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不甜的媳婦 #你們喜歡過年嗎
一但有人說『我是個嘴巴不甜的媳婦』這句話是怎樣的內心小劇場呢?
好媳婦:我應該要嘴巴甜一點。
真媳婦:但是我又不是那種人!
好媳婦:可是還是希望我可以嘴甜一點~
真媳婦:幹嘛要把我變成另一個人?
好媳婦:這樣討人喜歡啊,別人會開心啊,要不要試試看?
真媳婦:煩死了!這些我都知道,但.....可不可以不要再逼我了,我為什麼不能像我自己就好!!!!!
(可以照樣造句,運用在:自認廚藝不佳的媳婦/不想笑的媳婦/.....)
你們知道的,過年就快要來了,除了有正當理由可以採購一堆東西是樂趣之外,這些內心對話又要開始了,還沒過年,就先開始憂鬱了。
男人有男人的壓力我知道,女人當然也是!
過年對女人來說,應該是壓力指數破表的吧?
婚後,不管選擇了工作還是不工作,不管是不是職場上的強人,女性在傳統裡面就是被期待著- 順從/賢慧/以男性為主/在男人面前隱藏自己光芒(屁)。 我知道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但從小就這樣被期待著,即使我們已經有個現代女性的外表,也知道自己的價值,但我們的心,卻還是希望自己可以跟社會期待的一樣。
在特殊節日,以夫家為主這件事情,是避免不了的。 為什麼呢? 因為大家都這樣做啊! 如果沒這樣做,即使別人沒說什麼,自己心裡過得去嗎? 這樣對得起夫家嗎?
(過年的時候,就是夫妻爭吵的高峰,太多例子可以說,大家自行填空,請填好填滿!)
有老公會跟老婆說『過年你就隨便弄弄就好,幹嘛壓力那麼大?』
你知道自己在講什麼嗎? 隨便弄弄是說,可以不管你們家人想要吃什麼,不用管孩子喜歡吃什麼,只要買我自己喜歡的就好? 不用管什麼料理比較應景?不用管過年要吃的澎湃? 這些年菜要如何儲,然後怎樣帶回家比較不會壞掉。
即使都買現成的,還是要做功課避開地雷,也要配的營養均衡,少的部分是不是還要自己煮?一個過年沒吃好,可能會被記多久啊? 這不是誰小心眼會計較,而是過年發生的事情,特別是吃,就是這麼容易被記住! 要我隨便弄弄?我是卒仔,我沒這麼勇敢!
女性纖細的思緒,真的把自己搞得很累,這些累,是來自於『壓抑』吧,想顧全大局,但又不是心甘情願的那種悶。即使別人沒用傳統教條束縛你,自己就先用它比自己壓得喘不過氣。 一但真的有人敢拿這個束縛你,那.....這時候就是跟閨蜜增進感情的最佳時刻了!
朋友會問『結婚那麼多年了,還沒習慣這些嗎?』 『結婚這麼多年了,大家都是家人了,為什麼還要壓抑呢?』
但或許反過來想吧!『結婚那麼多年了,大家也應該習慣我就是這樣的人吧!』
我們讓就自己這樣吧! 我們一直繞著世界"規則"轉動,偶而讓世界繞著我們轉!
『情感上舒壓之外,是否也可以更具體的讓自己減壓一些?』
瑣事一堆的過年,我們試著不要太貪心把很多事情網羅好,是不是可以,把不想做負責的部分,勇敢開口請其他人幫忙?
要自己要當年菜規劃者,還要自己執行所有的細節(採買/備料/料理/擺盤/收碗/洗碗),還要笑笑的。 (當然事情不只這些)! 我們真的沒辦法做這麼多的事情,越是不好意思麻煩別人,到時候苦了自己,自己不開心,又要自己笑笑的(幹嘛一直強調要笑笑的),明明心裡有刺蝟,還要偽裝成無尾熊。我問我自己是不是應該少點倔強,承認沒有能耐把很多事情做好,做我們能做的就好! (我想...或許大多的不開心,還是來自我矛盾的對抗吧?)
試試看把一兩道菜(或其他東西給他試水溫),交給老公去買外賣的吧,如果買得很難吃,也不甘我的事,讓他踢到鐵板看看....不知為什麼,想到這樣的景象,我竟然覺得很舒壓....好像就應該這樣做對嗎?
#致所有女性們
#辣媽語錄
#每週五分享心情文
#大家都是好人只是立場不一樣而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個星期我們討論到現在美國的兩個總統候選人,到底哪一個對我們台灣來說是比較好的選擇。當然就引起了大家很多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其實有一個族群的看法,我們好像沒有在節目中探討過,而且對這個族群來說,台美關係不只與他們切身相關,他們還真的有能力去影響選舉的走向。 今天要說的是那些住在美國,...
