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無雷
看了斯卡羅之後,我想到一些自己小時候的事。
「你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我記得我小時候經常會被問這個問題,每次我都要花很長的時間來解釋。我爺爺當時跟著國民政府播遷來台,所以我等於是外省人的第二代,可是當初他認識我奶奶的時候,我奶奶是土生土長的閩南人(老實說看了這部片,我也不曉得怎樣才算「土生土長」,但至少當初我奶奶是這樣告訴我的)。
而這樣一種「外省與本省的組合」也出現在我爸媽那一代*。我媽也是來自於雲林和嘉義交界的「板頭厝」,從小家裡面都是講台語,我爸則是剛好相反,大部分的時候都講國語。再加上我爺爺擁有浙江口音的「國台語」,在我家裡面就充斥著3種語言:
1.國語(就是我們現在寫的文字語言),大多用在我和爸媽、學校老師同學之間的溝通。
2.閩南話(就是俗稱的台語),我媽有些時候罵人的時候會用台語,但大部分的情況下她還是講國語。據說我爸媽那個年代,還經歷過「不可以講台語」的限制期,印象當中我看過一本書裡面描寫到,小時候如果在學校講台語,會被老師處罰脖子上掛上狗牌,然後到走廊上罰站,上面寫著「我會說國語,不說台語」。
3.國台語。這應該算是我爺爺的發明,就是用他那個很特別的北方口音,講著國語台語交雜的語言。因為他的口音非常重,家裡面幾乎沒有什麼人可以聽得懂他在講什麼,只有我奶奶可以當翻譯機。我媽媽跟我嬸嬸,常常因為聽不懂爺爺說什麼而鬧笑話。有一次我跟爺爺說學校要練球,請媽媽幫我帶「網球拍」來,但我媽很困惑地帶了「兩個便當」來學校給我,還說是爺爺接了電話吩咐她要帶來的。我到現在還是無法理解為什麼這兩個完全無關的東西,在我媽的耳朵裡面聽起來是一樣的。
我的身分在班上並不算特別,許多同學們好像也就都是「本省與外省混血」。我記得有一段時間,學校裡的一些表單上面還要寫「籍貫」,我從小就被教導說那一格要填寫「浙江省浦江縣」。我先是問我媽什麼叫做籍貫?我媽說就是你的故鄉;我又問什麼是故鄉?我媽說就是「你祖先居住的地方」;接著我又繼續問祖先是什麼?我的祖先怎麼住在一個我連聽都沒聽過的地方?還有我們不是住在台北嗎?爺爺奶奶之前住在新莊,為什麼我們不是寫新莊?一連串的問題我媽媽聽了都煩了(從小我就是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最後我媽只好丟了那一句必殺的句子:「你長大以後就知道了。」
長大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個問題多麼的複雜。例如,雖然我爺爺是從大陸撤退過來,可是我奶奶是在那之前就住在台灣的閩南人,為什麼我的籍貫要「跟隨著爺爺」?除此之外,因為這種「本省跟外省家庭」的組合,又會勾起另外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投票的時候,到底要投給國民黨還是民進黨?
有一次我聽完爺爺當時東征西討、剿匪抗戰、大陸淪陷等等的英雄故事,我把爺爺的軍服從木製、沉甸甸的大箱子裡面拿出來,一邊想像他當初打仗帥氣的英姿,然後想著我爺爺都那麼帥了,蔣中正應該更帥!於是我問媽媽說,為什麼她這麼討厭蔣中正?她沒有很直接地說(我記得那時候才剛解嚴不到10年),她只是有點委婉地講了一句到現在我還記得很清楚的話:「有些人眼中的英雄,是另外一些人眼中的惡魔。」
當時我應該還沒有10歲,當然聽不懂這句話,只是把它記起來。一直到後來唸了過高中的歷史之後才發現,我媽說的那個「一些事」,原來指的是白色恐怖的那段時間。
事情已經過了這麼多年,我在想我這個尷尬的身分對我的影響到底是什麼?一直到前陣子去做榮格分析的時候,才突然意識到一件事:原來我滿20歲之後雖然有好多次投票的機會,但我經常都抗拒去投票,是因為我不曉得到底要蓋給哪一個顏色——投給國民黨的話,會對不起媽媽那邊;可是投給民進黨的話,又會對不起爺爺。不曉得有沒有人也有跟我類似的經驗,夾在「兩股勢力」當中,就像《斯卡羅》裡面的「統領埔」一樣(甚至是更多股的勢力)。
#以下有雷
當你所生活的社會環境鼓舞或者是尊崇某種主流民族、文化的時候,如果你是屬於少數文化的那一方,就會面臨一種糾結是——我到底要順服這個主流的文化、認同我是主流文化底下的一部分,還是我要找回我自己的根、承認自己原先的血統?
