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秋節賞月活動】#中秋節 #賞月
你漸漸感受到秋意了嗎?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今年還是要好好防疫,保持社交距離。
回顧舊時光,也許試著用視訊與親朋好友一同賞月,
期待大家的視訊賞月連線體驗哦。
日期:1978/9/18
圖說:昨天是中秋節,入晚以後夜空分外清朗,雖然下過一場局部性的牛毛小雨,但時間短暫,仍不失為最近幾年天氣最好的一個中秋夜,皓月當頭,民
眾紛紛出門賞月。
來源:聯合報
攝影:段雲生
歷史新聞
【1978-09-18/聯合報/03版】
金風送爽又中秋 花好月圓人長久
物阜民豐歡慶團圓節 山隈水涯千里共嬋娟
【台北訊】一年容易又中秋,昨晚台北市的民眾在月白風清裡,享受了一個涼爽的中秋佳節。
昨天傍晚,殘露尚在天際,台北市的民眾就紛紛扶老攜幼,到市郊找塊好地方,準備闔家賞月,圓山、外雙溪故宮博物院、基隆河濱公園、新公園、植物
園和國父紀念館,到處都是人潮,瀰漫著一片歡樂氣氛。
原先熱鬧無比的西門地區,昨晚冷清多了,商店大多停業,電影院前也路靜人稀,只有幾家糕餅行燈水輝煌,趕賣最後一批月餅。
圓山天文台擠滿了人,大家都想在一年之中月兒最明亮的時候,一窺嬋娟真貌,雖然人類已經登陸月球,但是一位老先生在看完望遠鏡中的月亮後,仍然
忍不住高吟:「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淡水河濱的水門外,一大群人席地賞月,賣水果的小販穿梭其間,相傳中秋節吃甘蔗可以補身,常可聞到輕脆的嚼甘蔗聲,梨子、文旦的清香也隨風四溢
。
攝氏廿七度的氣溫,加上微微的清風,國父紀念館裡賞月的群眾,都給這中秋夜迷醉了,手提收音機裡的音樂幽揚,孩子們在團團的人堆裡玩捉迷藏,植
物園裡也一樣,荷池邊、草地上,倘佯著一群群的少女,笑語輕揚,就像一幅籠著輕紗的圖畫。
中山南北路上,車子很少,人卻比往常多了好些倍,紅磚道旁的空花椅子,每把上都坐了人,台北橋、中興橋和華江橋上,也不知那來這麼多人,來來回
回的在橋上閒逛,也是賞月的另一種有趣景觀。
今年中秋節的特色,是藝文界的活動特別多,歷史博物館的「中秋詩畫特展」,以及音樂家林二主持的「把翠山莊鄉土音樂晚會」,都吸引了很多人參觀
,許多台灣民謠作者,如「高山青」的鄧禹平和「雨夜花」的周添旺等人,昨天在音樂會裡吟唱自己的歌曲,兩百多位住在台北附近的詩人,也在會場對
月酬唱,為今年中秋平添許多詩情畫意,但是過去中秋拜月的習俗,因為民智漸開,已很少見了。
為了便利民眾,台北市的公車昨天都加班,尤其是往各風景區的公車,車車都擠得滿滿的,計程車的生意也特別好。
台北市的警察人員,為了讓民眾有個平靜的中秋佳節,昨天全部加班,截至深夜為止,台北市沒有發生重大刑案,一位高級警官說,昨天真可算是個令人
滿意的中秋節。
台北市優良駕駛服務隊的計程車司機,昨天晚間放棄了許多生意,自動在賞月人潮洶湧的近郊指揮交通。
台北市郊故宮博物院、陽明山、新店及青年公園、圓山一帶,昨天晚上擠滿了賞月人潮,更擠滿了各種車輛,使得平時交通輕鬆的道路,變得非常擁擠。
優良駕駛服務隊,藉生意之便,就近負起協助警方指揮交通之責,維持良好的秩序,使市民得以順利到達目的地賞月。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 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多元性與包容性,國立故宮博物院期待接軌國際、擴大文化交流,透過深度旅遊台灣的方式,一起愛上在台灣的生活與文化吧! 走入環境清幽外雙溪的國立故宮博物院, 就像走入了中華文化千年時光隧道, 接受著源遠流長華夏文明的洗禮。 從帝王到全民收藏共有近70萬件珍品, 有許多我們耳熟...
