他致力於研究國家科技管理與法律,包括中小型企業的競爭與創新,網際網路發展的商業策略與社會文化的進程等。
白羊座的順杰,有著一個燃燒不完的學習熱情,工作的同時也熱愛藝術。他獲得了英國皇家鋼琴與吉他 8 級文憑的榮譽。除此之外,他努力鑽研佛教、西方神秘學、哲學、東方儒道家的經典以及塞斯與奇蹟課程等,遍訪名師,積極地探討生命的旅程,並到處授課演講。迄今,他榮獲美國 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經語言程式學)與時間線療法(Time Line Therapy®)高級執行師認證、英國EFT 協會(舊名:AAMET) 情緒釋放技巧治療師,美國NGH(National Guild of Hypnotists,美國國家催眠師協會)催眠諮詢師與日本靈氣三階導師等證照的殊榮。
作者粉絲頁: SK 郭顺杰ᵀᴹ
出版社粉絲頁: 寰宇軒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大徹大悟意思 在 淨空法師:【修心】大徹大悟,圓滿的慈悲,才是至善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佛法叫修行,儒家講修身、修心, 意思 都是一樣的。從哪裡修?修學終極的目標是什麼?佛法是大般涅槃,大般涅槃是不生不滅。儒家修行的,《大學》裡頭的 ... ... <看更多>
大徹大悟意思 在 華嚴世界- 淨空法師:【報佛恩】唯受最上快樂「無分別故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個覺是如來所證得的,我們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這裡用一個覺字。這個覺的意思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彌陀本願,究竟圓滿。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