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婆婆推門快步走進門診,緊隨其後的應該是她的女兒。
這是早上的老人記憶科門診。望望牌板,面前的婆婆已經89歲了! 想不到她走路如此穩當。她年多前被發現記性漸差,故此被轉介到記憶科門診跟進。
「點呀婆婆?啲記性點樣?」我笑着對婆婆說。
「記性?。。。無乜嘢呀我啲記性,係唔係呀?」婆婆很自然地把頭轉向女兒問道。
很多老友記當要答別人問題的時候,都會想依賴子女。
「咁仲有無打麻雀呀?」根據記錄,婆婆閒時最愛打麻雀。
「有呀佢,又自己打 iPad 啲麻雀 game,又有同我地打,一日夾埋打成幾個鐘呀。」女兒說。
「你好鐘意打麻雀㗎?」我追問。
「係呀,我成日打㗎,用多啲個腦嘛。」婆婆大笑着。
「係呀,我覺得打麻雀幫到佢好多。」女兒補充說。
日常有足夠的活動刺激大腦運作,對認知障礙症的老友記當然是最好!打麻雀既能鍛練認知,老友記又喜歡,當然是一個好選擇。
「我仲日日自己去游水㗎!」婆婆顯得雀躍,說得興起突然除下口罩。。。
「你睇我邊似 89歲?哈哈!」婆婆似乎很高興很滿足。
「仲有呀,我每日都按摩個頭100吓㗎,對個腦好。。。」婆婆把雙手放在頭皮上示範給我看。
每天自己去游水,又打幾個鐘麻雀,更為自己定時按摩頭皮希望促進血液循環。。。婆婆的生活日常也夠豐富了吧! 既有運動鍛練身體,又有麻雀玩樂維持認知,難怪婆婆狀態這麼好!
這不就是我們經常提倡的 Active Ageing 積極老年?與其自怨自艾,終日想着自己逐漸年華老去,日子將盡,何不善用時間,在自己能力許可下盡量活得精采?
問過症,又檢查過,婆婆和女兒也準備離開了。
「醫生,你睇我係唔係好叻呢?哈哈!」婆婆哈哈大笑起來。
「何止叻!,直頭勁添啦!」我也笑着回應。
婆婆似乎真的很滿意現狀,有着一份發自內心的喜悅。但願各位老友記都能找到自己的快樂,擁有豐盛而滿足的晚年生活。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O2 Cinematic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我又来介绍美食啦! 这一次也是介绍Dalat拉叻的美食! 有来过拉叻的朋友们一定都有吃过~ 因为它算是本地特色美食~ 在我的理解范围里~ 这个食物应该是小吃的啊~ 怎么到了拉叻 竟然变成主食了?! 而且非常特别好吃? 推荐美食: Rojak RM 4 小/ 5 中 /10 大 Old Tow...
大叻一日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呢排我完全陷入咗奧運狂熱😍🔥
我都做多咗運動🧗🏻♀️😆
我竟然第一次攀石就挑戰一個月程度嘅難度🤭
第二日只手冇咗🤣
不過好好玩🙆🏻♀️
奧運聽日就閉幕真系有啲唔捨得
對上一次已經系五年前
我已經唔記得咗自己嗰陣時究竟鐘意睇咩節目🤣
今屆真系乜都有睇
我特別鐘意Bmx單車 攀石 游水 跑步 韻律泳
今次有啲新項目我都超鐘意
我覺得我哋香港空手道代表劉慕裳超型!
佢淨系出場嗌嗰幾下我已經覺得好有氣勢😍
奧運真系勁好睇!
啲運動員嗰種鬥志同埋毅力睇到我好感動😭
唔系淨系我哋香港得獎我先感觸🙈
有選手賽跑偷步取消資格我會覺得秘密練兵咗五年跑都冇得跑真系好戥佢唔抵😫
又有啲選手炒車🤯 本身第一名比後面嗰個撞到然後一齊bye bye 又系睇到我眼都突埋👀
琴日意大利4×100男子冠軍🏆
意大利對上一次攞已經70年前
第四棒衝線嗰個反超前贏咗
佢激動到呢!~ 😭
我都跟住個男仔喊🙈
不過我份人不嬲都好眼淺🤭
我就系鐘意奧運嗰種純粹同體育精神
好多傑出嘅運動員就系做到嗰種冇雜念嘅專注!
真系好難🤣🙈
我自己就系心理質素麻麻個種人🤭
哈哈 真系好欣賞佢哋💕
今年系特別難忘
除咗因為疫症延遲咗一年所以我特別留意之外
亦都因為今年香港運動員真系發揮得好叻!