外雙溪 歷史 在 信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清朝與八國聯軍簽訂辛丑條約120週年
《辛丑條約》是大清與英國、美國、日本、俄羅斯、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十一國在義和團運動結束、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條不平等和約,被認為是中國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皇權喪失最嚴重的條約。
條約簽定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9月7日(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由慈禧太后委任欽差大臣慶親王奕劻、兩廣總督李鴻章作為談判及簽約代表。原條約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存於臺灣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
參與八國聯軍的日本、法國、德國、義大利都有分割中國領土的野心,俄國意在用其他條約獲得中國東北的領土。英美則以商業利益為重,希望保持中國門戶開放,並對日、俄的野心感到不安。最後達成的協議,沒有要求清政府割地,而只要求巨額的賠款。
當時清朝政府內部有建議將首都遷往西安,繼續與聯軍作戰的建議。但是當時的清政府實際上已經沒有可靠的軍隊了。義和團已經戰敗,山東以南省份的總督們早在義和團期間就以「東南互保」的方式與外國達成協議,違抗清政府支持義和團的決定。因此清政府決定簽署這個條約來保存自己。(文/wikipedia)
#辛丑條約 #中國 #清朝 #英國 #美國 #日本 #俄羅斯 #法國 #德國 #義大利 #奧匈帝國 #比利時 #西班牙 #荷蘭 #義和團 #八國聯軍 #故宮
------------------------------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https://is.gd/a5lUNM
⭐️好玩有趣的新聞分享,歡迎加入信傳媒IG:https://tinyurl.com/y6oqqqbh
穿越大清拚國考!清代科舉教戰守則: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4307
外雙溪 歷史 在 台北旅遊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漫步☘臺北名人故居故事】
快步穿梭在臺北城市之中,人們彷彿走在時代的尖端的秒針,
但若放慢步伐、轉身走進大隱隱於市的 #名人故居 中,
或是點開一串串的符碼、網址,搭乘網路、沉浸於聲光📱,
細細品味文學、藝術、政治、建設各領域的名人們,奠基這塊土地的成就之外,所留下的偉大之中、又帶點柴米油鹽的平凡生活痕跡📖。
🏡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
復刻於臺北市立美術館旁,感受到極簡方屋內的大師概念,看見臺灣現代建築的起點。
🌐https://youtu.be/IAB4hcn2lhg
🏡錢穆故居
只有國中學歷的錢穆,靠著自學成為精通典籍、著作等身的大師,並為了緬懷過去在香港與母親共處的時光,命名故居為素書樓。走進外雙溪畔的素書樓,探尋錢穆執教八十年的講學風采,現在更有人文茶坊🍵供遊客休憩到訪。
🌐https://youtu.be/qdYUnTJTBHA
🏡孫運璿重慶南路寓所
故居的主人帶領臺灣走過動盪,創造臺灣一代繁榮,這座隱沒在時光長河下的雅致日式庭院,乘載了故人的故事,也見證了台灣的發展歷程。
🌐https://youtu.be/I3Bq0dKkQGc
🏡草山行館
位於陽明山風景區的山居堡壘,先總統蔣中正在清幽的此地,見證了國共的風雲變色、韓戰爆發,臺灣也從此轉型為冷戰時期的堅強堡壘。
🌐https://youtu.be/VPoKObmTzos
🏡原臺灣軍司令官官邸(孫立人將軍官邸)
停滯於時光中的建築,見證威權到民主的歷程;官邸內有當時的隨身攝影記者留下的珍貴紀錄影像。如今經過團隊的整修,成為兼具歷史滄桑和現代藝文的展演、飲食空間☕。
🌐https://youtu.be/SjQ-jKeIRV0
🏡摩耶精舍(張大千園邸)
近代國畫大師,在故宮不遠處選址,潑墨、渲染出走訪世界各地的圖景,閒暇之餘以藝術會友、親手造景,展現十足的山水情懷。
🌐https://youtu.be/zOmg5jJ2Y5A
🏡林語堂故居
人稱幽默大師的林語堂,學識橫跨東西,中式三合院的沉穩與西班牙的華美於此兼容並蓄,雅致的情調,可以感受到大師的慢活精神。
🌐https://youtu.be/L4IjOIaouo0
#臺北旅遊 #臺北景點 #文青必來
外雙溪 歷史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 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多元性與包容性,國立故宮博物院期待接軌國際、擴大文化交流,透過深度旅遊台灣的方式,一起愛上在台灣的生活與文化吧!
