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think I’m good enough to get a promotion.】
連假後第一天工作日,來聊聊升遷小故事
升不上去到底哪裡出了錯?
以下為 Sonny 老師第一視角撰寫
Sonny老師的翻譯&教學札記
(故事經歷已經當事人同意後分享)
-
你知道英文寫作的好壞
可能影響你的職涯甚至人生嗎?
去年有位中階主管來找我求救
他在公司的績效很不錯
工作態度積極、待人客氣和善
但申請了很多次升遷或外派
都屢屢碰壁
他說高階主管全是英語人士
懷疑自己的溝通是不是出了問題
我聽完馬上就跟他說:
可以借我看看你寫的 e-mail 嗎?
不看則已,一看差點昏去(台語)
申請升遷的那篇 e-mail 破綻百出
而且 1️⃣ 第一句就有很大的問題:
I think I’m good enough to get a promotion.
除了信件沒有適當的開頭之外
怎麼會用這麼直接的語氣「要求」升遷呢?
於是我開始跟他講解正式信件
寫作時的原則和概念
請他盡量使用:
This letter is to request a promotion from my current role of ______ to the open role of ______. 這樣的句型和語氣
2️⃣ 第二個比較大的問題
是他雖然有良好的績效和表現
卻沒有具體、量化地描述出來
只寫了:
My excellent performance has increased sales since 2018.
於是我建議他改成:
During the past three years, I have boosted product sales by 12%, trained 15 junior employees, and saved departmental cost by 10%.
用「平行結構」(parallelism) 的方式
把自己成就的細節一一描述出來
3️⃣ 最後,他的信件用 Best 來結尾
稍嫌不夠正式
我建議他改成 Sincerely
向他講解完所有信件細節後
我請他下一封 promotion request 就這樣寫
然後祝他好運
就在上週
我收到了他的感謝信
說成功拿到了外派美國的高階職位
負責面試的主管還跟他說
他的 e-mail 寫得很不錯
這讓我覺得非常開心
果然不好的寫作就像一塊 #絆腳石
好的寫作卻像一塊 #敲門磚
可以幫你開啟無限的機會
-
Sonny 老師是台灣浩首席筆譯老師
7 年來,我一路看著老師
如何投入研發心力
打造台灣同學的優質英文寫作課程
老師最近和 Hahow 好學校
合作了「寫作學習計畫」
讓同學到 10/16 23:59 前
都能享 85 折優惠價格
真心大推給想學好英文寫作的你:
https://hahow.in/cr/sonny-eng-writing2
#email真的很重要
#聽說筆譯班的大家都被噹過一波🤫
#不斷注意細節是進步的關鍵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際法的日內瓦公約裡明明就規定了「醫療隊無論何時均應受尊重和保護,並不應成為攻擊的對象。」為什麼這幾年來還是聽到越來越多醫療團隊受到攻擊的新聞出現。 但其實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這幾年來聽到越來越多在中東以及非洲地區的NGO團體,被他們正在幫助的當地人民厭惡。」不管你是醫療人員還是誰,基本上只...
外派到美國英文 在 賴清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誠摯地歡迎美國在台協會孫曉雅處長上任!