又攞獎又入到決賽☺️❤️
叻叻呀!😭👏🏻👏🏻👏🏻
我同我啲friend都睇到好激動! ❤️❤️❤️❤️❤️
期待下一屆奧運🥳👏🏻👏🏻👏🏻
#一齊支持埋李慧詩!💕
#聽日最後一日
#Olympics #fever
#運動員加油 #Yeah
#instadaily #hkig
#sophieyip #蘇菲 #葉蒨文
大叻一日游 在 那火星來的據說是空姐。ah-y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丫姐考小 ▪️
(思維很跳躍,昨天談sex/life,今天說教育)
話咁快,丫將在今年九月升讀小一。很多網友問起考小心得、選校分享。某次在clubhouse開房討論教育時也分享過少少,在這𥚃把當時說的copy & paste一次吧。聽過或對考小無興趣請自動跳過。
未入正題前先說明一下:
1)每個小孩個性、家庭教育理念、升學方向都不一樣,別人說的參考一下就好。最重要是想清楚什麼才是適合自己。
2)丫是很普通很普通的小朋友 (真心發誓並非謙虛),她在幼稚園𥚃是普通中游份子。什麼會看英文書、口齒伶俐,她學校有誰不是?幾叻嘅小朋友都見過。
這世代資訊發達,小朋友接觸不同事物層面或機會多了,懂的自然比幼稚園時代還是一個飯團的我多。
3)但,人哋叻,人哋嘅事。正如你知李嘉誠有錢、林明禎是女神,不用有什麼壓力。接受自己或自己的小孩是普通人 (他有幾普通都好,還是你的最愛)。如果資質是蕃薯,希望教育到是一舊甜少少的蕃薯就算,別企圖改變它成為一板海膽。
4)有些家長對小朋友入什麼學校執念很重,重到一種非讀不可的恐怖。如你是這種,要去搞好的是本身的心理問題。
例如,一直感到自己際遇一般可能因為非出身名校?當年自己沒機會 __________ 希望小孩 ________? 小朋友出世不是幫你完成你未完成的事情。如你未完成,現在去做! 快!你還未死。
5)名校那些,我真的不知道。都說丫是普通料,以下談論或我們準備入讀的,也是普通學校。
另,不公開回答哪間學校「比較好」,好不好很主觀。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入正題:
1)我合共報了十幾間直私。
記得上次在clubhouse時有位爸爸說你報咁多即係亂報或求其有書讀就得啦。
關於是否亂報,我報的全!部!也是有去讀的打算,並非報名玩玩或所謂的「去練習」。
會報這麼多,只因我真心感到丫很普通、個性飄忽 (「阿姐今日唔想講野只想扮樹」)、優秀的小朋友很多。你是哪根蔥人家一定收你呢?
至於求其有書讀就得,其實小學一定有書讀。考不到就大抽獎。
2)關於大抽獎,我們住校網不錯的34。這網很多人心儀兩大女校,自知丫個性不太適合;另外兩間官小也怕太傳統,所以一開始已沒抽獎打算。
我重申,並非學校不好,是丫的個性不適合。但也想過如考不到就抽獎 (不然呢),鎖定過某家基督教小學。
3) 直私報得多還報得多,有些學校了解教學方式後知道一定不適合家庭風格就沒報。總之不要人報你又報,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4)如在前年,不用報十幾間。在K2下學期已有兩間小學接受報名 ( 音小、真道),暑假左右已公佈結果。如你心儀真道又成功被取錄,只報一兩間更心儀的或直接等入學就算。
但去年疫情,這兩間的面試一拖再拖,到九月大家仍是「鳩等疫情緩和」,因此報考的數量較多。
5)別人聽到報十幾間,一定說怪獸家長或小孩很累。報了名交張表,但,你不一定要去面試的。舉例說,你報ABCDEF ,A最心儀、D最先出結果,C取錄了那EF就不用再去 (除非你喜歡集郵)。
我們有五六間最後沒去面試或final in。
📝 溫馨提示:如你進入final in 但已有其他學校取錄沒打算出席,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請通知學校。有幾間學校我們收到final in後決定不出席立即通知學校,後來聽說學校有CALL其他小朋友出席final in。
每間學校的行政不一樣,大家喜歡的東西也不一樣,你買定離手時可能有家長還在等心儀學額。未確定是否適合時亂報名無問題,但入選後不出席又不通知、不打算讀又不放位是渣滓行為。將心比己,做個負責任的成年人。
