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電力出了什麼問題-上文
《 台電五月大停電,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
在五月肺炎疫情的最高峰,臺電接連發生513與517兩次大停電。正如同總統所說,讓人無法接受。而在野黨發動的公投在即,擁核勢力蠢蠢欲動,行政團隊若無法徹底檢討,拿出兼顧務實與前瞻的能源發展論述說服社會,恐讓這些年施政的成果,淪為「只打上半場好球」。作為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委員,治芬將各種專業意見進行整理,希望與大家共同討論,作為能源政策滾動檢討基礎。
一、 精進臺電管理,政府責無旁貸
今(21)天媒體已經披露,513大停電臺電內部調查報告,源頭指向外包廠商中興電工的工頭未依規定恢復管制狀態,導致設備防呆設計失靈。不過臺電數十年來皆仰賴專業外包商進行各項工程系統服務,出事的時候,卻往往只針對單一事件進行檢討。經濟部與臺電實有必要對於臺電的委外管理機制,徹底檢視,才可能帶來系統性的改變。
而社會大眾更關切的,恐怕是「電到底夠不夠用?」然而這牽扯到的是兩個層次的問題:規劃與緊急調度。513大停電時,一次跳機就少掉220萬瓩電力,而因時間點發生在下午,剛好是太陽能供電量下降時。解決之道原本是透過抽蓄發電所進行的儲能,但是受到水情影響,抽蓄發電減少達100萬瓩。
但從規劃的角度,正如同經濟部長坦承,臺電在安排機組規劃時,並未參考近年的天氣變化,而氣象是個持續變遷的過程。所有發電設施本來就要輪流進行歲修與預檢修,如被在野黨誤為「神主牌」的核電,因為設施老化檢修時間就越拉越長,但這類的歲修與預檢修都是事先安排的行程(並非壞掉了拿去修!)。而作為儲能及應變主力的抽蓄與慣常水力因水情能量不足,今年初即已掌握,為何仍無視主客觀條件進行調整?以能源跨部會級的重要性,行政院應該要好好檢討!
二、 技術日新月異,儲能與調度也該精進
電力基礎設施的新建與維護,都是數以十億起跳的龐大金額,就算如在野黨網軍宣稱的,大舉拉高所謂的「備用容量」與「備轉容量」,不考慮調度的彈性與設備的妥善率,關鍵時刻電才真的發不出來。以先進國家近年配合電力技術革新的成果,除了蓋綠電與新型天然氣機組,也要重視儲能與調度。
根據臺電資料今年臺電儲能目標值是49千瓩,2025年目標值590千瓩。在已實現的部分,設在台電變電所的聯合再生15千瓩與華城電機15千瓩,再加上對外購買儲能服務5處設施,應已達45千瓩,惟2025年綠能裝置容量目標值為25百萬瓩,若以10%即2.5百萬瓩計算儲能需求,超過儲能設施與抽蓄水電加總。
用來維持電網穩定的另外一種方式,是加速傳統發電廠的調整速度。天然氣不但是相對低碳排的發電方式,啟動時間3小時更比燃煤電廠快一倍,然而如麥寮電廠推動煤轉氣就遭到雲林縣政府的冷對,不但不顧民眾健康,其實也有害用電安全!
三、 電源開發相關工程,應得到更多重視
必須要承認的是,各種綠電設備的建立,在工期上與目標值仍有一段差距,我們要給第一線工程人員更多鼓勵,但政府也必須拿出方法,讓民眾與開發單位能夠有效對話、有制度遵循,而不是如許多陸域風機在開始施工後才發現問題,進而影響電源開發進度。
而現在不是威權時代,所有的公共建設都會有不同利害關係人必須要協調,綠電如此,火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一樣如此。擁有最多資訊的行政團隊也應該要主動說明提供資料,一切都搞神秘,才是對能源政策許多誤解的起因!