走入環境清幽外雙溪的國立故宮博物院, 就像走入了中華文化千年時光隧道, 接受著源遠流長華夏文明的洗禮。 從帝王到全民收藏共有近70萬件珍品, 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文物,更有許多少見的珍藏。 想要欣賞最完整的中華文史珍寶,來故宮準沒錯。
走入氣候宜人的南台灣嘉義,踏進於2015年落成的故宮南部院區,在嶄新設計的建築風格之下,融合中華、印度及波斯三個古文明,並運用了傳統書法中, 濃墨、飛白以及渲染三種筆法, 分別代表不同方位的空間,也象徵著書法豐富的文化底蘊。 亞洲三大古文明,在歷史長河中匯聚交流,衍生出燦爛多元的亞洲藝術文化。 一生必造訪的博物館,你準備造訪了嗎?
更多資訊請洽:故宮好客A True Taiwanese Welcome https://www.npmtw.com/
Following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2020: "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National Palace Museum is looking forward to connecting international tourism through in-depth local travel. Let's fall in love with Taiwan!
Walking into the Northern Branch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is like stepping back in time and entering imperial China. With a collection of almost 700,000 artifacts, artworks and exhibits, prepare to immerse yourself in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Southern Branch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opened in Chiayi at the end of 2015. The building's exquisite design incorporates Chinese, Indian, and Persian elements, as well as traditional types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echniques. The exhibits cover three major ancient Asian civilizations as well as a diverse range of Asian art culture.
外雙溪 歷史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曾友貞《耄蝶圖》摩耶精舍舊藏,此畫是張大千母親曾友貞極其罕見的作品,大千兄弟最早的書畫啟蒙就是來自其母親曾友貞。還是在做姑娘的時候,曾友貞就練得了一手好女紅,尤其難得的是嗜書善畫,擅長工筆花鳥。曾友貞所繪花鳥工謹妍麗,在小縣城裡頗負盛名,人稱「張畫花」。
耄耋圖》畫於1918年。6年後,四川老翰林、著名藏畫家傅增湘先生在此畫上題了一段長文:
此戲貓舞蝶圖,內江張夫人曾氏友貞所繪也。夫人為吾友張君懷忠之室,清才雅藝,有趙達妹氏機針絲三絕之稱。此雖寫生小幀,而風韻靜逸,正復取法徐黃。夫近人之物,最為難工,宣和內府所藏,畫貓者惟取李靄之、王凝、何尊師三家。蓋其難固在能巧之外者矣。
