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今日無確診個案
#案12767三採仍陰性_與中央確認後銷案
#累計個案數減1
宜蘭今(16)日無新增個案,並銷號1例個案。上周確診的案12767經醫療機構利用兩台機器進行第三次採檢皆為陰性,經縣府與中央昆陽實驗室討論,判定該案屬誤差值範圍之內,非確診個案予以銷號,宜蘭目前確診總案數從94案調降為93案。
疫情爆發以來,許多善心人士捐贈物資協助縣府抗疫。在此特別感謝賈永婕小姐、富邦集團、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及各界善心個人與團體,捐贈10台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其中5台給縣內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5台給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讓防疫工作能夠更加完備及發揮效力。
三級防疫期間正值盛夏,除了瓜類盛產,也是宜蘭茶出產的季節。宜蘭茶的茶品各具風味,鄉親好朋友不可錯過,一來生津止渴、舒緩暑氣,也可降燥解憂,讓我們可以稍稍排除這陣子的緊張與壓力。
宜蘭茶種植面積達163公頃,總產量110噸,在雪山山脈純淨水源滋養下,茶葉品質極佳,不論是大同鄉玉蘭茶、冬山鄉素馨茶、三星鄉上將茶、礁溪鄉五峰茗茶,都各有愛好者。
縣內農會及茶農秉持「溯源、安心、健康、優質」的理念為各位焙製好茶,歡迎全國鄉親好友快快訂購。洽詢專線:冬山鄉農會03-9594025、三星地區農會03-9893170#41及礁溪鄉農會03-9882033#110。
壓力中心實驗誤差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提升蘭陽地區防疫能量,陽明交通大學在林奇宏校長指示下,已將校內基因體中心高通量核酸檢測系統,移設位於宜蘭縣的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設備測試完成後於上周啟用,估計每日最大檢驗量可達1500件以上,將可乘載近八成蘭陽地區的檢驗量能。
陽明交大附設醫院檢驗科黃智生主任表示,此系統一般是研究型實驗室專用,特色是高通量的核酸檢測系統,在機械手臂自動分注系統的協助下,試劑以及檢體加到384孔盤時可避免人為誤差造成檢體加錯,且機械手臂運作時,人員又可以繼續執行分裝檢體以及萃取的步驟,不會浪費時間,亦可降低醫檢人員的工作負擔及壓力。
陽明交大附設醫院為宜蘭縣唯一傳染病專責醫院,去年已建置縣內首座P2實驗室專責核酸病毒檢測。過去檢驗量能從每日處理800件檢體,如今一舉大幅提升至每日最大檢驗量可達1,500件以上,若以宜蘭縣粗估每日最大檢體量約2,000件的情況下,陽明交大附設醫院已可乘載趨近八成以上檢驗量能,在速度決戰疫情的關鍵時刻讓宜蘭縣的疫情防治效能大為躍進,掌握最關鍵的檢測速度與確診時間,防堵疫情力守蘭陽平原。
林奇宏校長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附設醫院在蘭陽地區擔負了疫情防治專責醫院的重要任務,尤其防堵疫情破口關鍵點在於病毒的檢測速度與確診時間,因此,首要加速宜蘭縣社區篩檢作業,檢測需求勢必大量增加並且要達成「確診報告及時性,零回歸校正」的目標。林奇宏校長說,校方有充足的生物科技研究能量也絕對力挺陽明交大醫院共同守護宜蘭,因此,立即指示校方支援檢驗人力同時將核酸檢測設備系統移設附設醫院,以擴增專責實驗室檢驗量能。