四、 公民參與電力發展的機制仍待建立
從國際能源轉型的歷史來看,藏電於民的公民電廠、合作社非常重要。然而因其併網調度困難,目前全國僅有5家綠能合作社,其所建置之公民電廠總裝置容量不過約1000瓩。政府對合作社以及社區公民電廠的獎勵推廣真的需要加把勁!尤其社區微電網規模雖小,但臺灣山高水深,「防災型微電網」對許多地區是有用且經濟的。針對經常性災害導致斷電形成孤島的地區,結合當地政府與學校等防災避難處所,打造在沒有外來電源時也能自主運轉的電網,讓在地居民得以安全等待後續生活機能的恢復。
而現在臺灣民間熱錢眾多,民間資金若能引導投入基礎建設、賺取合理利潤,可創造更大的效益。然而針對大型綠電與儲電投資,一般民眾就算有意願,也缺乏完整合理的投資分潤機制,政府在規劃後續能源政策時,也應同步思考。
五、 對新型發電方式欠缺重視
臺灣投入太陽能發電較早,而風力發電則是目前成本效益最高的發電方式。然而除了相對成熟的太陽能與風力外,雖然過去能源國家型計畫從地熱、生質能、可燃冰列舉洋洋灑灑,相對鄰近國家已明顯落後。以地熱而言,目前對地熱資源的探勘,往往仰賴1970年代的探勘資料,這和當前的技術是否相符呢?又比如當前先進國家紛紛投入將離岸風電等便宜的再生能源電力轉成易儲存可運輸的氫能的研究,我國這時的未來發展圖像又在哪裡呢?
改革總是艱辛的,光是相對單純的太陽能饋線,目前就有400瓩、1100個案場在排隊。但改革也是必要的。根據國際知名經濟學家Claudia Kemfert博士的研究,能源轉型顯著有利於經濟發展。在改革的過程中,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來疑問,管理失當更會引起對改革方向的全面質疑。希望行政團隊要徹底檢討,不要輕忽、不能心存僥倖。(上文)
多重 微電網 在 彰化縣議員賴清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彰化縣長魏明谷推動綠能經濟 縣府成立經濟暨綠能發展處正式揭牌
發布單位: 建設處
今(27)日上午在縣府一樓舉行「經濟暨綠能發展處」(簡稱經綠處)揭牌儀式記者會,彰化縣長魏明谷與會,會中邀請經濟部能源局執行秘書姚瑞祥及各能源廠商代表一起見證彰化帶頭全力拚綠能經濟決心。魏縣長表示彰化再生能源推動有成,招商引資金額破兆,為更全面落實行政效率提升,擴大服務範圍,故成立經綠處為專責單位,這也是全國首創的推動綠能一級行政單位。
魏縣長表示,這是彰化縣產業轉型的時刻,彰化縣在推動綠能方面,招商引資也獲得空前的成果,所以縣府成立經濟暨綠能發展處,最主要落實能源政策,專職發展彰化經濟以及綠能的建設,舉凡風電港的營運、與中油合作設置的微電網等。彰化縣得天獨厚的資源就是風能與光能,這三年來感謝所有的投資商都已經聚焦在台灣彰化,也因為綠能業務的成長使縣府需要成立一個專責的單位,縣府配合中央政策,要共同打造台灣在2025年成為非核家園,除了這個願景之外,綠能相關稅收也已經陸續進入縣庫,以及校園全面種電的成果,讓彰化的小朋友能夠藉由綠能稅收的挹注享用到免費的綠能午餐,這是全國首創。
魏縣長指出,將來縣府經濟暨綠能發展處將持續協助廠商投資,縮短行政流程、強化便民措施及排除投資障礙,讓未來風電與光電施工過程順利,讓投資商賺錢,更讓年輕人回鄉參與綠能的開發,以後會有兩萬多個綠領新貴,彰化縣政府也藉綠能開發賺取稅收,並投入社會福利政策,打造彰化為宜居城市,彰化縣走在全國縣市之先,感謝大家一起來見證這次經綠處揭牌儀式。
經濟部能源局執行秘書姚瑞祥表示,在眾多的地方政府,這是第一個將綠能相關行政組織提升到一級單位,而且這個組織有相當多的人力,這是令人非常雀躍且高興的事情,綠能的推動跟中央、地方都有密切的關係,有許多重要的活動都要中央和地方團結在一起,努力推動,而大家也必須密切的溝通協調合作協助業者逐一落實,現在強調永續發展,隨著溫室效應及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推動綠能建設已經是重中之重,已經是一個國際的潮流,是大家要窮盡自己的力量積極做的事情。
彰化縣工業會理事長郭永斌表示,他代表工業會見證縣府經濟暨綠能發展處的揭牌,他非常欽佩魏縣長的聰明,因為這個議題是目前社會上所需要的議題,期待新單位成立可以為民眾帶來商機與繁榮,為大家儘量縮短作業時間,對創業也有很大幫助。