33年前﹙1982年﹚5月第二個禮拜日,正是母親節,服務中山文獎會的收藏家李葉霜,是曾當內政部長黃季陸的女婿,喜愛中國字畫,經常出入骨董商店尋寶。他在牯嶺街舊書店發現張大千慈母曾友貞畫的「耄耋圖」印刷圖片,店長只知道是一幅白貍貓躺臥的圖畫,不知畫者是誰,只以普通價賣給李葉霜;這對書念得多又愛追根究柢的李葉霜來說真是喜出望外,此乃當時鼎名譽世大師之母的傑作,他直奔外雙溪摩耶精舍,請大千先生過目求證。
大千先生看到慈母「耄耋圖」手澤,激動顫抖,淚水奪眶而出,當下拜託在場香港「大成雜誌」主編沈葦窗、台灣國語日報總編羊汝德、東京李天海跟樂恕人,分別在港、台、日三地尋找,大千說:「此畫應該還在民間,打聽到時要錢給錢,要畫換畫!不顧一切、何種代價,就是要取得。」這是張氏曾友貞唯一被發現尚存作品,大千先生何只希望早早獲得?更是因為蘊藏意義非凡。惜隔年沉苇窗(1918-1995)才在香港寻获此画,无奈大千刚过世,便依其心愿挂于摩耶精舍中。
「耄耋圖」是畫一隻白色貍貓,蹲在草地上,有條長長漂亮白毛尾巴,雙眼凝神對著一棵淺磚色雁來紅,背後三朵白花,上方有隻白色蝴蝶。畫上左上方,是曾太夫人寫的「耄耋圖,戊午春,友貞張曾益」題款外,還有上二方印,一方是白文「張曾益」,一方是朱文「友貞」兩字。戊午是民國七年,距今已近百年。畫上還有四川著名藏書家傅增湘﹙沅叔﹚先生的長題,時在癸亥年,亦即此圖完成後六年。後來不知是收藏人請他加題,還是什麼狀況下,這位四川老翰林著實花費一番心力,加長題於此幅畫中。
張大千(1899-1983),四川內江人,名爰,字季爰,別署大千居士,齋名大風堂。自幼跟隨母親曾友貞(1861-1936)習畫,後於上海拜曾熙(1861-1930)、李瑞清(1867-1920)為師,學習詩文書畫。他的一生充滿傳奇,曾赴東瀛學習染織,又一度入寺為僧,戰火中還遠赴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民國卅八年後旅居海外,在亞、歐、美洲均舉辦過畫展,是廿世紀最負盛名之國畫大師。六十五年來臺定居,並終老於摩耶精舍。
大千先生的畫藝深受石濤(1642-1707)和八大山人(1626-1705)影響,並溯源至隋唐、北魏,長年沉浸於古代諸名家,盡收傳統筆墨技法之精髓,從山水到人物、花鳥、畜獸等,各種畫科無一不臻妙境。熱衷於古書畫的研究學習,讓他成為重要的鑑賞家,對繪畫史也有精闢見解。晚年發展出氣勢撼人的潑墨潑彩畫風,開拓水墨新境界,成為標誌性的代表。書法兼擅諸體,善於臨仿不同書風,更融合成奇肆雄強的鮮明書風,與其精妙畫風相得益彰。長達六十多年的畫齡,加上勤於創作,傳世作品數量空前龐大,為世人留下可觀的文化資產。
大千先生與國立故宮博物院關係匪淺,身後將他珍藏之書畫及用印遺贈予本院典藏,同時也將居所摩耶精舍捐出成立紀念館,由本院代為管理。今年適逢張大千一百二十歲生日,特從本院豐富典藏及國立歷史博物館寄存之作品中,精選出書畫精品、印章與珍貴照片,希望能具體反映大千先生早、中、晚不同時期的藝術特色與精神,讓觀眾重睹其精采絕倫的藝術傳奇與大師風采。(資料來源故宮網站/每日頭條/世界日報)
外雙溪 歷史 在 外雙溪景美女高15師生枉死竟因無預警洩洪 中視新聞20160607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30年前,高中期末考結束之後,台北外雙邊擠滿六百多名師生烤肉玩水,沒想到竟然碰到洪水宣洩而下,這場水難造成15人死亡,這當中有學生、有老師的小孩 ... ... <看更多>
外雙溪 歷史 在 台北市「雙溪中央社區」訊息交流中心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雙溪中央社區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shuangxi 能夠記錄家鄉的文字與圖像 ... 大家好,近期想去收容所領養浪犬,因為工時較長,請問外雙溪有付費寵物到府照護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