不論是哪一個選擇都是辛苦的。以阿杰來說,他已經很習慣講斯卡羅的族語了,可是由於進入了平地的社群,被逼迫只能夠講閩南話,甚至必須掩蓋自己的出身,才能在這個大環境底下求得溫飽跟生存;但另外一方面,不論他如何努力,都無法把「身上有斯卡羅血液」這件事情給抹煞掉。
「當你不知道要去哪裡的時候,每一個地方,都是你可能的方向」。
自我認同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歷經20年後的今天,當我重新再去思考當初我不斷被問的那個問題:「你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的時候,我終於可以很坦然地跟自己說:我是台灣人。
#斯卡羅 公共電視台
------
*這裡主要不是為了要挑起種族、黨派對立或省籍情結,而是想要透過我自己的故事來說明,在一個大時代底下,不同族群和身份的結合,會影響一個人對自己的定義看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不少人看我上公視台語台的影片 很驚訝我能整集用台語流利論政 其實這已經是我第三次上臺語台 但主持人好像還是很好奇 問我...
外省人口音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深圳街頭,冷風吹至,我點了支中華牌香煙,一邊等滴滴打車的司機到來,突然間一位披頭散髮的乞丐竟然走來,問我拿零錢。
從他操的口音,我聽出他不是本地人,我瞄了瞄,原來是個老外,街外只有攝氏六七度,他僅僅穿件破爛的外套,我想他應該很窮,原來那件外套是耐克的,他不止窮,還很不要臉。
我說沒有,他盯著我的華為手機,說用支付寶也可以,我不給反應,這個傻B竟哭起來,說美國被中國制裁後,經濟崩潰,全家流落街頭,他只好偷渡來到中國,自己已沒錢吃飯什麼什麼的。
我聽不下去,於是冷冷的指著街角的那間錢大媽:「晚上那裏有賣剩的免費肉可以拿,只是有點臭,你去拿吧。」他竟又哭了起來,說錢大媽的免費肉早就給附近的英國人搶了,他好像有點可憐,但我想他當日一定有份反對新疆棉花,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老外哭的樣子很滑稽,我想把這拍成短視頻放上抖音。
司機來了,我把那老外推開一邊趕快上車。以前的司機通常是外省人,現在多數是外國人,開車的是個金髮女司機,她笑容滿臉,不斷用國語跟我找話題,我不是省油的燈,一早知道她的意圖,於是我婉轉一點,問她是不是想跟我回家看愛奇藝,她歡喜若狂,但她也未免太直率,竟突然說什麼生一個中法混血兒一直是她的夢想,嚇得我從睡夢中驚醒起來。
畢竟五元人民幣就可以過一晚夜的網吧不易令我熟睡,但至少性價比夠高,我懷著滿意的心情離開網吧,精神奕奕地來到龍華新區,如果今天三和公司那邊能幫我找到九十元或者一百元日薪的散工,就實在太好了,我喜歡早上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期待,我忍不住笑了笑,我想這就是中國夢吧。
外省人口音 在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都蘭山中野書(4)刀鋸手
想送我禮物嗎?送我一個工具如何.....