6)如何知道學校是否適合小孩?嗯,老老實實,我都係估,一日未讀一日都未知。
至於如何了解學校多一點點,在clubhouse那次也分享過 (被記者形容為「果然是山羊座媽媽」):
A) 簡介會、去開放日。但無奈疫情關係,開放日全部取消,簡介會看網上版。
網上版的好處是可和小朋友一起看,聽聽他們的意見。例如某家學校簡介會丫看到睡著(哈);有間看了五秒已說「我想讀呢間呀」 (原因很奇怪,不說了。我們現在也是選這家)
B)一間學校程度深淺/谷唔谷,定義銀河系咁濶。
從前教琴,有神童小朋友讀一些所謂「好谷」的名校,但永遠見他天天攤在地上玩lego、琴練一陣就識、晚上九時熟睡、星期六日只做運動、父母工作全由老人家照顧。有同一間學校的小朋友媽媽陪做功課到晚上十一點、每科補習。因此問在讀家長「谷唔谷」,倒不如自己去了解。
Facebook或不同網站都有小學試卷、書單、功課討論 。深入研究後心中有個大概學術程度是否你想要的一杯茶。
C) 實地考察。
這個我在幫丫選幼稚園時已做過一次。
在放學時間去學校門口站崗,如放學出來的小孩臉九成是死灰色🤢的,已心裡有數。
有些是家長親自接放學的,可去自我介紹自己快準備考小,親自請教這家學校如何。特別是老人家、長輩型,他們會毫不計較私隱地向你傾訴學校的好壞。又或是午飯時間在學校附近餐廳會遇見老師們出來吃飯,就去坐隔離格聽聽老師對話內容。
D) IG恐怖阿姨追蹤
有些一條龍學校,中學生會玩IG (他們不玩fb)。依靠hashtag、地點打卡之類,可輕易找到學校學生 (或家長)。簡單禮貌介紹自己,問問學校「實際情況」。
很多家長是家醜不出外傳的類型 ( 100%稱讚學校有多好多完美,問有沒有什麼可進步或改善的地方會答你完全無....... ),但未入世的孩子大多較坦白,就像是社會事件學校「真實取態」也能從學生口中得知個大概。
7) 什麼學校也好,最重要,永遠是家庭教育。
----
草草結尾
要去接女。bye。
圖文不符:
我倆的日常,她畫畫(或看書),我看書。
有位樹木終結者每兩日就用完一本簿,這簿內畫了四個漫畫,有三個都是她媽媽被遺忘在森林或不小心被石頭打暈幾日。
大叻一日游 在 O2 Cinematic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我又来介绍美食啦!
这一次也是介绍Dalat拉叻的美食!
有来过拉叻的朋友们一定都有吃过~
因为它算是本地特色美食~
在我的理解范围里~
这个食物应该是小吃的啊~
怎么到了拉叻 竟然变成主食了?!
而且非常特别好吃?
推荐美食:
Rojak RM 4 小/ 5 中 /10 大
Old Town Rojak Station Est.1988
(可以直接Google Map)
营业时间:
早上7AM ~ 卖完为止
记得订阅:
YT :www.youtube.com/o2cinematics
IG :www.instagram.com/o2cinematics
FB :www.facebook.com/o2cinematics
*口味因人而异哟,如果不合你胃口就不好意思啦❤️*
#dalatrojak #dalatfood
大叻一日游 在 O2 Cinematic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要介绍的美食不在诗巫的哟~
而是在Dalat拉叻的美食!
这可是我第一次到拉叻!
听说这道美食可是在当地相当有名的!
而且很多人来自其他城市都为了它~
在周末专程跑来吃 然后再回去~
想必它是有多美味可口啊!
推荐美食:
炸排骨 RM 20 (大) RM 10 (小)
地点:
吉利茶室 Lucky Cafe
记得订阅:
YT :https://www.youtube.com/o2cinematic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o2cinematics
FB :https://www.facebook.com/o2cinematics
*口味因人而异哟,如果不合你胃口就不好意思啦❤️*
#dalat #dalatfood
大叻一日游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人在高興時,特別好胃口;人在悲傷時,還是會肚子餓。何況開工前、收工後!
