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性視角】各國對新冠疫情的應付 將投入12兆美元
更多視角看這裡 https://goo.gl/w5NtCT
疫情還凸顯出了諸如糧食不安全、性別不平等、種族主義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問題,以及在獲得教育、就業和救生技術方面長期存在的差距。這些都是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解決的問題。
17房間(17 Rooms)是一個由專家組成的全球社區,他們合作為每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確定實際可行的下一步措施。通過與17房間機構的合作,我們確立了四個「轉變」,以幫助指導我們的行動。
👉 快加上報好友!(Line ID:@upmedia)
▍每天一篇,把世界送到你手上 ▍→https://goo.gl/NPbaKB
#大家論壇 #MasterForum #ProjectSyndicate
#新冠肺炎 #12兆美元 #疫情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雨天在家讀繪本 #幸運的一群 #龍龍的動物世界 5/22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跟著 #龍龍 一起試試看,用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我一直認為,保育的觀念必須要從小扎根,因此我請交通部出版這本兒童繪本《幸運的一群》。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是採雙封面設計,分別從「人類視角」與「動物視角」出發,在書本中...
多樣性視角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雨天在家讀繪本 #幸運的一群 #龍龍的動物世界
5/22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跟著 #龍龍 一起試試看,用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我一直認為,保育的觀念必須要從小扎根,因此我請交通部出版這本兒童繪本《幸運的一群》。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是採雙封面設計,分別從「人類視角」與「動物視角」出發,在書本中心產生交集。
透過人類與石虎的相遇,讓爸爸媽媽帶領孩子,一起討論看看,還能為石虎這些淺山動物做些什麼吧!
也賣個關子,後續還會推出一系列的交通繪本,您有特別期待的主題嗎?歡迎提議🤗
《幸運的一群》
作者: 玉米辰
出版社:白象文化
ISBN:9789865311322
💡繪本試閱👉https://bit.ly/3bR25aq
💡繪本販售地點
實體門市:國家書局松江門市、五南文化廣場
網路書店:博客來、誠品、金石堂等
多樣性視角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迄今以戲曲文化為主題,卓翔拍攝了《乾旦路》、《一個武生》,與及入圍今年度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戲棚》。起初會注意到傳統戲曲,是因為白先勇製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他莫名地非常受崑曲的聲音的吸引,而後就開始接觸戲曲文化。
《乾旦路》聚焦在王侯偉、譚穎倫如何想要並成為粵劇演員的過程,並深入探索兩人的困境。乾旦意指扮演花旦的男性。在粵劇裡,無論是生(男性)旦(女性)角色,大多由女性擔任,罕有男性成為旦角。
崑曲以才子佳人愛情故事為主流,武生也就被邊緣化,每年演出機會愈發銳減。《一個武生》便是敘述在中國走武生之路的楊陽,如何被困在體制裡,又是如何尋找自身的出路,走向實驗崑曲的創作。
卓翔聚焦在人物上,見證年輕戲曲表演者的故事,試圖擴大他們的聲音,讓更多人理解並看見。而這群青年仍舊堅守自己的領域與專業,面對宿命,不願屈服,爆發強烈的能量,在看似死路一條的人生裡,創造出自身的活路。
卓翔明白地指出,每個人都想當主角,但實際上大部分人都只能是配角,所以往往失落、無所適從。唯主角、配角都是標籤,若能看清事實,不被制式價值觀規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角色與位置,人生就有活路,而在那條有限的活路上,自己也就是自己的主角。