大家都是好人只是立場不一樣而已 在 辣媽Shani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嘴巴不甜的媳婦 #你們喜歡過年嗎
一但有人說『我是個嘴巴不甜的媳婦』這句話是怎樣的內心小劇場呢?
好媳婦:我應該要嘴巴甜一點。
真媳婦:但是我又不是那種人!
好媳婦:可是還是希望我可以嘴甜一點~
真媳婦:幹嘛要把我變成另一個人?
好媳婦:這樣討人喜歡啊,別人會開心啊,要不要試試看?
真媳婦:煩死了!這些我都知道,但.....可不可以不要再逼我了,我為什麼不能像我自己就好!!!!!
(可以照樣造句,運用在:自認廚藝不佳的媳婦/不想笑的媳婦/.....)
你們知道的,過年就快要來了,除了有正當理由可以採購一堆東西是樂趣之外,這些內心對話又要開始了,還沒過年,就先開始憂鬱了。
男人有男人的壓力我知道,女人當然也是!
過年對女人來說,應該是壓力指數破表的吧?
婚後,不管選擇了工作還是不工作,不管是不是職場上的強人,女性在傳統裡面就是被期待著- 順從/賢慧/以男性為主/在男人面前隱藏自己光芒(屁)。 我知道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但從小就這樣被期待著,即使我們已經有個現代女性的外表,也知道自己的價值,但我們的心,卻還是希望自己可以跟社會期待的一樣。
在特殊節日,以夫家為主這件事情,是避免不了的。 為什麼呢? 因為大家都這樣做啊! 如果沒這樣做,即使別人沒說什麼,自己心裡過得去嗎? 這樣對得起夫家嗎?
(過年的時候,就是夫妻爭吵的高峰,太多例子可以說,大家自行填空,請填好填滿!)
有老公會跟老婆說『過年你就隨便弄弄就好,幹嘛壓力那麼大?』
你知道自己在講什麼嗎? 隨便弄弄是說,可以不管你們家人想要吃什麼,不用管孩子喜歡吃什麼,只要買我自己喜歡的就好? 不用管什麼料理比較應景?不用管過年要吃的澎湃? 這些年菜要如何儲,然後怎樣帶回家比較不會壞掉。
即使都買現成的,還是要做功課避開地雷,也要配的營養均衡,少的部分是不是還要自己煮?一個過年沒吃好,可能會被記多久啊? 這不是誰小心眼會計較,而是過年發生的事情,特別是吃,就是這麼容易被記住! 要我隨便弄弄?我是卒仔,我沒這麼勇敢!
女性纖細的思緒,真的把自己搞得很累,這些累,是來自於『壓抑』吧,想顧全大局,但又不是心甘情願的那種悶。即使別人沒用傳統教條束縛你,自己就先用它比自己壓得喘不過氣。 一但真的有人敢拿這個束縛你,那.....這時候就是跟閨蜜增進感情的最佳時刻了!
朋友會問『結婚那麼多年了,還沒習慣這些嗎?』 『結婚這麼多年了,大家都是家人了,為什麼還要壓抑呢?』
但或許反過來想吧!『結婚那麼多年了,大家也應該習慣我就是這樣的人吧!』
我們讓就自己這樣吧! 我們一直繞著世界"規則"轉動,偶而讓世界繞著我們轉!
『情感上舒壓之外,是否也可以更具體的讓自己減壓一些?』
瑣事一堆的過年,我們試著不要太貪心把很多事情網羅好,是不是可以,把不想做負責的部分,勇敢開口請其他人幫忙?
要自己要當年菜規劃者,還要自己執行所有的細節(採買/備料/料理/擺盤/收碗/洗碗),還要笑笑的。 (當然事情不只這些)! 我們真的沒辦法做這麼多的事情,越是不好意思麻煩別人,到時候苦了自己,自己不開心,又要自己笑笑的(幹嘛一直強調要笑笑的),明明心裡有刺蝟,還要偽裝成無尾熊。我問我自己是不是應該少點倔強,承認沒有能耐把很多事情做好,做我們能做的就好! (我想...或許大多的不開心,還是來自我矛盾的對抗吧?)
試試看把一兩道菜(或其他東西給他試水溫),交給老公去買外賣的吧,如果買得很難吃,也不甘我的事,讓他踢到鐵板看看....不知為什麼,想到這樣的景象,我竟然覺得很舒壓....好像就應該這樣做對嗎?