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院長楊純豪表示,疫情持續延燒,感謝宜蘭縣政府對陽明交大醫院的支持投注蘭陽首座專責實驗室,奠基我們持續擴大實驗室檢驗量能的基礎,才能承擔全縣各醫院及篩檢站的檢體檢測量,光自今年5月疫情大爆發迄今已檢測約14,000件檢體,而今,能再加上校方大力奧援,由學校挹注資源結合臨床使用,是我們的優勢,相信在學校、縣政府的支持通力合作下,陽明交大醫院堅實的團隊有信心持續加速與時間賽跑,以快速準確地篩出社區中的確診者,防堵疫情力守蘭陽平原。
壓力中心實驗誤差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身體記憶比大腦學習更可靠》
這是一本”找感受度”的書
當你要教一個小朋友騎腳車, 游泳, 或是任何技能時, 會鉅細彌遺地把所有執行方法交代清楚才讓他們開始嘗試嗎? 又或者說, 每一個人都會騎腳踏車, 但是隨便找一個人描述一下他們怎麼可以一遍前進一邊維持平恆其實是有困難的
在近代, 絕大多數的學校教育都遵行的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的身心二元論: 人類的心智是由大腦發展出來的, 而身體只是智慧的一個載體. 因此所有學校教育全力注重在語文數學社會之類的理論課程上, 體育課的時間相對被壓縮. 因為人們相信使用統計化與系統化的學習, 可以有效地提升邏輯與辯思能力, 這也是被認為是未來人類發展的主要方式
從傳說笛卡爾製造了一個女兒的機器人開始, 人類就開始醉心於人工智能的開發. 而過去幾年, 機器首先在西洋棋盤上擊敗了人類之後, 最新的技術AlphaGo也在數年前連續三次完勝人類的圍棋冠軍柯潔! 至此, 人工智能的新紀元降臨, 電腦的運算速度與儲存資訊量是人類所遙不可及的!
完了完了, “機械公敵”的電影世界要成真了..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在街上可以看見越來越多裝配有輔助駕駛的車子, 但是不管什麼品牌的車商, 一開始信誓旦旦的跨下海口他們可以在幾年知道製造出第五級自動駕駛的汽車商 (100%不需要人類), 在過去幾年之中紛紛宣布: 要達到這個目標比他們想像中的困難 (但是只有馬斯克對此還表示出非常大的信心)
在自動駕駛系統中, 設計師把所有的汽車動作透過數據而模組化, 讓它們可以經過運算而在路上控制車體的動作. 但是最大的困難就是在不管是任何道路之中的實際情況是瞬息萬變的, 包含突然改變的風速, 掉落的障礙物, 無預警闖入小動物等等, 這些都與在有固定範圍以及明確規則下的棋盤內不同. 所以我們知道, 將一個醫療機器人放在手機製作的生產線上一定會出現大問題, 因為外在環境已經改變了, 與在電腦內原先預設的演算程式不一樣, 工作人員除了改造外形之外, 也需要重新設計所有軟體
當你聞到了一個熟悉的麵包味道, 回憶會馬上把你拉回兒時放學時經過一家麵包店的情景; 當你看到了前男/女友留下來的一個小物品時, 腦中馬上會浮現在當初在相處時對於這個東西的回憶; 當你聽到了一首流行老歌時, 時空在瞬時間會轉換回到學生時代, 可以讓你徜徉其中不可自拔
我們所認知的世界, 除了先經過大腦的思考與分析之外, 也靠我們其他的感官所汲取的資訊同時輸入所建構起來, 這就是”體驗”. 身體的感知能力, 就是記憶的中心. 在學習時, 讓全身的感官同時參與, 就可以幫我們打造更多層次的大腦地題, 這也是我們在運動時常常提到的”本體感覺”. 我們的五感 (視覺, 聽覺, 觸覺, 味覺與嗅覺) 從身體各處接收到無數資訊後, 轉化為電位傳回中樞神經系統, 而形成了第六感: 直覺
有的時候迷路時, 你會很自然地知道要往哪一個方向轉彎; 在很短時間內要做一個決定時, 你當下會不假思索地做出選擇; 甚至是你可以下意識的分辨出你眼前的這個人是否在說謊. 這些都是直覺, 而直覺靠的就是所有感官經驗的累績. 這不是透過系統模組化與運算就可以做得到的