孫處長外交官生涯最初外派的地方就是台灣,相信經過30年豐富完整的歷練後,這次回到台灣擔任AIT處長,一定能夠為台美關係帶來更堅實、更美好的進展。
近年來,在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努力下,台美關係不斷提升,包括成立台美「印太民主治理諮商」,在區域內共同推廣民主與人權等普世價值,也成功推動台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並將關注的議題與領域,擴展到全球更多區域。
我們感謝美國政府肯定台灣,並聯合理念相近國家,共同表達對於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視,台灣會是世界民主陣線中重要的夥伴。
再次歡迎孫處長來到台灣履新,期盼持續深化台美兩國堅實的全球夥伴關係,攜手合作保護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同時對區域及全球的和平及穩定做出更多貢獻。
外派到美國英文 在 賴清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上,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在總統府頒授 #大綬景星勳章 給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感謝他長期來對深化台美關係的努力。
酈英傑處長年輕的時候就以傳教士身分來到台灣,第一次外派也是到台灣,因為有如此深厚的緣分,酈英傑處長特別了解台灣、珍惜台灣。
在任三年期間,酈英傑處長和蔡英文總統及外交團隊密切配合,上任之初處長所提出的「四個增進」:增進台美安全合作、增進台美經濟與商業關係、增進台灣在全球社會的角色、增進台美人民關係,也在這幾年一一達成,並積極推動台美間各領域的對話平台及合作機制,成果卓越,將台美關係推向高峰,是名符其實的 #真朋友真進展。
時間過得很快,我和即將離任的酈英傑處長有許多美好的互動,無論是常常針對國際情勢、台美關係交換看法,還是一起看棒球、品嚐台灣美食,今年春天甚至一起走訪阿里山特富野古道及達邦部落,這些都是令人難忘的珍貴回憶。
謝謝酈英傑處長在任內對民主台灣的支持,期盼未來,不管身處何處或在什麼位置,都能持續關心台灣、支持台灣,台灣人民也將永遠張開雙臂,歡迎您再度回到台灣。
恭喜酈英傑處長,請帶著台灣人民滿滿的祝福,邁向下一站,願一切順利成功。
外派到美國英文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際法的日內瓦公約裡明明就規定了「醫療隊無論何時均應受尊重和保護,並不應成為攻擊的對象。」為什麼這幾年來還是聽到越來越多醫療團隊受到攻擊的新聞出現。
但其實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這幾年來聽到越來越多在中東以及非洲地區的NGO團體,被他們正在幫助的當地人民厭惡。」不管你是醫療人員還是誰,基本上只要你是外來的白人,都很有可能會被當地民眾討厭;因為排外的風氣越是盛行,就會讓這些NGO團體所面臨的風險跟著升高。只不過醫療人員在國際間有明確的保障共識,所以被攻擊的新聞才特別顯眼。
雖然許多NGO團體來到當地,都為當地帶來許多實質的貢獻,但是,卻也帶來很多本來沒有的社會或是文化的衝突。有些是因為NGO內部人員或是組織本身的腐敗,對當地人民反而造成更嚴重的傷害。比如說在肯亞,因為當地政治穩定、氣候宜人,大部分的人都會說英文,是許多人參與NGO工作的首選。但是當地的NGO協調委員會就曾經說過,在肯亞活動的NGO人員大概有一萬兩千人,但是大部分做的都是一些其實沒什麼路用的工作,又可以領比當地人平均多四倍的薪水。有的NGO為了吸引外派人員,提供很好的福利措施,給房子、車子、保險,小孩子來有高級學校可以讀、家裡還可以請清潔人員和廚師等。這樣的規格對比當地還有36%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自然會衍伸出不少問題。
之前衛報更曾經報導過,有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內部人員寫email對媒體爆料,說資深長官挪用防治伊波拉病毒的錢,幫自己的女朋友買機票,還有用不合理的高價從杜拜空運車輛。email裡還有提到,很多WHO的人員對非洲當地人有嚴重的歧視。如果這個爆料是真的,那就是WHO的人員自己把事情變成種族問題。
這還不是最誇張的例子喔。我看到最誇張的例子,有一個美國籍的Katie Meyler,跟賴比瑞亞籍的Macintosh Johnson,兩個人一起在賴比瑞亞幫助政府設立學校。本來賴比瑞亞大概有60%的失學兒童,政府一聽說有人要來幫忙當然超開心的啊,他們就一直合作總共開了19間學校,在2013年的時候盛大開幕。結果還不到一年,隔年年一月就有護士發現學生感染了性病,結果竟然是被這個共同創辦人Macintosh Johnson強暴。
後續的調查還發現受害者根本不只這一個人,是大概30個人左右,年紀最小的受害者當時還只有10歲。後來這個Macintosh Johnson很快就被逮捕了,在2016年死在監獄裡,死因是愛滋病的併發症。
這都只是一些NGO團體反而帶來很多麻煩的例子,總而言之,在這些國家就已經普遍對於西方來的白人越來越不信任,甚至已經強烈到不少人希望這些人通通滾回去。雖然NGO團體對當地還是有不少貢獻,但就是會有豬隊友抱著「哎呀你們好可憐喲」、「哎呀我來幫幫你們這些落後國家吧」的這種「白人救世主情結」。
而且有些NGO或是民間志願組織,雖然這些名字聽起來都很厲害,但沒有任何單位可以來保證他們擁有專業技能與水準。所以當這些團體做著跨國援助時,基本上都只能靠各個國家自己跟這些團體互相協調。啊出包了怎麼辦,負責人最多最多就破產或是被判刑,大部分都是跑回自己國家被罵一罵就沒事了。但是他們所帶來幾乎的都是一些社會規模的問題,都不是只要少少幾個創辦人或是內部人員負責就可以處理的。要是真的出事了怎麼辦,這些國家難道就倒霉嗎?