#致所有女性們
#辣媽語錄
#每週五分享心情文
#大家都是好人只是立場不一樣而已
大家都是好人只是立場不一樣而已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上個星期我們討論到現在美國的兩個總統候選人,到底哪一個對我們台灣來說是比較好的選擇。當然就引起了大家很多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其實有一個族群的看法,我們好像沒有在節目中探討過,而且對這個族群來說,台美關係不只與他們切身相關,他們還真的有能力去影響選舉的走向。
今天要說的是那些住在美國,有美國投票權,然後又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人。因為上一集播出之後,突然有很多這樣的觀眾來跟我們分享他們的想法,我才驚覺說,對耶。這些真的能去投票的人的意見,其實滿重要的。
這些住在美國、有美國投票權、又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人,他們怎麼想的,票大概會投給誰,經過我花了不少時間去爬文跟research,也做了些訪談後。我覺得這些人的意見大概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那一句話就是「大家都不一樣」。
但是不一樣到底是有多不一樣?你可能會說支持拜登跟支持民主黨雖然也是不一樣的事情,但是投下去的票是一樣?不是這種不一樣,這些人是真的非常分歧。影響到投票的因素有很多種嘛,每個人最重視的議題都不一樣,比如說對某些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台美關係,也有人覺台美關係不重要重點是防疫,又或者有些人是重視經濟、重視種族問題、重視性別權益。光是決定性的原因就這麼多種。
而且這些人的分歧還不只是這樣,就算最重視的是同一個議題,也是有很多不一樣的結果。就先拿台美關係來舉例好了,就不是所有最重視台美關係的人都會想投川普啊。也是會有人覺得,雖然川普嘴巴上叫的這麼兇,最後還不是不能不跟中國做生意,對他來說台灣就只是個交換條件。當然也是有人很支持川普,為數還不少。除了川普對中共夠兇以外,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共和黨傳統上就是比較親台,也比較願意反中。當你想要找人來幫忙遊說對台灣有利的法案的時候,就通常會從共和黨的議員開始接觸。所以有人就覺得,要挺台灣當然要投共和黨啊。
而種族問題大家也差很多哦。 一般大家是說,川普的態度會讓美國種族歧視的觀念更高漲,這是最主流的意見,但是也有人說,大部分的美國人其實真的很nice啦,那種超級歧視別人的真的是少數。不過像川普常常這樣帶頭喊一些什麼墨西哥販毒,某些國家是屎坑國啊。這些都是很不好的示範。訪談中也有人覺得,川普就不是個政客,他不會滿腦子政治正確的自我審查。而且有些人表面上在那邊大喊多元文化強調政治正確,但是心裡根本也超級瞧不起別人。這個選誰都一樣。民主黨打這張牌也是打假的,在那裡演好人還更討厭。也有人覺得川普的歧視問題只是被對手拿來放大炒作,根本也沒這麼嚴重。所以我覺得能當作參考的部份就只有「什麼觀念的人都有」而已。
至於防疫的部份,倒是大家意見比較統一,全部人都覺得川普防疫做的超級爛,一大堆人都想逃回台灣避風頭。
起碼在我們討論的人眼裡,川普防疫很差已經是社會共識了,畢竟跟我們台灣比,這個差距實在是太明顯了嘛。
總之其實這個族群的想法也不是很一致就對了,不過只討論這個族群有點太侷限了,因為這群體的定義其實很模糊啊。投票權是沒有爭議啦,但是怎樣叫做認同自己是台灣人?是在美國的台獨分子才算嗎?那華獨算不算?還是說移民第一代?那第二代要不要算?從台灣過去,但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的算不算?這些身分認同也會影響他們投票的選擇啊。這個討論起來很複雜,所以不是說「欸今天我們來討論在美國的台灣人都會投誰吧。」就可以一下子得到一個很單純二選一的答案。而且我覺得這個可以討論另一個話題,就是要怎麼加強這些有投票權的人,對台灣的認同意識。
想想看,如果你是移民第一代,那台美關係對你來說當然很重要,但如果你是第二代,就很容易覺得台灣怎樣跟妳沒什麼關係啊。那如果可以爭取這些人的認同,直接增加願意維護台灣利益的人數不是最好?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對中國怎樣對台灣怎樣,根本就不是民主黨跟共和黨最沒辦法有共識的核心價值,那最完美的狀況不就是,不管是支持哪一黨,大家都一起來抗中保台。
那實際上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要跟中國做出區別。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意識到這件事了。美國在做人口普查的時候,不是有一欄是要勾選你的族群認同?本來大家都會想說我們是華人嘛,那就勾Chinese。現在越來越多人覺得,誰跟你中國Chinese,我就是other ,沒有Taiwanese我就自己填。當在美國越來越多人這樣做的時候,支持台灣的聲音就比較不容易被忽視。當認同台灣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實際上會為了台灣行動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不管是有著怎麼樣的政治立場,只要在這個地方有著最基礎的共識,最終都會是彼此的盟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大家都是好人只是立場不一樣而已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雖然我自己從事「人際關係」的教學已經很多年了;但是呢,踏入我的教室的朋友都會知道喔,我對於傳統的人際關係的很多觀點,常常提出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那「不一樣的看法」是客氣的說法喔,事實上我會提出一些批判。比如說,「你為什麼一定要跟每個人都能聊得來?」、「你為什麼想要讓大家都喜歡你?」
那事實上呢,我每一次在談到這個觀念的時候,我都看到台下的學生,可能有一些人會閃過,一閃而逝的不可置信。
他想說我踏進教室要學的,不就是要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不就是要讓我能夠讓所有人都喜歡我?
