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國工作生活
說起來不知不覺自己已經在英國待了四年了,一開始其實沒有想過會在這邊待這麼久,原本以為只是要來唸一年研究所,然後來了以後也是抱持著如果找得到工作就留下來的心態,結果真的找到了工作,也真的在英國工作了幾乎三年了。
這四年來明顯進步最多的應該是英文吧!一開始來的時候連去買東西都覺得緊張,但是在學校的好處是,學校裡有很多外國人,雖然我自己的學院都是英國居多,但平常還是會有很多機會跟不同國家的人接觸。
開始上班以後,由於可能性是因為在劍橋,公司大部分的人都是英國人,而且都是白人男性居多,就是很刻板印象中的英國公司。雖然公司上面積極推動Diversity, 可是實際上公司裡面,還是很難實行。
第二間公司是新創,因為公司的創辦人是葡萄牙人,所以公司裡面就有一部分都是葡萄牙人,然後其他還是都英國人。
以Team來說的話,這兩間公司,我都是團隊裡面唯一的女生,唯一的外國人。
一開始我其實不太明白Diversity的重要性,就是覺得,去上班下班這樣,反正在公司裡面還是有跟自己比較要好的同事就好,跟團隊的人也不會好到可以在工作以外的時間聯繫。而且其他的Team member好像也不太會一起吃飯,一起做什麼事情。
因為我從來沒在台灣當過工程師,我其實不太知道在台灣的話,工程師大家會不會一起吃飯,一起出去玩,就跟日劇一樣。(我目前的印象是月薪嬌妻)
在第一間公司的時候,因為我是以Graduate 的身份加入,所以我們所有的Graduate會有一些集體受訓,Workshop之類的,中午我們也都會一起吃飯。現在想想也很奇怪,我前公司是那種開放式的餐廳,食堂那種,就是大家去打飯,然後自己找個位子吃,可是我們Graduate 永遠都是自己聚一桌,然後Apprenticeship 他們聚一桌,剩下的很多都是資深的人,他們自己聚一桌。
大部分的人下班可能會去踢個足球,公司每個禮拜一有踢足球,然後禮拜二還三有那種桌遊或者打桌球的活動。但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幾個人(年紀比較大的人),跟我主管。我的主管是一個很會social的人,也是他們那屆唯一在那間公司待這麼久的Graduate, 他從畢業以後就在那邊做了十年。
不過除此之外,好像公司裡的人也不太會有其他交流,大家下班後都還是想要快點回家去接小孩,然後假日也是留給家人,在公司討論的話題也比較多是,小孩唸的是哪一間學校,或者小孩升學問題。再來就是退休問題,因為公司很多人都是在撐個幾就可以退休了。就是個,養老的公司。
第二間公司可能因為是新創,大家都是年輕人,而且大家都是念同一間學校的。因為是在劍橋之類的吧!大家都是在劍橋長大的孩子,他們幾乎都是同一間學校的畢業生,小學,國高中這樣,然後很喜歡出去喝酒,他們的social大部分就是喝酒。公司原本每個禮拜五是會有酒可以喝,說要下班後喝,後來就變成大家四五點就開始喝,基本上禮拜五下午大家也不想工作。
可是也因為是年輕人,所以即使公司只有二十幾個人,還是會互看不爽,會分派系,而且特別愛討論八卦。例如討論誰跟誰中午去打一炮再回來之類的。也會討論誰的朋友的性器官多大之類的。或者上床的經驗等等。
然後在辦公室,也不太像辦公室,非常的熱鬧,就是大家可能會沒事就開始大聲喧嘩,唱歌,把球丟來丟去,然後跑來跑去之類的。或者就在辦公室大吵,他們如果有互相不認同的議題,就會開始吵架。而且是那種,誰是最好的饒舌歌手那種議題,或者是白人到底能不能唱黑人寫的Rap之類的那種問題,跟工作一點都沒關的問題。
公司整體氛圍就是很像,大學生的生活之類的。因為新創沒有太多錢,也不容易找人,他們就很喜歡都聘用剛畢業的大學生,這大概也是一個問題。雖然我一開始跟大部分的台灣人對英國人的印象都是,18歲以後獨立自主,但實際上英國並不是這樣的,來了以後發現很多人,畢業以後還是住家裡吃家裡,花家裡的錢。同事們也有些是這樣,付不起房租在跟爸媽“借錢”。
而且雖然我們是金融服務業,但公司裡面的同事們,好幾個都有財務問題,例如卡債或者Overdraft, 然後有一餐沒一餐也無所謂,有錢就快點花。否則就是住家裡,爸媽把東西準備好,自己賺的錢自己快點花光。
當然公司還是有一些普通的人,過著普通的生活就是了。
總之在我到第三間公司之前,我根本就不太清楚,所謂的Diversity是什麼,融入不了就融入不了,反正自己把事情做好就好,應該說這種小細節,平常也不會太去注意,就是反正大家這樣就跟著大家這樣。
在前兩間公司,大家其實也是非常的,刻板印象,觀念之類的吧!又或者說有點Middle Class, 實際上我不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不過胖子公司也是非常的單一,他們公司三十個人左右,一個女生都沒有,然後幾乎全是白人男性,幾乎全是英國人。所以我有想過,是不是因為是在劍橋的關係呢?