因此前一陣子在非洲出現了一個叫做”No White Saviors”的團體,有當地人也有美國人,雖然規模不大,但宗旨是要呼籲大家在投入自己的資源參與援助之前,先花點時間多了解你想要幫助的人、國家、社會以及文化。才不會到了當地反而帶來更多問題。
在現今的國際環境,任何只要掛上”國際”的名字以乎就變得更困難。不管是救援工作或是各種跨國的經濟、文化協助,都是非常需要當地人民與NGO團體長期的信任及合作,才能有效推展。也許我們以前在全球化的年代,對與外國的交往,太強調好的地方,太忽略了壞的地方,造成反對全球化的勢力全面反擊。
但看到這些想要幫助人的救援人員這樣被攻擊,我不禁要想,是不是又只看到壞的地方,但把好的地方全都抹去了呢?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外派到美國英文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天邀請到的來賓是獨立音樂創作歌手,慈謙。
慈謙是金門女孩,在單親家庭長大,一年前因為老公工作外派美國,目前定居於波特蘭,這次因為入選高雄市文化局舉辦的「南面而歌」-新世代台語歌創作獎助徵選活動,回台錄製歌曲《女》。她說這首歌創作的動機,是因為不滿性別上的差異,遭到不同對待而寫。當然在聽的時候你可能感覺不明顯,我也在訪談中針對這點跟她聊了許多。
她今天跟我們分享了很多人生故事,慈謙的媽媽在她五歲時因為生病過世,之後就跟著爸爸和弟弟一起生活。爸爸對於女生成長上的不熟悉,讓慈謙對於牽手、擁抱等親密感的肢體接觸多了一點焦慮感。而成長環境較缺乏女性,或許是她對性別議題特別敏感的原因之一。
其實她在寫信給我們的時候也提到,她在婚姻上原本是打著不婚主義,結果卻因為一些因素,讓她下定決心想要走入婚姻,那是什麼呢?另外她在創作時常常會英文和台語夾雜,是為什麼呢?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
也可以在下面的平台上收聽!
Apple Podcast ➡ https://apple.co/2GJEPfs
Spotify ➡ https://spoti.fi/2P5alMP
Castbox ➡ http://bit.ly/2Ewqtmh
Soundcloud ➡ https://soundcloud.com/drink-with-mario/
自動切換:https://link.chtbl.com/drinkwithmario
本集內有使用以下音樂:
Something Elated by Broke For Free
Creative Commons CC BY 3.0
http://freemusicarchive.org/music/Broke_For_Free/Something_EP/Broke_For_Free_-_Something_EP_-_05_Something_Elated
《女》 TzChien慈謙 OP:TzChien慈謙
https://streetvoice.com/TzChien/songs/581250/
《Lantern Light》 TzChien慈謙 OP:TzChien慈謙
https://tzchien.bandcamp.com/track/lantern-light
外派到美國英文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bit.ly/2sQj9bZ
來賓:Ruby、蔣偉文、阿諾
各國型男:賈斯汀、夢多、費丹尼、佩德羅、柯龍、貝尼托
外國人到底有多愛派對?最夯的派對裝扮是什麼?今晚型男驚喜大變身!!美國人辦派對的原因,竟是為了報復鄰居?!法國人舉辦無酒派對,只因小孩開口講第一句話?!老外辦趴糗事連連!!費丹尼喝醉竟弄丟不會中英文的巴西表哥?!夢多第一次在台灣參加萬聖節,竟因為服裝不整而被擋下?!老外辦的派對到底還能多荒謬、多爆笑?精彩內容請鎖定晚間11:00《二分之一強》!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bit.ly/2Jg6lG5
★最新【媽媽好神】►►https://goo.gl/TcnPQi
★最新【醫師好辣】►►http://bit.ly/2JiOcsa
★最新【太太狠犀利】►►https://goo.gl/DzRXXq
★特別推薦【請你跟我這樣過】►►https://goo.gl/shPoiw
★訂閱【醫師好辣】Youtube►► https://bit.ly/2L6f2jz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