凌晨一點半的堅尼地城,港鐵收工,車輛停泊,百店沉睡中,唯獨新興食家剛剛亮燈啟爐,開始煲粥搓麵粉做點心;蒸籠白煙漸漸升騰,溫潤香氣飄呀飄,縈繞城西近三十個寒暑,撫慰着夜幕下轆轆的饑腸。
「我們來到西環的時候,它是一個菜欄市場呀、屠房呀,做半夜三更為香港服務的基層市民(生意)。」新興第二代老闆徐國興回憶。店是街坊格局,廳面五六張枱,走廊擠多幾張;沒電視,沒電腦收銀;牆上貼着上世紀市政事務署「隨地吐痰得人憎」告示牌、手書中英文提示:「夜深時分,請將聲量收細」恍若穿越到了七八十年代。
店雖說三點營業,但兩點零五分已來了第一個客人——的士司機鄭先生。「我兜到呢度就入嚟坐一坐,當作休息。」樓面阿姐三點才上班,「我慣咗自己招呼自己。好彩放緊暑假,否則坐滿晒學生,企都無碇企。」他逕自取碗筷開茶。
不一會,蒸點心的師傅林哥搬出兩楝點心到點心角,跟他打招呼:「食住先。」
鄭先生取了一籠粉卷,回敬:「新鮮熱辣!」
沒一刻鐘,又走進兩個外籍男,未坐下就去揭蒸籠,顯然是識途老馬。說時遲,做蔬菜批發的梁先生已經倒開黑如墨汁的普洱,自得其樂:「我自己沖(茶),喜歡幾多茶葉就落幾多。」最重要是沒第二個地方如此早開,「我飲完茶就要開工。」跟他搭枱的四眼阿叔,低頭不動,掛着「請勿打擾」的漠然。
這時,六個後生仔嘻嘻哈哈坐滿隔籬大枱,都穿著港大宿舍兆基堂的T恤。原來有人要離港,一班巴打來搞餞行。主角Evric說,大一時師兄帶他來,他又帶師弟來,自己快升大四了。
怪不得新興和附近港大的師生關係密切,有時以點心贊助學生活動;牆上就有幾張港大屬會的感謝狀,當中還有前校長徐立之的簽名呢!
年輕人鬧哄哄,在廚房的阿興伸頭瞄一瞄,「呀!司機、學生,都是熟客,他們自己搞掂。」轉身又忙他的。今天負責炸爐的師傅放假,主力調校食物味道的他,要分身去炸春卷、炸鮮奶。
兄弟班,個個賣力
廳面盡頭,是無遮無掩的開放式廚房,供應近五六十款點心。五六個師傅全日一邊做一邊蒸,做好甚麼就賣甚麼。點心出籠,林哥就速遞到點心角,客人自選自取;三點後也有阿姐用托盤巡場;五六點開始人多插針難入,大聲公輝師傅不時引吭叫賣:「叉燒包、燒腩卷啦喂朋友,古法炮製喇!」「大大件抵食呀!」
懷舊點心如南乳燒腩卷、大過拳頭的雞球大包、糯米包、鵪鶉蛋燒賣,坊間已經少見。
「我們一向以來都是自己做點心,做舊時啲古老嘢。」人稱「海叔」的徐海說。他是阿興的父親、新興的創辦人,在茶樓、酒店做過點心師傅,1972年於九龍橫頭磡七層大廈徙置區開了新興茶樓,經營15年,因為政府收樓被迫結業。
做飲食,哪裏有人需要吃東西,哪裏就有生機。海叔看準西環的凌晨市場,廿八九年前帶領兒子和幾個舊夥計來到加多近街,重新掛起新興的招牌,開始凌晨三點至下午四點的營業循環。因為加租、收樓搬過幾次,五六年前才落腳現址士美菲路。
「我由上環水坑口入行,做了60年,到厚和街(前一個鋪址)無再持牌了。」阿興接手後,海叔仍然朝朝3點必露,坐鎮收銀,做到上午11點返家瞌一瞌,下午3點又回來,都是為阿仔着想:「現在請人艱難,我就幫他打理一下。」
阿興說,現在一盤生意由他和幾個股東拍檔,「他們都是這裏的師傅、舊夥計。」
他指各人一直出心出力,也因為是股東拍檔,大家沒計較,當年才能捱過沙士難關。
63歲的華哥人很害羞,是阿興的拍檔之一,入行超過40年。「我十幾歲已經跟住海叔賣點心,我幫他打工時咁做,佢畀啲股份我,我又係咁做。」他本身住天水圍,海叔揸弗年代已在附近租宿舍給師傅,他乾脆以店為家。「喺呢度好快趣就過一日,雖然辛苦,但係開心嘅!一班拍檔合作咗幾十年,有拗撬都唔會放喺心。」他弟弟阿耀也加入了新興,負責做包、搓皮。全日所有師傅都不停手,肚餓時就走開一陣去醫肚,很快又回到崗位上。兄弟班,個個賣力。