那當然了,後來我一定會花一點力氣,去調整這樣的一個觀念;讓每一個人能夠活出自己生命當中的自在。
不然說實在一點哦,我開的課程應該不是跟人際關係,或者是心理有關的;我應該是要開一個「交際花培訓班」,不是嗎?
那當然了,我從這樣的一個出發點,除了在心理學的專業書籍以外,在其他的論述當中,要找到相呼應的資料是相對少的。
一直到啊,我最近讀到一本書,這一本書,書名叫做《朋友這種幻想》。他的副書名是「社會學家教你不被人際關係困擾的8堂課」。它他從社會學的角度談「人際關係」,從我一個心理學家讀起來,我覺得非常有呼應。
它裡面就談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它說喔,每個人都渴望跟他人變得親近,並且希望在人際關係裡感受到幸福;所以我們會追求跟他們的聯繫,這是人性當中的一個本質。
這一點在心理學裡面也是一樣的,然而話鋒一轉;它說在現代的社會當中,追求親近關係這種行為,卻可能會傷害到自己,或者是讓他人感受到壓力。
這是為什麼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很多人依然固守著「村落社會」這個時代的傳統觀念。他們使用舊的方法,去追求親近關係,不知道應該要隨時代做調整。
那「村落社會」這四個字,你可以回想,我們過往的「農業時代」的那樣的一個社會關係,跟社會網絡。
其實會固守著「村落社會」,或者是固守著「舊時代」的這樣的人際關係的觀念,它不僅是會發生在年長者身上,其實很多年輕人,也會保留著這些觀念。
甚至於這一本書的作者說喔,年輕人把這舊時代的觀念,奉為圭臬的程度,可能反而比老年人更加的嚴重。
其實當我們累積過一定的社會經驗,我們大概都會有一個「社會化」的過程;說白話文就是,我們會學到一些關於不重要的事情,就是適時的敷衍過去,做做表面功夫這些技巧。
雖然聽起來好像不是那麼的高尚,但是事實上,這也是讓我們能夠過好日子,或者是快樂過生活,當中的一個必要的能力哦。
但是呢,年輕人因為他的社會經驗不足,他會很容易的,把事情看得太嚴重、太認真;就好像是在校園生活裡面的學長、學弟制一樣。
其實歸根就底,大家就只差一、兩歲,但是卻建立起相當嚴格的尊卑關係,這會讓我們造成心裡很大的負擔;甚至於,會因此發生嚴重的衝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就是出社會混一陣子之後,對於那種差一、兩歲,甚至於差五、六歲,這種因為「歲數」造成的階級,或者是優劣的心理投射;它其實會隨著你出社會越久,它越模糊。
你會發現,你認定或評價一個人的關鍵點,根本不是在於他幾歲,或者是他差你幾歲?而是這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專業能力、做事的方法跟態度。
可是這個部分,在相對比較年輕的人身上,事實上是還沒有長好的。所以呢,我在職場上,就常常會看到一些有趣的例子。
一個沒經驗的人,畢恭畢敬的去問一個,其實在本質上,也不算是有經驗的人的意見;因為這一個人,可能只比他早出社會一年,或者是,比他早進這個公司半年而已。
其實會有這樣的心理投射,它就是「村落社會」的一個具體呈現。因為「村落社會」它的環境太固定、它的變化太少。
所以哪怕是一個人,比你早一天踏進這個村落,他在裡面形成的社會網絡、關係程度,和熟悉程度,自然一定會比你高;而且他就一定會有參考性,因為變因太少。
可是現在的時代不是這樣子,「變因」已經太多了;所以當我們不假思索的,去依循「村落社會」的人際關係的觀念,我們自然就會活得非常的辛苦。
然而過去的觀念,它不是沒有優點,它的優點是在於,它會讓我們得到一些溫暖,跟情感上的投射。可能當我被認定是某個團體的人,這個時候我的很多狀況,就可以得到無條件的接納。
所以呢,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的「社會支持系統」,我們不能否定它的價值,它是很有存在的必要;可是這種「共同體」的方法,它是建立在每一個人的職業跟生活形態,幾乎都是大同小異的前提。
但是就像剛剛說的,現在的生活環境,已經跟過去完全不一樣;這樣的方法已經沒有辦法,讓我們跟他人維持一個好的親近關係,也讓我們自己內在能夠得到平衡。
其實我們看看現在的生活,不管是在家庭、學校還是職場;甚至於是我們隔壁的鄰居,或者是鄰座的同學或同事。
