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跟我說他的人生無望。
我很替他感到心疼,也一直想要做什麼事情幫忙他,但我後來發現,好像不管我怎麼拼命的想要做一些什麼事情幫忙,他都會反駁我說「這個沒有用」。當一個人陷入低潮的時候,你叫他去C槽是沒有用的,所以我先前才常常會說,有些時候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等待時間經過」。可是除此之外,還有別的選項嗎?有沒有可能在做一點什麼,讓現況有一點不同(尤其如果你是無法靜下來、停下來的人,更容易會有這種想法)。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那麼很適合聽聽今天的故事。
#故事簡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小裁縫在打死7隻蒼蠅之後,跟身邊的人炫耀自己「一次打死七個」,把這六個字繡在他的背上。大家都很驚訝而且也很害怕這個小裁縫,覺得他力大無比,竟然可以一次打死「七個人」⋯⋯後來小裁縫歷經了很多挑戰、戰敗了巨人,甚至完成了國王的三個委托,最後還逃過公主的追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可以點進去聽故事,非常曲折!)
#分析
在準備節目大綱的時候,我在想這個故事到底想講什麼,想了一想,聯想到兩件事情:
1.關於自信:對於沒有自信的人來說,你可以先做一點小的事情(打死蒼蠅)讓自己有信心,接著你可以把自己未來要做的事情,奠基在這個小小的事情上面。它就像是培養皿一樣,慢慢地可以累積出一些東西來(例如,打倒巨人的勇氣)。
舉例來說,前幾天我覺得好不想唸書,每次唸書都覺得頭好昏,但我後來發現一件事情——真的是萬事起頭難,當你開始做了一點點之後(不論是打開電腦、或者是念了一頁),好像就可以順順繼續念下去。後來我就學會了,乾脆不要關電腦、不要把書蓋起來,這樣就可以減少自己「阻抗開機」的時間。
(當然,還是需要適時地休息,比方說晚上打血源詛咒之類的。)
所以,如果你對自己沒有自信,先做一點點小小的事情建立小小小小的成就感,然後記得把這個成就感「繡在你的胸口」,當你開始自我懷疑的時候你可以跟自己說:
「我可是曾經早起唸完一整個章節的多變量分析的人呢!」
「我曾經很懶散不想要運動,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還是到公園走了三圈。」
透過一點點小小的鼓勵(自我輕推),你不會變得自我感覺良好,但至少會長出一點點「再做一點什麼」的自信。就像小裁縫打死蒼蠅,就是他勇氣的開始。讓勇氣成為你的底氣,練習去看見看你已經「擁有」的部分,不要去看你「沒有」的部分。
2.關於不斷變種的「病毒」:前陣子我在跟 姜泰宇(敷米漿)訪談的時候(之後會上線的節目)談到一件悲傷的事情——面對憂鬱的狀態,不論是憂鬱症患者本身,或者是憂鬱症身邊的陪伴者,經常會覺得束手無策。因為「病毒」會不斷地變種,曾經你以為自己用某種方式可以「輾」過去那款糟糕的時刻,可是後來你會發現,當時空、身邊的壓力轉變的時候,過往你覺得有用的方式,現在好像不一定有用(這裡只是個比喻,憂鬱症並不是病毒感染的疾病)。
除此之外,你會覺得很氣餒,為什麼憂鬱症一次兩次三次不斷地造訪,好像都沒有停止的時刻?你可能也會覺得很不公平:為什麼是你?
這個故事提供其中一種解釋是:因為你是勇敢的小裁縫,所以生命會給你許多次的挑戰。心理疾病就像是故事裡面不斷出現的野獸或巨人,你以為你打倒了一個,但是還有下一個。這些一個又一個的怪物,會反覆不斷地造訪你。有時候需要一點耐心,有時候需要一點智慧。重點是,不要正面迎擊!