現在海叔不再在廚房勞神,「爸爸雖然88歲,但他真是一個很令人佩服的老人家,對工作好有熱誠,堅持繼續每日上班。」阿興如粉絲仰望偶像。他是家中老大,三個弟弟一個做冷氣,一個做煤氣,最小的到加拿大升學、謀生。「我讀書不是太好,整嘢食覺得好開心,所以有興趣做。」52歲的他,看上去只像40,但入行已經30年,跟着父親研究點心。
靚料正貨 還得用心
從前爸爸日做16小時,阿興接手後一樣日做16小時。每晚凌晨一點多,率先回鋪開爐頭搞醃料,「好多食物要醃,又要煲粥,要早點回來,否則做唔切。我們的品牌是自家製,所以很多事都是親手去做的。」
不少行家慳水慳力,老早已從點心工場取貨;海叔搖頭:「在上面(大陸)的貨拿到來無咩汁,乾爭爭!」
「自己做嘅就靚啲,用料靚啲。在上面取貨不知道,人家做好給你,你看不到人家怎樣做,信心就是這些。」海叔舉例,白米他們入貨比別人貴30元一包,「一日用兩三包米就相差近100蚊,一個月相差幾千蚊。最好食先得,材料嘛!」
父親的信念,阿興切實執行。各式燒賣豬肉餡、蒸排骨,都不用雪藏貨,「食落唔同嘅!」他笑說。魚肉釀豆腐,魚肉爽彈帶陳皮香,烤得金黃的豆腐是買布包豆腐回來炸;豉汁鳳爪的雞腳自家炸後再煮,皮夠爽。如此尋常配料許多食肆直接入現貨,他們貫徹「自家製」,不嫌工夫多,花時間。
棉花雞的魚肚,阿興表示用最貴的一種;咖喱金錢肚,他特別選用夠口感的厚身牛肚,整塊燉腍後裁成條,用秘製醬料醃透;吃起來惹味卻不油滯厚味。
點心都是街坊價,小點17元,頂點才25元。因為沒有炒爐,全店食物只能蒸或炸,50多元的午市蒸魚套餐算最貴了。不過,用料絕不馬虎:除了黃花、紅衫魚、撻沙、烏頭必然冰鮮,鯇魚是鮮蹦活跳的整條買回來;配陳皮清蒸或薑葱的斑頭腩,是取貨20多斤游水大龍躉,抵鋪後才劏魚斬件,務求貨靚新鮮。
「西環初時沒有甚麼店鋪酒樓,現在競爭愈來愈大,我們唯有盡量做好,咁先對得住街坊。」阿興說話的口吻,跟父親如出一轍。
今天,莫失莫忘
要是算上橫頭磡的前塵,新興已逾40年歷史,沒有爭利的驚濤,沒有賺淚的起伏,每一日也如今天:師傅密密手,每樣點心求快也求好:糯米包軟硬適中,加了蝦米吊味、花生粒添口感;腸粉用米漿新鮮即拉,夠薄夠滑;招牌流沙包皮薄軟熟,一咬爆汁,流着濃濃的鹹蛋及牛奶香……
「做就個個(間間)都是那樣做,無話叻得過人,你自己調校的味道好些,你有些心機做就好些。」海叔不直接誇獎,但大夥兒的用心,全看在眼裏。
阿興人很隨和,只是做,沒埋怨。「跟街坊有份感情,每天都碰口碰面,個個從小吃到大,都很熱情、很欣賞你的點心,覺得有份滿足感,也是動力所在。」尤其看着大學生入學、畢業,出來工作後也回來探班,他特別珍視這「金錢以外的東西」。
雖沒米芝蓮加冕,新興捧場客除了街坊大叔,更有不少後生仔女;牆上有E神、霆鋒的留影;CNNgo網站全港最佳心水點心店它榜上有名,中外遊客慕名而至,時常全場爆滿……阿興和拍檔大有條件開晏,不必日夜顛倒。
「有些人都會問我:三點那麼早,開遲一點吧!其實都不想那麼早,但因為儲了一批熟客以及有口碑,他們每一天返工放工常常來光顧你,建立了一些感情,也不想失去這一班客人。」不善辭令的阿興解釋。
想了想,又補充:「太夜,真係好難搵嘢食。」他笑起來,帶點傻氣。
採訪:韓潔瑤 拍攝:關永浩
新興食家
地址:西環堅尼地城士美非路8號地下C號鋪
電話:2816 0616
詳情: http://bit.ly/2MUEwSs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