彰化綠能發展與擴大產業投資,新處成立有其必要,彰化是風光大縣,是全台灣最亮眼的綠能首都,當然要有相對應的專責單位,以加速行政效能推動。最重要是,首要感謝彰化縣議會的全體議員支持,再生能源開發是世界潮流,彰化縣得天獨厚在風能、太陽能上都有很大優勢,為促進綠能開發和應用的產業環境,提案新增「經濟暨綠能發展處」,獲縣議會第18屆第7次定期會通過成立,專責本縣綠能推動、輔導漁業轉型共生共榮、能源開發、產業招商、工商經濟管理等業務。
縣府團隊三年多來推動綠能有成,太陽光電申設容量及案件數直線上升,招商引資金額突破兆元,離岸風電核定開發4,174MW;榮獲經濟部評比107年度全國再生能源推廣評比第一名的佳績,校園屋頂種電政策更獲行政院106年度「標竿論壇」地方治理案例「優等」殊榮。上任以來,於106年5月成立「彰化縣綠能推動辦公室」專責綠能政策擬定、招商、推廣,主要任務是為民眾解決問題,並與廠商溝通之單一窗口,暨協助縣府執行推廣活動。未來經綠處首要推動任務是持續建置轄內綠能產業及彰化風電港之運維人才培訓,讓彰化出現「綠領新貴」,工作機會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收入越來越好。
目前彰化縣政府所屬彰化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由丹麥沃旭能源(Orsted)協助引進國外經驗,成立台灣首創專屬的彰化縣風電供應媒合平台,因應未來彰化風場從開發、建造到維運、營運各階段,其採購需求橫跨不同產業,建立當地中小企業與開發商主動對話的機制,透過彰化縣風電供應媒合平台提升國際競爭力與知名度,串連離岸風電開發商及全國最具有潛力的彰化在地企業與台灣中小企業,形成強大的在地離岸風電供應鏈。彰化縣政府開發建設彰濱離岸風電運維基地,為實現彰化青年與國際接軌,又能根留家鄉的就業夢想,各離岸開發商已與縣內知名大學合作,如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 (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CIP)為例,已攜手打造「離岸風電維護運轉學徒制」,讓彰化縣民,從選擇大學自願開始,由學程文憑、獎學金、出國受訓、全球風場實習等完整制度,最後在彰化就業。另外,彰濱離岸風電運維基地作為全台風電運維碼頭人員進出維護的主要港口,為此,彰化縣政府日前已與台灣港務公司完成簽定「彰化風電港」開發合作簽署備忘錄(MOU),MOU的首件合作內容從延攬人才出發,雙方將於下個月(10月)第3週和第4週的週休假日共同舉辦「風電運維雙港大專見學營」,分20日與21日、27日與28日共2梯次,每梯次名額40人,全程免費參加。
彰化新成立的經綠處專責分工規劃,下設五科,包含新設「綠能推動科」,專責離岸風電事務、持續與漁會溝通,保障漁民權益;原公用事業科轉型之「能源開發科」,專責國有土地太陽能合作開發、社區綠能微電網及綠能應用,能整合彰化縣資源,擴大服務能量,必定能讓彰化經濟發展更進一步;「產業發展科」、「工業科」、「商業科」等科業務不變;另新成立經綠處辦公室位址設於縣府原建設處一樓及原閱讀館位置改設更名,原工商登記服務窗口保留不變,歡迎有需要洽辦公務之民眾至縣府洽詢辦理。
建設處則設有四科包括有建築管理科、使用管理科、城鄉計畫科以及更新發展科。
與會貴賓還有彰化縣議員黃育寬、賴清美、賴岸璋、陳重嘉、經濟部能源局專門委員鄭如閔、彰化縣工業會理事長郭永斌、彰化縣水五金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永芳、台灣中油公司油品行銷事業部台中營業處長邱垂興、台灣自來水公司代理處長謝忠峻、風電廠商代表CIP 台灣區計畫政府許可函暨同意函部門經理王右仁、沃旭能源亞太區市場開發部總監徐一春、台電公司海域施工處副處長蔣永欽、海龍計畫(NPI&玉山)公共關係經理游聖鑑、中能公司發電組長周文亮、光電廠商代表台泥綠能股份有限公司主任賴建宏、新加坡商韋能能源有限公司經理徐嘉苑、嘉毅達光電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俊德、辰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劭德、茂捷系統開發公司資深經理洪煜晶、天泰能源集團總經理陳坤宏、永