那你說不要正面迎擊那難道要側面嗎? 朱家安在血源詛咒裡面傳授我三個技巧,我覺得也很適合用在面對憂鬱症狀來襲的時候:
A.一次面對一個敵人:如果你現在同時又憂鬱又焦慮,有很多煩惱的事情,試著一個一個解決(可以參考我之前分享的 #解憂娃娃 )。一次迎戰太多的敵人,會讓你有一種「被淹沒」的感覺(overwhelming),讓你非常挫折而且覺得自己沒有力氣可以去面對。
B.先看清楚才攻擊:有些人的情緒一來的時候就想要趕快做點什麼,希望讓那個情緒不見。急著去找方法,就像在遊戲裡面胡亂拿刀砍一通——結果通常是死得很難看,或者是被一群怪物圍毆。如果你冷靜下來,會發現所有的怪物都有它行動的模式。例如,有些情緒在某些人出現的時候才會伴隨出現(像是你回家遇到父母的時候),有些感覺在特定的時間會出現(例如每天早上醒來跟睡覺前),當你先「冷靜下來看清楚怪物攻擊的先發條件」,你就可以預先做準備(例如回家前先吞藥、睡覺前做冥想)。有準備不一定會比較輕鬆,但我可以確定的是,沒有準備的話,那個「冷不防」一定會讓你想發瘋。
C.逃避並不可恥而且有用:當眼前來了太大量的敵人,或者是你吸引了太多壓力的事件一次發生的時候(這時候我通常會說叫做流年不利),你可能需要撤退到自己的「避難所」(Shelter)裏面,像身中慶記的大哥一樣,等待風頭過去。在具體操作上,如果憂憂來了,你實在是無法控制想死的念頭和行為,那麼去醫院住一陣子也是一種選擇;如果你實在是非常排斥醫院、可是又什麼都不想做,那麼不如就允許自己耍廢什麼都不做度過一段時間。那些黑暗的日子經過之後,太陽總會出來的,到時候再來做正事也不遲。
回到一開始的故事,勇敢的小裁縫之所以勇敢,並不在於他的力大無窮,而在於他善於利用他的智慧,來面對心中的恐懼。無論是一次解決一個、看清楚再出手、或者是撤退到避難所,都是一種和「疾病」相處的智慧。
你也一樣,你也擁有這種智慧。
嘗試把腳步慢下來,說話的速度慢一點,生活的步調緩一點,日子暫時過得輕鬆一點,你會發現隨著時間的經過,有些事情會慢慢水到渠成,有些你以為無法改變的東西,當你冷靜下來,會看見他並沒有你想像當中那麼令人恐懼。
轉眼之間,今年已經過了四分之一,願往後的日子裡,我們都能夠成為自己、成為那個雖然弱小、但又很強大的小裁縫。
#海苔熊心理話
《勇敢的小裁縫》面對心中恐懼的巨人,一個小步驟就能累積勇氣!
https://sndn.link/%E6%B5%B7%E8%8B%94%E7%86%8A%E5%BF%83%E7%90%86%E8%A9%B1/yL9chm
多變量分析 解釋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科普文分享】另類療法與治癌的迷思/科豆 Scientific Papa
//研究的分析發現在單因子考量時,用了另類療法的病人,他們的生存率會較用上正規治癒的病人低,是否就證明了另類療法有害病人生存機會?未必。研究員再透過多變量分析 (multivariate analysis) ,把不同的因素在同一時間考慮,再透過統計學的原理找出獨立的影響因素。他們並沒有發現一些相對較安全、對身體無害的另類療法(例如我們常用到的針灸、中藥,維生素產品,瑜珈運動、甚至是順勢療法等)與存活期在統計學上有關連。簡單而言,另類療法與病人的存活率的關係會被其他因素影響——再簡單解釋,就是有沒有用到另類療法,並不是獨立的因素影響到病人的生存機率。
事實上,是次研究更發現,一些有用另類療法的病人,如果有跟醫生指示接受正規治療的話,他們的存活期與只做正規治療病人的存活期相若。這也正正是為甚麼 Dr. Shmerling 在病人沒有延醫或抗拒正規治療的情況下,不會介意病人尋求另類療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