在第三部戲曲紀錄片《戲棚》,卓翔用更全景觀、廣闊的視角去凝望戲曲場所與組織、製作人員乃及於觀眾的複雜關係。他不再以單一視角張望,而是紀錄更多人的樣貌。他自承,想要為空間畫畫,讓空間與畫面自身想說的話語自然地流露。於是,影片的觀點從更大的空間,逐漸縮小到一群人的演出與互動,最後定焦於幾名人物在戲棚的日常生活,暗合卓翔誰都可以是自己人生主角的思維。
整部影片沒有訪談,只有少數對話與粵劇表演段落,大部分時間都是對現場的直視,並還原當時的各種聲音,卓翔費盡心思收音與混音,想要帶領觀眾深入每一個角落,聆聽那些角落的多樣性聲音。《戲棚》並以大提琴為主的西式音樂為配樂。對聲音很敏感的卓翔坦言,他企圖用音樂貫穿影片的結構,藉由抽象的音符傳遞他面對戲棚所感受到的精神性。
小檔案
香港出生。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系,2009年參與首屆金馬電影學院。2012年聯合創立「映像先驗」。 曾執導兩部講述粵劇及崑劇的戲曲演員紀錄片《乾旦路》(2012) 及《一個武生》(2015),影片先後獲邀到倫敦、紐約、三藩市、芝加哥、波爾多及東京等地作公開放映;憑《乾旦路》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及「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最佳新導演提名。新作《戲棚》(2019) 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2017 年獲邀到 Tokyo Arts and Space 作駐場藝術家,發展其劇場短編《He and I》。2018 年聯合導演作品《肖像曲》於香港大會堂劇場上演,與三位不同地域的表演藝術家(崑劇、能劇及歌劇) 共同合作,將紀錄影像延伸至舞台。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 剪接:
徐珮珊
作品提供:卓翔
場地提供:DOTEL Coffice Ximen西門町手沖咖啡館
多樣性視角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北市長柯文哲又失言了,他不只爆料林志玲懷孕,還說懷孕就要退出比美的行列,更因為段宜康立委說他是比較會讀書的韓國瑜,而拿陳菊的身材做文章,因此許多人就跳出來說這是性別歧視,金正母湯。
之前我們曾經討論過棉花糖女孩、大尺碼model等等的議題,現在社會風氣也越來越接受多元的身材樣貌,因為別人身材怎麼樣,是他的自由,其他人沒有權利、也不應該去指指點點,要女性去符合他們的審美標準。
最近南韓就捲起了一股「無胸罩運動」,大家在社群網站上分享自己不穿內衣的照片,想要拋開對女性的束縛,重新奪回對身體的自主權。
這個運動的起因是南韓女星雪莉,她從今年四、五月開始,在Instagram 上po了許多沒有穿內衣的照片,更開直播、上節目回覆自己不穿內衣的原因。因為她覺得,內衣就像飾品一樣,不穿內衣很好也很自然,希望大家不要大驚小怪、對不穿內衣有偏見。
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樣穿很不檢點,但女性的乳房或乳頭,都是後天被教育成跟性有關,畢竟男生都可以在公共場合裸上身,或穿T-shirt激凸,也不會被說放蕩或是不檢點。
這個運動的重點不是必須穿內衣或都不能穿內衣,而是要不要穿內衣這件事應該要由女性自主選擇,因為從以前到現在,有許多的廣告或媒體,不斷在加深以男性視角為主的審美觀,好像一定要「大」、要「挺」才是好看、才像女生。BUT!這種審美眼光還有潛移默化的社會文化,卻否定了乳房其實是有多樣性的,可能讓女性失去身體的自主權。’
其實現在越來越多人會不穿內衣直接穿衣服就出門,像歌手Rihanna、LadyGaGa或好萊塢的女星們也很多不穿內衣,不穿內衣在西方國家,的確事件蠻自然的事,畢竟穿內衣是後天的社會規範,而且今年法國貝桑松大學路尼教授,一項長達15年、有330位女性參與的研究更發現,不穿胸罩者的乳頭,外觀明顯比較高挺,且無皺紋。而且,女性不穿胸罩反而讓胸部底下的肌肉群發達,支撐胸部和減輕下垂。
不過無胸罩運動也不代表胸罩是個什麼萬惡的根源,一定要消滅它。畢竟當年運動內衣發明,也對女性也是一種解放,終於能夠無負擔的參與許多運動。這幾年也有很多無鋼圈內衣,也越來越往舒適的方向走,還有人貼個胸貼就出門了。
重點還是以你自己為主,不要為了別人而委屈自己要穿什麼。人類的身體不只有生理意義,更可能蘊藏著許多社會意義,展現社會文化。
你對於無胸罩運動有什麼看法?
在女性意識慢慢抬頭的現代,你找回你的身體自主權、擁抱身材多樣性了嗎?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