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頭條】中國「亡羊補牢」填補監管漏洞
面對資本外流壓力的上升,中國宣佈將加強個人購匯事項申報和事後核查力度,以防止利用購匯便利違規從事包括海外購房和投資在內的交易。
外匯局在12月31日晚間稱,中國國際收支個人購匯中存在一些漏洞,致使部分違規、欺詐、洗錢等行為時有發生,包括利用經常項目從事海外購房和投資等資本項目交易, 還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地下錢莊等違法行為。為此,中國將完善個人外匯資訊申報等相關管理。
自2017年1月1日起銀行採用的《個人購匯申請書》中註明,境內個人辦理購匯業務時,不得用於境外買房、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性返還分紅類保險等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此前居民購匯填寫表格時無需做類似保證。儘管海外購房及投資屬於中國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但此前由於沒有具體條令禁止,境內居民仍通過各種渠道購匯赴境外購買保險及置買房產。
《個人購匯申請書》中的其他要求:
·客戶註明預計用匯時間,具體到年和月
·申報具體購匯用途資訊,如因私旅遊、境外留學、探親、境外就醫、貨物貿易、非投資類保險等,
·承諾不得參與洗錢、逃稅、地下錢莊交易等違法違規活動
·承諾不得出借或借用他人的便利化額度購匯
外匯局在答記者問中還表示,完善個人外匯資訊申報管理不涉及個人外匯管理政策調整,個人年度購匯5萬美元便利化額度沒有變化,但細化申報內容明晰個人購付匯應遵循的規則和相應的法律責任,且外匯局將對個人申報進行事中事後抽查並加大懲處力度。
對此,中信銀行國際中國首席經濟師兼策略師廖群在採訪中表示,這些舉措的大背景是人民幣貶值以及外匯儲備減少。
「雖然個人5萬美元購匯額度沒有變化,但在執行層面,抹去了過去的灰色地帶,」他說,「過去執行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現象,現在兩隻眼睛都睜開了。」
人民幣匯率剛剛走過逾20年來最大貶值年,資本外流形式也日益惡化。官方外匯儲備自2014年年中接近4萬億美元的歷史高點開始已下降9000多億美元,逼近3萬億的心理關口,而1月起個人購匯額度重置勢將給監管層和銀行造成更大壓力,外儲跌破3萬億美元,達到警戒線水平應該不是很遙遠的事。
外匯局並稱,個人在境內配置外幣資產的選擇面較窄,只能持有外幣存款或購買品種有限的外幣理財,而當前外幣存款利息和外幣理財收益率都明顯低於人民幣存款和理財,且國際匯市波動頻繁,人民幣有效匯率基本穩定,對美元匯率雙向波動,市場主體持有外幣資產的收益還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彭博社新聞)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