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資深經理蔡鴻文、元晶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亮凱、大同股份有限公司副經理羅偉峻、雲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陳伯勳、縣府人事處長張正一、民政處長陳逸玲、勞工處長吳蘭梅、行政處長詹娟娟、法制處長黃耀南、新聞處長李俊德、經濟暨綠能發展處副處長兼代理處長王盟貴、建設處副處長陳威宏、彰化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總幹事劉錫潓、各級民意代表與地方仕紳等人。
多重 微電網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綠能河港水陸聯運:期望高雄航運新紀元
文/ 洪正
今天高雄遊艇展開幕,除了展出各類遊艇外,台灣第一艘純電動新造渡輪「旗福一號」15-16 日也在新光碼頭靜態展出。並在 17-18 日行駛「新光碼頭-旗津輪渡站」航線,提供參展遊客體驗。
這艘渡輪總重 99 噸,長 25.2 公尺,可承載 150 名乘客、46 輛機車,造價約 5500 萬元,船身由靖海造船承造,機電則使用德國 BAUMUELLER 廠設備,擁有 80 顆電池,最高速度 9 節,平均巡航速度 6 節,可連續行駛 4 小時。
目前高雄鼓渡航線渡輪船隊八艘渡輪船齡偏大,原本都是柴油動力,在今年「旗福一號」、「旗福二號」加入營運後,未來也將以汰換為全電動船隊為目標。
我本身是輪機專業出身,電動船其實不是新科技,早在 19 世紀末期,在燃油船外機尚未成熟時,因蒸汽引擎無法小型化,電力驅動的小型船便蔚為一時。
而在 1930 年代,美國海軍許多大型水面艦(如 33000 噸的田納西級戰列艦)就採用了柴電驅動的配置,燒柴油發電,而由電動馬達推動螺旋槳。而柴電潛艇潛航時,當然也是用電力推動。
而近年推進系統的趨勢,大致未脫過去路線,朝大型「混合動力」船,以及小型「純電動船」兩方向發展。由於環保法規日趨嚴格、電池效率提升,使得電動船又重新出現在河湖或近海水域。
而載客電動船也早就在高雄「橫行」多年,愛河上的遊船,從 2010 年開始,以陸續更換為純電能船。雖一開始以「太陽能」為宣傳,但實際上太陽能發電量功率 3KW 僅佔船隻耗電量的 20% 左右,還是靠岸電供應為主。
在港區行駛、載客百人的渡輪,則和河輪不同,功率需要到 MW 等級。2017 年過年前,高雄輪船公司將旗下原本柴油動力的「快樂輪」進廠改裝,由晉航企業施作,結合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技術移轉,移除柴油主機,代以 50 組鋰電池、發電機併聯的船舶直流微電網,成為複合電力渡輪。今年「旗福一號」則更進一步,重新打造純電力推動渡輪。
高雄渡輪船隊的電力化,當然有減少港區空污、增加能源效率、提升搭乘舒適及低速操作性能的多重優點,是我們所樂見,但趁此時間,我也要提出幾點建議:
1. #電動船產業高雄生根:
各位讀者可以注意到,快樂輪由國內公司自行改裝,但旗福一號還是要從德國整廠引進動力。據目前公開的一些消息,國產電能系統零件自製率不高,在電控系統、系統穩定性上仍不如歐洲大廠,要打破 ABB、SIEMENS 等大廠統包,進而做「整系統內外銷」,還有相當難度。
我們一向認為,高雄發展產業需要多重配合,在政府採購上優先使用國產設備、加強產學合作技轉、推動船舶中心南遷,都是讓電動船產業生根的配套措施。
2. #建構河海水陸轉乘網:
目前高雄的內河、海運航線都逐漸電動化,在污染減少下,我們希望航線能更深入普及。
例如 2007 年時,市府曾投資兩億推動「愛河溯航」計畫,讓愛之船可以開到愛河之心,然而短短三年左右,就因鐵路地下化圍堰工程,以及太陽能船頂棚高度等問題停航。個人認為,在愛河之心旁重大開發案(義大義享天地)到位,中都發展加快下,愛河重新復航對鹽埕、三民、鼓山觀光的串連絕對是重要的。
航線並可透過「流行音樂中心」左岸的航運中心轉乘,整合「渡輪」與「愛之船」,推出更多元的觀光遊憩路線。沿線幾個站點更可轉乘輕軌、捷運、台鐵,讓大高雄航運走向綠能、兩棲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