進現在的公司到現在差不多快兩個月,我也還在學習融入,可以感受到的是,這間公司有很多超級聰明的人,而且大家對於寫code非常有熱情,就像我說很多是從別的領域轉職過來的人,他們也工作的非常非常認真,例如比別人早到公司,比別人晚下班,可能早上八點到公司做到六七點,當然這邊的公司可能無法跟台灣比啦!但在我前兩間公司,大家都是,可能九點十點到,四五點走人,而且很重視所謂的life work balance。
現在的公司會感覺,大家幾乎下班沒事就一直寫code, 假日也寫code,否則就是去參與一些環境議題,LGBT活動。公司一開始就有訓練,關於使用She/He/They這些詞彙,還有不要一直用Hey Guys,公司還會發一些貼紙會徽章,還有在Email簽名黨可以駐名你希望被怎麼稱呼。也有關於性別認同和性傾向這部分的訓練。當然還有跨性別,跟變性這類的。公司的廁所也是不分性別的。
另外公司裡面,有超多女性工程師,大概有一半吧!公司內也有許多是LGBT, 讓人覺得真的是Diversity, 不同國籍,不同膚色都有!
而且可以討論的話題也不只是喝酒,或者投資買房,小孩升學那類的,或者性生活跟名人八卦。
在現在的公司,大家討論得幾乎都是種族歧視議題,人權議題,科技道德問題,環境保護議題,動物議題,還有各種政治文化社會教育,全球議題。最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事,上次在西敏寺抗議環境議題的活動,公司也是大家集體參加。
大家都熱愛了解全球的歷史地理,全球性的議題,還有怎麼解決貧富差距,怎麼幫助流浪漢,怎麼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好。
說起來慚愧,我onboard的第一天,跟我一起onboard的有一個孟加拉女生,他也是Developer,她老公在Google, 他告訴我他有另外兩個孟加拉朋友在台灣的Google。我想說的是,聽到孟加拉,除了老虎我實在想不到其他的,然後跟我其他台灣朋友聊到這件事情,台灣的人可能會想到Primark很多孟加拉做的衣服。
我發現自己怎麼會這麼無知,回家後立馬Google孟加拉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有什麼東西,我怎麼會對這個國家一無所知,而且只知道一些,好像是負面的東西。
另外還有一個跟我一起onboard的是保加利亞人,也是Developer, 然後我們要一起替對方畫海報,他畫了台灣的國旗,所以我也決定畫保加利亞的國旗,我發現我也是對這個國家一無所知,發現自己唸了四年歷史系,怎麼會對於其他國家的歷史知識這麼貧乏。
我們所學的歷史地理,一大堆是在中國,剩下的是在什麼,四大古文明,然後歐美,不然就是日本,基本上沒什麼在提到孟加拉或者保加利亞,然後普遍我們也不會想到說我們需要了解。我甚至不知道印度也說孟加拉語。
不知道大家想知道或者想像中的英國生活是怎麼樣的。在我來英國之前,我通常只想知道,在英國生活費多少錢,買菜吃飯去哪裡,有沒有好吃的餐廳,有沒有珍奶店,或者機場在哪,要怎麼搭車怎麼買票,天氣冷不冷,購物指南等等。
但實際上,那些東西等來了英國,大概花個一兩個月就可以熟悉了,甚至不需要一個月,這邊有很多的台灣人提供很多資訊,也有很多中國人會給你很多資訊。或者你用英文自己Google也很快。
可是有很多人,來了英國很久,還是覺得自已無法融入,應該說在怎麼樣,都不會覺得,自己是英國人。這可能跟台灣的文化也有關係。在英國他們很介意的一點是,不管你長什麼樣子,你說什麼語言,你都可能是英國人。
的確,像我們這樣在這邊拿T2工作五年的人,工作五年以後就可以拿永居,然後永居住滿一年就可以申請護照變成英國人。當然即使拿了護照,有多少人會自己認同自己是英國人?大部分台灣人會覺得,我只是拿了別國的護照,這個叫雙重國籍,但我自始自終都只覺得自己是台灣人。
就像我第一任房東,他從台灣帶全家大小來,在這邊住了快四十年,他老婆幾乎不太會說英文,他們也是英國人,他們也是在這買養大兩個孩子。可是他們也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一種很矛盾的概念。我們想要拿國籍,只是覺得這個對我們的未來發展好,我們也不想融入當地文化,也不想了解當地的歷史,不關心這個國家的政治。就是一種,要不是為了養家活口我也不會來這的心態。
我覺得自己以前也有一點是這種感覺,所以現在想想又更覺得慚愧。畢竟這個就是移民衝突的開端。應該說,某種程度上我們會希望當地人接納我們,但某種程度上我們又覺得我們跟他們不一樣,他們是外國人。就像我們在台灣,某種程度上我們覺得越南新娘不是台灣人,可是又覺得他們既然來了台灣想要在這邊生活,就要認同台灣,愛台灣,成為真正的台灣人。
而且要入籍台灣好像叫做“歸化“的樣子,其實我也不太懂為什麼要用這詞,好像是把別人看成比較低等的感覺,然後讓他們可以正當的歸順於正統?
反正這些事情大概是跟二十世紀時建立的法規有關,可能無法去追溯。
總之,在英國生活的這四年,進步最多的大概就是自己的思想吧!開始會想去了解當地的人都在做什麼,最大的不同應該還是在於同事之間,同事真的讓我會有所改變。
我也覺得自己很幸運在第二間公司認識了從馬爾他來的同事,在此之前我根本對馬爾他一無所知,但我現在卻很想去馬爾他看看。更有趣的是,馬爾他語言其實是阿拉伯語係,這我也一點都不知道。
至於吃喝玩樂那些,在倫敦的話,基本上我覺得已經跟台北很接近了,各種珍奶飲料店都有,連麥吉都有,也有艋舺雞排。倫敦也很多賣台灣食物的餐廳,當然就是價錢略高,可能無法像在台灣每天喝飲料這樣喝,就會變成一種奢侈。中日韓食物也是應有盡有,什麼海底撈,什麼一風堂,鼎泰豐等等。
之後我再來做一個飲料店的評比好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