來都蘭前,到潮州老街的農具五金行去看看。
我喜歡五金行,和《大武山下》的年輕阿忠一樣,傳統五金行裡的琳瑯滿目,像古董店或博物館一樣令人著迷。
「找什麼?」胖胖的中年老闆問。
「鋸子。」
他指出掛鋸子的架子,「你是哪裡來的?」
「本地人啊,」我說。
他搖搖頭,「你是外省人。從口音就知道。」
「外省人,」我說,「不也是本地人嗎?」
拿起一把木柄鋸子,套子上一層久積的灰塵。
「我是問,你的祖籍是哪裡啦⋯⋯」
「喔,湖南衡山。」
把鋸子從套裡拉出,刀鋸倒是鋒利得很。
「那你跟毛澤東、馬英九同鄉....」老闆高興地說,走過來接過我手中的刀鋸,然後看著我露出在口罩上的眼睛,「你是——你是——啊⋯⋯」他大叫一聲:「我有你的書......」
買了鋸子,帶到都蘭開始勞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哲學把我和我的同代人養成不沾泥土、不知勞動的讀書人。
不沾泥土,所以與土地疏離;不知勞動,所以與生活脫節、對勞動者無感,然後指點江山、夸夸其談——有點心虛吧?
到了山裡就得學會網購。網購來人生第一只電動起子,拿在手裡只覺慌張,還沒按下開關,已經害怕手指是不是即將要被戳一個洞。對機械之恐懼,心裡發毛,無以名狀。
用五金行的鋸子鋸竹子,跟拿起一支鉛筆來寫幾個字,應該一樣簡單吧?可是用力鋸了好一會兒,鋸齒不斷卡在竹子固執的關節裡。
畢竟是一隻從來不曾握過刀鋸的手。
「該買個電鋸嗎?」我問木工,「想自己修剪樹枝.....」
「不好不好,」木匠說,「電鋸很危險,你會鋸掉你的手.....」
這麼可怕?還是,勞動者輕蔑看我一眼,就覺得:這種一輩子只動腦不動手的「半邊人」,什麼都不要動吧。
我還是要研究一下究竟電鋸長什麼樣子,危險在哪裡啊⋯⋯
外省人口音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不少人看我上公視台語台的影片
很驚訝我能整集用台語流利論政
其實這已經是我第三次上臺語台
但主持人好像還是很好奇
問我是不是本省外省「一半一半」
大概是他仍停留在刻板印象
覺得國語標準大概是外省人
或者主張統一必然是外省人
這種印象顯然已經不準確
多數年輕人是國語台語都不標準
外省第三代更一堆搞台獨
比我這種正港本省人還更要極端
正確來講台語就是閩南語
在台灣通行的是學理上稱的「漳泉濫」
即原來壁壘分明的漳泉腔口已混在一起
當然台灣各地口音還是可以區分得出來
我對此也研究多年
因為父母一個台南一個臺北
他們的口音差異引起我感興趣去鑽研
看過我書的朋友一定知道
我從國中開始架網站寫日記評論政治
當時我還經常聽綠媒怎樣用台語給鄉親洗腦
更多次CALL IN到汪笨湖的台灣心聲去嗆綠
用台語跟鐵桿民進黨的阿公辯論
其實像阿公那種「綠到出汁」的鄉下人
並非現在年輕一代否定歷史、讀西方書
而是認為國民黨外省權貴壟斷統治階級
台灣人應該也要能出頭天
卻不知是成全了那些日據時代的三腳仔
利用省籍意識奪回他們的權位
把台灣帶向親美媚日仇中之路
斷送台灣本土庶民加入中國崛起的前程
父親戒嚴時期就參加黨外演講
比後來才倒向民進黨者更前衛
他老早看出民進黨煽動仇恨奪權的把戲
一旦執政還繼續沉迷鬥爭
必然會是台灣衰敗的開始
今天用保留中原古音的台灣閩南語
也就是祖先傳下來的河洛話
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不知道你喜不喜歡?
讓我們期待再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