書中有提到好幾個例子: 華爾街的金融顧問僅僅使用統計分析的數字來決定未來的投資方向, 但是到最後對於市場的預測往往與實際上有很大的落差; 一些消費用品的廣告鎖定了特定的目標族群, 但是經常發現與與想像中買氣完全不一致. 因為第一, 數據呈現的是一個平均值, 無法表明一些誤差的來源, 第二, 冷冰冰的統計結果沒有情感, 無法體現消費者實際市場上瞬息萬變的思考模式
在我個人的記憶力就有一個印相很深的例子: 在某一年, 我服務的某一間公司很大器的砸重金買了上海地鐵二號線一個月的廣告, 二號線總長度接近70公里. 他們在車廂內所有的拉環上都貼上了健身房的廣告, 主打: 在每一站的出口都會有一間xx健身房! 他們希望透過這一波宣傳來大力提昇該月的來訪數. 結果, 隔一個月開高層會議時, 發現前一個月花了大筆鈔票的過靠成效幾乎等於零… 那個月市場部總監被臭幹到差點從樓上跳下去…
可是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假如實際每天坐地鐵通勤的人都會知道, 沒人真的去看拉環上寫的是什麼, 所有人都是瘋狂低頭滑手機! 而偏偏當初做這個決定的人, 每天都是開車上下班, 就算有搭乘地鐵, 也只有偶一為之, 所以無法真正的掌握實際狀況
打不死的蟑螂, 存在在地球上的歷史比人類還久, 時至今日, 他們唯一的天敵就是拖鞋. 而我們都有過滿屋子追著小強跑的經驗, 有的時候快把家都翻過來了還不一定打得到牠們, 更別說牠們給你來一了一個更大的驚喜, 飛了起來!!!
蟑螂的大腦只有一百萬的神經元, 而人類卻有一千億個. 但是牠們的腳上卻有無數的知覺接收器官, 可以接收外在的溫度, 壓力, 以及物體移動. 其實另外一個更好的例子就是章魚 (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我的章魚老師”)
人類有模仿的本能, 之前1977年的一個實驗就發現出生僅12天的嬰兒的表情就會隨著在他們面前實驗人員的改變而改變. 所以當我們在學習一個新事物的時候, 必須要有一位效仿的對象可以讓我們就近觀察. 在細看他們的過程當中, 我們很自然的會使用上我們所有的感官去做揣摩, 進步是最快的. 所以在每一行業之內, 要最快進入狀況就是找一位師傅或是前輩, 除學習他們的知識以外, 也是吸取他們的技巧與經驗
在看這本書時我一直聯想到我們的這個圈子..
運動也是一樣, 你怎麼可能從書本的圖片就學會怎麼臥推? 你要如何從影片中就學會怎麼深蹲? 這些學習的方式正如人工智能一樣, 把運動分段, 模組化, 但是這些方式無法與你互動, 無法及時給你口令與指導
商業健身房的經理主管每一天瘋狂的開會逼業績, 指責教練為什麼會員約不來? 預約數太少? 他們有沒有實際在健身房中與會員聊過天, 觀察過每一個時段人流的改變? 了解一下目前的環境是否存在一些什麼問題?
有些教練不斷的進修, 認為這樣可以不斷的提升他們的專業度. 但是卻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都這麼苦口婆心了, 會員還是無動於衷? 但是真的願意放慢角度來好好發揮同理心體會一下會員真正想法的教練也不多
因此, 過去我們都把人腦視為一個精密運算的電腦, 但是現在看來, 遠遠不足夠, 還要搭配身體的力行, 強化所有感知與智慧緊密搭配, 才是進步最快的方式
我非常同意功能性訓練大師Michael Boyle的主張: 他完全不建議在健身房內放鏡子. 確實, 在運動時如果我們過度依賴視覺, 反而會削弱其他感官訊息的輸入. 所謂的”本體感覺”, 就是我們可以掌控到我們的身體在什麼速度下, 輸出了多少力量? 移動了多少的距離? 關節與肌肉如何相互的影響?
我覺得這一本書可以讓我們重新的檢視我們學習或是教學的邏輯, 走出過去侷限我們的思考框架, 任何事情使用理智的分析建構固然重要, 但是身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體驗也是不可或缺的, get your hands dirty, 讓我們實際將自身的所有的體驗與大腦連結, 創造出一個更加全面的身心成長!