我們彼此之間,都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態跟價值觀;它的差異可以說是南轅北轍。所以呢,過去那種「村落式」的做法,在各個方面已經不再符合我們的需求。
所以無論是我,還是這一本書的作者,都提出喔,我們別再受限於過去那一套「同類相聚」為前提的做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我們應該先把那個「村落式」那一套緊密、親近的一個假設,或者是想像、投設;先拋諸於腦後,重新思考人與人之間,在現代的這個時代裡,什麼叫做適當的距離?
還有啊,應該要長出什麼樣的能力跟模式,跟那種顯然跟自己合不來的人,好好相處?
所以透過這樣子,這裡就提出兩個很重要的觀點,第一個觀點,就是「適當的距離」。
如果你跟他人在現代的時代裡,你們的差異就會非常、非常的大,哪怕是你覺得,你跟他是同一個同溫層的人,你們只是在某個議題是同溫層啊;出了那個議題之後,搞不好你們對很多事情的認知,也會是完全相反的。
那如果是這樣,那你為什麼一定要跟任何人都聊得來?又或者是,你為什麼要勉強自己,一定要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
如果聊不來,保持適當、有禮貌,彼此舒服的距離,它為什麼不能是一個更好的選項呢?
而且進一步來看,如果你把你的力氣,都放在你要「跟任何人都聊得來」;那有沒有可能,當你真的遇到那些值得你好好相處的,或者是你需要跟他好好相處的,反正你沒有力氣跟他好好的相處了?
因為你把力氣都用在,要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那種跟你價值觀差太遠的人,如果沒有必要的話,你花那麼大的力氣,要讓他喜歡你,這是何苦來哉呢?
再來第二個觀點,就是既然現在的時代,大家的差異就是會這麼大,我們要做的並不是要「說服對方」,或者是把對方拉向自己的立場。
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叫做「理解你,但是不等於要認同你」;也就是說喔,你能夠或者是你願意去懂,那個跟你不一樣的人,到底是怎麼想事情?
但是你懂了之後,跟你需要跟他一樣,或者是需要改變自己的立場,要去認同他,不管在情感上還是實質上,這是可以切割開來的;理解不等於認同。
因為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在需要的狀況底下,你仍然可以開啟對話;但如果沒有這麼大的必要性的話,你也不用把你的能量,消耗在好像你自己「必須是一個好人」、好像你必須要「跟任何人都能處得來」。
當你面對人際是這麼的疲憊、這麼樣的無法放鬆跟自在,那你的人際關係怎麼可能好呢?
所以就如同在人生裡面的吊詭,當你想要滿足所有人,那麼你永遠達不到這個目標,而且你會讓自己變得很不快樂;因為你最需要滿足的是你自己,然而你卻忽略了他。
所以或許我今天跟你分享的,並不是提供一個具體的解決方案;但是我常常說喔:「問對問題,會比找到答案來得更為重要。」
我們有沒有在面對人生當中,這個你很在乎的人際關係,先「問對問題」,叫做「我為什麼要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
或許建立起一種理解,但不等於需要認同的能力跟態度,你會過得更自在;你的人際關係反而會更好、更能滋養你的生命。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來幫助你,怎麼樣透過看懂、聽懂對方;注意哦!就像今天所談的「理解,但不等於需要認同」。
透過真正的理解對方,並且搭配適當的問句,讓你跟自己在乎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這一門課,會帶給你決定性的幫助。
然而10月15號,這一門【高難度對話】課程,也是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課程;所以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如果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